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由内而生,因人而异,对于美,我相信一万个人有一万种对美的理解和感受。古今往来,它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一起。我从情人眼底出西施的美和一见钟情的美进行讨论比较,来谈谈我对美的认识和理解。
關键词:美的认识;情人眼里出西施;一见钟情
一、对美的感悟和认知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美学课程,去更深入的思考什么是美,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首先谈谈我自己对美的追求和变化,小时候我喜欢鲜艳靓丽的颜色,可爱的东西,我认为那就是美的,能给我带来愉悦的心情。到了初中青春期,觉得鲜艳靓丽的颜色,可爱的卡通不那么美了,觉得那是幼稚的庸俗的,又觉得单间的实用的东西是美的。小时候是短发,运动衣,开心快乐的玩耍着,随着年龄的增长,短发运动衣我觉得是丑的,是男孩子的形象,我开始产生抵触心理,我开始重新选择美的衣服和发型,我的审美也在发生着变化,新的衣服和发型能让我更加自信快乐。这不仅跟我的文化修养知识阅历相关,还跟这个社会的变化息息相关,在家庭教导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形成我的审美心理,从同学们身上,电视媒体上看到最流行的美,刷新着我对美的认知。
二、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美
中国有句谚语,叫做情人眼里出西施,“情人眼里出西施,鄙语也。”西施是出生于我国浙江省诸暨市的,古代超级大美女,盛世美颜曾经因迷倒了皇帝而出名。“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的本意是:在心爱的情侣眼里,普通人变成了超级美女。通俗点讲就是也许某人并不漂亮,但是日久生情,相互了解,从而眼里觉得对方像西施一样美丽。在我认为,情人眼里出西施是两个人心生爱慕,互相有了感情,在彼此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从而从另一些方面发现对方的内在美。内在美所包含了人的思想、品德、情操、性格等内在素质的具体体现,所以内在美也叫心灵美。它包括人生观和人生理想、思想觉悟、道德情操、行为毅力、生活情绪、文化修养等。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理想,高尚的品德和情操,丰富的学识和修养,构成一个人的内在美。内在美反映人的本质,也体现社会美的本质。由内而外的美才是经久不变,能够深深打动情人最根本的最有吸引力的条件。
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美是要用心去爱人,用心去看人,用心去疼人,因为心中有爱,去包容情人一些不足的地方。情人眼里的美是一种神圣的爱,是种种优点叠加在一起最大化的感情,区别于外表象形单一的美丽,是有内涵有深度的。内在美是内容,而外在美是形式,内容远比形式更为重要。俄国的别林斯基曾说:“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所以,只有拥有内在美的人才更有吸引力。孟子曾说:“充实之为美。”孟子认为美的人必须具有仁义道德的内在品质,并表现充盈于外在形式。孟子把人格的美看作是个体人格中实现了的善,即人格的美包含着善,又超过了善,从而深刻地发展了孔子的关于美与善的内在一致性的思想。以充实为美,就是要呼吁人们全面增强自己的修养,引导人们向美之德和德之美靠齐。
三、一见钟情的美
中国还有句成语叫一见钟情,“乃蒙郎君一见钟情;故贱妾有感于心。”指男生或女生一见面就对对方产生了感情,一见面就喜欢上他(她)。反之于日久生情,区别在于喜欢上对方的速度。第一眼见到她,就会有心动的感觉和心跳的感觉,但一般都停留在对彼此的表面印象上,外貌占了很大一部分。一见钟情的双方,都会掩盖自己的缺点或不足,尽力展现自己的优点与长处。这样不利于彼此深入了解,所以一见钟情其实隐藏着许多不稳定因素。
据调查,中国人多半都不相信一见钟情,相当多的人认为,一见钟情接下来就是一拍两散。仅仅靠外表来表达自己的品质思想以及人格,那就太肤浅了,外表的容颜不是经久不衰。一个女人未必要漂亮,身材苗条或丰满才是讨人喜欢的,面貌及身材的美是属于外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是会变化的。心灵美才是重要的。而外表美有两个因素,一是天赋的,一是靠修饰善于打扮。假使太过奢求外表美,不但浪费时间与金钱,反而使人反感觉得这人及其物质或者拜金,是需有其表的。英国文豪莎士比亚曾说,“赢我爱情者,在乎于妇人的诚而不在容貌之美。”这表示莎士比亚更重于女人的心灵美较之外表美。
四、情人眼里出西施与一见钟情之美相比较
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是在追求内在美,有内涵的心灵美,心灵美是行为美、语言美、仪表美的内在依据,并通过具体的感性形态被人们所发掘。心灵美是真、善、美的统一,知、意、情的统一。集中体现了社会文明对人的思想、感情、意志的要求。圣经中有一句话说“妇女美貌而无见识,如同金环带在猪鼻上。”若一个女人只有外在的美貌,只有外表的奢华,而没有人格上,思想上,道德上的修养,那她的外表就如同金环戴在了猪的鼻子上,并不美丽。
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美是内在的,由内而外的,是在一定感情基础上日久生情越来越喜欢,更加全面的美。一见钟情的美更加局限于外在形式,缺少内涵,更像是冲动多余理智的审美态度。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年轻人和社会对外在的美也要求越来越多,不再是仅仅需要内在美就够的,更多需要的是内外兼修。在我看来,内在的自然的,不加修饰的美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五、总结
美与我们息息相关,在生活中处处不在,影响着我们并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变化,给我带来不同的感受。美具有时代性,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审美文化,由于各个时期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文化都有差异,所以影响了人们的观念以及审美。如今在社会媒体发达、信息爆棚的年代,我们都会以心中的美为目标,会以心中的美为标准,去衡量去追求,所以美可以主导我们的认知,影响我们的审美。美的产生满足于自己内心的想象,使我们愉悦。我认为美是一种纯真,素面朝天、天然之美比修饰之美更有特色,因为突出美的本性,更加有内涵,简单实在。情人眼里出西施之美是更加含蓄朴实的美,与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传统相关联。美又是我们所需要的,所追求的。海格德尔则说:“美存在,但不可言说。”用语言文字难以表达对美所有的感受和认知,只能亲身经历去感悟。
书本上对美学有这样几个定义,美学是关于美的科学,美学是艺术哲学;美学是以审美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科学;美学是关于对美学词汇进行语言分析的学科;美学是关于审美价值的科学等等。这些定义都不能让我对美产生深刻的认识,只有我自己去用心观察,去体会,用自己的意识相态去定义,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美。
作者简介:张旭月(1990.11-),女,汉族,籍贯:河南郑州,河南大学美术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中国画,研究方向:山水。
關键词:美的认识;情人眼里出西施;一见钟情
一、对美的感悟和认知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美学课程,去更深入的思考什么是美,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首先谈谈我自己对美的追求和变化,小时候我喜欢鲜艳靓丽的颜色,可爱的东西,我认为那就是美的,能给我带来愉悦的心情。到了初中青春期,觉得鲜艳靓丽的颜色,可爱的卡通不那么美了,觉得那是幼稚的庸俗的,又觉得单间的实用的东西是美的。小时候是短发,运动衣,开心快乐的玩耍着,随着年龄的增长,短发运动衣我觉得是丑的,是男孩子的形象,我开始产生抵触心理,我开始重新选择美的衣服和发型,我的审美也在发生着变化,新的衣服和发型能让我更加自信快乐。这不仅跟我的文化修养知识阅历相关,还跟这个社会的变化息息相关,在家庭教导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形成我的审美心理,从同学们身上,电视媒体上看到最流行的美,刷新着我对美的认知。
二、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美
中国有句谚语,叫做情人眼里出西施,“情人眼里出西施,鄙语也。”西施是出生于我国浙江省诸暨市的,古代超级大美女,盛世美颜曾经因迷倒了皇帝而出名。“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的本意是:在心爱的情侣眼里,普通人变成了超级美女。通俗点讲就是也许某人并不漂亮,但是日久生情,相互了解,从而眼里觉得对方像西施一样美丽。在我认为,情人眼里出西施是两个人心生爱慕,互相有了感情,在彼此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从而从另一些方面发现对方的内在美。内在美所包含了人的思想、品德、情操、性格等内在素质的具体体现,所以内在美也叫心灵美。它包括人生观和人生理想、思想觉悟、道德情操、行为毅力、生活情绪、文化修养等。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理想,高尚的品德和情操,丰富的学识和修养,构成一个人的内在美。内在美反映人的本质,也体现社会美的本质。由内而外的美才是经久不变,能够深深打动情人最根本的最有吸引力的条件。
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美是要用心去爱人,用心去看人,用心去疼人,因为心中有爱,去包容情人一些不足的地方。情人眼里的美是一种神圣的爱,是种种优点叠加在一起最大化的感情,区别于外表象形单一的美丽,是有内涵有深度的。内在美是内容,而外在美是形式,内容远比形式更为重要。俄国的别林斯基曾说:“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所以,只有拥有内在美的人才更有吸引力。孟子曾说:“充实之为美。”孟子认为美的人必须具有仁义道德的内在品质,并表现充盈于外在形式。孟子把人格的美看作是个体人格中实现了的善,即人格的美包含着善,又超过了善,从而深刻地发展了孔子的关于美与善的内在一致性的思想。以充实为美,就是要呼吁人们全面增强自己的修养,引导人们向美之德和德之美靠齐。
三、一见钟情的美
中国还有句成语叫一见钟情,“乃蒙郎君一见钟情;故贱妾有感于心。”指男生或女生一见面就对对方产生了感情,一见面就喜欢上他(她)。反之于日久生情,区别在于喜欢上对方的速度。第一眼见到她,就会有心动的感觉和心跳的感觉,但一般都停留在对彼此的表面印象上,外貌占了很大一部分。一见钟情的双方,都会掩盖自己的缺点或不足,尽力展现自己的优点与长处。这样不利于彼此深入了解,所以一见钟情其实隐藏着许多不稳定因素。
据调查,中国人多半都不相信一见钟情,相当多的人认为,一见钟情接下来就是一拍两散。仅仅靠外表来表达自己的品质思想以及人格,那就太肤浅了,外表的容颜不是经久不衰。一个女人未必要漂亮,身材苗条或丰满才是讨人喜欢的,面貌及身材的美是属于外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是会变化的。心灵美才是重要的。而外表美有两个因素,一是天赋的,一是靠修饰善于打扮。假使太过奢求外表美,不但浪费时间与金钱,反而使人反感觉得这人及其物质或者拜金,是需有其表的。英国文豪莎士比亚曾说,“赢我爱情者,在乎于妇人的诚而不在容貌之美。”这表示莎士比亚更重于女人的心灵美较之外表美。
四、情人眼里出西施与一见钟情之美相比较
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是在追求内在美,有内涵的心灵美,心灵美是行为美、语言美、仪表美的内在依据,并通过具体的感性形态被人们所发掘。心灵美是真、善、美的统一,知、意、情的统一。集中体现了社会文明对人的思想、感情、意志的要求。圣经中有一句话说“妇女美貌而无见识,如同金环带在猪鼻上。”若一个女人只有外在的美貌,只有外表的奢华,而没有人格上,思想上,道德上的修养,那她的外表就如同金环戴在了猪的鼻子上,并不美丽。
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美是内在的,由内而外的,是在一定感情基础上日久生情越来越喜欢,更加全面的美。一见钟情的美更加局限于外在形式,缺少内涵,更像是冲动多余理智的审美态度。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年轻人和社会对外在的美也要求越来越多,不再是仅仅需要内在美就够的,更多需要的是内外兼修。在我看来,内在的自然的,不加修饰的美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五、总结
美与我们息息相关,在生活中处处不在,影响着我们并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变化,给我带来不同的感受。美具有时代性,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审美文化,由于各个时期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文化都有差异,所以影响了人们的观念以及审美。如今在社会媒体发达、信息爆棚的年代,我们都会以心中的美为目标,会以心中的美为标准,去衡量去追求,所以美可以主导我们的认知,影响我们的审美。美的产生满足于自己内心的想象,使我们愉悦。我认为美是一种纯真,素面朝天、天然之美比修饰之美更有特色,因为突出美的本性,更加有内涵,简单实在。情人眼里出西施之美是更加含蓄朴实的美,与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传统相关联。美又是我们所需要的,所追求的。海格德尔则说:“美存在,但不可言说。”用语言文字难以表达对美所有的感受和认知,只能亲身经历去感悟。
书本上对美学有这样几个定义,美学是关于美的科学,美学是艺术哲学;美学是以审美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科学;美学是关于对美学词汇进行语言分析的学科;美学是关于审美价值的科学等等。这些定义都不能让我对美产生深刻的认识,只有我自己去用心观察,去体会,用自己的意识相态去定义,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美。
作者简介:张旭月(1990.11-),女,汉族,籍贯:河南郑州,河南大学美术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中国画,研究方向: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