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证了了解国情,关注祖国命运的教学实践活动作用,关注社会、民生,积累调查经验。
【关键词】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案例
1 指导思想
多元智能理论是设计本课的的理论支撑。利用多元智能发掘学生的全部潜力是本课的教学目的。
多元智能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为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社会人才的的方向。在教学中任何教给学生的内容都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智能的参与得以实践的。多元智能理论是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理论依据。多元智能力图挖掘的是学生的全部潜能,更需要教师的多元指导作用,作为教师本身也是一个在提高的过程。所以是双赢的实践活动。
学习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工作者不但需要走出以往的以传授知识为最终目的的阴影,还要把教学目的设计用在学生智能的培养和开发上。构建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的实践机会,让智能在实践活动中闪光。为此,设计此次既有思想内容又有语言,人际交往,自然观察,逻辑思维和行为能力智能和融为一体的社会实践的尝试。以调查居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内容为活动方式,完成本课设计。
2 案例背景
本案例属于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十课第一项目“共同理想共同使命”的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共同理想,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及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培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共同理想而努力奮斗。激发学生立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3 案例设计
3.1 设计思路:初三政治以国情教育为主,依据教材第十课第一项目的内容“共同理想共同使命”为出发点。党的十三提出宏伟的“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即1981-1990年解决温饱问题;20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小康水平;21世纪中叶入均国民生产总值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如今本世纪末已过,小康水平是否在我国已实现了?小康的标准是什么?近来国家也在十分关注这个问题,我们要想搞到第一手材料就需要我们亲自去调查,得出一个圆满的答案。另外,了解国情发展,关心祖国命运也是我们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初三学生融人社会奠定思想基础和人际交往的技能。完成此项调查需要多元理论的支撑,如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一自然观察者智能等。
3.2 案例设计
(1)调查小康水平依据: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恩格尔系数(居民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其比重越低说明富裕程度越高。各层次的指标是。贫困型——食品消费高于59%;温饱型——50~59%;小康型——40~49%;发达型——40%;富裕型——20%。
(2)调查要求:每人至少调查五户居民,并做好纪录。设计调查表。参考样本如下:
写调查报告(含调查体会200至300字)。二周之内完成,并记录平时实践分数。(本次活动必须独立完成,)
(3)根据学生上交的个体调查结果,师生进行年级汇总工作。统计表如下:
4 案例分析
本项目“共同理想共同使命”着重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及作用,明确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在现代社会,人们都很注重个性的发展,表现在青少年理想的树立方面,学生可能存在只考虑个人理想而对社会理想没有深刻的认识。有的学生存在着一定的个人主义思想倾向,在行动上会表现为只顾自己,不顾他人、集体和国家。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教学纠正学生的错误倾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和远大的社会理想,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责任感。通过社会实践旨在对学生进行共同理想教育,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从而树立正确的社会理想,并决心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
收稿日期:2009-07-18
【关键词】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案例
1 指导思想
多元智能理论是设计本课的的理论支撑。利用多元智能发掘学生的全部潜力是本课的教学目的。
多元智能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为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社会人才的的方向。在教学中任何教给学生的内容都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智能的参与得以实践的。多元智能理论是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理论依据。多元智能力图挖掘的是学生的全部潜能,更需要教师的多元指导作用,作为教师本身也是一个在提高的过程。所以是双赢的实践活动。
学习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工作者不但需要走出以往的以传授知识为最终目的的阴影,还要把教学目的设计用在学生智能的培养和开发上。构建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的实践机会,让智能在实践活动中闪光。为此,设计此次既有思想内容又有语言,人际交往,自然观察,逻辑思维和行为能力智能和融为一体的社会实践的尝试。以调查居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内容为活动方式,完成本课设计。
2 案例背景
本案例属于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十课第一项目“共同理想共同使命”的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共同理想,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及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培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共同理想而努力奮斗。激发学生立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3 案例设计
3.1 设计思路:初三政治以国情教育为主,依据教材第十课第一项目的内容“共同理想共同使命”为出发点。党的十三提出宏伟的“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即1981-1990年解决温饱问题;20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小康水平;21世纪中叶入均国民生产总值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如今本世纪末已过,小康水平是否在我国已实现了?小康的标准是什么?近来国家也在十分关注这个问题,我们要想搞到第一手材料就需要我们亲自去调查,得出一个圆满的答案。另外,了解国情发展,关心祖国命运也是我们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初三学生融人社会奠定思想基础和人际交往的技能。完成此项调查需要多元理论的支撑,如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一自然观察者智能等。
3.2 案例设计
(1)调查小康水平依据: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恩格尔系数(居民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其比重越低说明富裕程度越高。各层次的指标是。贫困型——食品消费高于59%;温饱型——50~59%;小康型——40~49%;发达型——40%;富裕型——20%。
(2)调查要求:每人至少调查五户居民,并做好纪录。设计调查表。参考样本如下:
写调查报告(含调查体会200至300字)。二周之内完成,并记录平时实践分数。(本次活动必须独立完成,)
(3)根据学生上交的个体调查结果,师生进行年级汇总工作。统计表如下:
4 案例分析
本项目“共同理想共同使命”着重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及作用,明确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在现代社会,人们都很注重个性的发展,表现在青少年理想的树立方面,学生可能存在只考虑个人理想而对社会理想没有深刻的认识。有的学生存在着一定的个人主义思想倾向,在行动上会表现为只顾自己,不顾他人、集体和国家。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教学纠正学生的错误倾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和远大的社会理想,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责任感。通过社会实践旨在对学生进行共同理想教育,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从而树立正确的社会理想,并决心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
收稿日期:2009-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