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传播“赋能不足”问题研究

来源 :教育传媒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dd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充分肯定了既往我国科学传播界在科学技术赋能方面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指出了科学传播赋能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分别从科学技术内容“赋能不足”、科学技术精神“赋能不足”、科学技术方法“赋能不足”、科学技术手段“赋能不足”等几个不同的维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别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科学传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认为,网络短视频社区的空间生产,经历了从资本生产向社会关系、文化心理认同等多维度的嬗变.由于网络短视频社区的空间生产是短暂的、无意识的、松散的、稍纵即逝的,这样的空间生产很难形成稳定的社会关系.因此,空间认同成为网络短视频空间生产与身份认同研究的自然衍射和必要延伸.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守正创新做好中国经济对外传播工作明确了新坐标、赋予了新职责、提出了新要求.本文指出,在开展中国经济对外传播工作时话语表达上应建构主流话语、破解片面认知,准确阐释新发展格局内涵;在叙事建构上应回应国际关切、引导合理预期,生动讲好中国经济故事;在路径上应拓宽报道渠道,增强经济对外传播效能,以便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
本文认为,专业课已成为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载体.在“电视节目策划”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制定国家、社会、区域、集体、个人的“五维”目标,从五类电视节目的策划出发,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政教学设计,并且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课程体系五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将有可能有助于在传媒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中有效实施课程思政,使学生深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理想道德信念、担负民族复兴重任.
本文认为,全球媒体格局以及国际舆论场域已经发生变化,虚拟社区、自媒体等成为国际传播的线上补充,口语传播水平却面临良莠不齐、缺乏规范的窘境.让世界读懂中国是建立高质量国际合作的重要前提,需要以官方与民间两类传播主体的口语传播能力提升为重要实现路径,有关各方需要不断提升新形势下口语传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