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读、思、辨,从而获得独特的感悟。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以讲授代替学生的感悟,而应该巧妙地引导学生实现与文本之间的有效对话。为达到这个目标,教师要紧扣教学环节,想方设法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情境;感悟;想象;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情境认知研究专家布朗和科林斯说:“学习和思维都是基于情境的,它们不能孤立地镶嵌在个体的大脑之中,而是通过情境中的文化活动或者工具发生在人类的大脑中。”有效的教学情境能牢牢吸引学生,把学生引入一个轻松自在的氛围中,启发学生思维,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还有利于学生的学,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因此,针对不同的文本和儿童的心理特征,教师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适时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形象化,让学生自己在对文本的感悟中感受到阅读的妙趣横生。
一、新课导入时——以境激情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这一环节很关键,教师在导入时要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尽量把学生的情感诱导出来。音乐能激发人的情感,在导入时播放合适的音乐,能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让学生感同身受地进入文本。例如教学《下雪的早晨》,导入时播放音乐《初雪》,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那是怎样的一个早晨?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发散思维,把具体的语言在头脑中绘成生动的画面,在想象中感悟,感受下雪的早晨的寂静和美好,为体会诗人对美好纯真生活的期盼和向往做铺垫。在导入环节,教师通过音乐、语言、多媒体等手段,有意识地构建一个阅读场景,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获得切身的感悟。
二、整体感知时——用境激趣
进入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环节,教师可以从文章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情感出发创设情境,使学生主动进入文本,熟知文本中的信息,感知文本讲述的事件或内容。如教学《雪孩子》时,教师一边绘声绘色地朗读,一边在黑板上画出“小白兔”“房子”“大火”“蓝天”“白云”,以读促画,以画促读,生动的肢体语言加上图文并茂,使学生很快了解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个环节中,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具体的形象感染学生,令其高效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创造了高效学习语文的课堂。[1]
三、自研见疑处——入境解疑
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是课程改革的重点,新课程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重视发展其探究能力。在自研—见疑问的过程中巧设情境,能启发学生思考,自由讨论,获得新知。如《揠苗助长》一文中的“筋疲力尽”:
师: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急忙跑到田里,将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大家看——
(多媒体课件出示种田人拔苗的情景)
师:谁来当種田人拔禾苗?
(学生纷纷举手,情绪高涨)
师:他弯下腰、站起来、弯下腰、站起来(学生做动作)……
(师语速不断加快,学生听口令不停做动作,直到学生气喘吁吁、动作越来越慢……)
师:你们累吗?
生:累。
师:累得怎么样了?
生1:我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生2:我累得腰酸背痛。
生3:我累得浑身无力。
……
师:文中哪个词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生:筋疲力尽。(生字卡出示“筋疲力尽”,齐读)
师:谁来把种田人筋疲力尽的感觉读出来?
(生有感情地读)
在以上片段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动作情境让学生在看、演、说、读过程中来体验理解“筋疲力尽”,引导学生在深入研读课文的同时,获得对词语的整体感悟。教学情境的有效衔接,寓教于乐,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2]
四、启发解惑处——现境促情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知识性、思想性等特征,为了有效地凸显其思想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课堂变为一个舞台,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感知角色,去体验,感知其思想态度,从而为健全人格、培养高尚情操奠定基础。如《村居》的教学:
师:现在,你就是高鼎了,你闲居在村里,有一天你信步走出家门,你看到了……
生:……
师:高鼎先生,采访一下,请问您此时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生:春天真美啊!大自然生机盎然……
如以上教学片段,读懂课文后,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描绘、表演体会等活动,再现课文情境,并利用角色效应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这种富有喜剧情味的角色表演,令学生非常兴奋,他们不仅理解了课文,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总之,妙用情境教学,能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浓厚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景感受,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独特感悟,在轻松自如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参考文献:
[1]张艳琴.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
[2]任文.创设教学情境 提高课堂效率[J].西部素质教育,2007(12).
关键词:教学情境;感悟;想象;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情境认知研究专家布朗和科林斯说:“学习和思维都是基于情境的,它们不能孤立地镶嵌在个体的大脑之中,而是通过情境中的文化活动或者工具发生在人类的大脑中。”有效的教学情境能牢牢吸引学生,把学生引入一个轻松自在的氛围中,启发学生思维,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还有利于学生的学,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因此,针对不同的文本和儿童的心理特征,教师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适时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形象化,让学生自己在对文本的感悟中感受到阅读的妙趣横生。
一、新课导入时——以境激情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这一环节很关键,教师在导入时要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尽量把学生的情感诱导出来。音乐能激发人的情感,在导入时播放合适的音乐,能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让学生感同身受地进入文本。例如教学《下雪的早晨》,导入时播放音乐《初雪》,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那是怎样的一个早晨?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发散思维,把具体的语言在头脑中绘成生动的画面,在想象中感悟,感受下雪的早晨的寂静和美好,为体会诗人对美好纯真生活的期盼和向往做铺垫。在导入环节,教师通过音乐、语言、多媒体等手段,有意识地构建一个阅读场景,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获得切身的感悟。
二、整体感知时——用境激趣
进入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环节,教师可以从文章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情感出发创设情境,使学生主动进入文本,熟知文本中的信息,感知文本讲述的事件或内容。如教学《雪孩子》时,教师一边绘声绘色地朗读,一边在黑板上画出“小白兔”“房子”“大火”“蓝天”“白云”,以读促画,以画促读,生动的肢体语言加上图文并茂,使学生很快了解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个环节中,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具体的形象感染学生,令其高效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创造了高效学习语文的课堂。[1]
三、自研见疑处——入境解疑
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是课程改革的重点,新课程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重视发展其探究能力。在自研—见疑问的过程中巧设情境,能启发学生思考,自由讨论,获得新知。如《揠苗助长》一文中的“筋疲力尽”:
师: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急忙跑到田里,将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大家看——
(多媒体课件出示种田人拔苗的情景)
师:谁来当種田人拔禾苗?
(学生纷纷举手,情绪高涨)
师:他弯下腰、站起来、弯下腰、站起来(学生做动作)……
(师语速不断加快,学生听口令不停做动作,直到学生气喘吁吁、动作越来越慢……)
师:你们累吗?
生:累。
师:累得怎么样了?
生1:我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生2:我累得腰酸背痛。
生3:我累得浑身无力。
……
师:文中哪个词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生:筋疲力尽。(生字卡出示“筋疲力尽”,齐读)
师:谁来把种田人筋疲力尽的感觉读出来?
(生有感情地读)
在以上片段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动作情境让学生在看、演、说、读过程中来体验理解“筋疲力尽”,引导学生在深入研读课文的同时,获得对词语的整体感悟。教学情境的有效衔接,寓教于乐,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2]
四、启发解惑处——现境促情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知识性、思想性等特征,为了有效地凸显其思想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课堂变为一个舞台,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感知角色,去体验,感知其思想态度,从而为健全人格、培养高尚情操奠定基础。如《村居》的教学:
师:现在,你就是高鼎了,你闲居在村里,有一天你信步走出家门,你看到了……
生:……
师:高鼎先生,采访一下,请问您此时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生:春天真美啊!大自然生机盎然……
如以上教学片段,读懂课文后,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描绘、表演体会等活动,再现课文情境,并利用角色效应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这种富有喜剧情味的角色表演,令学生非常兴奋,他们不仅理解了课文,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总之,妙用情境教学,能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浓厚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景感受,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独特感悟,在轻松自如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参考文献:
[1]张艳琴.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
[2]任文.创设教学情境 提高课堂效率[J].西部素质教育,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