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校规即“学校所定的学生必须遵守的规则”,是学校为了进行学生教育和管理而制定的规则或行为规范。每年新生入学的时候,学校都会以各种方式向学生说明学校的规范,以期明确并遵守规范。本文作者试图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校规的认同程度,以及违规的主要原因,为学校的规范教育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 高校 校规 认同 违规
校规即“学校所定的学生必须遵守的规则”,是学校为加强学生管理,训练学生个人责任与义务,以及为完善教学效果而制定的规则或行为规范。新生入学以后,学校通常会发给学生一本《学生手册》,向学生说明学校的规定,并要求学生阅读后签名,表示认同校规。因此,校规具有预设性、权威性和强制性。校规能为学校的有序运作提供保障并保障每个学生能够在一个公平和良好的环境下接受教育。但是由学校单方制定的校规,是在假定学生已经同意校规为前提下强制实施的,因此学生对校规的认同程度会影响到校规实施的实效性。
一、研究内容
在本文中,我选择了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校规中的惩罚性内容作为调查的内容,主要根据2008年版宁波某大学《学生手册》中《考场规则及违规处理办法》、《学生违纪处分办法》、《教学楼文明规范》、《学生课堂守则》、《校园网络使用规范》,将校规的内容分为五大类,见表1。
此外校规还规定,学校可以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受教育者,采取校内惩戒,包括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学藉等。另外校规中也规定了对处分学生的程序,以及允许学生对处分提出申诉。
校规通常是学校考虑学生、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因素,单方制定,并假定学生认同并强制实施的,因此我认为学生对校规是否认同,会影响学生的行为。例如有些大学禁止学生恋爱,但是学生若认为恋爱是自己的事情,学校的规定是对学生人身权益的侵害,那么很可能会做出违规的行为。我认为有必要就学生对校规的认同度进行调查。这个认同度包括学生对校规性质的认同,以及对校规内容的认同。学生对校规的认识和态度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学生这一群体文化的特点,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发现校规中的某些不合理内容并作适当的调整,从而提高校规执行过程中的有效性。
表1 校规的分类
(二)不同年级的学生对校规的认同度。
调查显示,各年级都有不同程度的违反校规的情况,但通常是偶尔违反,一年级遵守校规的情况最好(见表3),各年级都有违反教学秩序的情况,有些学生认为教学秩序中的规定过于琐碎,教师经常不管的可以被删减。同时调查也发现,一年级学生对各项校规的认同度最高。二年级学生对教学秩序的认同度低于一年级学生,但四年级学生对该项的认同度有所上升,但由于四年级学生找工作、考公务员等,违反教学秩序的人数最多(见表4)。
表3 各年级学生违反校规情况
(三)学生对校规合理性的认识与学生遵守校规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认同校规与遵守校规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有时观念上的认同与行为之间存在分歧。调查显示,在一般操守、考试纪律、网络纪律等方面,认知与行为之间存在一致性,在教学秩序与住宿纪律上,认知与行为有一定的分歧,如有的学生虽然认为教学秩序、住宿纪律很重要,但行为上却没有遵循,或者认为校规不合理却遵守了(见表5)。由此可见,对校规的合理性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行为。
表5 学生对校规合理性的认识与学生遵守校规之间的关系
(四)违规原因分析。
对学生违规原因的调查发现,15.38%的学生认为违规的原因在于不认同校规;67.69%的人认为是受同辈群体的影响;15.38%认为是教师管理松懈;1.55%认为是其他原因。在访谈中,有学生也表示自己经常是看其他同学怎么做,如果一个同学的违规行为没有被注意或惩罚,在适当的情境下,自己也会尝试违规。也有学生提到,教师管理得越严格,一般违规行为就少,如教师上课经常点名的话,旷课的人数就会减少。教学秩序违反的人数较多的原因通常是因为教师疏于管理。还有学生表示,如果校规不合理,就没有必要遵守。有一小部分学生表示,他们虽然学习了校规,但并不清楚校规的具体内容,有时违反了校规也不知道。
此外,调查中有50.77%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的违规行为;另有38.46%的学生认为应该修改校规中的某些条款;7.69%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严格执行校规;另有3.08%的学生认为学校应通过其他途径减少违规行为。
四、建议
(一)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扩大宣传途径,提高学生对校规内容的熟悉度。
在调查中,不少学生反映,虽然在开学初学习了校规,并在学生手册上签字,但本身并不了解校规;有学生觉得校规对其没产生什么影响,只有在触犯规定被惩罚时,才意识到违规。因此学校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例如通过竞赛、案例讲解、讨论、辩论等方式学习校规,扩大校规的影响度,提高学生对校规的认识。
(二)学校应该对现有校规中的某些条文进行修订。
学校可以通过调查,选择出需要修改的条文。校规应该侧重于限制损害他人的权利的言行,而不应该过多干涉私人的事务,比如穿戴等。校规应该具有可执行性,对不能得到有效实施的校规,学校应考虑将其修订,如上课不许睡觉,因为教师通常不愿意为睡觉学生中断教学。在校规修订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和教师参与,充分发挥学代会和教代会的纽带作用。校规的存在有必要得到学校和学生双方的认可。
(三)规范校规的执行。
很多教师认为大学生已经是成人,应该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和自由性。学生学习校规后,应该自觉遵守校规而不是像小学生一样靠教师督促。也有一些教师认为学生违反一些诸如穿着、迟到、早退等校规并无大碍。事实是学校、教师只有严格执行校规,才能提高校规的权威性和影响力。管理上的松懈只会削弱校规对学生的影响,学生从忽略一些小的常规,会慢慢发展到轻视校规,进而有可能导致违纪处分等不可挽回的后果。严格执行校规,有利于达到促进学生品德、行为发展的目的。
(四)关注同辈群体文化,理解学生。
大学生的很多行为受到同辈群体的影响。心理学研究发现同辈群体是学生的重要他人,会对学生的言行举止造成压力。大学生中的同辈群体文化是指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套独特的思想和行为范式,包括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言谈举止等。其中,价值观念居于大学生文化结构的核心地位。[3]校规通常是按一定教育目的制定出来的,体现一种理想文化[4],而教师在文化角色上充当的是“权威者”、“真理代言人”的身份角色,高居于学生之上。学生是正在成长的文化群体,期间会选择、吸收很多文化,理解“理想文化”需要一段过程,需要亲身体验,如四年级学生对校规的认同度并不低,一味以教师宣讲或由学生自学的方式教育学生并不能使学生深入理解校规,因此学校有必要关注并研究学生文化,通过合适的途径帮助学生学习校规,从而减少违规的学生人数。
参考文献:
[1][2]陈志明.校规的合理性与教师的执行程度及中学生偏差行为关系之探讨[D].华南师范大学,2003.
[3]王婷,穆建亚,余兰.当代大学生反学校文化形成的原因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6.
[4]钱晓霞.浅议师生间的文化冲突[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4.
[5]张卫红.高校师生关系文化冲突研究[J].文教资料,2007.3.
[6]巫肇卉.教育社会学视角下的学生文化[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3.
[7]郝大海.社会研究调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8]王孝玲.教育统计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9]黄威,胡劲松.教育法学概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35.
关键词: 高校 校规 认同 违规
校规即“学校所定的学生必须遵守的规则”,是学校为加强学生管理,训练学生个人责任与义务,以及为完善教学效果而制定的规则或行为规范。新生入学以后,学校通常会发给学生一本《学生手册》,向学生说明学校的规定,并要求学生阅读后签名,表示认同校规。因此,校规具有预设性、权威性和强制性。校规能为学校的有序运作提供保障并保障每个学生能够在一个公平和良好的环境下接受教育。但是由学校单方制定的校规,是在假定学生已经同意校规为前提下强制实施的,因此学生对校规的认同程度会影响到校规实施的实效性。
一、研究内容
在本文中,我选择了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校规中的惩罚性内容作为调查的内容,主要根据2008年版宁波某大学《学生手册》中《考场规则及违规处理办法》、《学生违纪处分办法》、《教学楼文明规范》、《学生课堂守则》、《校园网络使用规范》,将校规的内容分为五大类,见表1。
此外校规还规定,学校可以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受教育者,采取校内惩戒,包括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学藉等。另外校规中也规定了对处分学生的程序,以及允许学生对处分提出申诉。
校规通常是学校考虑学生、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因素,单方制定,并假定学生认同并强制实施的,因此我认为学生对校规是否认同,会影响学生的行为。例如有些大学禁止学生恋爱,但是学生若认为恋爱是自己的事情,学校的规定是对学生人身权益的侵害,那么很可能会做出违规的行为。我认为有必要就学生对校规的认同度进行调查。这个认同度包括学生对校规性质的认同,以及对校规内容的认同。学生对校规的认识和态度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学生这一群体文化的特点,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发现校规中的某些不合理内容并作适当的调整,从而提高校规执行过程中的有效性。
表1 校规的分类
(二)不同年级的学生对校规的认同度。
调查显示,各年级都有不同程度的违反校规的情况,但通常是偶尔违反,一年级遵守校规的情况最好(见表3),各年级都有违反教学秩序的情况,有些学生认为教学秩序中的规定过于琐碎,教师经常不管的可以被删减。同时调查也发现,一年级学生对各项校规的认同度最高。二年级学生对教学秩序的认同度低于一年级学生,但四年级学生对该项的认同度有所上升,但由于四年级学生找工作、考公务员等,违反教学秩序的人数最多(见表4)。
表3 各年级学生违反校规情况
(三)学生对校规合理性的认识与学生遵守校规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认同校规与遵守校规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有时观念上的认同与行为之间存在分歧。调查显示,在一般操守、考试纪律、网络纪律等方面,认知与行为之间存在一致性,在教学秩序与住宿纪律上,认知与行为有一定的分歧,如有的学生虽然认为教学秩序、住宿纪律很重要,但行为上却没有遵循,或者认为校规不合理却遵守了(见表5)。由此可见,对校规的合理性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行为。
表5 学生对校规合理性的认识与学生遵守校规之间的关系
(四)违规原因分析。
对学生违规原因的调查发现,15.38%的学生认为违规的原因在于不认同校规;67.69%的人认为是受同辈群体的影响;15.38%认为是教师管理松懈;1.55%认为是其他原因。在访谈中,有学生也表示自己经常是看其他同学怎么做,如果一个同学的违规行为没有被注意或惩罚,在适当的情境下,自己也会尝试违规。也有学生提到,教师管理得越严格,一般违规行为就少,如教师上课经常点名的话,旷课的人数就会减少。教学秩序违反的人数较多的原因通常是因为教师疏于管理。还有学生表示,如果校规不合理,就没有必要遵守。有一小部分学生表示,他们虽然学习了校规,但并不清楚校规的具体内容,有时违反了校规也不知道。
此外,调查中有50.77%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的违规行为;另有38.46%的学生认为应该修改校规中的某些条款;7.69%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严格执行校规;另有3.08%的学生认为学校应通过其他途径减少违规行为。
四、建议
(一)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扩大宣传途径,提高学生对校规内容的熟悉度。
在调查中,不少学生反映,虽然在开学初学习了校规,并在学生手册上签字,但本身并不了解校规;有学生觉得校规对其没产生什么影响,只有在触犯规定被惩罚时,才意识到违规。因此学校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例如通过竞赛、案例讲解、讨论、辩论等方式学习校规,扩大校规的影响度,提高学生对校规的认识。
(二)学校应该对现有校规中的某些条文进行修订。
学校可以通过调查,选择出需要修改的条文。校规应该侧重于限制损害他人的权利的言行,而不应该过多干涉私人的事务,比如穿戴等。校规应该具有可执行性,对不能得到有效实施的校规,学校应考虑将其修订,如上课不许睡觉,因为教师通常不愿意为睡觉学生中断教学。在校规修订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和教师参与,充分发挥学代会和教代会的纽带作用。校规的存在有必要得到学校和学生双方的认可。
(三)规范校规的执行。
很多教师认为大学生已经是成人,应该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和自由性。学生学习校规后,应该自觉遵守校规而不是像小学生一样靠教师督促。也有一些教师认为学生违反一些诸如穿着、迟到、早退等校规并无大碍。事实是学校、教师只有严格执行校规,才能提高校规的权威性和影响力。管理上的松懈只会削弱校规对学生的影响,学生从忽略一些小的常规,会慢慢发展到轻视校规,进而有可能导致违纪处分等不可挽回的后果。严格执行校规,有利于达到促进学生品德、行为发展的目的。
(四)关注同辈群体文化,理解学生。
大学生的很多行为受到同辈群体的影响。心理学研究发现同辈群体是学生的重要他人,会对学生的言行举止造成压力。大学生中的同辈群体文化是指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套独特的思想和行为范式,包括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言谈举止等。其中,价值观念居于大学生文化结构的核心地位。[3]校规通常是按一定教育目的制定出来的,体现一种理想文化[4],而教师在文化角色上充当的是“权威者”、“真理代言人”的身份角色,高居于学生之上。学生是正在成长的文化群体,期间会选择、吸收很多文化,理解“理想文化”需要一段过程,需要亲身体验,如四年级学生对校规的认同度并不低,一味以教师宣讲或由学生自学的方式教育学生并不能使学生深入理解校规,因此学校有必要关注并研究学生文化,通过合适的途径帮助学生学习校规,从而减少违规的学生人数。
参考文献:
[1][2]陈志明.校规的合理性与教师的执行程度及中学生偏差行为关系之探讨[D].华南师范大学,2003.
[3]王婷,穆建亚,余兰.当代大学生反学校文化形成的原因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6.
[4]钱晓霞.浅议师生间的文化冲突[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4.
[5]张卫红.高校师生关系文化冲突研究[J].文教资料,2007.3.
[6]巫肇卉.教育社会学视角下的学生文化[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3.
[7]郝大海.社会研究调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8]王孝玲.教育统计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9]黄威,胡劲松.教育法学概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