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专业化、职业化是应对突发事件的社会需求。专业化和职业化都需要具备常备的体制状态。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标准化,需要持续地进行专业化培训,并对专业化专门培训实施相应的管理。应对突发事件需要特殊的技能传承和培养机制。联动体制机制是全力一处的必要条件。实现专业化和职业化团队的联合行动才能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
关键词:应急管理;专业化;职业化;常态化联动
正文
专业化是实现专业能力习得、培训、传承和发挥作用的方向。职业化是实现社会化作业的前提。联动机制是保障各团体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进行有效协同组织行动的前提条件。从历次突发事件的应对中进行分析后不难判断,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是有效处置和应对的必要条件,职业化是关口前移的保障,而联动机制的存在是不失时机处置和应对的必然要求。
一、健全专业化职业化常备体制状态
(一)完善标准化建设目标
标准化是职业化的前提,职业化是依标准而实施的一系列连贯而配套的专门行为的表现。有了标准化的规范,才能如期进行各种培训,进行各种训练,进而达成各种个人或团队的能力水平,依社会各个组织形成职业化的体系,为战时所需准备好各种人力或物资的储备。
(二)加强专业化专门培训和管理
专业化是人的能力倾向性反映,是依需求实施相应训练后达成的倾向于需求方向的专门能力的体现。专业化的专门培训不仅仅产生在专业化队伍之中,还要在一定程度上普及到业余团队之中,也要适度普及到相应的公民群体当中。人们的总体专业水平越高,在突发事件来临时,我们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减灾。专业化的专门培训也是一个全民参与的过程。对专业化专门培训需要有一定的管理支持和支撑。
(三)建立特殊技能传承培养机制
应对突发事件的特殊技能是以人为载体的。应急管理中所包含的各种特殊技能的传承培训,一方面要组织、领导有特殊技能的人群有积极性地展开技能传授活动;另一方面也要组织、领导青年人群去积极主动接受这些传承活动和传承内容。这就需要对具有特殊技能的人群进行适度的激励,并在传承活动中给予及时有效的价值肯定和认定,以鼓励其行为的持续性。也需要对青年人群进行一定程度的保障和激励,让他们认识到参与接受传承活动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更能通过这些努力获得自己所需的未来,去实现个人的需求,同时也获得为社会做贡献机会和价值。
二、常态化联动建设
(一)建立各级纵向横向日常联动体制机制
应对突发事件非常需要各专业领域和各职业机构保持畅通的联动状态,以实现“合力一处”应对形态,达成最佳的减灾效果。关口前移需要联动;事先准备需要联动;专业化相互补足需要联动;职业化合作需要联动;实现战时状态的各分部集结也需要联动。建立纵向和横向的联动机制,并使这些联动活动或联动信息通讯日常化、常态化就显得格外重要。各级的联动机制首先以通讯联动为优先级,又以准确的信息传达的需求为方向,以围绕前方需求进行各项人员动员和物质集结的决策为指令,以各团体或团队的迅速组织协调行动为目标。
(二)建立资源储备联动体制机制
应急管理所需要做的关口前移、人口转移、互助自救、救援队伍迅速到达、受灾人口救援、有效减灾等等都需要有效而充分的资源储备。应急管理需要专业人员的社会化储备;也需要相应物资的社会化储备;还需要社会化的产业体系储备。这一系列的资源储备最重要的在于通过常态下的联动机制建设进行全盘运筹,把日常社会化运作体系与应对突发事件所需的资源需求有机地进行统筹联动运作。
(三)建立基于党支部的联动响应体制机制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是我国应急管理得天独厚的优势。党的支部直接扎根于最基层和突发事件的前沿,党支部的作用直接作用到应对突发事件的一线。党支部平时起着领导基层工作,组织实施各项党和国家决策的任务。在战时,党支部又可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及时组织人民群众转移或自救,组织实施生产自救活动等。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需要党支部与党支部之间进行各项合作与互补支援,也需要及时得到相关信息布置或开展相应的工作。因此,党支部与党支部之间的联动机制建设就成为了基层应对突发事件的一项必要工作。
(四)社会自发组织或志愿者团队在政府主导下的联动体制机制建设
从历次突发事件的应对需求来看,在政府主导下的应急管理体系中需要建立常态化状态下能够保持的各种社会力量联动接口。政府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自发组织或志愿者团队与政府之间通过建立常态化的联动机制来实现畅通渠道,可以提升全社会在应对突发事件上的活力。在健全的联动机制下政府的号召力也可以得到迅速有效的发挥,从而易于实现政府主导作用。在联动的体制和机制建设中,坚持主流价值观导向,形成并保持政府与社会组织或志愿者团队之间的联动状态,是应急管理走向全面深化的必由之路。
总之,在进一步健全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过程,自始至终保持常态化联动的活性,在常态化联动中锤炼执行力,在在常态化联动中增强协作能力,在常态化联动中增长知识,在常态化联动中增进各部门或单位的了解和理解,在联动中建立相互支持的机制,在联动中建立各专业之间、各职业团队之间、各部门之间和各单位之间的互补关系或相互照应机制。任何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都决定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应急管理也不例外。因此,在加强客观体制机制建设的同时,加强党员、干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教育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工作。只有在主、客观体制机制都建设完好的状态下,才能真正走向应急管理理想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陈月,蔡文强,2018:《应急管理概论》,中国法制出版社。
[2] 闪淳昌,薛澜,2012:《应急管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3] 汤敏轩,2020:《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实践与思考》,《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第2期,第40—42页。
[4] 杨月巧,2016:《應急管理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5] 张海波,2019:《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发展》,《人民论坛·学术前沿》第5期,第4—15页。
[6] 钟开斌,2012:《中外政府应急管理比较》,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7] [美]乔治·D.哈岛,琼·A.布洛克,达蒙·P.科波拉:2012:《应急管理概论》,中译本,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简介:蒋宇峰,男,1961年12月出生,汉族,江苏,大学本科学历,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应急管理。
关键词:应急管理;专业化;职业化;常态化联动
正文
专业化是实现专业能力习得、培训、传承和发挥作用的方向。职业化是实现社会化作业的前提。联动机制是保障各团体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进行有效协同组织行动的前提条件。从历次突发事件的应对中进行分析后不难判断,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是有效处置和应对的必要条件,职业化是关口前移的保障,而联动机制的存在是不失时机处置和应对的必然要求。
一、健全专业化职业化常备体制状态
(一)完善标准化建设目标
标准化是职业化的前提,职业化是依标准而实施的一系列连贯而配套的专门行为的表现。有了标准化的规范,才能如期进行各种培训,进行各种训练,进而达成各种个人或团队的能力水平,依社会各个组织形成职业化的体系,为战时所需准备好各种人力或物资的储备。
(二)加强专业化专门培训和管理
专业化是人的能力倾向性反映,是依需求实施相应训练后达成的倾向于需求方向的专门能力的体现。专业化的专门培训不仅仅产生在专业化队伍之中,还要在一定程度上普及到业余团队之中,也要适度普及到相应的公民群体当中。人们的总体专业水平越高,在突发事件来临时,我们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减灾。专业化的专门培训也是一个全民参与的过程。对专业化专门培训需要有一定的管理支持和支撑。
(三)建立特殊技能传承培养机制
应对突发事件的特殊技能是以人为载体的。应急管理中所包含的各种特殊技能的传承培训,一方面要组织、领导有特殊技能的人群有积极性地展开技能传授活动;另一方面也要组织、领导青年人群去积极主动接受这些传承活动和传承内容。这就需要对具有特殊技能的人群进行适度的激励,并在传承活动中给予及时有效的价值肯定和认定,以鼓励其行为的持续性。也需要对青年人群进行一定程度的保障和激励,让他们认识到参与接受传承活动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更能通过这些努力获得自己所需的未来,去实现个人的需求,同时也获得为社会做贡献机会和价值。
二、常态化联动建设
(一)建立各级纵向横向日常联动体制机制
应对突发事件非常需要各专业领域和各职业机构保持畅通的联动状态,以实现“合力一处”应对形态,达成最佳的减灾效果。关口前移需要联动;事先准备需要联动;专业化相互补足需要联动;职业化合作需要联动;实现战时状态的各分部集结也需要联动。建立纵向和横向的联动机制,并使这些联动活动或联动信息通讯日常化、常态化就显得格外重要。各级的联动机制首先以通讯联动为优先级,又以准确的信息传达的需求为方向,以围绕前方需求进行各项人员动员和物质集结的决策为指令,以各团体或团队的迅速组织协调行动为目标。
(二)建立资源储备联动体制机制
应急管理所需要做的关口前移、人口转移、互助自救、救援队伍迅速到达、受灾人口救援、有效减灾等等都需要有效而充分的资源储备。应急管理需要专业人员的社会化储备;也需要相应物资的社会化储备;还需要社会化的产业体系储备。这一系列的资源储备最重要的在于通过常态下的联动机制建设进行全盘运筹,把日常社会化运作体系与应对突发事件所需的资源需求有机地进行统筹联动运作。
(三)建立基于党支部的联动响应体制机制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是我国应急管理得天独厚的优势。党的支部直接扎根于最基层和突发事件的前沿,党支部的作用直接作用到应对突发事件的一线。党支部平时起着领导基层工作,组织实施各项党和国家决策的任务。在战时,党支部又可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及时组织人民群众转移或自救,组织实施生产自救活动等。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需要党支部与党支部之间进行各项合作与互补支援,也需要及时得到相关信息布置或开展相应的工作。因此,党支部与党支部之间的联动机制建设就成为了基层应对突发事件的一项必要工作。
(四)社会自发组织或志愿者团队在政府主导下的联动体制机制建设
从历次突发事件的应对需求来看,在政府主导下的应急管理体系中需要建立常态化状态下能够保持的各种社会力量联动接口。政府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自发组织或志愿者团队与政府之间通过建立常态化的联动机制来实现畅通渠道,可以提升全社会在应对突发事件上的活力。在健全的联动机制下政府的号召力也可以得到迅速有效的发挥,从而易于实现政府主导作用。在联动的体制和机制建设中,坚持主流价值观导向,形成并保持政府与社会组织或志愿者团队之间的联动状态,是应急管理走向全面深化的必由之路。
总之,在进一步健全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过程,自始至终保持常态化联动的活性,在常态化联动中锤炼执行力,在在常态化联动中增强协作能力,在常态化联动中增长知识,在常态化联动中增进各部门或单位的了解和理解,在联动中建立相互支持的机制,在联动中建立各专业之间、各职业团队之间、各部门之间和各单位之间的互补关系或相互照应机制。任何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都决定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应急管理也不例外。因此,在加强客观体制机制建设的同时,加强党员、干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教育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工作。只有在主、客观体制机制都建设完好的状态下,才能真正走向应急管理理想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陈月,蔡文强,2018:《应急管理概论》,中国法制出版社。
[2] 闪淳昌,薛澜,2012:《应急管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3] 汤敏轩,2020:《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实践与思考》,《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第2期,第40—42页。
[4] 杨月巧,2016:《應急管理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5] 张海波,2019:《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发展》,《人民论坛·学术前沿》第5期,第4—15页。
[6] 钟开斌,2012:《中外政府应急管理比较》,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7] [美]乔治·D.哈岛,琼·A.布洛克,达蒙·P.科波拉:2012:《应急管理概论》,中译本,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简介:蒋宇峰,男,1961年12月出生,汉族,江苏,大学本科学历,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应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