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驳竹影 点亮语文课堂 点燃学生心灯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co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语言文字独具魅力,我们置身其中,深受浸润。不难感觉,语文课在这一过程中起到的传承和传播的作用不容忽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语文教学也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更多、更丰富的元素融入其中,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适应未来复杂的竞争环境。作为美术特色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一直试图做这样的尝试,如何能够利用学生天赋的美术才华促进语文教学,为学生们摸索一条既有趣又唯美的语文学习之路。
  一年的语文教学时光,为我提供了实战的舞台、思考的空间和印证的机会。在努力的过程中,虽然对课堂的把握还达不到驾轻就熟的程度,但我时刻不忘自己面对的是一群有艺术天赋、审美能力的智慧学子。带着这种情怀,无意中开始借助美术的优势提升语文课的美感和效果。同学们的美术才华得以施展,同时又有效地理解课文内容,既增强了自信心,又效促进了语文学习。《竹影》一文的探索和尝试,不仅是自己在语文学科道路上的新发现,更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新途径。
  《竹影》这篇课文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艺术世界”的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叙事散文。讲述了几个小伙伴在炎热的夏天,看天、看月亮、画竹影的故事。本课重点是品味清新的语言、感受童真童趣。难点是通过父亲的话,使得一群孩子们懂得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
  为了能让同学们自觉走近作者,我找来大量丰子恺的漫画作品,精选之后,给学生呈现出来。从《瞻瞻的车》、《穿了爸爸的衣服》、《取苹果》等作品的展示过程中发现,同学们对美术作品的亲切感和认同感是出于本能的,这是我校学生的优势所在。当我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作品时,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说出自己的见解,并且有少部分同学能提到丰子恺漫画作品的特点:充满童真童趣。同学们由美术的认识过渡到对情感对人物的认识,成功地导入新课,丰子恺的散文作品正如他的漫画作品一样,同样是充满童真童趣的。
  接着在感悟童真童趣的过程中,请同学们边读书,边用漫画的笔法,分成小组,将几个小朋友看天、看月亮、看人影、看竹影、画竹影的几个过程表现出来。同学们仔细地读着,认真地构思着,还不时地伴有讨论的声音和快乐的笑声。同学们对人物的特点在争论探讨之后,漫画的笔法得以呈现。因为大家美术基础较好,不多久,灵动活泼的小伙伴跃然纸上。在代表上台讲述时,都能从人物的性格特点入手,将其中的童真童趣分析地深入到位。不费吹灰之力,在轻松地气氛中,本文的重点内容就这样留在了同学们的心中。
  有了前面成功的尝试,在突破难点——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时,我本打算先用准备好的大量中西方画作来对比介绍,可同学们在这时不约而同的说出“秋平”的名字,原来他是同学间很出名的画竹大师,但从来没有为大家现场做过画。在大家一次次地期盼和召唤声中,这位性格极其腼腆的男孩起先犹豫不决,渐渐地,终于鼓起信心走上讲台,开始作画。这一幕几乎震惊了我,秋平同学上课从来不主动回答问题,说话声音极小,一站起来就面红耳赤,学习成绩平平。今天居然能如此自信地走到台前来,着实出乎我的意料。更让大家为之赞叹的是,短短几分钟的时间,秋平同学时而侧身布局、时而凝神点染,渐渐地一副成形美妙的“银竹”图出现在了黑板上,赢得了大家阵阵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这时候的秋平也一改往日羞涩拘谨的作风,端详基本成型的画作时,自信地题写上了“《竹影》秋平”。刹那间,我感觉自己看到了世间最美的图画,这不正是典型的中国画的代表么?写意、重神似。秋平的话中有对文章的理解,更多的是自己对中国画的认识。通过他对自己作品的细致讲解,同学们渐渐等得了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并用自己的话诠释着“我们美术课上的素描就是西洋画的典型代表”,写实、重形似。
  秋平同学课上的精彩表现,着实让全班学生大饱眼福,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让同学们在赞许声中领略到了真正中国画的意蕴。虽然我准备的几幅中国画和西洋画,最后只作为资料给学生欣赏,但我却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满足。斑驳竹影,带来的是语文课堂唯美欢快的享受,发现的是一颗懵懂热烈的心。
  对于秋平同学来说,有了这一次成功的尝试,积极地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在同学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渐渐地,他将这种作画的自信扩散开来,渗透到语文、数学等学科当中;渐渐地,他变得喜欢和同学们谈天说地、欢笑嬉戏了;渐渐地成了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所有的这些变化,或许都源于那次斑驳竹影图的成功实践。语文课使得秋平重新认识了自己,放大了自己的闪光点,从而燃起了自己对学习、对生活积极乐观的信念。从那之后,每次看到他时,都是面上含笑的,我也会与他相视一笑。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的语文课堂何尝不需要发现、尝试和感悟那些无处不在的美呢?美术作为美的具体形态,是我们能够捕捉的最为鲜活的部分,在语文中借鉴美术的元素,能够达到事半功倍,共同提高的效果。
  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自然就与美难分你我。绘画这种最直接的表现形式,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掘学生对美的认识,在提升文字理解力的同时,对美术才华和学生心智的培养也大有益处。《竹影》一文为语文和美术两学科的结合提供了天然的平台,但如果只限于老师的资源提供,恐怕难以赢得学生的认可。在与美术结合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创造能力,使学生由对美术的喜爱拓展为对语文的钟情。我校学生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语文教师,我会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从甲骨文的字形的书写到书本情景绘画、从想象创作到漫画夸张,只要是充满思维活动的创作、只要是迸发积极情绪的描摹,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都是值得肯定的,因为,与美术结缘,语文课堂会更富有生机和光彩,学生的心灵也会愈益明亮。
其他文献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本节课是三年级心理健康活动课第7课 《培养良好自制力》第1课时鼓励学生自觉的进行自我行为管理。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知道行为是受想法指导的。评判行为的对错的依据既要看行为的后果也要在行动之前主动判断行为的合理性(结果对自己、他人及社会的影响),追求三赢的发展目标。第2课时里针对自己的不合理想法进行转变,用心理咨询认知治疗的思路来进行自我管理,改变原有不合理的思维模式,建立合理
期刊
摘要:用意象对话技术探究孩子爱顶撞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源于家长长期的不信任,在给孩子讲清楚事情原委后利用行为矫正技术对此问题进行矫正,经过一周的矫正,该学生爱顶撞现象明显减少。  关键词:爱顶撞 意向对话 行为矫正    一、背景资料  姓名:王同学 性别:男 年龄:14岁 籍贯:北京 班级:初二  辅导时间:2010年1月11日  个案来源:班主任推荐  父亲:39岁 自己开公司 母亲:40岁 工
期刊
前言  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中学生这一年龄阶段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特殊心理变化时期,也有人称之为“危机年龄”,因为在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心理活动显得激烈并且动荡。这个时期既是学生身体趋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又是心理健康完善的关键时期,教育的效果如何,直接关乎学生的个体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中学生的心理变化以及心灵的感受能否得到关注和理解,并加以引导,使之趋向良好的方向发展,是这一时期教育的关键。  一、中学生出
期刊
附:问卷调查:   我长大了吗    你一定会发现自己的身体发生了一些变化,请你如实回答下列问题:本次问卷调查不记名,请按时上交,谢谢合作!   (男生版)  1. 你这半年来你的身高开始突增?是 否  2.你出现喉结了么? 是 否  3.你开始出现遗精? 是 否  4.你对自身发育感到困惑或者不知所措吗?是 否  5.升入中学后,你的烦恼比以前多了? 是 否  6.你照镜子的次数也多起来了?是
期刊
摘 要:  当今的孩子大多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积极的竞争能锤炼学生的坚韧力,培养学生积极的进取意识,对于学生的生涯发展具有良好的推进作用。  我校进行了“如何在积极的竞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进取意识,奠基学生生涯发展”的专题研究,旨在通过一系列积极的竞争活动使孩子具有积极进取的生命活力,培养孩子形成积极进取的意识,促使学生积极向上地健康成长,为孩子的生涯发展奠基。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研究小学生进
期刊
摘要:这是一个由创伤事件引发的情绪障碍辅导案例。对学生武某造成的替代性创伤主要有自责、内疚、易思、激动等几个方面。对于这种突发性的心理辅导,主要采用帮助求助者重建内部的平衡,拓展其应变能力,减轻其后续压力,重建信心的可能等方法,以帮助求助者建立起新的认知体系,解除情绪障碍的影响。  关键词:自责、积极再定义、认知重建    初步诊断:了解情况  武某,初三年级女生,皮肤白皙、身材匀称、语速适中,性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是机遇与竞争并存,希望与痛苦并存,光荣与苦难并存的时代,人类将迎接来自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心理素质将是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素质,心理健康将成为21世纪对人才选择的重要条件。  做好学科德育渗透,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工作是当今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点, 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当学生走进校门,每一位教师都肩负着塑造学生心灵的责任,每一门学科都应在教学活
期刊
摘要:人际关系问题是每个学生都会经历到的,其中不知道如何拒绝别人成为了其中一个焦点问题。案例中的主人公通过自己和朋友之间的心理矛盾,表达出了大多数同学的心声。本例中心理辅导员运用多种心理辅导手段,让来访者通过自己分析、体验、总结出合理拒绝的方法,并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了和朋友之间的问题,帮助来访者进行了自我成长与提升。  关键词:巧妙方法、合理拒绝    1.来访者基本情况:  求助者张平元(化名
期刊
文章摘要: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追求自身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对于下一代人的心理健康教育之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学校教育中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什么才是真正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有什么标椎?本文对此进行了着重分析。那么如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素,去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呢?本文的第二部分结合作者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从两大方面浅谈了怎样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
期刊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也就是6~12岁孩子的成长阶段,通常被人们称为儿童中期、学龄期,弗洛伊德也称其为“性成熟前期”,这个时期的一端与幼儿相连,另一端与青春期相连,是个特殊的儿童心理、生理发展的关键时刻。(高一飞.《含苞的玫瑰》.155页.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水平的提高,不少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悄悄提前步入了青春期,而我国的青春期性教育处于严重的滞后状态,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