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环境监测是为了特定目的,按照预先设计的时间和空间,用可以比较的环境信息和资料收集的方法,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对一种或多种环境要素或指标进行间断或连续地观察、测定,分析其变化及对环境影响的过程。
关键词:环境监测;解决措施
一、环境监测概述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按监测目的,环境监测可分为:监视性监测、特种目的监测(又称应急监测或特例检测)、研究性监测(又称为科研监测)。环境监测必须把握好各个技术环节,包括:
监测项目和范围的确定、采样点数量和位置的布设、采样时间和频次的确定、样品的采集、样品的处理和分析、数据处理和综合评价以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
1、综合性
监测手段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等一切可以表征环境质量的方法;监测对象包括空气、水体、土壤、固废、生物等客体;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综合分析时,涉及该地区的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的情况,需要综合考虑。
2、连续性
环境污染具有时空性等特点,需坚持长期测定,才能从大量的数据中揭示其变化规律。
3、追踪性
为保证监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比性、代表性和完整性,需要有一个量值追踪体系予以监督。
二、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环境监测主要是给予环境管理和执法服务技术上的支持,运用监测技术,监测违反了与环境相关的法律和制度的行为。一般以工作阶段将环境监测的内容分成两部分,分别是调查阶段的环境监测和竣工验收中的环境监测,环境监测以统计学知识为基础,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知识相结合,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环境监测的各项反应生态环境的状况的数据,是环境评价体系的基础。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对工程项目的进行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预防、减小环境影响的方案。一般将环境评价具体分成三个层次,分别是环境影响评价、预测评价、跟踪评价。
只有三个评价的结果都良好,才能保证结论的科学性以及时效性。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是有效做好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环境监测所获得的数据的准确度直接影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的直接目的是获得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而这些数据主要用于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前提,环境监测后数据反应分析了声环境、水环境和大气、土壤环境的状况。通过对组成整个环境体系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彻底的分析,可以得到环境的容量和承载力,并对可能影响环境的因素进行推断、预测。只有通过环境监测,获得准确描述环境状况的数据,才可以准确的评估项目建成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情况,并制定出提前预防的措施,使环境的影响情况减到最小。
三、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
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保护制度的重要组成成分,两者共同的目的都是对环境进行保护,从而营造良好的环境。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两者关系密不可分。
1、环境影响评价基于环境监测
在对环境进行影响评价前,需对项目的环境容量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噪声、水、大气环境所拥有的环境容量。分析完环境容量后,还需要对项目进行实地考察,调查项目可能给环境造成的影响有哪些,并分析建设项目的地点是否有能力承担项目建设所造成的环境影响。要想判断出项目建设地能否承担起项目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就需利用环境监测对项目建设地的环境进行监测,得出数据并评估、分析,只有在所有数据都达到要求是,才可以让项目开启建设。
2、环境监测监督环境影响评价
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需要用到很多监督手段,对项目建设地的环境进行监测。
环境监测是监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手段。要判断项目的可行性以及能否满足当前环境的要求,需要对具体有效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才能得出结果,而这些数据都通常来源于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的数据表明了环境状况。
只有用环境监测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监督,才能有效保证评价的准确性,有环境监测监督环境影响评价,才能增强环境评价的说服力。
3、环境监测贯穿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环境评价项目时,需要分几个层次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建设前、建设中、建设后三个时期,项目各个时期进行评价时,都离不开环境监测,环境监测贯穿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建设项目前,需要进行环境监测,从而评估当地的环境能否容纳建设项目,建设项目中和建设项目后,需要利用环境监测对项目跟踪评价、验收。
四、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
1、人员技术滞后
国家不断的研发、引进高端环境监测设备、仪器,并及时配备至各级监测部门,为全国环境监测更新、提高技术力量。但仍有很多地区的监测站拥有了这些先进、高科技设备后,未能及时组织新技术学习,新设备使用,导致仪器没有物尽其用,环境监测数据的精准性得不到提高。不但浪费资源,而且致使监测人员的技术能力落后。
2、缺乏责任心
由于我国某些地区位置偏远、经济不发达、自然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监测单位在开展工作过程中,不愿过多受苦、受累,甚至采取得过且过,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严格按照预定的监测方案和计划开展现场监测,存在擅自缩短监测时间、减少监测因子、不按要求采样,样品未按要求保存等缺乏责任心的现象。
3、环境监测质量低
由于监测人员技术滞后、缺乏责任心,为了赶时间,图省事,现场监测和采样不按既定方案进行,只是走形式;对监测项目的分析不到位,未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
因此,开展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中,由人为因素环境监测数据没有代表性、准确性,环境监测数据质量较低,达不到反映实际环境质量状况的目的,影响环评报告质量。
五、环境监测的解决措施
1、提高技术力量
及时引进国家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加强人员培训,及时学习并掌握新技术和设备的使用,提高监测人员的整体技术能力和力量。同时,将新技术和设备运用到实际环境监测工作中,确保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高监测工作效率。
2、提高技术人员责任感
定期对监测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培养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职业操守;制定相关工作制度,采用考核制度,对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质量考核,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加强技术人员环保意识培养,明确环境监测的重要性,使其对监测工作有准确认识,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采取以上措施,使监测工作人员从根本上意识到环境监测的责任和使命,提高职业素养,具备良好的责任心。
3、提高监测质量
监测单位应提高对环境监测质量的重视程度,分配监测责任,配备监测数据考核、检验专家,负责人对各监测技术、方法进行考查、纠正,对监测结果进行审核、校核和验证,进行质量把关,保证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环境评价报告审查会,邀请监测专家参与,审核环评报告的监测内容,确保报告中的监测数据真实有效,以提高环境评价报告的整体水平和环评质量。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对环境保护问题也越来越关注,要有效做好环境保护这一管理服务,就需要做好环境监测护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环境影响评价基于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监督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应该加大对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让环境监测技术发挥出他的实际作用到环境影响评价中,从而达到有效保护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邓力,余轶松.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工作相关问题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4,01:251.
[2]汪玲,邵露洁,赵芳.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监测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05:98.
[3]綦丽莉.浅论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07:74-75.
关键词:环境监测;解决措施
一、环境监测概述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按监测目的,环境监测可分为:监视性监测、特种目的监测(又称应急监测或特例检测)、研究性监测(又称为科研监测)。环境监测必须把握好各个技术环节,包括:
监测项目和范围的确定、采样点数量和位置的布设、采样时间和频次的确定、样品的采集、样品的处理和分析、数据处理和综合评价以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
1、综合性
监测手段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等一切可以表征环境质量的方法;监测对象包括空气、水体、土壤、固废、生物等客体;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综合分析时,涉及该地区的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的情况,需要综合考虑。
2、连续性
环境污染具有时空性等特点,需坚持长期测定,才能从大量的数据中揭示其变化规律。
3、追踪性
为保证监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比性、代表性和完整性,需要有一个量值追踪体系予以监督。
二、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环境监测主要是给予环境管理和执法服务技术上的支持,运用监测技术,监测违反了与环境相关的法律和制度的行为。一般以工作阶段将环境监测的内容分成两部分,分别是调查阶段的环境监测和竣工验收中的环境监测,环境监测以统计学知识为基础,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知识相结合,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环境监测的各项反应生态环境的状况的数据,是环境评价体系的基础。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对工程项目的进行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预防、减小环境影响的方案。一般将环境评价具体分成三个层次,分别是环境影响评价、预测评价、跟踪评价。
只有三个评价的结果都良好,才能保证结论的科学性以及时效性。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是有效做好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环境监测所获得的数据的准确度直接影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的直接目的是获得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而这些数据主要用于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前提,环境监测后数据反应分析了声环境、水环境和大气、土壤环境的状况。通过对组成整个环境体系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彻底的分析,可以得到环境的容量和承载力,并对可能影响环境的因素进行推断、预测。只有通过环境监测,获得准确描述环境状况的数据,才可以准确的评估项目建成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情况,并制定出提前预防的措施,使环境的影响情况减到最小。
三、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
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保护制度的重要组成成分,两者共同的目的都是对环境进行保护,从而营造良好的环境。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两者关系密不可分。
1、环境影响评价基于环境监测
在对环境进行影响评价前,需对项目的环境容量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噪声、水、大气环境所拥有的环境容量。分析完环境容量后,还需要对项目进行实地考察,调查项目可能给环境造成的影响有哪些,并分析建设项目的地点是否有能力承担项目建设所造成的环境影响。要想判断出项目建设地能否承担起项目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就需利用环境监测对项目建设地的环境进行监测,得出数据并评估、分析,只有在所有数据都达到要求是,才可以让项目开启建设。
2、环境监测监督环境影响评价
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需要用到很多监督手段,对项目建设地的环境进行监测。
环境监测是监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手段。要判断项目的可行性以及能否满足当前环境的要求,需要对具体有效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才能得出结果,而这些数据都通常来源于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的数据表明了环境状况。
只有用环境监测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监督,才能有效保证评价的准确性,有环境监测监督环境影响评价,才能增强环境评价的说服力。
3、环境监测贯穿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环境评价项目时,需要分几个层次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建设前、建设中、建设后三个时期,项目各个时期进行评价时,都离不开环境监测,环境监测贯穿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建设项目前,需要进行环境监测,从而评估当地的环境能否容纳建设项目,建设项目中和建设项目后,需要利用环境监测对项目跟踪评价、验收。
四、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
1、人员技术滞后
国家不断的研发、引进高端环境监测设备、仪器,并及时配备至各级监测部门,为全国环境监测更新、提高技术力量。但仍有很多地区的监测站拥有了这些先进、高科技设备后,未能及时组织新技术学习,新设备使用,导致仪器没有物尽其用,环境监测数据的精准性得不到提高。不但浪费资源,而且致使监测人员的技术能力落后。
2、缺乏责任心
由于我国某些地区位置偏远、经济不发达、自然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监测单位在开展工作过程中,不愿过多受苦、受累,甚至采取得过且过,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严格按照预定的监测方案和计划开展现场监测,存在擅自缩短监测时间、减少监测因子、不按要求采样,样品未按要求保存等缺乏责任心的现象。
3、环境监测质量低
由于监测人员技术滞后、缺乏责任心,为了赶时间,图省事,现场监测和采样不按既定方案进行,只是走形式;对监测项目的分析不到位,未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
因此,开展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中,由人为因素环境监测数据没有代表性、准确性,环境监测数据质量较低,达不到反映实际环境质量状况的目的,影响环评报告质量。
五、环境监测的解决措施
1、提高技术力量
及时引进国家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加强人员培训,及时学习并掌握新技术和设备的使用,提高监测人员的整体技术能力和力量。同时,将新技术和设备运用到实际环境监测工作中,确保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高监测工作效率。
2、提高技术人员责任感
定期对监测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培养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职业操守;制定相关工作制度,采用考核制度,对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质量考核,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加强技术人员环保意识培养,明确环境监测的重要性,使其对监测工作有准确认识,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采取以上措施,使监测工作人员从根本上意识到环境监测的责任和使命,提高职业素养,具备良好的责任心。
3、提高监测质量
监测单位应提高对环境监测质量的重视程度,分配监测责任,配备监测数据考核、检验专家,负责人对各监测技术、方法进行考查、纠正,对监测结果进行审核、校核和验证,进行质量把关,保证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环境评价报告审查会,邀请监测专家参与,审核环评报告的监测内容,确保报告中的监测数据真实有效,以提高环境评价报告的整体水平和环评质量。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对环境保护问题也越来越关注,要有效做好环境保护这一管理服务,就需要做好环境监测护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环境影响评价基于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监督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应该加大对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让环境监测技术发挥出他的实际作用到环境影响评价中,从而达到有效保护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邓力,余轶松.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工作相关问题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4,01:251.
[2]汪玲,邵露洁,赵芳.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监测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05:98.
[3]綦丽莉.浅论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07: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