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出你的嗓音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d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我在西亭中学上了一堂语文公开课《百合花开》,这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它通过寓言的形式,塑造了一个充满灵性的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文章语言清新动人,是一篇能够引发学生阅读兴趣并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感悟的美文。在教学中,有这样两组镜头引发了我的思考。
  镜头一:在“走近百合”这个版块中。师:听课文朗读,在文中划出百合开花的句子。(播放课文的录音,因录音效果不太好,播放时有杂音,且音量较小)学生起初还能认真边听边画,一段时间后,有的学生开始左顾右盼,不能静下心来快速进入文本。
  镜头二:在“赞美百合”这个版块中。师:老师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也不禁被这样一株百合深深地感染了,情不自禁写了一首小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屏幕上显示该诗,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如果骄傲没有屈从于嘲笑/如果信念就是实现最初的梦想,/不管是深谷中的断崖/还是鄙夷的眼光/都会化作你内心最强大的力量/只要纯洁的念头不曾坠落/只要纯洁的念头不曾坠落/哪怕把眼泪装在心上/你也会开出勇敢的花/以洁白的品性和挺秀的身姿/默默然灿烂了山谷,芬芳了天涯)此时,当悠扬的乐声奏起,当教师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嗓音响起,整个教室顿时变得鸦雀无声。学生有的凝神倾听,有的跟着教师低声吟诵起来,那一双双眼睛里都盛满了专注与投入。在这个环节中,我叩动了学生的心灵,激起了他们情感上的共鸣。
  由此,我深深感受到:一堂语文课,特别是在教授一些美文时,教师的范读不可少。它绝不是冷冰冰的、没有情感的录音机所能代替的。我认为它的作用有如下几种。
  一、教师的范读可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好的文章总有一股气韵,浩荡雄伟之气概,非高声朗读不能领略;幽怨雅致之韵味,非浅咏低吟不能体味。在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便是读书声。语文课本中有的文章情感浓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有的文章富有情趣,“横看成岭侧成峰”;有的词句优美,“大珠小珠落玉盘”;有的平淡中见神奇,“看似寻常最崎岖”。如果语文教师有很强的朗读能力,读情感激昂的句子似波涛拍岸;读朴实舒缓的句子似清风拂面;读爱意情浓的句子似柔情细水。读得有声有色、情意浓浓,读得眉飞色舞、热泪盈眶,又怎能不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叶圣陶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当时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教师要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使学生产生情感,激发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对文本兴趣盎然。比如本堂课中如果学生听教师范读《百合花开》,就能感觉到文中的百合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执著坚定的信念。教师的范读,能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动情生趣,产生一读为快的欲望。学生听完后,在头脑中也会对课文留下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为理解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的范读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
  声情并茂的范读是教师情感融入文章的表现,而只有寓情于文中,才能真正使学生身心受到感染,进而激活他们的情感细胞,渐入佳境。现在,随着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许多教师喜欢用名家名人的表演性朗读替代自己的范读。我以为这不是最佳方法。固然,多媒体上的朗读,普通话比较标准,朗读技巧比较娴熟,而且常常配以色彩鲜艳夺目的画面,配以或“铁骑突出刀枪鸣”般的激昂音乐,或“弦弦掩抑声声思”般的低沉音乐,似乎课堂的氛围更浓烈一些。教师音色也许并不美,发音也许并不如标准的朗读亲切、真实,但对学生的感染力影响力更大。记得我听一位老师上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有一段话是描写老师读书的。这位教师先给学生介绍古代的老师是怎样摇头晃脑式地诵读的,然后便示范性地读了起来。在他的影响下,全班的齐读竟也听得出抑扬顿挫来,尤其是后排的一位男生,非常投入地非常沉醉地微微晃动着读着,而且整节课保持着高昂的情绪。因此,我认为高水平的范读不仅能起到示范榜样作用,更能让学生透过教师的范读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悟文中字里行间跳跃的情愫,与作品甚至与文章的作者激情碰撞。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曾说:“就我而言,感觉上得最好的语文课,是我给学生读小说、诗歌、报告文学等课外读物的时候,或把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课文倾泻出来的时候。”
  三、教师的范读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无需繁碎的讲解,万语千言“读”自明。教师的情感体验、知识水平要高于学生,教师慷慨激昂、抑扬顿挫的范读更容易直接将学生带入文章意境。而教师的范读“是缩短学生与作品的距离;促进作者与读者的交流;促使学生与文中主人公产生共鸣的最有效的途径”。回想起我在师范大学里的一位老师,他曾告诉过我们:上好语文课的重要一步是成功地范读好课文,如果真正能够声情并茂地范读好课文,那么这节课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回眸这堂课,我也深深感受到:在课堂上,教师的范读,能让学生触发情感,加深对文本的体会,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的进一步协调发展。比如这篇课文中有一段话:“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教师如果能读出坚强与自信,则学生自然不难体会出百合的那份执著、那份坚定来。
  四、教师的范读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叶圣陶先生也说:“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于治事接物都有用处。为了鉴赏文艺,训练语感更是基本的准备,有了这种准备,才可以通过文字的桥梁,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可见,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适时地范读,可以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榜样,创造朗读条件。教师在范读时,可要求学生边听边看,也可以小声跟读,这样有益于学生自己读书的时候,读好字词,读好句子,读好篇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潜移默化地学到相应的朗读方法和技巧,为正确朗读课文打下基础。我曾进行过调查,一个朗读水平高的语文教师所任教班级的学生要比一个朗读能力一般的语文教师所任教班级的学生朗读能力强得多。这说明教师的范读对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影响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遗憾也是一种美,因为唯有这种遗憾,才能鞭策自己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力臻使自己的教学尽善尽美。
其他文献
摘 要: 信息技术与成人幼师心理学教育的整合可以大大提高其教学效率。整合的主要途径是:利用直观功能,化解抽象概念;利用呈现功能,展示生活实例;利用交互功能,促进课堂互动。  关键词: 幼教心理学 信息技术 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给整个教育带来一股强烈的冲击波,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成人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我通过对成人幼师心理学教育的实践摸索,认为要
摘 要: 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的改革,教师如何依托课堂教学,重视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是每个教师共同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从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倡导合作学习、建立竞争机制、体验成功乐趣等方面,阐述了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重要性。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个性发展 能力培养    体育教学中的个性,是指
摘 要: 北海老城作为北海文化旅游的突破口,对北海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本文对北海老城文化旅游开发提出一些构想。  关键词: 北海老城 文化旅游 开发构想    北海老城作为北海城市的发祥地,基本格局形成于清末民初。它是北海市的祖屋,像北海老城保存得如此完整、贮存的历史信息量之大的老城区,已不多见。北海老城在北海人的心目中有着无法衡量的价值,不管是老北海人还是新北海人,走进老城很容易产生
摘 要: 在教学过程中,本文作者对从标题的诗意化,导入的创意性,课堂问题的预设与生成的巧妙结合到课堂结束的启思性作了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课 有效教学 环节设计    “让学生记住你的课”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饱含着教师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教学责任感,饱含着教师“为学生的现在和将来”负责的教学远见。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管教授学生如何掌握知识、落实所谓的双基,而对学生生命成
摘 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旅游英语的几个特点,并论述了在教学中运用较多的讲解方法——情景教学法,并指出该方法的优点及其存在的问题,同时把旅游英语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列入讨论的范围。  关键词: 旅游英语 情景教学法 优点 存在问题    一、旅游英语的三大优点  1.实践性强  我们经常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的学习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那么,导游员的工作特点之一就是要身体力行。导游员被称为
语法堪称是语言的“骨架”,遣词造句、连句成篇莫不依赖于深厚的语法底蕴。对于许多中国学生来说,英语语法博大精深,是他们望而生畏的“拦路虎”。如何既轻松又有效地向学生传授语法知识,是我任教以来一直孜孜专研的问题。经过不断摸索和实践,我对语法教学积累了一点心得,具体做法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归纳语法规律,这种方法化繁为简,效果甚佳,现结合“过去分词作状语”这一经典语法项目,把我的语法课
摘 要: 本文对PPT课件教学在不同性质的高校学科教学中的利与弊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为PPT课件在高校教学中的高效合理运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PPT课件 高校教学 不同课程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教育行业的影响是空前的,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简称多媒体教学)从一种时尚逐步成为一种趋势,“多媒体”一词译自英文“multimedia”,所谓多媒体技术就是能对多种载体(媒介)和多种
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造思维,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面对新世纪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我们培养的学生,头脑应当更灵活、更机敏。爱因斯坦曾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能想象。”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培养学生思
一、新课标人文性要求及鲁迅启蒙教学的意义    2005年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专门编写了一个“初识鲁迅”单元,收录了《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及《有的人》。鲁迅教学结束了分散教学形式,首次以“主题单元”的形式进入到小学语文教材,这是历史性的转折。“主题单元”的设置顺应了新课标“人文性”的要求。《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还应该
摘 要: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前提下,体育教育有了新的要求,在提高学生身体体质,培养其体育锻炼兴趣的同时,教师应把重点放在塑造学生的快乐灵魂。在结合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教师首先在建立新的指导思想“健康第一”,并将教学重点从学生整体面转向学生个体,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同时,课堂采取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形成系统的新教学结构。在新的课改环境下依然有些陈旧的问题在影响实现新型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