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高职衔接是指按照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和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应对措施。本文以江西省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为研究内容,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探寻江西省中高等职业会计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模式。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会计专业职业能力
一、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背景分析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和《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结合《江西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中高职教育对接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赣教发[2013]8号),大力推进我省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一致得的发展需要,更好地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使中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能够符合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换代,我校作为江西省中高职衔接的首批试点院校,与江西财经职业学院的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进入实质性对接阶段。长期以来,我国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在课程体系架构上各自为阵,两者衔接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标准模糊不清、课程内容重复、课程结构因循陈规等。随着衔接工作的深入进行,中高职衔接中的课程体系问题凸显,已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二、我国会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现状
(一)国内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与现状
目前我国中高职学制结构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两阶段结构,中职阶段的中职学校与高职阶段的高职学院,分别根据自己的学制年限进行教学。高职院校主要通过升学考试这一手段择优招收中职毕业生;二是一体化结构类型,即中职与高职统筹安排和整体设计,形成的一种学制结构及衔接模式,包括五年一贯制和六年一贯制,即学生在接受完三年的中等职业教育基础上,通过特殊的招生考试,到专业对口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二年,毕业后发给相应的高职大专文凭。目前江西省试点的中高职衔接,采取的学制方式就是中高职直通式.通过这些衔接方式,其目的是利用制定的教育政策和教改措施,使中职毕业生有继续接受高职教育的权利,使他们通过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在职业教育和后续的工作过程中终生受益,改变社会对中等职业“二流教育”和“断头教育”的不良声誉。
(二)我省会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现状
1.专业基础课程和一些主干核心课程存在教学内容重复的状况。我们在对江西省一些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进行调查过程中发现,会计专业两个阶段的教学计划中,其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教学课程的内容,很多是重复的。例如,大多数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税收基础、会计基本技能、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出纳实务、税收基础等。大多数高职学院会计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有: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财经法规、审计、中国税制、会计电算化、常用财务软件应用技术等。中高职学校专业课重复率在80%以上,这既造成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又造成教学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2.会计技能课程倒挂。在实习训练与专业技能培养方面,高职与中职理应体现出层次内涵上的差异。高职阶段应该是中职知识结构上的延伸扩展、职业能力的提高和专业技能的提升,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通过调查,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在实习训练与专业技能培养方面,未能明显体现“高职高技能”的特征,甚至还不如中职,造成中高职技能训练“倒挂”现象。其原因是一些中职学校办学历史长,在实习与实训、专业技能培养方面,无论设备、师资,还是训练方法,都有较强的实力,造成高职与中职实践与技能课程“倒挂”的现象。
3.文化基础课程脱节。在中职学校的课程体系中,一些中职学校注重学生各种会计技能的培养,忽视文化基础课程,导致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而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大多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为培养对象,对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要求较高,致使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后,在高等数学、外语、大学语文等课程的学习普遍吃力,再加上政、史、地等必要的人文知识缺乏,很多中职学生无法适应高职阶段的教学要求。
三、中高职会计专业衔接的原则
中高职衔接课程设计应以职业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适应人才市场的社会需要为目标。在课程体系架构上,要体现不同阶段的差异。课程体系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重实用原则
中高职教育目标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文化科学知识,还要掌握所学专业的生产技能与职业素养。学生学习是以就业为目的的,专业教学计划中开设的课程,必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二)厚基础原则
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人才市场对职业人才的需求,是使学生通过系统的职业学习,具备宽泛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复合技能,有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在课程设计中,教学计划应根据市场需要,开设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使学生的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更厚实,为学生后续的发展,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和职业方向。中职教育阶段,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高职阶段,应适当开设英语、数学等文化基础课和人文素养课,对相关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与融合,强化特色和实用主干课程,提高教学质量。
(三)模块化原则
在中高职课程开发过程中,一定要兼顾不同生源的素质,进行模块化课程教学。中高职衔接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长期发展趋势,在高职教育中,普高升学生源、中高职直通生源、五年一贯制生源等等,生源情况复杂,从文化素质到综合素质差异相差悬殊的现状,将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存在。在衔接中如果还是按照普高招生的常规教学,所有学生一个教学标准,势必造成按“短板”教学,收效甚微。因此,对于普高和中高职直通的不同学生,可根据学生自己的基础和兴趣爱好,选择模块化课程学习,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优劣互补,形成“长板”教学。 四、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课程教学标准为研究目标,探寻江西省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模式,我们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课程体系的架构与课程设计。
(一)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设计
在中高职会计专业衔接中,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根据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要求,将课程体系的衔接,贯穿于中职和高职两个教育阶段的始终,将中职和高职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一体化设计,系统构建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由浅入深,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特色。
1.中职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要求。中职阶段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应注重学生基础素质教育的培养,教学课程应当重基础,强应用,使他们初步建立会计专业的职业概念。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熟练掌握珠算、点钞、计算器、小键盘录入操作等技能,熟悉我国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与准则,对中小企业能够进行会计业务处理与核算工作。具有能适应相关岗位的收银、仓库保管、物流管理、现代服务外包等基层管理岗位的工作能力,具备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使用会计软件的能力,进行出纳、电算会计、电子结算与电子报税等工作。
2.高职阶段的课程设计要求。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中,高职教育以全面培养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能力素养为主,强化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重实践,强创新。进一步掌握会计核算、相关的财经法规和税法、经济法、财务管理和审计等学科的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的财务分析方法,客观地分析服务对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提出恰当的解决方案和对策,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和会计职业技术能力。在教学管理上,积极探索和实施弹性学分制或“学分银行”,实行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提高学生的总体水平。
(二)从职业能力入手推进课程模块化
按照“职业能力主线”的思路,按实际工作的需要,将职业能力分解为若干职业能力模块,首先包括基础要求模块,使职业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其次,设计应用模块和选修特色模块,适应弹性学分制,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此外,还应设计相应的选修提高和拓展模块,满足学生提升和发展以及后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在模块化课程设计中,将模块化课程与职业能力和技能相对应,设计对应的单元课程。例如会计基本技能课程,在课程设计时,我们可以将课程模块化相应的单元,如点钞模块、翻打传票模块、数字与文字书写,对企业财务会计类课程,分解为供产销不同阶段的模块,将凭证和账簿处理和与之相对应的实际工作能力衔接起来。模块化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形成会计的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最终构成会计工作的职业能力。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在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中,应建立系统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从职业上岗证至初中级资格证书,以及延伸专业的资格证书,明确中职阶段获得相关专业的上岗证书,高职阶段获得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三)坚持校企合作,强化实习实训的课程建设和设计
在中高职衔接过程中,职业学生的实习实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一般的做法是将实习安排在第三年,教学第一年和第二年在校内实训基地实训。该环节课程方案的开发与设计,进行校企合作融合,在实训环节中,学校聘请行业专家与骨干人员来讲授专业知识,根据会计业务流程进行课程教学,学生以学员、学徒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在实训中增强动手能力,通过多轮训练,将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真正落实“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在课程考核的评价方面,可聘请他们对相关专业课程进行命题,建立试题库,实行考试与实践应用结合,打破传统的闭卷考试单一模式,用会计职业能力标准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五、结语
中高职衔接是国家职业教育的长期发展规划,根据中高职衔接的教学和实践需求,开发会计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大纲,制定课程设置的标准,确立教学内容的依据、原则和评价方法,架构统一课程标准和课程结构,使中高职衔接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职业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邓润梅,黄睿.“以能力为中心”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构建.教育学术期刊,2008.2.
[2]贺胜军.会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思考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10.
[3]黄彬,焦小英.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路径职业教育理论2012.35.
[4]《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 》(教职成〔2011〕9号).
基金项目: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省级教育教学研究2014年度立项课题“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XZJJG-14-029)。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会计专业职业能力
一、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背景分析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和《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结合《江西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中高职教育对接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赣教发[2013]8号),大力推进我省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一致得的发展需要,更好地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使中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能够符合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换代,我校作为江西省中高职衔接的首批试点院校,与江西财经职业学院的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进入实质性对接阶段。长期以来,我国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在课程体系架构上各自为阵,两者衔接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标准模糊不清、课程内容重复、课程结构因循陈规等。随着衔接工作的深入进行,中高职衔接中的课程体系问题凸显,已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二、我国会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现状
(一)国内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与现状
目前我国中高职学制结构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两阶段结构,中职阶段的中职学校与高职阶段的高职学院,分别根据自己的学制年限进行教学。高职院校主要通过升学考试这一手段择优招收中职毕业生;二是一体化结构类型,即中职与高职统筹安排和整体设计,形成的一种学制结构及衔接模式,包括五年一贯制和六年一贯制,即学生在接受完三年的中等职业教育基础上,通过特殊的招生考试,到专业对口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二年,毕业后发给相应的高职大专文凭。目前江西省试点的中高职衔接,采取的学制方式就是中高职直通式.通过这些衔接方式,其目的是利用制定的教育政策和教改措施,使中职毕业生有继续接受高职教育的权利,使他们通过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在职业教育和后续的工作过程中终生受益,改变社会对中等职业“二流教育”和“断头教育”的不良声誉。
(二)我省会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现状
1.专业基础课程和一些主干核心课程存在教学内容重复的状况。我们在对江西省一些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进行调查过程中发现,会计专业两个阶段的教学计划中,其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教学课程的内容,很多是重复的。例如,大多数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税收基础、会计基本技能、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出纳实务、税收基础等。大多数高职学院会计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有: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财经法规、审计、中国税制、会计电算化、常用财务软件应用技术等。中高职学校专业课重复率在80%以上,这既造成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又造成教学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2.会计技能课程倒挂。在实习训练与专业技能培养方面,高职与中职理应体现出层次内涵上的差异。高职阶段应该是中职知识结构上的延伸扩展、职业能力的提高和专业技能的提升,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通过调查,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在实习训练与专业技能培养方面,未能明显体现“高职高技能”的特征,甚至还不如中职,造成中高职技能训练“倒挂”现象。其原因是一些中职学校办学历史长,在实习与实训、专业技能培养方面,无论设备、师资,还是训练方法,都有较强的实力,造成高职与中职实践与技能课程“倒挂”的现象。
3.文化基础课程脱节。在中职学校的课程体系中,一些中职学校注重学生各种会计技能的培养,忽视文化基础课程,导致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而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大多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为培养对象,对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要求较高,致使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后,在高等数学、外语、大学语文等课程的学习普遍吃力,再加上政、史、地等必要的人文知识缺乏,很多中职学生无法适应高职阶段的教学要求。
三、中高职会计专业衔接的原则
中高职衔接课程设计应以职业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适应人才市场的社会需要为目标。在课程体系架构上,要体现不同阶段的差异。课程体系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重实用原则
中高职教育目标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文化科学知识,还要掌握所学专业的生产技能与职业素养。学生学习是以就业为目的的,专业教学计划中开设的课程,必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二)厚基础原则
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人才市场对职业人才的需求,是使学生通过系统的职业学习,具备宽泛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复合技能,有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在课程设计中,教学计划应根据市场需要,开设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使学生的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更厚实,为学生后续的发展,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和职业方向。中职教育阶段,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高职阶段,应适当开设英语、数学等文化基础课和人文素养课,对相关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与融合,强化特色和实用主干课程,提高教学质量。
(三)模块化原则
在中高职课程开发过程中,一定要兼顾不同生源的素质,进行模块化课程教学。中高职衔接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长期发展趋势,在高职教育中,普高升学生源、中高职直通生源、五年一贯制生源等等,生源情况复杂,从文化素质到综合素质差异相差悬殊的现状,将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存在。在衔接中如果还是按照普高招生的常规教学,所有学生一个教学标准,势必造成按“短板”教学,收效甚微。因此,对于普高和中高职直通的不同学生,可根据学生自己的基础和兴趣爱好,选择模块化课程学习,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优劣互补,形成“长板”教学。 四、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课程教学标准为研究目标,探寻江西省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模式,我们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课程体系的架构与课程设计。
(一)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设计
在中高职会计专业衔接中,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根据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要求,将课程体系的衔接,贯穿于中职和高职两个教育阶段的始终,将中职和高职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一体化设计,系统构建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由浅入深,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特色。
1.中职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要求。中职阶段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应注重学生基础素质教育的培养,教学课程应当重基础,强应用,使他们初步建立会计专业的职业概念。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熟练掌握珠算、点钞、计算器、小键盘录入操作等技能,熟悉我国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与准则,对中小企业能够进行会计业务处理与核算工作。具有能适应相关岗位的收银、仓库保管、物流管理、现代服务外包等基层管理岗位的工作能力,具备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使用会计软件的能力,进行出纳、电算会计、电子结算与电子报税等工作。
2.高职阶段的课程设计要求。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中,高职教育以全面培养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能力素养为主,强化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重实践,强创新。进一步掌握会计核算、相关的财经法规和税法、经济法、财务管理和审计等学科的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的财务分析方法,客观地分析服务对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提出恰当的解决方案和对策,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和会计职业技术能力。在教学管理上,积极探索和实施弹性学分制或“学分银行”,实行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提高学生的总体水平。
(二)从职业能力入手推进课程模块化
按照“职业能力主线”的思路,按实际工作的需要,将职业能力分解为若干职业能力模块,首先包括基础要求模块,使职业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其次,设计应用模块和选修特色模块,适应弹性学分制,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此外,还应设计相应的选修提高和拓展模块,满足学生提升和发展以及后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在模块化课程设计中,将模块化课程与职业能力和技能相对应,设计对应的单元课程。例如会计基本技能课程,在课程设计时,我们可以将课程模块化相应的单元,如点钞模块、翻打传票模块、数字与文字书写,对企业财务会计类课程,分解为供产销不同阶段的模块,将凭证和账簿处理和与之相对应的实际工作能力衔接起来。模块化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形成会计的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最终构成会计工作的职业能力。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在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中,应建立系统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从职业上岗证至初中级资格证书,以及延伸专业的资格证书,明确中职阶段获得相关专业的上岗证书,高职阶段获得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三)坚持校企合作,强化实习实训的课程建设和设计
在中高职衔接过程中,职业学生的实习实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一般的做法是将实习安排在第三年,教学第一年和第二年在校内实训基地实训。该环节课程方案的开发与设计,进行校企合作融合,在实训环节中,学校聘请行业专家与骨干人员来讲授专业知识,根据会计业务流程进行课程教学,学生以学员、学徒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在实训中增强动手能力,通过多轮训练,将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真正落实“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在课程考核的评价方面,可聘请他们对相关专业课程进行命题,建立试题库,实行考试与实践应用结合,打破传统的闭卷考试单一模式,用会计职业能力标准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五、结语
中高职衔接是国家职业教育的长期发展规划,根据中高职衔接的教学和实践需求,开发会计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大纲,制定课程设置的标准,确立教学内容的依据、原则和评价方法,架构统一课程标准和课程结构,使中高职衔接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职业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邓润梅,黄睿.“以能力为中心”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构建.教育学术期刊,2008.2.
[2]贺胜军.会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思考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10.
[3]黄彬,焦小英.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路径职业教育理论2012.35.
[4]《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 》(教职成〔2011〕9号).
基金项目: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省级教育教学研究2014年度立项课题“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XZJJG-14-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