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要重视学生主体参与、主动发展能力的培养

来源 :新校园·学习(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nwu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这一系列的要求,对我们教师在教学实施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新的期待。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而且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材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品质。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品质
  学生自主学习是创造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至关重要。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主动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只有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才能做到不教而学生自得的结果。
  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相信学生的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使全体学生自主参与,激励竞争,形成全班学生共同提高的统一整体。因此,在每一节的课堂教学中,笔者都准备了许多层次不同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预习教材,这样一来使好、中、差的学生都各有所得,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要改变枯燥沉闷的课堂气氛,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全体学生充分体验参与的快乐和成功的欣慰。比如,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让学生利用桌子上预先准备的药品和仪器自己动手来验证,许多平时一上课就睡觉的学生也来了精神,做完实验后大家还积极讨论为什么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其本质是甚么?这样,学生时时处于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状态。
  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基础
  新世纪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的权威從此不再建立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从而发展思维。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教师在课堂中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时刻调整自己的情绪,以高尚的师德吸引学生,给学生创造一种安全、友好、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四、教师要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既要充当导演,又要充当演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善于运用言行表情。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赞许的话语,一番精彩的开场白,都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获得终身受用的化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另外,在平时的课堂中,笔者还时常用赞许的话语鼓励学生,如“老师也有同样的想法”“老师觉得你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虽然说得不是特别得好,但你很勇敢”等等,增进与学生的感情,使每位学生时刻感觉到自己是课堂中的主人。
  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更有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高涨学习热情,才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在满怀兴趣、注意力集中的状态下学习,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深刻,想象比较丰富。所以,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一方面挖掘教材内在的吸引力,一方面注重组织群体共同参与,笔者在课堂中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通过独立学习、小组讨论、集体评议、师生交流等多种教学手段,使自己发挥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多让学生各抒已见,多听学生意见,与学生配合,达成思维共振与感情共鸣,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等活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六、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品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教材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对疑问有与众不同的解释。“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爱护和培育学生的好奇心、质疑习惯,是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起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重视让学生多问、多想、多说,从不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独树一帜的观点,培养敢想、敢说、敢做、敢争论的精神,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和激情。
  实践证明:以主体参与为前提,以人的主动以发展为目标,构建主体参与,主动发展型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深化课堂教育改革、推进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数学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去认识客观世界,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学成败的关键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习惯是一种力,是一种能量。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又确实存在,确实在起着作用。那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哪些学习习惯?又怎么培养呢?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下。  一、课堂中的学习习惯  1.要培养学生课前准备的好习惯。课前准备包括知识准备和物质准备。所谓物质准备,就是上课前,要求学生把上课用的东西,如彩笔、胶棒、学具等放在课桌一定的位置,上课后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等待教师来上课。尽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价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教师、学生能力素质的提升,以及历史教学效果的实现具有积极的意义。历史是高中阶段十分重要的学科,教师应注意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高校管理需要专业化建设,高校管理队伍也需要专业化建设。这有助于促进高校管理的不断发展,提高高校管理的水平,对高校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对高校管
如何在发展生产、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不破坏自然环境,已经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问题。在总结了公司海外业务二十年物探作业的基础上,对海外勘探活动中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