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气候变化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

来源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wu87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
  
  马超德,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北京代表处淡水项目主任,博士。
  
  长江流域因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而成为世界上可开发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经济带。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气候的持续变暖,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日益突出:污染加剧、水土流失严重、“蓝藻暴发”、旱涝等灾害性事件频发以及长江源区的冰川退缩、冻土消融和土地沙漠化加剧等。因此长江流域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和适应性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在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和复旦大学20多位研究人员的共同参与,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完成了长江流域气候变化脆弱性和适应性的阶段性成果。
  
  特征及其脆弱性
  
  长江流域现有人口4.5亿,占全国的1/3,覆盖了我国人口较密集、水土资源教丰富的亚热带湿润地区。
  与全国或全国的气候变暖趋势相似,长江流域近50年来气温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增温明显加速。根据长江流域内147个气象站点资料显示,仅20世纪90年代气温平均就增加0.33℃,而2001~2005年急剧升温0.71℃;1961年~2005年长江流域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只表现出微弱的增加,而季节变化比较明显,整个流域春季降水量变化幅度不大,夏季降水量在20世纪90年代增加最大,春季降水量逞减少趋势,冬季逞微弱增加趋势。
  随着气候变暖,长江源区冰川将继续退缩,冻土消融加快,短期内有利于水资源的增加。但从长期来看,将会严重减少上游水资源的供应,使源区生态系统向旱化和沙化方向发展。
  农作物方面,影响产量的首要因素是光照,即太阳辐射,不过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暖并不增加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反而有下降的趋势。这种情况下增温只能增加作物的呼吸消耗导致产量下降。但在大部分地区,增温可以使生长季节延长,这样就增加了整个生长季的辐射量,对作物生长有利。
  森林的脆弱性方面,流域目前森林覆盖率较高,大部分森林为中、幼龄林,林分长势良好对气候变化不脆弱。但未来气候变化会增加这些森林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尤其是长江源区和中下游的江西和湖南林区。
  草地的生态系统目前整体上处于退化状态,气候变化是长江源区草地退化的主要动力,未来气候变暖将进一步使源区冻土的活动层深度增加,源区大部分草地生态系统向旱生方向演替,导致牧草质量及生产力下降,从而使大部分生态系统变得更脆弱。
  湿地方面,破碎化程度加剧,面积急剧萎缩。水温升高和水位下降已经威胁到湿地生物的多样性,导致鱼类和候鸟的种类及数量下降,同时也降低了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服务功能。
  城市方面,河口城市上海市受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和长江中上游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未来气候变化可能会加剧该区域的脆弱程度。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不仅要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还需加强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应急体系建设。
  
  适应性对策
  
  目前人类对气候变化个生态过程产生的影响、认识和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可以说不确定性是气候变化研究领域最显著的特征。结合长江流域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的特点,针对流域内不同生态系统和部门提出以下适应性对策:
  第一,加强流域内基础建设,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
  第二,改进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体系,并对重大工程运行方案进行优化调整。
  第三,合理调整农业种植制度,优化种植结构,培育和改良适应气候变化的新品种以及改善农田管理措施。
  第四,把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管理纳入流域森林培育和经营管理的总体规划方案中,建立和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在森林经营管理过程中,以保护天然林和恢复重建地带性植被为主,加强人工林管理,优化林分结构,并在人工林经营和植物恢复过程中兼顾到气候变暖过程中引起的“南种北移”现象,有针对性地采取逐步推进和驯化的策略。
  第五,在长江源区的各类生态系统中以保护冻土和生物多样性为主,减少人类活动干扰。在人类活动主导区,调整畜牧业结构,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加强操场管理,引进和培育适合气候变暖的新草种,严格控制载畜量,防止草场超载。建立牧草储备系统,加强对极端气候事件的预警和应对能力。
  第六,增加河湖连通性,改善环境流,增强湖泊调洪防旱能力,将湿地保护纳入流域综合规划管理中,同时优化长江流域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保障湿地基本的生态水文功能,并加固海岸堤防工程,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以降低气候变化对滨海和河口湿地的影响。
  第七,将气候变化纳入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中。一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二是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探索节能减排与适应气候变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三是建立有效的气候灾害预警预报与应急响应机制;四是加强气候变化的教育宣传,增强公众的气候危机意识,倡导改善环境和气候的友好生活方式。
其他文献
干百年来,我们已经习惯和接纳的传播媒介和舆论工具,在信息化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下,即将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最终改变和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其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值得关注和研究。本刊记着就此采访了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请他集中阐述了中国数字出版的未来和希望。   记者(以下简称记):在全媒体化特征日益鲜明的今天,您认为“大出版”趋势会如何?  郝振省(以下简称郝):这是个很深刻的问题,可以肯定
期刊
在未来的發展中,大连高新区能否持续充当区域经济發展的引擎和先锋——其核心是示范性地加快转变经济發展方式,但关键在于加快,成败在于转变,其發展的主题是改革,实施的内容是创新。值此“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在经历了20年的积淀和“第二次创业”之后,高新区将继续坚持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和积极發展新兴战略『生产业这一主线,在东北对外开放、引领区域经济發展中,以“六大转变”掀起第三次创业浪潮。  从政府引导向
期刊
新世纪之初,国内由理工科大學建立的大學科技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以人文社会科學为重点的中国人民大學,也开始积极探索将人文社会科學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于是,我国第一家以文化创意产业为特色的国家大學科技园——中国人民大學文化科技园应运而生。  中国人民大學拥有6个国家文科基础學科人才培养和科學研究基地、13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學重点研究基地,法學、新闻传播學、商學、经济學、哲學、社会學等學科在国内
期刊
快过年了,不少离乡的人虽未踏上回家之路,心却早已在路上。  “年”一年一年地过,可我一直在想:科技越来越发达了,生活越来越“提速”了,回家速度究竟是快了还是慢了,人们沟通的究竟是多了还是少了,“年”究竟是热了还是冷了?  去年年底,武广高铁开通了。武汉到广州只需3个小时,人们兴奋过后是忧虑:“高铁”成了“贵铁”,一等座价格堪比飞机头等舱;高铁还“挤”跑了十余对普通列车。人们出行反而更贵了,更不方便
期刊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  18岁的保定高新区走过产业化蝶之路,不仅风电、光电产业在这里风光无限,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大腕”,节电、输变电、储电等产业也孵化而出,渐成气候!
期刊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年12月份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健康指数为6.57分,处于亚健康状态。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现代企业制度缺乏、产权结构混乱、经营行为短期化、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市场竞争力不足、抗风险能力差、科学技术含量低、资金用途不合理、诚信文化缺失等问题,使得银行出于审慎经营原则,不愿承担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所带来的风险。  2010年,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将会面临怎
期刊
“在当前所处的后危机时代,针对遭受本轮危机重创的我国中小企业,必须对它们生存的社会环境进行脱胎换骨式地改善和优化,彻底破除大型央企、国企和中小企业之间实际上存在的双轨制待遇问题。如何化‘危’为‘机’,最佳途径就是抢占全球重新洗牌的良机,赋予我国中小企业轻装上阵的活力,疏通它们获取宝贵发展资金的源泉,让它们大力创新,整体崛起。”    人物档案:  李国魂管理学博士,工商管理学博士,研究员,高级经济
期刊
发展低碳经济,能源约束是内在要求,应对气候变化是外部压力,金融危机是催化剂。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强制度创新,努力走出一条化石能源消耗低,温室气体排放少的经济发展道路。    “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需要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非化石能源的比例;降低工业能耗,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提升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加大低碳技术研发、低碳金融创新力度;加强制度创新,转变
期刊
到哥本哈根讲童话故事  30多年前的哥本哈根   一个只能管自己一个人的羞怯的男人啊   因为胸中的气候美丽风趣得装不下   给我们留下的168篇童话     130多年后,也就是09年12月啊  100多个本国度最有权势的男人和女人   胸中装满了人民的欲火和怒气   来到哥本哈根的城下  讨论起了这个世界气候的可怕变化     100多个全世界最有权势的男人和女人啊  100多支最豪华的签字笔
期刊
采访徐明,你能听到一连串“危言耸听”的观点:“北极通航真有可能”;“地球在哭泣,只是我们听不到”;“发展低碳经济,更要提倡低碳社会,首先从我们的餐桌做起”;“好几个低碳城市退出来了,为什么,原来低碳好听不好用”;“不是中国能耗比日本高多少倍,是中国能耗的分母——GDP小,把日本的生产线搬到中国来,它的单位GDP碳排放量肯定高”;“应对气候变化,最现实的问题是适应”;“我们的风能中央掏钱,地方政府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