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未来将是什么模样?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x_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的人类究竟是个什么模样?也许青年朋友还没来得及去想,可是,科学家目前却正在积极探索这个课题。一种观点认为,人类将发展成为头大体小的“超人”;另一种观点认为,人类的体质依然故我,没有太大的变化;还有一种观点则认为,人类将会走向衰退,变成人脸兽身的动物!
  这些观点难道都是幻想吗?不!三派学者都恪守各自的理论,旁征博引,著书立说,坚持己见,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
  未来的人类怎么会变成头大体小的超人呢?以加拿大自然博物馆人类学家卢瑟尔和塞格京为代表的科学家,从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出发,认为人类的诞生和进化,是沿着一条直线发展的。自从大约350万年前,在东非草原上出现第一批直立行走的古人以来,人类开始了漫长的进化历程:双手变得越来越灵活,大脑变得越来越发达,智力水平越来越高,相比之下,对体力的依赖逐渐下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越来越多地在各行各业中代替人们的体力劳动,未来的许多生产和生活活动,人类只用动脑,不必过多的动手,机器人就会代为完成。因此,他们认为,未来人类大脑的体积将远远超过我们,而躯体四肢将比我们退化。50万年以后,人类就会变成大脑袋、小身体的不相称的怪模样。
  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目前,许多科幻小说作家笔下描绘的拥有大脑袋、大眼睛、细长四肢的外星人形象,大体上就是地球上未来“超人”的形象。
  未来的人类怎么会“依然故我”呢?美国国立自然博物馆人类学家尼尔斯·爱尔德兰和依昂·塔特肖认为,人类的进化和其他动物的进化一样,并不是沿着直线进化发展的,单纯体形的改变或大脑的发达,并不能作为人类进化的主要标志,而简单地把大脑体积的增加和智慧的发展等同起来,也不符合人类进化的历史事实。他们进行了深入研究后,在其所著的《人类进化之谜》一书中指出:人类的体质特征一直没有很大改变,人类在生物学上的进化发展已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这种“依然故我”的进化理论有什么根据没有呢?有。世界著名人类学家菲利浦·拉特默,对150万年前的爪哇人和50万年前的北京人化石,曾做过详尽的研究和比较。他发现,这两种在进化上相隔100万年的人类,在头盖骨和脑颅容量上的差异,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大。也就是说,在100万年中,人类的体质改变不大。这就有力地反驳了那些持“人类直线进化论”的学者所说的“人类智慧和大脑容量相对应”的理论观点。
  未来的人类怎么会走向衰退呢?英国古生物与古人类学家多格尔·狄克森认为:生物进化的历史表明,生物的进化程度越高,也就衰亡得越快。一些低等的贝类可以生存6000万年;而高等的食肉动物只能生存600万年;人类是地球上进化程度最高的生物,已经经过了150万年的进化历程,现在已经开始走下坡路,走向衰退!
  狄克森在他所著的《人类之后》一书中写道:人类之所以走向衰退,原因在于医学科学日益进步。现在许多疾病患者不仅能够得以治疗。而且还能生儿育女,这样,他们就把体内的致病和易致病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结果使得人类中致病基因的分布频率一代比一代高,成为可怕的人类遗传“负债”。最后,导致人人携带多种致病基因。人类的体质也就因此每况愈下。到那时,人类不得不依赖发达的技术来生存,只有大脑、感觉器官和生殖器官保存下来,而躯干、四肢却变为无用直至消亡。
  这三种观点,哪一种能被较多的人接受呢?更多的科学家相信“依然故我”的观点,认为它是一种更加正统,更加谨慎的人类进化理论。对于第三种“人类走向衰退”的观点,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它是“悲观的人类进化论”,不予接受。但是,它在欧美有一定影响。
其他文献
在20世纪,天文学家绘出了很大的天图,远远超出了太阳系和整个银河系。可是最近几年来,宇宙制图学家又重绘了银河系的图像,那是为什么?因为有许多天体过去一直未能见到。  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恒星系统,聚集了2000余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还有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它的直径约为100000光年,中心厚度约为12000光年,总质量是太阳质量的1400亿倍。银河系是一个旋涡星系,具有旋涡结构,
期刊
1981年1月的一个早晨,在墨西哥阿基斯科公园附近,摄影师拉洛斯·迪亚斯把车停进了一个废弃的停车场。迪亚兹坐在车里,为接下来的工作调整相机。清晨的空气湿厚,坐着很不舒服。迪亚兹不耐烦地看看手表。一道奇怪的黄光从他身后山谷突然出现,吸引了他的注意。起初,他认为是森林火灾,但瞬间光源显示为一个橙色的巨大椭圆形UFO,在距离他的车30米处徘徊。  迪亚兹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把相机搁在方向盘上,疯狂拍摄。
期刊
时间:2012年9月20日17时25分左右地点:哈尔滨市南岗区龙塔附近拍摄工具:lphohe4手机,像素500万姓名:郑鑫地址:哈尔滨是道里区安升街158号。
期刊
在2012年6月15日下午,同事郭家铭寄来一封电子邮件,揭开了我研究生涯中最激动的两周。郭家铭的邮件内容仅有短短的三行,说“盒子已经打开,125GeV处确有信号。”最后,他又加了一句,要我绝对保密。邮件内容虽然简单,但对一个从事量子物理实验30年的人来说,却是惊心动魄的。  所谓“盒子打开”,是数据分析的一个手法,目的在于避免研究人员看到未成熟的结果,有了预期心理,而开发出带有偏见的分析方法。所以
期刊
宇宙是个既复杂又难以理解的地方。我们在空气中行动自如,但却没办法穿墙而过;太阳将一种元素转变成另一种元素,让地球沐浴在温暖和光亮之中;无线电波可以将人类的声音从月球表面送往地球,伽马射线可能对我们的DNA造成无法复原的损害。表面上看,这些现象之间似乎互不相干,但是物理学家发现了若干原理,再整合成极度简洁的理论,能够解释包含这些在内的许多现象,这便是量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  标准模型是史上发展得最成
期刊
根据标准的物理教科书,量子力学是微观世界的理论,用来描述粒子、原子和分子;而描述宏观尺度的梨子、人和植物时,就得改用一般的古典物理。  分子与梨子间有个边界,在那儿量子力学的奇特行为消失,出现我们熟悉的古典物理行为。量子力学只适用于微小世界的这种印象,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科学知识里。例如,在畅销名著《优雅的宇宙》的第一页,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物理学家布赖恩·格林提到,量子力学“提供一个理论架构,让我们理
期刊
备注:  在这张照片拍摄时。正值一场风暴酝酿之中。我当时在拍摄天空的云,但并没有在天空里看见这个物体,而是后来翻看照片时才注意到。  山姆休斯敦堡(美国陆军基地)在东面,拉克兰在南面,那里附近曾经是凯利空军基地。还有布鲁克斯空军基地和伦道夫空军基地。  我无法判定它是什么,但我不相信它是飞鸟或是飞机,也不会是气象气球等。这个目击可以被解释为通常的人造物体或是自然物体吗?  我相信那里确实有些东西。
期刊
虽然我们并不是故意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在不停地破坏着自己居住的这颗蓝色星球。于是,从前些年开始就有了向海洋施肥、给地球打伞、把蓝天漂白等被称为地球工程的努力。这些工程究竟会拯救地球还是毁了地球?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公论。现在,就让我们看一看这些地球工程的构想原理吧。  给地球戴上红色“墨镜”  无数架直升机将二氧化硫以每秒1万立方米的流量喷洒到天空。这就好比给地球戴上了一副抵御太阳光的红色墨镜,只要
期刊
孔雀尾部羽毛变化万千的色彩,一向让许多人好奇不已。17世纪的英国科学家虎克曾说这些色彩“令人难以想象”,原因之一是孔雀的羽毛打湿时,色彩会随之消失。虎克使用当时刚刚发明的显微镜研究孔雀羽毛,发现羽毛表面有微小的细长突起,他认为可能就是这些突起造成鲜艳的黄色、绿色和蓝色。  虎克的猜测是对的。鸟类羽毛、蝴蝶翅膀和乌贼身上鲜艳的色彩,通常不是来自会吸收光的色素,而是大小仅数百纳米的许多微小结构,这类结
期刊
我们的一生中,几乎都在重复做着这么一件事。  拿破仑、南丁格尔和撒切尔夫人每晚只花4小时在这件事上面,爱迪生甚至声称这个行为根本是在浪费时间。  为何我们需要睡眠?  为什么睡眠这么重要?这个问题已经困扰科学家几世纪了,但最后的答案依然没人能确定。有人说睡眠可以给我们一个休息的机会,白天所消耗的体力在晚上能够恢复。但事实是,经过足足8小时的睡眠所省下的能量仅有209千焦,居然只和一片吐司差不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