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利主义,要情调也要面包

来源 :交际与口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2786517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猪肉价格上涨犹如蝴蝶效应中的第一次振翅,一浪一浪直至带动整个中国社会的CIP指数同比上扬。一时间热火朝天的“小资”一词好像从大众舆论中淡出了,标榜特立独行的年轻人也开始拾起柴米油盐的话题,关心菜价、肉价、房租。然而拗造型、劈情操就像少年的多情、少女的怀春,不会随着现实的严酷而消失,只是不再没心没肺,换了一种脚踏实地的方式出现——不求发财致富,但求收获情调保住面包。
  
  以文艺养文艺
  
  人物:左耳
  地上造型:文化事业单位小员工
  地下身份:新式票贩
  在校园真空的环境里,文艺繁荣,不食人间烟火,它的尴尬是不会为人察觉的。左耳也是资深的话剧爱好者,常常横跨大半个上海,倒三部车看黑匣子剧场的实验话剧。曾经在西区一条不太适宜的马路上经营着一家咖啡剧场,左耳有一沓在那里看演出的票根,可惜不长的时间它就倒掉了。四十块一张门票,一杯咖啡,一场话剧,左耳省吃俭用,然而仅一两个忠实观众怎么养活一爿剧场呢?可见文艺是一桩有钱有闲才能做的事。
   毕业以后,她供职于上海西区洋房内的非营利性机构,对外联络的都是文艺界人士,深宅大院,工作不忙,收入不高但福利稳定。父母方面已经称心如意,甚至大学里的同道也称羡:闲聊圈子里的内幕是他们的正经工作;中午客饭配红茶,一派小资情调;上下班都避开高峰时段;周末最时髦的文艺演出必然会得到最佳位子。只有到了靠工资养活自己的日子,左耳才体会到文艺是不能当饭吃的,租房、吃饭、穿衣、交际,无不需要花销。社会上的剧场俨然不是学校那些地下演出的仓库、草坪、湖心亭,她再不能邋里邋遢就欣然赴约——正规场合观摩演出的置装费也让人头疼。
   第一次握着两张《剧院魅影》的豪华套票,左耳只觉得烫手。票子的面额相当于她一个月的生活费,难道就这样若无其事吹两个小时冷空调吹掉?上网时不经意点开百度贴吧相关链接的求票帖,左耳忽然灵机一动。她立即跟上了一个帖子,表达了八折转让的意愿,短信联系。几番来回,跟一个在校生谈妥,在中国银行门口交易,左耳不禁感叹如今的学生真有钱。这个白胖男生从中国银行的卡里面转账给她一部分,余额不足了,只好东张西望再找工商银行。原来他是个为了追女朋友打肿脸冒充的胖子,平时连跨行交易的两块钱手续费也要省下来的。首战告捷,左耳马上去置办行头。回头再用大学时的账号到BBS上参加最低廉的外场票的团购,花去原票面价格十分之一的钱看到了传说中的“魅影”。
   此后如法炮制多次,左耳忽然感到自己不知不觉间也经营起了一个产业,甚至颇攒了些心得,先前的战战兢兢没有了,手上也时不时多了一点活络钱,真心爱上自己的工作了。
  
  左耳教你:
   开场前马路上的黄牛我是不会去做的,也不从他们手里买票,很没腔调,我不喜欢被他们剥层皮。交易都在前一天完毕,看演出的日子就从从容容enjoy吧。讨价还价的买家我也不大喜欢,因为票子的来源很正,不识货的我也不想多罗嗦。
   因为是单位发的票子,所以位子可能比较集中,不要财迷心窍每次都转手,会给同事留下话柄。可以把这些演出分分类,非看不可的,不要克扣自己;可看可不看的,换差一点的位子赚个差价;普通的演出坚决不看,卖给那些职业粉丝或者喜欢附庸风雅的富人吧,说不定还是意外的好价钱。
   买卖双方最好自觉在银行ATM机上转账交易,一来现在假钞多,二来交易的物品是精神食粮,当众点人民币的样子也很猥琐。
   一些国内的小剧场演出,一般都会有自己的官方网站,看完上去说说话,跟主创人员多交流,说不定混个脸熟会有更大收获。
   我是在没钱看舶来品的情况下关注起传统地方戏曲的,现在已经是昆剧和京剧的忠实观众,可谓误打误撞。往往只要时髦演出一个零头的价值就可以近距离观摩国粹,那种时空倒错的舞台魅力,才是愉悦精神的至高享受。
  
  售人玫瑰手有余香
  
  人物:阿黛拉
  地上造型:记者
  地下身份:淘宝店主
   阿黛拉在淘宝上的店布置得很漂亮,奶黄的底色,居家模式,店标是某年夏天抓拍的一张心型的葡萄。店开了近一年,卖家信用只有几十点,换了别人早就关门歇业了,但她却不急也不慌,人家本来就不是为了赚口粮的。“你看,我的诚信率是百分之百哦。”她很认真地经营这个以童话人物命名的“百货商店”,号称为了节约型社会出力。
   说到节约,阿黛拉就忍不住眉飞色舞。家教的关系,她最痛恨浪费,她说“浪费是最没创意的事”。办公室里她是第一个提出纸张双面打印的,也是她号召大家把饮料瓶做成各种各样的实用容器。每周央视生活频道的“妙招大比拼”是她最爱看的节目,只要肯用心,任何东西都能将价值发挥到最大。
   当初在注册小店的时候,阿黛拉也打算术业专攻,走特色经营的道路。可转念一想,自己的目的不是为了营利,而是为了变废为宝,因此就选择了百货,教材、过刊、订报单、化妆品、单位年会上抽到的小家电、DIY小物件……应有尽有。教材、过刊又积灰又挤占空间,如果直接当废品处理固然省心,但价值就相当于废纸,承载知识的一面全部被抹煞了,转手给别人或许更有帮助;因为工作的特殊性,阿黛拉每年都会得到很多日报、晚报的订报单,报纸多了,信息却就是这些,也不如打个折扣两厢实惠;化妆品多半是友人出国带回的纪念品,可能有意义但不适合自己;年年抽到的小奖都雷同,一家人怎么也用不了三个电吹风;DIY的小物件是阿黛拉的自由发挥,花盆、铅笔套都是“世上只此一件”的纯手工作品。每件宝贝售出的时候,阿黛拉还会夹一张小卡片,把节约的理念传播给买家。
  
  阿黛拉教你:
   唯利是图的买卖不会长久,所以首先要收罗一下可以拿来出售的东西。尽量诚信描述物品的详尽信息,在承诺的时间里发货。为了蝇头小利而损失信用会得不偿失,毕竟品牌作为无形资产也是非常可观的。听说还有人专门以高价收购淘宝三钻以上的店铺哦。
   邮寄货物的包装纸可以用旧信封反过来,有人说我又老式又小气,我就告诉他当年鲁迅先生就是这么做的。
   某天有人在淘宝旺旺上留言,问我有没有《叶芝诗集》。其实我不是专门的书店,能出售的书已经都挂在我的店里了。但是转念一想,顾客的要求是不能拒绝的,立刻去自己常订书的网站搜到一套,建立了链接。待买家在我这里拍下书付了钱,我再到那个网上书店交易,送货地址填了我的买家,一来一去赚到五块钱的差价,算是信息费,我也很心安理得。
  
  家住咖啡屋
  
  人物:Jude
  地上造型:平面设计师
  地下身份:咖啡学习班讲师
   Jude是中国人,留学欧洲,回国后定居上海,从事创意产业,是自由职业者。但与住在仓库或厂房里的同行不同,因为意大利籍的太太执意要体会海派风情,Jude在高尚地段租了沿街带阁楼的老房子。
   夫妇两人对上海的向往都来自于书本,但拥有一颗创意头脑的Jude和享乐主义生活态度的太太还是很快在局促的小空间里做出了道场。阁楼就是他们的卧室,而楼下的空间被改造成了Jude的工作室,但是目前更多时候竟然是被太太用来开咖啡培训班的。
   住所前后两百米的马路拐角各有一家生意兴隆的Starbucks,Jude能够嗅出这个时尚之都的年轻人对西式文化的好奇和热衷,但来自美国的快餐式的Starbucks不同于传说中欧洲的咖啡馆,是缺少文化内涵,甚至是“伪小资”的,他的灵感闪了一闪。于是一个咖啡普及&销售的网站悄悄成立了,实体店就在他们的阁楼下面。
   喜爱旅行的太太将收集的各地咖啡豆分门别类制成图文挂在网上销售,耐心介绍品种、来历和历史,推广研磨咖啡所蕴含的生活态度和品位。很多种类的咖啡豆在国内不容易采购,在销售网站上就成了炙手可热的单品,Jude按一杯咖啡的剂量,自己设计小型的包装袋,吸引了慕名而来的网友。于是一个以普及咖啡知识为主的周末学习班诞生了。太太是主讲,Jude是翻译,以咖啡种类制订课程计划,每堂课1小时,收费50元,现场示范咖啡制作过程,奉送品尝现磨咖啡一杯。
   Jude对营利的前景很乐观,这源于他对这个城市的理解。首先,从两个异乡人的角度出发,这是在陌生环境中结交朋友的方式;其次,从这个城市传递给他的消息看来,年轻人都好学上进,“培训”对他们来说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再次,他理解的享乐,绝对不是“腐败式”的,奢侈消费型的,而是放缓节奏,慢慢体味,这非常容易也非常可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Jude教你:
   创意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概念的问题,有的概念能为人接受,因为它切合实际;有的概念被认为是无稽之谈,因为它离人的需要太远。我不喜欢给自己的创意开天价,它来源于生活,所以要平易近人。
   生活方式越现代,越原始的东西就变得越享受。在什么都能以速溶、快餐方式解决的时代里,日本和欧洲已经开始发起了“慢生活”运动,亲自DIY的制品越来越受到追捧。除了咖啡以外我有很多的想法,比如中秋节的时段教授DIY月饼,比如正在设想的自制麻油。既然我已经混合了东西方的生活方式,我就可以更好地运用它。
   我对营利有信心,但能在住所开店也算个意外。我希望控制规模,这样能提升咖啡店本身的品位,也能固定基本的顾客群,希望他们能跟着我们的品牌走;而且吸收他们的建议对店今后的发展走向很重要。
  
  借鸡生蛋“卡卡族”
  
  人物:张叶
  地上造型:PR
  地下身份:“养基”专家
   张叶的工作是PR(Public Relations),广义上指公共关系,对一个企业来说也就是品牌推广。尽管理工科出身,做后台支持的工作薪金更高更稳定,但考虑到自己还是希望向一个爱时髦好打扮的女孩子的方向发展,张叶毫不犹豫选择了这个客户面对面打交道的行当——这样衣着光鲜就不是奢侈,而是必要消费。收入现金感觉最佳,支出拉卡无知无觉,现在银行放宽信用卡的申请条件,张叶每每潇洒出行,都快忘记自己的月收入到底有几何了。不过有一点是没错的,她手头没有闲钱,贷记卡上永远有还没填满的黑洞。
   作为一个时尚“潮人”,不怕花钱最怕不时髦。2006年底开始,张叶渐渐发现周围的年轻同事中悄悄扬起了“养基”风,过去逛街的“拼友”对消费的兴趣也低落下来,她颇有点酸溜溜的感觉。“没想到一贯的潇洒转眼变成落伍。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我就不相信我这点钱投不了资。”张叶一顶牛,下班开始泡起理财网站,慢慢从日常使用的信用卡里领悟到了一点心得。
   首先她比较了手头几张信用卡的功能,留下能够积累飞行里程和经常光顾的商户联名信用卡,其他的统统退掉。“我经常出差,飞行里程积累得多可以奖励机票,还可以升级舱位;商户联名卡能够及时提供给我打折信息,也能制约我少去其他地方闲逛,捂住钱袋。”为了填满黑洞,朋友AA制聚会的时候,张叶总是抢先刷卡埋单然后套现,美其名曰“融资”。利用50天的免息期,她工资卡上的钱就可以基本不动用,直接投资基金,到了信用卡还款日前一两天,她再把基金卖了还信用卡,等于用银行的钱在投资。虽然现在还处于原始资本的累积期,小打小闹每月赚点吃甜品的钱,但张叶对自己的消费向理性回归很得意。“独立生活以后,让父母像管小孩一样管自己既没面子又没效果,还徒增矛盾,所以信用卡和基金,一个管收一个管支,是自我控制的好办法。”
  
  张叶教你:
   我们这代新兴成年人的节省方式应该区别于父母的克勤克俭,该用的地方还是得用,但是要用得有回报,所谓资金盘活、借鸡生蛋。买基金的事情让我体会到节俭应该是一种民间的智慧和乐趣,日子还是要过得滋润,如果傻乎乎地委屈自己就没啥生活质量了。
   从自身的教训看,信用卡肯定不是办得越多越好的,光年费就是一笔很大的开支。现在不少银行承诺一年刷满几次就免年费,可是一一记下就违背了“型人”追求潇洒的本质。
   长远看,刷卡逐步代替现金是一种趋势。比如信用卡消费的直接好处就是积累信用,为今后贷款打基础;其次是累积积分,到了点数可以换实用的日用品,定点的商户还能享受折扣。这些都是省下现金作投资的基础。再比如交通卡,可以在大多数的公共交通换乘中获得优惠,消费现金就没有这种优惠。在经济学中称为“价格歧视”,省下的是小钱,但“卡卡族”心理上的优越感顿显。
   股市的风险比较大,年轻的上班族业余时间也有限。现在银行的基金定投很红火,往往能和工资卡捆绑。等黑洞彻底填满,进入良性循环,我准备加入“定投”行列,为保证今后的生活质量早作打算。本质上这些钱还是自己的,但定期划走,感觉依然像消费一样痛并快乐,难道在前投资时代,血拼族追求的不正是这样的感觉么?
其他文献
那年我参加学校“心理协会”举办的人际关系训练活动,训练活动从早上到晚上封闭性进行。我们五十多个满怀期待的学生被安排在一个大厅里,可以说我们都是渴望友情或者是不擅长交朋友的。我们来自不同年级,大部分人素未谋面,但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让自己活得更轻松更精彩。给我们培训的是一个资深的心理学教授,还有几位心理学教师辅助。  训练分成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大家相互认识,在规定的五分钟内,
期刊
[案例]    “老王,现在别催我。下午我就把图表给你,你放心!”实习生赵雯太大咧咧地对工程师王志光说。  王志光皱了皱眉,没说什么。  一边的刘泉看不惯了,说:“小赵啊!对老同志要尊重,年轻人要注意小节。”  “嗯?刘泉,我怎么不尊重老同志了?你倒说说看!”赵雯有点莫名其妙。  “老王是你叫的吗?我还要叫王工呢!”刘泉只好把话点破。  赵雯还是不服气:“名字不就是个代号吗?你们小赵小赵地乱叫都没
期刊
高中的时候,男生对大学抱有无比光明的向往,认为自己一定会在大学找到一个两个最好更多个女朋友,时不时地暗自揣想和一美女在某一月黑风高的晚上,趁所有人不注意,溜出晚自习教室,携手畅游校园深处的小树林。  大一的时候,从进入大学校门的第一天,便开始留意校内的女生,恨不得所有美女都最好是和自己一个学院一个系的。同班同学第一次集中见面,若美女如云必暗喜不已,若全是恐龙顿时便会有退学的冲动。  和新室友的卧谈
期刊
为了等法国国庆,我已在巴黎住了整整五天。一张通票,一袋面包,我在烈日下奔命于巴黎各大博物馆之间,努力将有关法国大革命及文艺复兴的种种塞入脑中。每天深夜,拖着疲惫的步子回到离卢浮宫最近的青年旅社,觉得自己像一只幸免于秋寒的蚊子,正苦捱着等待春天。碧玉色的塞纳河,奇迹般的卢浮宫,宏伟壮阔的协和广场,这一切都不能再使我激动。惟一期待的就是法国国庆那天的狂欢。一七八九年七月十四日,法国大革命的起义军攻占了
期刊
文亨利是一个相当守时的人。  如约而至。采访地点选在智买道积分通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的超大露台上。  这个叫Henry Winter的美国人,说着一口流利的中国话,碧蓝的眼睛在阳光下散发出海一般的光芒。身为智买道的创始人兼总裁,他打造了中国第一家“积分银行”,从那之后,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并学会了刷一次交通卡、吃一次麦当劳、使用一次手机下载,就能够获得积分,兑换意想不到的奖品。  尽管已经5岁的Sma
期刊
是地球人都知道:男人长嘴为吃饭,女人长嘴为扯淡。美国偏有一位M教授不信邪,他在7月6日那一期《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一份调查,声称女男讲话一般多,都是平均每天一万六千单词量。而且,在接受调查的396名学生中,讲话最多的三位,每天单词量高达四万七千的,都是男生;不过,讲话最少的一位,一天只用七百单词的,也是男生。这倒是和常见的女男差别相符合:平均值相同,但女的比较集中在平均值附近,离平
期刊
上海话的“嘎三胡”指的正是一种闲谈。有的读物里写“嘎山河”,似乎说大了,上海人的闲谈讲张;一般都是日常的身边的人或事;不大会扯到山呀河呀什么的(除非偶尔谈起旅游观感)。也有人考证说,“嘎三胡”典出于晚清有三个姓胡的名人(其中一位是“红顶商人”胡雪岩)经常聚谈的轶事,牛康怀疑这是好事者的附会。什么事都要往名人身上攀附,这也是国人一种由来已久的雅兴。牛康认为,“嘎三胡”很可能就衍生于“嘎二胡”,这个“
期刊
结婚七年了。就要进入第八年。  很多朋友初次见我们,都不相信这是一对结婚数年的夫妻,仿佛依旧处于各自的单身状态。花钱,从来没见过谁以尴尬或者穷匮表情跟大家说:我,得先问问我家那个……当然,大到买房买车等大件是例外。  有女朋友婚后和我抱怨,说老公不肯买这个买那个了,开始嫌鲜花不实用钻石不属于必需品外头吃饭油大还不如家里省钱。每每如此,我常报以两字“活该”。我说,结婚前你早干吗去了?  我承认婚姻和
期刊
“喂,你在哪里?”正在走廊里准备面试,手机响了,是朋友小黎打来的。  “在公司。”我答道,快要轮到我进去面试了。  “什么公司?是原来那家吗?”小黎又问。  “是啊!”已经叫我的名字了,我赶紧挂断了手机。心情很受影响,面试状态也因此不太好。  自从有一次我无意中提起想辞职,小黎就开始了经常性的电话骚扰,有时一天好几个。虽然每次都找件无关紧要的事情作为开场白,但没几句话总会忍不住打听我还在上班吗。有
期刊
大一的时候,女生如春蕾之含苞,对大学校园充满未来之美丽憧憬,向往着来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期盼着在图书馆里,草坪边,甚至食堂门前邂逅一个今生值得付就一生的人。悄悄打探从历史系到哲学系再到外语系的男生,发现文学系的男生个个酸劲十足,尤其是一山西来的男生,居然以纺绸唐装黑布鞋的纨绔子弟形象穿行于校园内外,就差手上拿一个鸟笼了。于是下定决心,绝不多看文学系的男生半眼。  听学姐介绍,理工学院的二、三年级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