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众所周知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在于盈利,股东希望企业价值不断增加,管理者也希望企业利润不断增长,尽管两者出发点不同,但是,却都产生了盈余管理的需要,企业会通过实施盈余管理来调节利润。近年来,会计估计作为利润调节手段广泛应用于企业盈余管理之中。会计估计的信息不对称和企业主观因素的干扰都会影响会计估计的合理性。本文对会计估计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以期为企业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会计估计;盈余管理;获利
引言
企业为了追求高额的利润,往往采用各种方法对其进行调节,会计估计手段是其中的一个比较常见的方式。本文首先界定了会计估计和盈余管理的相关概念,然后分析了盈余管理与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其他企业估计项目的关系,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
一、会计估计与盈余管理概念
(一)会计估计的概念
为了及时、定期提供有价值的会计信息,需要把企业连续不断的经济业务划分成年度、季度、月度等各个阶段[1]。正是会计分期的存在才使得某些事项或者交易在当前会计分期内未能得到确定的结果,但是,该事项或者交易又需要在本期进行合理的反映,这就使得会计估计的出现成为必须。会计估计主要是针对企业日常活动中一些结果不确定的事项或交易,根据最近一些可利用的信息对这些交易或者事项做出的判断。合理进行会计估计,既能使企业为会计信息使用者编制出公允、客观的财务报表,又能使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真实情况,做出正确经营决策。会计估计的原则包括权责发生制原则、适度稳健原则等。在会计实务中,主要需要对以下事项进行估计:第一,坏账是否会发生及坏账数额;第二,存货的跌价和毁损;第三,固定资产的净残值大小和使用年限;第四,无形资产的使用期;第五,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期;第六,收入能否实现及实现的金额;第七,或有收益和或有损失的发生及发生的数额[2]。
(二)盈余管理概念
盈余管理的权威概念有两个:一是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对盈余管理的界定,认为盈余管理指的是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企业市场价值或经营者自身利益达到最大化的行为。二是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认为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盈余管理的方包括以下六种:利用会计政策的变更;利用应计项目的管理;利用对交易事项时点的确认;利用关联交易;利用资产重组,以达到美化报表的目的;虚构交易或虚增资产。
二、会计估计与盈余管理关系
一些企业会利用会计估计调节利润,获取高额利润,实施盈余管理。因此,会计估计与盈余管理二者的关系较为密切。下面本文将从盈余管理与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其他企业估计项目的关系入手,具体分析企业中常见的会计估计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
(一)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是会计估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坏账准备计提的数量大小与企业销售业绩息息相关,是企业盈余管理的主要方法之一。销售额的大小和坏账比率是决定一个企业坏账的多少,企业往往通过坏账比率和信用期的判断等来灵活运用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提取,例如,企业如果要降低利润,可以选择加大坏账准备的计提。相关研究表明,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和净资产收益率成正比,即坏账准备计提比例越高,净资产收益率也越高,反之亦然。换句话说,企业的经营业绩越差,越会考虑通过减小计提比例的坏账准备来进行盈余管理。
(二)固定资产折旧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固定资产折旧影响盈余管理主要是通过折旧率、折旧方法和折旧期限等的选择或者估计来影响固定资产折旧额的方式进行性的。研究表明,无论经营业绩好坏的企业都会选择低折旧率。相同行业的企业即使在个别项目上选取了高折旧率,但这些企业在固定资产的绝大部分项目上都会选择低折旧率[3]。较低的折旧率可以减少企业当期的折旧水平,提高当期利率,当然,在一些盈利水平较高的企业中可能出现提高新进资产的折旧率,低估其使用年限的方式来降低利润,从而避免高额的所得税税收,但是这一现象在现实中并不多见。当然折旧方法的选择也能达到相同的效果,例如企业如果选择加速折旧方法,企业前期高额的折旧费用必然能后抵减企业利润中的对应部分,相当于企业能够免费获得“贷款”,进行发展,对于企业较为有利,当然这对于利润较高的企业而言比较适合。
(三)其他企业估计项目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其他企业估计项目包括减值准备的计提、费用的摊销和收入的确认等。这些会计估计政策的应用,依赖于会计工作人员对市场环境的把握和精准的职业判断。例如,一些企业钻营市场环境漏洞。由于并非每类存货均有活跃的市场,这使得一些资产无法取得公允价值,而且在确认收入、确认收入时间、选择各项费用摊销期限等方面的灵活性和主动性较大,也为企业增加了谋取暴利的机会。因此,会计估计中的主观因素为企业盈余管理留有了操控余地。
三、总结
总而言之,企业在融资、经营管理等动机的驱使下,会利用会计估计进行盈余管理、粉饰报表、操控利润,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给企业或相关人员造成经济损失。企业可以从计提资金减值的准备上和固定资产推销额的调整上减少甚至消除会计估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加强会计估计管理。对会计估计与盈余管理关系的探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企业研究的新趋势,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宇洁.新会计准则下财务分析师盈利预测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曹献顺.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增长率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3]张晓烨.管理者背景特征与真实及应计盈余管理方式选择[D].西南财经大学,2013.
作者简介:王鑫磊(1989—),男,汉族,河南省开封市,在读研究生,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财务会计。
【关键词】 会计估计;盈余管理;获利
引言
企业为了追求高额的利润,往往采用各种方法对其进行调节,会计估计手段是其中的一个比较常见的方式。本文首先界定了会计估计和盈余管理的相关概念,然后分析了盈余管理与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其他企业估计项目的关系,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
一、会计估计与盈余管理概念
(一)会计估计的概念
为了及时、定期提供有价值的会计信息,需要把企业连续不断的经济业务划分成年度、季度、月度等各个阶段[1]。正是会计分期的存在才使得某些事项或者交易在当前会计分期内未能得到确定的结果,但是,该事项或者交易又需要在本期进行合理的反映,这就使得会计估计的出现成为必须。会计估计主要是针对企业日常活动中一些结果不确定的事项或交易,根据最近一些可利用的信息对这些交易或者事项做出的判断。合理进行会计估计,既能使企业为会计信息使用者编制出公允、客观的财务报表,又能使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真实情况,做出正确经营决策。会计估计的原则包括权责发生制原则、适度稳健原则等。在会计实务中,主要需要对以下事项进行估计:第一,坏账是否会发生及坏账数额;第二,存货的跌价和毁损;第三,固定资产的净残值大小和使用年限;第四,无形资产的使用期;第五,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期;第六,收入能否实现及实现的金额;第七,或有收益和或有损失的发生及发生的数额[2]。
(二)盈余管理概念
盈余管理的权威概念有两个:一是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对盈余管理的界定,认为盈余管理指的是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企业市场价值或经营者自身利益达到最大化的行为。二是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认为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盈余管理的方包括以下六种:利用会计政策的变更;利用应计项目的管理;利用对交易事项时点的确认;利用关联交易;利用资产重组,以达到美化报表的目的;虚构交易或虚增资产。
二、会计估计与盈余管理关系
一些企业会利用会计估计调节利润,获取高额利润,实施盈余管理。因此,会计估计与盈余管理二者的关系较为密切。下面本文将从盈余管理与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其他企业估计项目的关系入手,具体分析企业中常见的会计估计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
(一)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是会计估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坏账准备计提的数量大小与企业销售业绩息息相关,是企业盈余管理的主要方法之一。销售额的大小和坏账比率是决定一个企业坏账的多少,企业往往通过坏账比率和信用期的判断等来灵活运用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提取,例如,企业如果要降低利润,可以选择加大坏账准备的计提。相关研究表明,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和净资产收益率成正比,即坏账准备计提比例越高,净资产收益率也越高,反之亦然。换句话说,企业的经营业绩越差,越会考虑通过减小计提比例的坏账准备来进行盈余管理。
(二)固定资产折旧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固定资产折旧影响盈余管理主要是通过折旧率、折旧方法和折旧期限等的选择或者估计来影响固定资产折旧额的方式进行性的。研究表明,无论经营业绩好坏的企业都会选择低折旧率。相同行业的企业即使在个别项目上选取了高折旧率,但这些企业在固定资产的绝大部分项目上都会选择低折旧率[3]。较低的折旧率可以减少企业当期的折旧水平,提高当期利率,当然,在一些盈利水平较高的企业中可能出现提高新进资产的折旧率,低估其使用年限的方式来降低利润,从而避免高额的所得税税收,但是这一现象在现实中并不多见。当然折旧方法的选择也能达到相同的效果,例如企业如果选择加速折旧方法,企业前期高额的折旧费用必然能后抵减企业利润中的对应部分,相当于企业能够免费获得“贷款”,进行发展,对于企业较为有利,当然这对于利润较高的企业而言比较适合。
(三)其他企业估计项目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其他企业估计项目包括减值准备的计提、费用的摊销和收入的确认等。这些会计估计政策的应用,依赖于会计工作人员对市场环境的把握和精准的职业判断。例如,一些企业钻营市场环境漏洞。由于并非每类存货均有活跃的市场,这使得一些资产无法取得公允价值,而且在确认收入、确认收入时间、选择各项费用摊销期限等方面的灵活性和主动性较大,也为企业增加了谋取暴利的机会。因此,会计估计中的主观因素为企业盈余管理留有了操控余地。
三、总结
总而言之,企业在融资、经营管理等动机的驱使下,会利用会计估计进行盈余管理、粉饰报表、操控利润,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给企业或相关人员造成经济损失。企业可以从计提资金减值的准备上和固定资产推销额的调整上减少甚至消除会计估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加强会计估计管理。对会计估计与盈余管理关系的探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企业研究的新趋势,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宇洁.新会计准则下财务分析师盈利预测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曹献顺.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增长率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3]张晓烨.管理者背景特征与真实及应计盈余管理方式选择[D].西南财经大学,2013.
作者简介:王鑫磊(1989—),男,汉族,河南省开封市,在读研究生,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财务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