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中学数学教学的误区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XUE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数学的教学,与文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重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数学学习中,“懂”、“悟”的极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又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作者就如何提高高三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和复习谈了自己的理解和方法。
  关键词: 高三数学教学 减负 管理
  
  数学教学尤其到了高三,每位教师都有条不紊重点突出地梳理必修与选修课本的章节和各个知识点,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卷,然后逐一比对、条分缕析,以便把握各种题型的命题特点、规律和走向,以及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领,最重要的是要在浩如烟海的各种复习训练题中精心挑选,剪切拼凑出一套又一套的练习题,然后让学生做,做后批改,改后講解,讲后再做,一日复一日……讲得口干舌燥、汗流浃背,讲得昏天黑地、心力交瘁,讲得教师茫茫然、不知所云,讲得学生如坠雾中……据讲这叫对学生负责。其实,我一直试图寻找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能实现训练次数减少与获取效益提高,以运用于高三数学教学实践。经过多年的探索,我感到高三数学教学的灵魂在于“管理”二字。
  对于“管理”,不可望文生义,也不可简化为“管”,更不可幼稚地认定为“管教”。教学管理的生命是“指导”,是引导学生精力的投放,时间的安排;是对学生方法的启发,主体欲望的催生和学习激情的激活。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的数学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和复习?我有自己的理解和方法。
  一、减负永远是成功之举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量高难度的训练是名正言顺的,又在情理之中的,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看出问题,推进复习……真可谓是一箭多雕,何乐而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也不错,似乎无可非议,毋庸置疑,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事实告诉我们:首先,数学学习成绩与考试的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只有“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另外,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我认为教师的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数学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二:一是降低考试的难度,降低考试的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二、让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三学生学习数学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明智之举就是尽快降低数学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到学习的成功,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可以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数学测试和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而且有助于对存在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更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也只有将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的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
  三、管理至上,指导为重
  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数学水平提高和数学能力发展的效果。
  我个人认为,高三数学老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一是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二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有效指导与管理。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忍痛割爱,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从有效的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
  总之,“课堂总是处于一种流变的状态”,它是需要教师的“即席创作”和“细心体验”。教学更是一门艺术,而教之道,贵在启发与指导。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要让学生在学习上主动起来,就必须以正面鼓励为主,充分相信每位学生的潜能,鼓励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对知识,我愿是大海;做教师,我愿是春风。
其他文献
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造思维,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面对新世纪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我们培养的学生,头脑应当更灵活、更机敏。爱因斯坦曾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能想象。”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培养学生思
一、新课标人文性要求及鲁迅启蒙教学的意义    2005年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专门编写了一个“初识鲁迅”单元,收录了《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及《有的人》。鲁迅教学结束了分散教学形式,首次以“主题单元”的形式进入到小学语文教材,这是历史性的转折。“主题单元”的设置顺应了新课标“人文性”的要求。《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还应该
摘 要: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前提下,体育教育有了新的要求,在提高学生身体体质,培养其体育锻炼兴趣的同时,教师应把重点放在塑造学生的快乐灵魂。在结合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教师首先在建立新的指导思想“健康第一”,并将教学重点从学生整体面转向学生个体,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同时,课堂采取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形成系统的新教学结构。在新的课改环境下依然有些陈旧的问题在影响实现新型体育
近期,我在西亭中学上了一堂语文公开课《百合花开》,这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它通过寓言的形式,塑造了一个充满灵性的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文章语言清新动人,是一篇能够引发学生阅读兴趣并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感悟的美文。在教学中,有这样两组镜头引发了我的思考。  镜头一:在“走近百合”这个版块中。师:听课文朗读,在文中划出百合开花的句子。(播放课文的录音,因录音效果不太好,播放时有杂音,且音量较小)学
摘 要: 现代学习评价更注重形成性评价,强调对评价的改进和完善。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探讨学生自主测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所起到的巨大的推动作用,为建立多样化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 建构主义理论 历史学习评价 学生自主测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发生了深刻变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基本形成,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
摘 要: 本文就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特点,完善就业制度,增强就业指导和服务意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高职院校艺术专业 学生就业率 提高    2009年是特殊的一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国就业工作面临着空前的压力,而2009又是我院艺术设计系成立的第一年,面对困难,我系上下一心,按照学院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密切结合我系毕业生的就业特点,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克服困难,不断寻找创新
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发展,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一个组成部分出现在我们前,如何在教学中利用数学的文化价值,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求知欲,特别是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人格品行的教育,这是摆在我们每个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些想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重视数学的文化价值。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多数教师传给学生的是充满“科学精神”的“业”,而没有挖掘富有“人文精
一    我有幸参加了香港举行的“第五届两岸四地小学语文交流活动”,在此次活动上,我听到的第一节课是来自台湾的吴淑芬老师执教的《两兄弟》(托尔斯泰),教学流程如下:  (一)导入故事。  吴老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梗概如下:小时候,吴老师想留长发,可是妈妈非要她剪掉,她不想剪,却不知如何说服妈妈,最终成了“西瓜头”。  (二)学会关联词。  1.吴老师出示了一段话(与课文无关),里面没有关
摘 要: 教师如同导演一样,掌控着整个教学过程的气氛和进度,一门学科是否受学生欢迎,除了老师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外,能否与学生维持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对于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教师来说,与少数民族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作者以一名少数民族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并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所闻所感,对如何与少数民族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及它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讨论。  关键词:
摘 要: “民间立场”于20世纪90年代出现在我国当代文学批评领域,陈思和先生认为,民间理想主义反映了一种新的叙事立场,是指一种非权力形态也非知识分子精英文化形态的文化视界和空间,渗透在作家的写作立场、价值取向、审美风格等方面。作家把自己隐藏在民间,用“讲述老百姓的故事作为认知世界的出发点。表达原先难以表述的对时代的认识”。本文之所以将晋剧《打金枝》定位在民间视角或者民间立场下的公主驸马的婚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