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龙笔下的这个武林人物武功超群,为人洒脱不羁,立惊涛而不惊,有仁义心、正义感。而在很多关心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的人士看来,作家叶开也正是这样一位飞刀闯入语文教育界的大侠。
叶开作为一名作家,对现今学校的语文教育有很多自己的看法,他的公众号“叶开的魔法语文”涉及到阅读、生活、教育、书单等方面,给青少年朋友列出了与一般的书单不一样的书目。
他说,阅读不是万能的,而且也不是读得越多越好;可替代的也很多,不存在非读不可的书。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扫下面二维码关注“叶开的魔法语文”。
本期客座主编:
本名廖增湖,小说家、编辑家、语文教育家,曾任《收获》杂志编辑部主任。创作《口干舌燥》等五部长篇小说,责编莫言长篇小说《蛙》、苏童长篇小说《黄雀记》等。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责任编辑奖,多次获得鲁迅文学奖责任编辑奖。评论专著《莫言评传》《莫言的文学共和国》被誉为“莫言研究奠基性作品”。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上树是我的职业。倒挂在树上,是我的主要姿势。
倒挂在树上看书,是我们这些上课不好好听,下课一哄而散的猴孩子在装模作样。其实,我的童年时代没什么书可读,只有些课本和连环画。相比之下,还是连环画值得读。例如,我曾断断续续买全了“四大名著”连环画,曾在我们坡脊街的赶圩日,摆小人书摊和凉茶摊,赚了不少钱。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和我的一家在坡脊这个芝麻大的小街上,过着山高皇帝远、无人管无人问的生活。有时候,一天就能收入十七八块,在那个时代,简直就是完全花不出去的巨款。
我父亲也不是什么“良民”,他会去广西做猪中牛中,在农民和农民的牲口贸易中赚取手续费。每次傍晚回来,不是手提一只鸡,就是活捉一只鸭。我们家的单独厨房,庞大而杂乱,被烟熏成了一种墨黑色,但时常飘出煮鸡汤、炖鸭汤的香味。因此,我是最早经商的那种人。但是,经商太早,以至于对商业终于还是没有兴趣。机缘巧合之下,现在成了与文字一起生息的人。倒也是一种未知其然所以然的因果。
小学的五年时间,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几乎都是在上树和倒挂中度过的。在我们眼中,树可以分为两种:可以攀爬;不可以攀爬。例如,木瓜树是不可以攀爬的。此树空心、松脆、易折,不过不高,摔下来就是一个大屁蹲,干号几声就可以挨过去。还有一些树,树干高直而光滑,直冲天际,很严肃很干巴,一点亲近感都没有,如梧桐树、桉树,危险不说,没啥可耍之处。你好容易爬到高处,只有几根瘦瘦小小的枝丫,好像不小心泄露出来的小秘密,却不值得你深究。通常来说,直接长在树干上的枝条大多松脆,易压折,坠落下来会摔成肉饼。不过,我很少看到自己的小伙伴从树上掉下来。原因有二:我们都很聪明;我们都很敏捷。乡村孩子,与自然直接连接,对各种树、各种水都有切身感受,知道哪些樹可以攀爬,哪些河流可以戏水,哪里可以大吵大闹。
果树们得单说,可以攀爬,也不可以攀爬。成熟季节,果树上有吃有喝,简直乐不下地。但通常这些果树都是别人家的,或公家的,要提防看树老头和鸟枪。老头和鸟枪都是我童年时代的噩梦。如果我会画画,一定会画个提着鸟枪的老头,满脸皱纹、弯腰弓背,眼冒凶光、冷漠无情。他在那高高的棚屋上,瞭望着一切的不适当、不安分。他的鸟枪,古老而凶恶,非常可怕。我没有直接面对过这种老头,但我的同学曾在洪湖农场偷摘几个红橙时,与看树老头劈面遭遇。据说,老头抬起鸟枪就开火。砰!啪!铺天盖地的铁砂撒出,软弱无力地击打在茂密而闷热的空气中。
我们的爬树据点之一,是小学校园周边。我们龙平小学坐落于一个山腰,下为水塘,上是操场,周边密密匝匝地长满了甘蔗,甘蔗与校舍之间围了一圈台湾相思树。水塘浅,多泥,玩好之后常常是一身的泥沫,如同被上了油漆。
作为资深上树党,我要稍作说明,倒挂在树上的方式很简单,但也很职业,不是什么人都能随随便便倒挂,也不是什么树枝都能承受。小孩子倒挂在树上,是一种赏心悦目。小孩要瘦,像猴子那样瘦且敏捷。倒挂这件事情,除了腿上有力,脚上用劲,你的腰、背都要能有效拉伸。有些小孩子倒挂,像抻长了的面条一样,一个个肋排凸显,观感很强。我曾尝试过背着书包倒挂,书包带比脑袋还长,有时缠在脖子上,差点透不过气来。
这个时候,最适合背诵的诗歌,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或者“垂缍饮清露,流响出疏桐”。但那时候不会,脑袋空空的,只有小学课本上“火车火车长又长,运柴运米又运粮”。这种句子不说好坏,反正太直白,不优雅。其实,爬在树上没什么不好的,可以更深入地思考,可以看到人世间很多可笑的事情。
儿童节,我本该考虑如何教唆父母和老师更好更有效率地折磨孩子,以教育的名义撒下一张大网,让他们无路可退。最有效的办法是布置大堆作业,让他们一天忙到黑,没有时间,没有空闲。还有就是给他们报课外补习班,数学、英语、作文,每天从早到晚不间断地折磨他们——以爱的名义,为你好的名义,不要输在起跑线的名义。这样,孩子们就可以被我们收拾得服服帖帖、老老实实了。
因此,我总是怀念自己儿童时代的上树时光。我们这些乡村猴孩,从小也没有什么起跑线,也没有什么人上人,就是那样在乡村的田野、水塘、流云和风的陪伴下悄悄地长。那自然不是文明推崇的方式,而是一种野生野长,而且通常来说,大多数人的命运就是这样,悄无声息地来,无痕无迹地去。如草籽散于田野,长于田野,失于田野。
好与不好,命与非命,这种事情,想到云端,想到哲学里去,好像很有道理,很有意义。其实,一切皆空,没啥意义。我看这些,都是好的,都是坏的,都是自然而然的。
我们对于所谓的成长,都想得太多了。
叶开作为一名作家,对现今学校的语文教育有很多自己的看法,他的公众号“叶开的魔法语文”涉及到阅读、生活、教育、书单等方面,给青少年朋友列出了与一般的书单不一样的书目。
他说,阅读不是万能的,而且也不是读得越多越好;可替代的也很多,不存在非读不可的书。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扫下面二维码关注“叶开的魔法语文”。
本期客座主编:
本名廖增湖,小说家、编辑家、语文教育家,曾任《收获》杂志编辑部主任。创作《口干舌燥》等五部长篇小说,责编莫言长篇小说《蛙》、苏童长篇小说《黄雀记》等。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责任编辑奖,多次获得鲁迅文学奖责任编辑奖。评论专著《莫言评传》《莫言的文学共和国》被誉为“莫言研究奠基性作品”。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上树是我的职业。倒挂在树上,是我的主要姿势。
倒挂在树上看书,是我们这些上课不好好听,下课一哄而散的猴孩子在装模作样。其实,我的童年时代没什么书可读,只有些课本和连环画。相比之下,还是连环画值得读。例如,我曾断断续续买全了“四大名著”连环画,曾在我们坡脊街的赶圩日,摆小人书摊和凉茶摊,赚了不少钱。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和我的一家在坡脊这个芝麻大的小街上,过着山高皇帝远、无人管无人问的生活。有时候,一天就能收入十七八块,在那个时代,简直就是完全花不出去的巨款。
我父亲也不是什么“良民”,他会去广西做猪中牛中,在农民和农民的牲口贸易中赚取手续费。每次傍晚回来,不是手提一只鸡,就是活捉一只鸭。我们家的单独厨房,庞大而杂乱,被烟熏成了一种墨黑色,但时常飘出煮鸡汤、炖鸭汤的香味。因此,我是最早经商的那种人。但是,经商太早,以至于对商业终于还是没有兴趣。机缘巧合之下,现在成了与文字一起生息的人。倒也是一种未知其然所以然的因果。
小学的五年时间,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几乎都是在上树和倒挂中度过的。在我们眼中,树可以分为两种:可以攀爬;不可以攀爬。例如,木瓜树是不可以攀爬的。此树空心、松脆、易折,不过不高,摔下来就是一个大屁蹲,干号几声就可以挨过去。还有一些树,树干高直而光滑,直冲天际,很严肃很干巴,一点亲近感都没有,如梧桐树、桉树,危险不说,没啥可耍之处。你好容易爬到高处,只有几根瘦瘦小小的枝丫,好像不小心泄露出来的小秘密,却不值得你深究。通常来说,直接长在树干上的枝条大多松脆,易压折,坠落下来会摔成肉饼。不过,我很少看到自己的小伙伴从树上掉下来。原因有二:我们都很聪明;我们都很敏捷。乡村孩子,与自然直接连接,对各种树、各种水都有切身感受,知道哪些樹可以攀爬,哪些河流可以戏水,哪里可以大吵大闹。
果树们得单说,可以攀爬,也不可以攀爬。成熟季节,果树上有吃有喝,简直乐不下地。但通常这些果树都是别人家的,或公家的,要提防看树老头和鸟枪。老头和鸟枪都是我童年时代的噩梦。如果我会画画,一定会画个提着鸟枪的老头,满脸皱纹、弯腰弓背,眼冒凶光、冷漠无情。他在那高高的棚屋上,瞭望着一切的不适当、不安分。他的鸟枪,古老而凶恶,非常可怕。我没有直接面对过这种老头,但我的同学曾在洪湖农场偷摘几个红橙时,与看树老头劈面遭遇。据说,老头抬起鸟枪就开火。砰!啪!铺天盖地的铁砂撒出,软弱无力地击打在茂密而闷热的空气中。
我们的爬树据点之一,是小学校园周边。我们龙平小学坐落于一个山腰,下为水塘,上是操场,周边密密匝匝地长满了甘蔗,甘蔗与校舍之间围了一圈台湾相思树。水塘浅,多泥,玩好之后常常是一身的泥沫,如同被上了油漆。
作为资深上树党,我要稍作说明,倒挂在树上的方式很简单,但也很职业,不是什么人都能随随便便倒挂,也不是什么树枝都能承受。小孩子倒挂在树上,是一种赏心悦目。小孩要瘦,像猴子那样瘦且敏捷。倒挂这件事情,除了腿上有力,脚上用劲,你的腰、背都要能有效拉伸。有些小孩子倒挂,像抻长了的面条一样,一个个肋排凸显,观感很强。我曾尝试过背着书包倒挂,书包带比脑袋还长,有时缠在脖子上,差点透不过气来。
这个时候,最适合背诵的诗歌,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或者“垂缍饮清露,流响出疏桐”。但那时候不会,脑袋空空的,只有小学课本上“火车火车长又长,运柴运米又运粮”。这种句子不说好坏,反正太直白,不优雅。其实,爬在树上没什么不好的,可以更深入地思考,可以看到人世间很多可笑的事情。
儿童节,我本该考虑如何教唆父母和老师更好更有效率地折磨孩子,以教育的名义撒下一张大网,让他们无路可退。最有效的办法是布置大堆作业,让他们一天忙到黑,没有时间,没有空闲。还有就是给他们报课外补习班,数学、英语、作文,每天从早到晚不间断地折磨他们——以爱的名义,为你好的名义,不要输在起跑线的名义。这样,孩子们就可以被我们收拾得服服帖帖、老老实实了。
因此,我总是怀念自己儿童时代的上树时光。我们这些乡村猴孩,从小也没有什么起跑线,也没有什么人上人,就是那样在乡村的田野、水塘、流云和风的陪伴下悄悄地长。那自然不是文明推崇的方式,而是一种野生野长,而且通常来说,大多数人的命运就是这样,悄无声息地来,无痕无迹地去。如草籽散于田野,长于田野,失于田野。
好与不好,命与非命,这种事情,想到云端,想到哲学里去,好像很有道理,很有意义。其实,一切皆空,没啥意义。我看这些,都是好的,都是坏的,都是自然而然的。
我们对于所谓的成长,都想得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