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语言文字独具魅力,我们置身其中,深受浸润。不难感觉,语文课在这一过程中起到的传承和传播的作用不容忽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语文教学也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更多、更丰富的元素融入其中,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适应未来复杂的竞争环境。作为美术特色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一直试图做这样的尝试,如何能够利用学生天赋的美术才华促进语文教学,为学生们摸索一条既有趣又唯美的语文学习之路。
一年的语文教学时光,为我提供了实战的舞台、思考的空间和印证的机会。在努力的过程中,虽然对课堂的把握还达不到驾轻就熟的程度,但我时刻不忘自己面对的是一群有艺术天赋、审美能力的智慧学子。带着这种情怀,无意中开始借助美术的优势提升语文课的美感和效果。同学们的美术才华得以施展,同时又有效地理解课文内容,既增强了自信心,又效促进了语文学习。《竹影》一文的探索和尝试,不仅是自己在语文学科道路上的新发现,更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新途径。
《竹影》这篇课文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艺术世界”的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叙事散文。讲述了几个小伙伴在炎热的夏天,看天、看月亮、画竹影的故事。本课重点是品味清新的语言、感受童真童趣。难点是通过父亲的话,使得一群孩子们懂得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
为了能让同学们自觉走近作者,我找来大量丰子恺的漫画作品,精选之后,给学生呈现出来。从《瞻瞻的车》、《穿了爸爸的衣服》、《取苹果》等作品的展示过程中发现,同学们对美术作品的亲切感和认同感是出于本能的,这是我校学生的优势所在。当我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作品时,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说出自己的见解,并且有少部分同学能提到丰子恺漫画作品的特点:充满童真童趣。同学们由美术的认识过渡到对情感对人物的认识,成功地导入新课,丰子恺的散文作品正如他的漫画作品一样,同样是充满童真童趣的。
接着在感悟童真童趣的过程中,请同学们边读书,边用漫画的笔法,分成小组,将几个小朋友看天、看月亮、看人影、看竹影、画竹影的几个过程表现出来。同学们仔细地读着,认真地构思着,还不时地伴有讨论的声音和快乐的笑声。同学们对人物的特点在争论探讨之后,漫画的笔法得以呈现。因为大家美术基础较好,不多久,灵动活泼的小伙伴跃然纸上。在代表上台讲述时,都能从人物的性格特点入手,将其中的童真童趣分析地深入到位。不费吹灰之力,在轻松地气氛中,本文的重点内容就这样留在了同学们的心中。
有了前面成功的尝试,在突破难点——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时,我本打算先用准备好的大量中西方画作来对比介绍,可同学们在这时不约而同的说出“秋平”的名字,原来他是同学间很出名的画竹大师,但从来没有为大家现场做过画。在大家一次次地期盼和召唤声中,这位性格极其腼腆的男孩起先犹豫不决,渐渐地,终于鼓起信心走上讲台,开始作画。这一幕几乎震惊了我,秋平同学上课从来不主动回答问题,说话声音极小,一站起来就面红耳赤,学习成绩平平。今天居然能如此自信地走到台前来,着实出乎我的意料。更让大家为之赞叹的是,短短几分钟的时间,秋平同学时而侧身布局、时而凝神点染,渐渐地一副成形美妙的“银竹”图出现在了黑板上,赢得了大家阵阵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这时候的秋平也一改往日羞涩拘谨的作风,端详基本成型的画作时,自信地题写上了“《竹影》秋平”。刹那间,我感觉自己看到了世间最美的图画,这不正是典型的中国画的代表么?写意、重神似。秋平的话中有对文章的理解,更多的是自己对中国画的认识。通过他对自己作品的细致讲解,同学们渐渐等得了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并用自己的话诠释着“我们美术课上的素描就是西洋画的典型代表”,写实、重形似。
秋平同学课上的精彩表现,着实让全班学生大饱眼福,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让同学们在赞许声中领略到了真正中国画的意蕴。虽然我准备的几幅中国画和西洋画,最后只作为资料给学生欣赏,但我却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满足。斑驳竹影,带来的是语文课堂唯美欢快的享受,发现的是一颗懵懂热烈的心。
对于秋平同学来说,有了这一次成功的尝试,积极地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在同学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渐渐地,他将这种作画的自信扩散开来,渗透到语文、数学等学科当中;渐渐地,他变得喜欢和同学们谈天说地、欢笑嬉戏了;渐渐地成了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所有的这些变化,或许都源于那次斑驳竹影图的成功实践。语文课使得秋平重新认识了自己,放大了自己的闪光点,从而燃起了自己对学习、对生活积极乐观的信念。从那之后,每次看到他时,都是面上含笑的,我也会与他相视一笑。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的语文课堂何尝不需要发现、尝试和感悟那些无处不在的美呢?美术作为美的具体形态,是我们能够捕捉的最为鲜活的部分,在语文中借鉴美术的元素,能够达到事半功倍,共同提高的效果。
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自然就与美难分你我。绘画这种最直接的表现形式,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掘学生对美的认识,在提升文字理解力的同时,对美术才华和学生心智的培养也大有益处。《竹影》一文为语文和美术两学科的结合提供了天然的平台,但如果只限于老师的资源提供,恐怕难以赢得学生的认可。在与美术结合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创造能力,使学生由对美术的喜爱拓展为对语文的钟情。我校学生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语文教师,我会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从甲骨文的字形的书写到书本情景绘画、从想象创作到漫画夸张,只要是充满思维活动的创作、只要是迸发积极情绪的描摹,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都是值得肯定的,因为,与美术结缘,语文课堂会更富有生机和光彩,学生的心灵也会愈益明亮。
一年的语文教学时光,为我提供了实战的舞台、思考的空间和印证的机会。在努力的过程中,虽然对课堂的把握还达不到驾轻就熟的程度,但我时刻不忘自己面对的是一群有艺术天赋、审美能力的智慧学子。带着这种情怀,无意中开始借助美术的优势提升语文课的美感和效果。同学们的美术才华得以施展,同时又有效地理解课文内容,既增强了自信心,又效促进了语文学习。《竹影》一文的探索和尝试,不仅是自己在语文学科道路上的新发现,更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新途径。
《竹影》这篇课文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艺术世界”的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叙事散文。讲述了几个小伙伴在炎热的夏天,看天、看月亮、画竹影的故事。本课重点是品味清新的语言、感受童真童趣。难点是通过父亲的话,使得一群孩子们懂得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
为了能让同学们自觉走近作者,我找来大量丰子恺的漫画作品,精选之后,给学生呈现出来。从《瞻瞻的车》、《穿了爸爸的衣服》、《取苹果》等作品的展示过程中发现,同学们对美术作品的亲切感和认同感是出于本能的,这是我校学生的优势所在。当我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作品时,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说出自己的见解,并且有少部分同学能提到丰子恺漫画作品的特点:充满童真童趣。同学们由美术的认识过渡到对情感对人物的认识,成功地导入新课,丰子恺的散文作品正如他的漫画作品一样,同样是充满童真童趣的。
接着在感悟童真童趣的过程中,请同学们边读书,边用漫画的笔法,分成小组,将几个小朋友看天、看月亮、看人影、看竹影、画竹影的几个过程表现出来。同学们仔细地读着,认真地构思着,还不时地伴有讨论的声音和快乐的笑声。同学们对人物的特点在争论探讨之后,漫画的笔法得以呈现。因为大家美术基础较好,不多久,灵动活泼的小伙伴跃然纸上。在代表上台讲述时,都能从人物的性格特点入手,将其中的童真童趣分析地深入到位。不费吹灰之力,在轻松地气氛中,本文的重点内容就这样留在了同学们的心中。
有了前面成功的尝试,在突破难点——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时,我本打算先用准备好的大量中西方画作来对比介绍,可同学们在这时不约而同的说出“秋平”的名字,原来他是同学间很出名的画竹大师,但从来没有为大家现场做过画。在大家一次次地期盼和召唤声中,这位性格极其腼腆的男孩起先犹豫不决,渐渐地,终于鼓起信心走上讲台,开始作画。这一幕几乎震惊了我,秋平同学上课从来不主动回答问题,说话声音极小,一站起来就面红耳赤,学习成绩平平。今天居然能如此自信地走到台前来,着实出乎我的意料。更让大家为之赞叹的是,短短几分钟的时间,秋平同学时而侧身布局、时而凝神点染,渐渐地一副成形美妙的“银竹”图出现在了黑板上,赢得了大家阵阵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这时候的秋平也一改往日羞涩拘谨的作风,端详基本成型的画作时,自信地题写上了“《竹影》秋平”。刹那间,我感觉自己看到了世间最美的图画,这不正是典型的中国画的代表么?写意、重神似。秋平的话中有对文章的理解,更多的是自己对中国画的认识。通过他对自己作品的细致讲解,同学们渐渐等得了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并用自己的话诠释着“我们美术课上的素描就是西洋画的典型代表”,写实、重形似。
秋平同学课上的精彩表现,着实让全班学生大饱眼福,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让同学们在赞许声中领略到了真正中国画的意蕴。虽然我准备的几幅中国画和西洋画,最后只作为资料给学生欣赏,但我却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满足。斑驳竹影,带来的是语文课堂唯美欢快的享受,发现的是一颗懵懂热烈的心。
对于秋平同学来说,有了这一次成功的尝试,积极地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在同学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渐渐地,他将这种作画的自信扩散开来,渗透到语文、数学等学科当中;渐渐地,他变得喜欢和同学们谈天说地、欢笑嬉戏了;渐渐地成了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所有的这些变化,或许都源于那次斑驳竹影图的成功实践。语文课使得秋平重新认识了自己,放大了自己的闪光点,从而燃起了自己对学习、对生活积极乐观的信念。从那之后,每次看到他时,都是面上含笑的,我也会与他相视一笑。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的语文课堂何尝不需要发现、尝试和感悟那些无处不在的美呢?美术作为美的具体形态,是我们能够捕捉的最为鲜活的部分,在语文中借鉴美术的元素,能够达到事半功倍,共同提高的效果。
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自然就与美难分你我。绘画这种最直接的表现形式,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掘学生对美的认识,在提升文字理解力的同时,对美术才华和学生心智的培养也大有益处。《竹影》一文为语文和美术两学科的结合提供了天然的平台,但如果只限于老师的资源提供,恐怕难以赢得学生的认可。在与美术结合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创造能力,使学生由对美术的喜爱拓展为对语文的钟情。我校学生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语文教师,我会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从甲骨文的字形的书写到书本情景绘画、从想象创作到漫画夸张,只要是充满思维活动的创作、只要是迸发积极情绪的描摹,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都是值得肯定的,因为,与美术结缘,语文课堂会更富有生机和光彩,学生的心灵也会愈益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