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民营企业暴露出来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基于货币政策传导视角研究如何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是文章研究的重点。民营企业的融资来源包括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并从民营企业自身角度和金融机构角度讨论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通过梳理中国人民银行常用货币政策工具,提出疏通利率传导通道、释放不同期限流动性、将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作为主要的资金投向、继续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鼓励票据业务合规发展和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货币政策传导;货币政策工具
一、 引言
近些年,随着我国外部经济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国内经济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经济发展出现下行压力,民营企业暴露出来诸多发展问题,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民营经济已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民营企业带动全国60%以上GDP和80%以上城镇就业,民营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发展约束已经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随后民营经济的融资难题开始被单独研究,并形成了诸多理论观点。
张杰(1998、2000)认为国有银行的资金投向与信贷行为、中小金融机构的建立和提供进入资本市场的便利不是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题的根本辦法,内生性金融制度才是民营经济内源融资基础。曲吉光、徐东风、姜春(2005)认为对于民营企业的研究不应该将银行机构和民营企业对立起来,过多描述资金供需双方矛盾,而需要将二者作为一组交易主体来一起看待,并从行为博弈下的纳什均衡视角,得出国有商业银行不选择民营企业是理性行为的结论。主张民营企业成长过程中不能过度依赖银行机构信贷资金的堆集,需注重自身声誉建设,重视自我积累和自筹资金,引导民营企业主动披露真实信息,改变国有银行分支机构负责人对民营企业的片面看法,弱化个人政治机动对其经济行为的影响。李广子、刘力(2009)指出民营上市公司比非民营上市公司承受更高债务融资成本,民营公司信贷歧视在样本期间内没有明显改善。
罗党论、唐清泉(2009)指出具有政治关系的民营企业更容易得到进入政府管制行业的支持,更容易进入房地产行业和获得政府补贴比例较大的行业。张敏、张胜、申慧慧、王成方(2010)认为政治关联企业更容易获得长期贷款,使用贷款后往往会产生过度投资,贷款对政治关联企业的价值具有负面影响。邓路、谢志华、李思飞(2014)以包含统战部在内的4家机构关于全国民营企业调研的数据为依据,对制度环境、民间金融和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地区制度环境与民营企业对民间融通资金的倾向有重要关系;民间金融与民营企业经营情况呈负相关关系,对该地区经济增长也具有负面作用;但在良好制度环境约束下,民间资金融通对民营企业经营状况和地区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会减弱。宋增基、冯莉茗、谭兴民(2014)认为是否含有国有股权,对于民营企业融资有着重要影响。该类型民营企业比没有国有股权的民营企业更易获得银行贷款以及较长的贷款期限,国有股权也意味着存在着民营企业家参政与政治关联机制,使得银行贷款方面民营企业存在替代效应。韩春明(2014)认为商业银行信贷作为企业重要融资渠道,对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制度安排上不合理,是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原因。李孟刚、徐英倩(2018)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调整商业银行信贷结构,注重金融创新,积极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方式可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余汉、蒲勇健、宋增基(2017)认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法治环境与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影响值得关注。
以上学者结合我国社会与经济制度,从民营企业自身因素、银行信贷、中小金融机构的建立、资本市场、政治关联企业、制度环境、金融监管和法制化营商环境等角度,分析了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并结合具体问题给出了政策建议。总结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发现,关于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研究,没有放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下进行研究,没有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角度分析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故基于货币政策传导视角研究如何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也是本文创新之处。
二、 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目前民营企业融资的融资来源包括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其中内源融资包括留存收益和折旧;外源融资包括银行贷款、票据贴现、融资租赁、股权融资以及互联网融资等途径。内源融资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低成本的优势,但其融资规模受到很大的自身约束。外源融资是常见的民营企业融资方式,且形式多样。不同的融资方式其融资成本也不一样,外源融资更看重民营企业的实力与信用。近些年随着我国外部经济形势出现明显变化,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民营企业的发展暴露出来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融资难题的成因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阐述:
1. 民营企业自身角度。涉及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民营企业,一般多为中小微企业。一是中小微企业在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和经营领域上不具有市场优势,优质抵押品较少,盈利能力较弱,在外源融资资金的争取上较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不具有优势;二是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具体表现在内部制度落后或者不健全、财务与人力管理不科学和决策机制不成熟;三是不注重企业信用培养,很多中小微企业存在逃税避债、不按时偿还银行贷款或者不按贷款投向使用银行贷款;四是融资意识不强,企业管理者或者决策层不具备良好的金融素养,不掌握最新的金融知识、融资政策和融资工具的使用方法。
2. 金融机构角度。一是非政策性贷款的信贷歧视,这里所说的非政策性贷款是区别于再贷款、再贴现和抵押补充贷款,金融机构使用自有资金进行信贷投放以达到盈利目的的信贷。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给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需要承担更多的风险,所以贷款的利率定价往往较高或者是直接不符合信贷投放标准;二是担保公司的数量和注册资本规模无法满足现有民营企业发展的需要,民营企业如需要担保公司担保贷款,往往找不到能提供担保的担保公司或者担保金额不能满足企业贷款需求;三是金融机构会根据民营企业近期的经营情况和风险情况进行抽贷和断贷,这样会加速民营企业的财务危机,往往会导致民营企业信用下降、业务萎缩甚至破产。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货币政策传导;货币政策工具
一、 引言
近些年,随着我国外部经济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国内经济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经济发展出现下行压力,民营企业暴露出来诸多发展问题,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民营经济已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民营企业带动全国60%以上GDP和80%以上城镇就业,民营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发展约束已经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随后民营经济的融资难题开始被单独研究,并形成了诸多理论观点。
张杰(1998、2000)认为国有银行的资金投向与信贷行为、中小金融机构的建立和提供进入资本市场的便利不是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题的根本辦法,内生性金融制度才是民营经济内源融资基础。曲吉光、徐东风、姜春(2005)认为对于民营企业的研究不应该将银行机构和民营企业对立起来,过多描述资金供需双方矛盾,而需要将二者作为一组交易主体来一起看待,并从行为博弈下的纳什均衡视角,得出国有商业银行不选择民营企业是理性行为的结论。主张民营企业成长过程中不能过度依赖银行机构信贷资金的堆集,需注重自身声誉建设,重视自我积累和自筹资金,引导民营企业主动披露真实信息,改变国有银行分支机构负责人对民营企业的片面看法,弱化个人政治机动对其经济行为的影响。李广子、刘力(2009)指出民营上市公司比非民营上市公司承受更高债务融资成本,民营公司信贷歧视在样本期间内没有明显改善。
罗党论、唐清泉(2009)指出具有政治关系的民营企业更容易得到进入政府管制行业的支持,更容易进入房地产行业和获得政府补贴比例较大的行业。张敏、张胜、申慧慧、王成方(2010)认为政治关联企业更容易获得长期贷款,使用贷款后往往会产生过度投资,贷款对政治关联企业的价值具有负面影响。邓路、谢志华、李思飞(2014)以包含统战部在内的4家机构关于全国民营企业调研的数据为依据,对制度环境、民间金融和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地区制度环境与民营企业对民间融通资金的倾向有重要关系;民间金融与民营企业经营情况呈负相关关系,对该地区经济增长也具有负面作用;但在良好制度环境约束下,民间资金融通对民营企业经营状况和地区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会减弱。宋增基、冯莉茗、谭兴民(2014)认为是否含有国有股权,对于民营企业融资有着重要影响。该类型民营企业比没有国有股权的民营企业更易获得银行贷款以及较长的贷款期限,国有股权也意味着存在着民营企业家参政与政治关联机制,使得银行贷款方面民营企业存在替代效应。韩春明(2014)认为商业银行信贷作为企业重要融资渠道,对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制度安排上不合理,是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原因。李孟刚、徐英倩(2018)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调整商业银行信贷结构,注重金融创新,积极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方式可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余汉、蒲勇健、宋增基(2017)认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法治环境与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影响值得关注。
以上学者结合我国社会与经济制度,从民营企业自身因素、银行信贷、中小金融机构的建立、资本市场、政治关联企业、制度环境、金融监管和法制化营商环境等角度,分析了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并结合具体问题给出了政策建议。总结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发现,关于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研究,没有放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下进行研究,没有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角度分析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故基于货币政策传导视角研究如何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也是本文创新之处。
二、 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目前民营企业融资的融资来源包括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其中内源融资包括留存收益和折旧;外源融资包括银行贷款、票据贴现、融资租赁、股权融资以及互联网融资等途径。内源融资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低成本的优势,但其融资规模受到很大的自身约束。外源融资是常见的民营企业融资方式,且形式多样。不同的融资方式其融资成本也不一样,外源融资更看重民营企业的实力与信用。近些年随着我国外部经济形势出现明显变化,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民营企业的发展暴露出来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融资难题的成因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阐述:
1. 民营企业自身角度。涉及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民营企业,一般多为中小微企业。一是中小微企业在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和经营领域上不具有市场优势,优质抵押品较少,盈利能力较弱,在外源融资资金的争取上较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不具有优势;二是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具体表现在内部制度落后或者不健全、财务与人力管理不科学和决策机制不成熟;三是不注重企业信用培养,很多中小微企业存在逃税避债、不按时偿还银行贷款或者不按贷款投向使用银行贷款;四是融资意识不强,企业管理者或者决策层不具备良好的金融素养,不掌握最新的金融知识、融资政策和融资工具的使用方法。
2. 金融机构角度。一是非政策性贷款的信贷歧视,这里所说的非政策性贷款是区别于再贷款、再贴现和抵押补充贷款,金融机构使用自有资金进行信贷投放以达到盈利目的的信贷。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给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需要承担更多的风险,所以贷款的利率定价往往较高或者是直接不符合信贷投放标准;二是担保公司的数量和注册资本规模无法满足现有民营企业发展的需要,民营企业如需要担保公司担保贷款,往往找不到能提供担保的担保公司或者担保金额不能满足企业贷款需求;三是金融机构会根据民营企业近期的经营情况和风险情况进行抽贷和断贷,这样会加速民营企业的财务危机,往往会导致民营企业信用下降、业务萎缩甚至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