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藏历新年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etpset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六七月份,插在切玛上的洛萨梅朵就已经种在地里了,到了秋天收起来晒干染色。早在藏历新年前的半年,甘肃人周瓜可的作坊就已经开始生产切玛盒、果盘。早在藏历新年前的一个多月,来自山南桑日县的来布,就和三位同乡一起在拉萨的扎基东路边缝制“经幡树”。而在过完后藏新年之后,来自日喀则仁布县普松乡的的阿旺桑布和几位同乡,就带着铺盖卷和糌粑来到拉萨制作酥油花板销售。
  有的传统依然如故,比如酥油花板的制作,经幡树的缝制。但当周瓜可把电脑雕刻机运用到切玛盒的制作上时,有的传统正在改变。
  岁月流转,时代变迁,无论怎样,藏历新年幸福、快乐、吉祥的主题都不会改变。
  塔觉:屋顶上的祈愿树
  “经幡树”藏语称“塔觉”,是将五彩经幡缝在树枝上。把这样的“经幡树”插在屋顶上,以祈求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福运亨通。因此在西藏,家家户户的房顶上都可以看到随风摇曳的“经幡树”。
  关于经幡,著名学者根敦群培在其著作《白史》中认为,经幡起源于吐蕃时期,最早是用经幡以示军威,而现在更多的是寄托了藏族同胞对生活、对未来、对幸福、对和平与安宁的美好向往。
  经幡树上颜色的先后顺序是有讲究的,从上至下依次为蓝、白、红、绿、黄五种颜色。这样的顺序不能随意调换,因为各种颜色的经幡有着天地自然的象征,分别代表了蓝天、白云、火焰、绿水和黄土,是人们将美好愿望寄托于自然的一种表现。
  一年的风吹日晒,让这些矗立于屋顶的“经幡树”显得陈旧。在藏历新年里,它们将被更换一新。经幡树换新的日子是不能随意选择的,一般选在藏历新年初一过后某一个良辰吉日。这一天,全院的人都穿上节日盛装,带上节日食品和供品,聚集在屋顶上,举行隆重而欢乐的“托桑”(祈福)仪式,并为自家的房顶更换五彩经幡。之后所有人一起在屋顶聚餐,互祝吉祥。
  35岁的来布来自山南桑日县,他和三位同乡一起在拉萨的扎基东路边缝制“经幡树”。每年距离藏历新年还有一个多月的时候,来布他们就开始准备制作经幡树的树枝和五色经幡,用卡车载着这些原材料和帐篷、被子、简单的灶具、糌粑等等,来到拉萨。他们4个人一起做,一起销售。扎西年纪最大,今年53岁。46岁的达瓦旦增和30岁的次扎西是兄弟,达瓦旦增做这行已经三年,而次扎西今年才开始入行。次扎西把已经放寒假的旦增江仔也带来拉萨,父亲在工作,旦增江仔就在一边玩,他有时候会帮大人们倒茶,或者顺手递件东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每天太阳出来的时候,来布他们在旁边的藏餐馆里吃过早餐,就坐在路边开始工作。旁边的小音响里放着音乐,来布喜欢喝拉萨啤酒,每缝制完一棵经幡树,他也会抽枝烟休息一会儿。他就这样一边穿针引线,一边哼着歌,一直工作到夕阳西下,天色渐晚。辛苦一天,一个人可以缝制三四棵经幡树。
  一天的工作结束,来布把工具收拾好,用树枝打扫一下卫生,然后就在他住的地方(就在路边,搭一个简易的帐篷)休息。同伴们都走了,来布留下来住在帐篷里,他要看守这些“经幡树”和各种工具。他坐在帐篷里可以看见来来往往的车流和行人,远处灯光闪烁,来布有些想家,家里的经幡树妻子早已经缝制好了。快点把这些“塔觉”做完、卖完吧,还是家里的灯光亲切,一直照进心里。
  仔卓:酥油像花一样开放
  藏历新年将至,丹杰林路一处背阴的大院里,来自日喀则仁布县普松乡的4个艺人正在两间阴冷的小房间里制作小型的酥油花板,这是藏历新年“切玛”的重要组件之一,也是藏族家庭家家必备的“年货”,所以这群艺人在老家过完后藏新年后,就带着铺盖卷和糌粑来到拉萨制作酥油花板销售。今年,他们一共来了8个人,制售分工,4个人制作,4个人销售。底板是提前用机器做好的,分大中小号,并贴上了金纸,制成之后的酥油花板也因大小不同而价格有别:大号40元/对,中号30元/对,小号25元/对。带我们到这里的平措说,今年他们一共做了1500多块底板,都要制成酥油花板销售出去。虽然市场上有卖塑料模塑而成的花板,但质感远远赶不上酥油制成的,所以他们的生意还不错。平措说,到拉萨过藏历新年的时候,他们就回去了。
  我们的到来,让这群整日里埋头做“花”的艺人兴奋异常,并积极向我们介绍酥油花的制作过程,本是销售组的平措也跑来为我们演示调色过程,阿旺桑布则一再强调让他先用冷水洗手。平措边揉捏酥油边向我们介绍,他们的酥油坯料一共有18个颜色,现在基本使用广告粉调色了。而像“酥油花灯节”上的大型酥油花都是用矿物颜料调色,红色,取自玛瑙;绿色,取自翡翠;白色,取自珍珠;黄色,取自黄金;蓝色,取自孔雀石……
  制作组中年龄最小的17岁,是刚刚初中毕业的白玛达杰,虽然一直在学校念书,但白玛达杰说仁布县的各乡基本都是“酥油花之乡”,村里人从小就开始学做酥油花了。而这群艺人中的大师傅是26岁的阿旺桑布,是4个人中手艺最好的,所以白玛达杰喜欢坐在他的身边,一边观摩,一边制作。
  他们面前的一个水盆和一块木板就是他们的工作台,水盆里是冰冷的水,而木板上则是一坨坨彩色酥油,10多种颜色,艺人们每次揪酥油坯料前都要先在冷水中浸一下,阿旺桑布说,如果手温高了,就会影响酥油的硬度,甚至使酥油融化,所以需要不停地浸手,借助冷水降低手温。唯有如此,他们的双手才能与酥油亲密接触,才能将极易溶化的酥油塑成一个个惟妙惟肖的花朵、草地、动物等等。这也是之前他让平措用冷水洗手的原因。我想,他们选择这阴冷的房间,也是这个原因吧。而他们在这20余天里,每天就这样一坐十七八个小时,把近300斤的酥油塑成一块块酥油花板。这期间的每一天,他们都是手指发白,全身僵硬,就如同手中的酥油花一般。阿旺桑布笑着说,这20多天的辛苦是有回报的,完工分红的时候,每个人可以分到四至五千元。继而他又指着手旁的小盘子说,这是面粉,手指粘上酥油了用这个。因为水是洗不掉酥油的,捏点面粉,稍一搓,手上的酥油就掉了,这样就不会将几种颜色的酥油坯料混在一起,影响色彩的纯度。   当阿旺桑布用竹签将酥油花板上的“猴子”、“兔子”、“鸟儿”的毛羽勾勒点画出来后,一个名叫“吞巴卑希”(“四合图”,中心图案为:大象、猴子、兔子、鸟)的酥油花板就展现在我们面前,我张大了嘴巴,其工巧,其滋润,其艳丽,其质感,让人赞叹。“我们做的‘六长寿’、‘七铃图’、‘吉祥八宝’,还有各种花朵都很漂亮的,但人们更喜欢买由‘四合图’和‘吉祥八宝’组成的对子。”阿旺桑布补充道。
  我们离开的时候,作坊里又恢复了安静。为了避免体温的升高,艺人们甚至没有语言的交流,只在酥油的芬芳中,在静得能听见银针落地的氛围中,以赤诚之心和灵巧的手指与酥油对话。
  楚酥切玛:承载祝福的切玛盒
  “切玛”象征丰收和吉祥,是藏历新年每个家庭必备的物品之一。
  “切玛”藏语叫“楚酥切玛”,意为“酥糕彩斗盒”,也有人叫“丰收吉祥斗”或“吉祥斗”。如果要问节庆时用“切玛”的习俗从什么时候开始,次多曾在《西藏民俗》1996年第2期发表文章说,“切玛”源自人们对藏戏创始人——唐东杰布的供奉。“在露天公演的藏戏场地上,场中立一根柳树,柳枝上挂一张唐东杰布的画像,底下放上斗装糌粑,上面放上几块酥油片,中间插一根彩箭,表示吉祥圆满,这个简单而大方的吉祥物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小型精致的‘切玛波’的前身。”
  现在我们在街头看到的“切玛波”,图案更为精美,有的还以浮雕形式出现,成为精美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具有极强的欣赏价值。
  “切玛波”看似简单,制作工艺却十分繁琐,需经过雕刻成型、腻子抹平、喷红色底漆、画花纹、喷定色清漆、涂金漆等工序。而第一道工序雕刻成型最为复杂,若是浮雕形式,就需要先把底板镂雕后,再雕刻“浮出”部分的小件,然后粘在底板上。
  在切玛盒的制作过程中,雕刻图案是技术含量最高、最耗时、最关键的一道工序,大多数作坊都高薪聘请有经验的师傅来做。而对于从去年才开始做切玛盒的甘肃人周瓜可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因为他已经用上了电脑雕刻机。
  首先把需要雕刻的图案在设计软件里完成设计,选择刀具,自动计算路径(路径:编程软件根据所选的刀具计算出的刀具运动轨迹),输出路径文件。再把输出的路径文件导入雕刻机控制软件,然后仿真运行,确定无误后就可以开始加工了。周瓜可一般是先请人画好图案,然后请专业人士把图案输入计算机,他只需要轻轻点几下鼠标即可。
  切玛波买回去,是要做成“切玛”:切玛波分为左右两边,中间用木板隔开,一边装炒麦粒,另一边装糌粑。青稞穗和麦穗一般被染成4种颜色——红色、黄色、绿色、青色,将青稞穗和麦穗插在炒麦粒和糌粑上。然后插上色彩鲜艳酥油雕花,再精心装饰一番,一个象征着吉祥、丰收的切玛就制作完成了。
  辛勤劳作了一年,年货也备好了,终于迎来了隆重的藏历新年。最辛苦忙碌的是家庭主妇,最开心的是孩子们,除了能吃到各种糖果点心、穿上新衣服,还可以尽情地玩乐。从藏历十二月二十九开始,各种隆重的仪式轮番举行,藏族同胞正式开始过藏历新年!
  周瓜可准备就在拉萨过年,来布他们要回到山南桑日县的老家和家人团聚,而阿旺桑布他们的后藏新年已经提前过完了,在拉萨热闹的新年气氛中,他们安静地离开,回家。
其他文献
目前羌塘已建立起以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的保护管理体系。保护区成立20年以来,藏羚羊保护效果显著,种群数量逐步恢复,藏原羚、藏野驴、野牦牛、棕熊等物种数量也呈上升趋势。同时羌塘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也面临着新挑战——人与野生动物的冲突。随着保护区内人口与家畜数量的增加,以及与此相伴随的草场质量不断退化,人类活动不断向草原更深处扩张,人类与野生动物的交集不断扩大,导致人与野生动物之间资源竞争不断加剧、
正因为人迹罕至,内转也多了一份神秘。而当我一步步靠近神山,感受他的神奇和博大时,才发现绝对是一场震撼的朝圣之旅。内转路线不仅集中了堪称精华的宗教景观,丰富多变的山川地貌,极富挑战性的攀爬路线,更有触手可及的神山南壁那慑人心魄的威仪。  在塔尔钦时,我之所以选择了神山冈仁波齐的内转路线,是出于一种非常单纯的想法:努力走近并朝拜神山南壁。从圣湖玛旁雍措远眺冈仁波齐时,神山南壁那个巨大的万字符,仿佛是传
2010年1月5日,拉萨当地媒体登出“拉萨遭遇十年来极端寒冷天气”的消息,称“由于受到华北,东北等北部强冷空气影响,我市已经连续10余天最低气温在-10℃上下,这是拉萨地区近10年来不多见的极端寒冷天气情况。”消息援引拉萨市气象台预报员的说法,其实在2007年同期,拉萨地区也曾出现了最低气温在-10℃上下的寒冷天气,只不过当时这样的寒冷天气只持续了三四天,没有这次这么长。  冬天冷成了人们热议的话
“十二五”期间,西藏建成并陆续开馆的自然科学博物馆、西藏军区军史馆、牦牛博物馆、西藏唐卡艺术鉴定中心、墨脱莲花阁门珞文化历史博物馆、根敦群培纪念馆、古格藏经博物馆、昌都博物馆等一大批特色展馆。  西藏现有的展馆中,有专业正规的“国家队”,有援藏投资项目,有特色产业企业打造,有文化界人士推动,有艺术探索之路的“新星”筹办,还有痴迷文物收藏的农牧民。  到今年年底,西藏将实现地市有图书馆、群艺馆和博物
“燃烧的火炬”山峰,位于巴松错湖头的错高村  新错,是在巴松错里面的一个湖,巴松错的开发已经很多年,“东方瑞士”的名头叫得四方皆知。而新错,知道它的人还很少,想来需走路两小时以上才能抵达也阻挡了相当一部分景点游热衷者。但凡了解的人都会说:新错之美太值得去徒步露营。而且,这世上的路若都是平路,也根本不会体验到徒步那份先苦后甜的酣畅舒怀了。  “新”在藏语中是“木头、树”的意思,新错即指像一棵倒下的树
电影《转山》出品方发起的“一起去西藏,重走转山路”活动,9月18日从丽江出发,在十天时间里完成了从丽江到拉萨的行程。此次旅程共有六位主角,除了电影主演李晓川和李桃外,还有四名带着不同目的和愿望走上这条路的普通人。他们是:徐亚军——渴望在西藏留下影像并走向世界的癌症患者,大雨——80后女孩,热爱骑行迷恋户外的穷游族,王冠中——一直被困城市、无法走出去的都市宅男,王芳——带着愧疚和决心去拉萨的还愿者。
每到秋季,经过长达一年的风吹雨淋日晒,从远处看去,古老、雄伟的布达拉宫至少从外表上显得有些苍老,红墙白壁不那么鲜亮,好像有一丝疲倦挂在脸上。  这时,一场及时的“换装”(刷粉、涂灰)又使布达拉宫容颜焕发、生机勃勃,仿佛又一次获得了新生。  “蜘蛛侠”凌空舞彩练  据史料记载,1645年(藏历木鸡年),第司·索朗绕登依照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的指示,以拉萨红山上的帕巴拉康、曲结竹普为中心,建造白宫
在寒与热的变换中,在凌空而解放的多重视角中,在一般人无法想象的艰苦中,穿越中国上空18年,完成航拍作品10余万幅,这些照片建立了具有收藏和研究价值的西部航拍图片库,特别是对生命禁区的5个高寒地带的拍摄,填补了中国以至世界航拍史上的部分空白。他就是被人们称为“中国西部航拍第一人”的田捷砚。  我最早在郑州解放军测绘学院大地测量专业学习,地理方面的知识积累了不少。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部队当干事,一开始是
藏獒经济的畸形火爆,让这样一种国宝级的特殊物种蒙受着极大的耻辱和痛苦,它们关在狭小的铁笼子里,被长途贩运,被无数次地倒卖,被莫名其妙地展览,就像无期徒刑的囚犯一样被无止境地关押。可怜的藏獒在前所未有的苦难和悲痛中,为那些私欲膨胀的人们赚取了一沓又一沓的钞票,而它们痛不欲生的现状却无人关注,也无人知晓。——杨志军    目睹了一系列玉树家乡人养殖藏獒、发展藏獒产业,并逐步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的现实, 我
雄伟的布达拉宫正南方,一座绿意盎然的高山与其隔水相望,山上灌木郁郁葱葱,木桥下流水叮咚,这就是拉萨南山公园。如今,逢节假日,每天会有三四千人次入园,这里已经成为拉萨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赏菊登高祈长寿,人醉南山庆重阳。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关爱老人及“徒步、健身、快乐”的户外理念,鼓励广大市民走向户外,亲近自然,登高望远,西藏商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将举办“重阳登高·为爱行走”活动。此次活动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