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教育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cingb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顺应高校教育形式的发展趋势,本文以《工程结构》课程为载体,运用“应用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考评等教学环节入手,进行重新定位调整,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总结出了应用型教学模式的基本体系及框架。
  关键词:应用型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目前,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各国高校都非常关注的焦点,许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比较典型的有以北美为主的CBE模式和德国的“双元制”模式。CBE模式实际上是一种以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的教学体系,也是近年来国际上相当流行的一种教育思想;德国“双元制”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将学习同生产紧密结合,由企业的广泛参与,各类教育形式互通,培养与考核相分离,使岗位证书更具权威性。
  我国各大高校也都逐渐意识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但如何具体操作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缺少一套成熟的做法,还处于摸索阶段。我们还需要多向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学习,并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改革,不断在实践中摸索出最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的高校教育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太深,大多数课程的教学依旧停留在“以教为主”的模式上。而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一纸证书或者多高的学术上,更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介入社会,适应社会新形势的发展。这就要求高校的课程教学能够更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所以,如何能从“以教为主”过渡到“以学为主”,甚至让学生在大学教学中就能做到“学以致用”,是我们急需思索的问题。下面,本文从具体课程的教学改革入手,对应用型教学模式进行实践,并从中研究总结了应用型教学模式的基本体系及框架。
  一、应用型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
  本文主要将“应用型教学模式”运用到《工程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对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考评进行全方位的调整,使其体现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
  1.调整教学目标,适应实际需求。目前,《工程结构》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侧重于设计原理的讲解,而学生未来工作无论从事设计、管理还是施工,能正确读懂结构施工图都是迫切需要具备的素质。这方面素质能力的培养在我们的教学中强调得还不足,尽管学生学习了建筑识图及工程制图课程,但是还不足以使他们能够看懂实际的结构施工图纸。而《工程结构》这门课程恰好涉及到了结构施工图纸是如何进行设计说明的内容,所以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将“培养学生读懂结构施工图的能力”列入到教学目标中,做到“凝练理论讲解,强化实际应用”,将结构识图和结构设计理念揉和到一起调整到教学目标中,以此达到教学配合就业、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目的。
  2.改革教学内容,完善教学环节。基于上述教学目标大方向的指导,《工程结构》课程教学内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1)增加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的内容。通过引入11G101-1的内容,重点讲解现浇混凝土框架梁、柱的平法识图规则,并在此基础上介绍钢筋抽样的计算规则。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每个结构构件中的钢筋形状、个数以及钢筋和钢筋之间的连接关系、钢筋支座的锚固情况等有更加细致清晰的认识,由此增强了学生对钢筋更加形象的认知,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强化实践的实际应用性。目前,大多数《工程结构》课程实践都是对屋盖进行设计,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完成基本的梁板配筋计算。而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强化应用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的规定,完成设计图的绘制,并且将其每根钢筋的量进行提取,这样的要求可以使学生将结构设计、出图以及算量的内容进行综合理解体会,使小小的实践设计发挥最大的实际应用作用。
  3.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课程学习。《工程结构》课程属于典型的工科课程,常常讲解到设计原理和计算的时候,会有学生觉得无聊,打不起兴趣。所以,改进教学方法,将有助于提高课程的学习效果。
  (1)通过采用“案例导入法”,让学生将抽象的原理认识直观化。结构课程的教学以原理和计算居多,常常是拿出一个构件进行原理讲解和计算求解。教师可以改变这种教学方法,从一开始就让学生看一份小型图纸的结构图,让大家从实际出发,认识构件的整体结构,然后告诉大家如何实现这张图纸的设计。最后还可以联系一定的施工告诉大家这部分构件从设计到出图再到最终完工——整个过程是怎样实现的,这样可以使知识的灌输更加灵活、完整,使学生觉得学到的东西有针对性,而它的实际用途就摆在眼前,由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2)通过采用“问题导向法”,调动学生自己积极思考,加强学生自身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灌输结构设计原理的时候,可以采用“案例导入法”增加学生学习的直观性,而后续可以采用“问题导向法”,调动学生自己参与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知识通过自己的大脑重新加工运用,加强学生自身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教师可以设计若干个小题目,让学生自己通过查资料或者计算完成这些内容,最后集中在一起讨论这些问题,以此调动学生自己的思路积极思考,加强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
  4.调整教学考评制度及考核内容
  (1)考评制度里体现对应用能力的考评。根据教学目标的指导,教学考评制度里的内容不能仅局限于平时成绩考核和期末成绩考核两项内容,应该进一步包含对课程实践能力以及应用能力的测评。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能力如何?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到了课程案例的讨论中?在考评体系中都应该有所体现,并借此机会鼓励学生积极认真地参与到课程实践和课堂讨论中,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考核体系覆盖实际能力的考核。在上述各环节都有序进行之后,一份高质量的试卷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是一个很好的检验过程,试卷内容应该突破传统的针对教科书出题的思路,而增加更多的实际性的题目。这些题目可以结合课程实践,也可以结合课堂讨论,这样也可以督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自己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应用型教学模式的基本体系及框架
  本文以《工程结构》课程为载体,运用“应用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对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考评等教学环节进行了重新定位调整,在这种实践的基础上研究总结出了应用型教学模式的基本体系及框架。
  应用型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基本取向的教学模式。在应用型教学模式建构的体系中,应从课程的各个关键环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均体现出应用型教学的思想理念,从而使其成为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框架——教学目标更加适应新时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学内容更突出实际应用性环节的设置,教学方法更加注重“案例导入法”及“问题导向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考评及相应的考核体系更强化应用型环节的比重。
  三、结束语
  应用型教学模式是顺应培养应用型人才而产生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教学目标更加侧重应用性入手,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应用性内容的补充,在课堂上植入“案例导入法”、“问题导向法”的教学方法,增强了教师教学的实用性、灵活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实干性、主动性,最终通过灵活而全面的教学考评及考核方式对课程进行最后的评价检验,以此最大限度地提升了课程价值。
  参考文献
  [1]晋雪梅 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启示.现代企业教育,2010年,05月,下期。
  [2]欧青立 工科专业课程教学特点与育人.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6月,第4卷,第2期。
  [3]苏丽 兰海 试论研究型教学模式——基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视角.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第12期,总第176期。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推行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必然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张扬个性、融入自我、读活作品、品出境界,也必然能使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一、阅读的过程,本来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  首先,从阅读的本质来看:阅读是作者、文本(作品)、读者这三个环节之间的一个互动过程。其中,读者是
期刊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精神,河北省中考文科综合进行了重大改革,实行了开卷考试。这一考试模式的转变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那么开卷考试后,如何切实加强思品课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实效?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在闭卷考试模式下,思想品德课教学在教学观念上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前言中指出:“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同时在《课标》中指出:“语文学习应注意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贴近生活,在大量生活的情境中学语文,这样才能把语文学“活”。  结合教学实践,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做法和体会:  一、让
期刊
摘 要: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取得教学效果好坏的一个关键因素,因为在现实中同样的教师和同样的教学方法会得到明显不同的教学效果。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效果的保证,但学习习惯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培养。针对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教师不仅要用好的教学法教会他们汉语知识,更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留学生 汉语学习 习惯培养  一、来华留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必要性  我们在研究对外汉语教学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发展的过程。”假如教师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成为自觉的积极参与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上好一堂数学课必不可少的。那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是一个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
期刊
新课标对小学生习作是这样要求的:“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强调自由地、真实地表达,才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应该尊重孩子天性的回归,让孩子乐于写作、写充满童真的作文,让孩子的习作回归童真。  一、创设情境,游戏相伴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天性,创设多种生活情境,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
期刊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以及初中阶段普遍使用新教材,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落实新课标的理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下面就如何贯彻新课标、优化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激励学生参与课堂。  初中阶段的学生渴望被他人关注,也渴望参与课堂教学。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课堂上,往往是教师问什么学生就答什么,教师不提问,学生就鸦雀无
期刊
过去的数学课堂过分突出数学的学科特点,过于理性,常给学生枯燥、晦涩的感觉。新课改后,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借助直观图、动手操作等形式将内容形象化,向“儿童思维”靠拢,然而过犹不及,忽视了学生思维的提升,又使课堂丧失了“数学味儿”,也阻滞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体现数学的“理性”,需要教师的“理性”引领,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一、转换视角——给思维一扇窗户  教学中,我们常常给学
期刊
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对教学过程可变性的生动概括。它是对强调课堂教学过程的预设性、计划性的重要补充和修正。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相互作用的动态推进过程。由于教学过程还涉及诸多复杂的因素,因此,教学过程的发展有多种可能性存在,教学过程的推进就是在多种可能性中做出选择,使新的状态不断生成,并影响下一步发展的过程。也正因为如此,课堂教学的过程才是生机勃勃的。强调课堂教学过程的“动态生
期刊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方式,下面笔者讨论了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性。  一、建立合作意识,实现课堂民主  素质教育需要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旨在尊重学生自主发展,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在合作学习教学中,要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必须建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