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基础模块,学生们往往需要通过读来锻炼自身的语感、学习和积累各种语言文字以及遣词造句技巧,然后再进行综合运用,可以说阅读对于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而在学习阅读文时,学生们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朗诵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熟读成诵或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目标,继而提升其语文素养。据此,笔者从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角度出发,围绕如何加强朗诵训练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朗诵训练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工作应当以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为目的,以训练其听说读写能力为侧重点来开展,并注重穿插情感、德育教育,以便从根本上推动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很容易忽视朗诵训练,以致于学生自身的朗诵能力难以提升,这也间接影响了他们语言感知能力、鉴赏品味能力的发展,为了解决此问题,教师必须积极调整思路,在教学实践中加强朗诵训练。
一、教师加强示范,指导学生朗读
小学生本身正处于学习阶段,因此在指导他们朗诵时,语文教师可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示范使其把握朗诵文章的节奏、情感,继而在反复训练中提高其诵读感知能力。比如,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在每次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都可以先通过有感情地朗诵为学生示范,要求他们认真聆听,了解朗诵时需要突出的情感以及基本的语言节奏,然后小声练习、模仿,接着在班级中开展朗诵训练活动,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专业的诵读音频,让学生跟读、品味,从而不断强化他们的朗诵能力,使之在读的过程中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知文本的情感内涵,由此起到以读促悟的效果,便于在朗诵训练中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二、优化朗诵形式,提升学生兴趣
(一)配乐朗诵,辅助学生品味感知
在农村小学语文课上,教师可以在朗诵指导环节设计配乐诵读的活动,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在音乐的帮助下更加快速地融入文本情境,进而更加准确地读出文章情感、领悟文章内涵。如,语文教师可以提前搜集与文章情感基调符合的音乐,同时按照文章的长度、情感的变换、诵读的节奏等对乐曲进行剪辑,确保朗诵过程与乐曲转换相吻合,进而引导学生开展练习活动,有助于使之调动自身的各种感官,在良好的氛围中品读文章、体验情感,由此不断提高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和朗诵能力,辅助增强其阅读学习效果。
(二)分角色朗诵,提高学生参与度
小学语文教师在训练学生的朗诵能力时,也可以组织分角色表演活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将自己代入到相关角色身上,通过朗诵、表演进行品味和鉴赏,有助于切实增强朗诵教学的效果。例如,语文老师可以根据阅读文本的主要内容将学生们分成不同的角色,要求他们确定自己的台词并加以练习,熟练之后可尝试脱稿朗诵,并与其他同学配合,以舞台剧的形式进行表演、展示,以此辅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把握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同时能够使其在演绎过程中了解故事情节、收获积极的体验,继而增强其朗诵能力,促进他们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
(三)丰富朗诵内容,开阔学生视野
在组织朗诵训练活动时,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关注诵读素材的选择,确保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进一步增加其阅读量,同时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促使他们在长期的积累中形成良好的文学素养。这时,教师可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选择朗朗上口的古诗词,富有趣味的童话故事或者是绘本、寓言等指导他们诵读,也可通过组织朗诵比赛来触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不断提升朗诵训练的效果,并由此推动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切实增强他们的语文素养。
(四)注重习惯培养,提升朗诵效果
教师在开展朗诵训练活动时,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以便促进他们自主诵读能力的发展,辅助提升其学习成效。比如,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需要培养学生读准字音、吐字清晰的习惯,确保他们能够流畅地朗诵文章,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再调动个人的思维进行品味和感知,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在朗诵过程中及时圈画疑难点、重点的习惯,使其能够通过读找准文章的切入点,再据此探究文本主旨,也要引导学生养成有感情朗诵的习惯,纠正他们喜欢唱读的问题,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朗诵水平,为其语文素质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自身能力的黄金時期,所以教师要抓住机会,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设计多元化的训练活动,以便促使他们在参与中不断强化自身的各种素养,继而推动其全面发展。此时,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要在新课标背景下不断优化个人的教学思路,围绕学科教学目标和任务细化教学中的各个模块,并将朗诵训练作为一项重要的活动,通过针对性指导和反复练习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由此促进他们语文综合素养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邵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加强朗读训练[J].读写算,2019(19).
[2]余小红.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J].新课程(综合版),2019(02).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朗诵训练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工作应当以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为目的,以训练其听说读写能力为侧重点来开展,并注重穿插情感、德育教育,以便从根本上推动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很容易忽视朗诵训练,以致于学生自身的朗诵能力难以提升,这也间接影响了他们语言感知能力、鉴赏品味能力的发展,为了解决此问题,教师必须积极调整思路,在教学实践中加强朗诵训练。
一、教师加强示范,指导学生朗读
小学生本身正处于学习阶段,因此在指导他们朗诵时,语文教师可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示范使其把握朗诵文章的节奏、情感,继而在反复训练中提高其诵读感知能力。比如,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在每次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都可以先通过有感情地朗诵为学生示范,要求他们认真聆听,了解朗诵时需要突出的情感以及基本的语言节奏,然后小声练习、模仿,接着在班级中开展朗诵训练活动,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专业的诵读音频,让学生跟读、品味,从而不断强化他们的朗诵能力,使之在读的过程中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知文本的情感内涵,由此起到以读促悟的效果,便于在朗诵训练中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二、优化朗诵形式,提升学生兴趣
(一)配乐朗诵,辅助学生品味感知
在农村小学语文课上,教师可以在朗诵指导环节设计配乐诵读的活动,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在音乐的帮助下更加快速地融入文本情境,进而更加准确地读出文章情感、领悟文章内涵。如,语文教师可以提前搜集与文章情感基调符合的音乐,同时按照文章的长度、情感的变换、诵读的节奏等对乐曲进行剪辑,确保朗诵过程与乐曲转换相吻合,进而引导学生开展练习活动,有助于使之调动自身的各种感官,在良好的氛围中品读文章、体验情感,由此不断提高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和朗诵能力,辅助增强其阅读学习效果。
(二)分角色朗诵,提高学生参与度
小学语文教师在训练学生的朗诵能力时,也可以组织分角色表演活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将自己代入到相关角色身上,通过朗诵、表演进行品味和鉴赏,有助于切实增强朗诵教学的效果。例如,语文老师可以根据阅读文本的主要内容将学生们分成不同的角色,要求他们确定自己的台词并加以练习,熟练之后可尝试脱稿朗诵,并与其他同学配合,以舞台剧的形式进行表演、展示,以此辅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把握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同时能够使其在演绎过程中了解故事情节、收获积极的体验,继而增强其朗诵能力,促进他们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
(三)丰富朗诵内容,开阔学生视野
在组织朗诵训练活动时,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关注诵读素材的选择,确保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进一步增加其阅读量,同时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促使他们在长期的积累中形成良好的文学素养。这时,教师可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选择朗朗上口的古诗词,富有趣味的童话故事或者是绘本、寓言等指导他们诵读,也可通过组织朗诵比赛来触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不断提升朗诵训练的效果,并由此推动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切实增强他们的语文素养。
(四)注重习惯培养,提升朗诵效果
教师在开展朗诵训练活动时,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以便促进他们自主诵读能力的发展,辅助提升其学习成效。比如,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需要培养学生读准字音、吐字清晰的习惯,确保他们能够流畅地朗诵文章,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再调动个人的思维进行品味和感知,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在朗诵过程中及时圈画疑难点、重点的习惯,使其能够通过读找准文章的切入点,再据此探究文本主旨,也要引导学生养成有感情朗诵的习惯,纠正他们喜欢唱读的问题,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朗诵水平,为其语文素质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自身能力的黄金時期,所以教师要抓住机会,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设计多元化的训练活动,以便促使他们在参与中不断强化自身的各种素养,继而推动其全面发展。此时,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要在新课标背景下不断优化个人的教学思路,围绕学科教学目标和任务细化教学中的各个模块,并将朗诵训练作为一项重要的活动,通过针对性指导和反复练习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由此促进他们语文综合素养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邵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加强朗读训练[J].读写算,2019(19).
[2]余小红.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J].新课程(综合版),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