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达成有效教学,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钻研教材,提高效率
教科书的特点就是将一个教学内容分层次、分学段编排教学,同时把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方法及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背景和所学知识的特点相结合。因此,教师可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来设计教学。
螺旋上升设计可以跨越不同的学段。如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在第一学段编排“分数的初步认识”,在第二学段编排“分数的认识”。它们在每个学段安排的教学要求也不同,如果教师不认真钻研教材的话,就很难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甚至是超出教学的要求。因此,我觉得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做到钻研好教材的一字一句、前后顺序、每幅插图和例题习题等。又如,在“可能性”的教学内容上,也在不同学段中分层递进。在第一学段即三年级上册安排“可能性”的教学内容只需要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能用“一定” “经常” “可能”“偶尔” “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而在第二学段主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初步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定量刻画,即五年级上册教材安排“统计与可能性”中“可能性”的教学,它是在前面学习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从定性向定量过渡,不但能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还要学会用分数的形式来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把握在教学延伸方面的安排及前后内容的联系。
二、创设情境,增强氛围
如在教学 “分数的大小比较”时,用生动形象的动画、优美的背景音乐,创设唐僧师徒取经的情境:“唐僧师徒4人去西天取经。快到火焰山时,天气特别炎热,师徒4人口渴难耐,于是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一会儿。八戒抱着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回来了。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人1/4。’八戒一听不高兴了,嚷道:‘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1/8也得给我1/6吧。’悟空乐了,赶紧切了1/8给八戒。八戒一看,怎么比1/4还少啊,想不同意。悟空说:‘这是你自己要求的,还能反悔? ’八戒挠着头皮说:‘我真傻,为什么会比先前分的少呢? ’大家都笑了,而八戒还是莫名其妙。同学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探讨这其中的秘密。”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不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并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新知的探求过程中去。
三、加强互动,活跃气氛
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的例3时,教师先指导学生完成以下问题:“每组摆5盆,16盆花可以摆几组?怎么摆?还剩几盆?17盆花可以摆几组?怎么摆?还剩几盆……”然后让学生用学具进行操作,列出算式后提问:“余数与除数究竟有什么关系?”这样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余数与除数”的观察和比较之中,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最后引导学生转入集体讨论。有的学生说:“因为每组摆5盆,除数就是5,当除数是5时,余数是1……”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教师及时提问:“除数是5,余数有没有可能是5呢?”学生回答:“不可能是5,因为有5盆花又可以摆一组。”于是大家得出结论:“余数都比除数小。”这时,教师让学生进一步补充完整:“余数一定比除数小。”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等学习活动,学生真正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提高了自己的数学思维水平。
四、关注经验,突出实效
如教学 “众数”一课时,教师设计一个“李叔叔求职记”:“咱们合浦县这几年发展得非常快,变化很大,因而有好多的外地人都愿意来到我们县工作。这不,来自贵州的小李叔叔也来到了我们县找工作。有一天,他在街上逛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则招聘启事。”
招聘启事
因公司扩大规模,现需招聘若干名业务员。本公司待遇优厚,月平均工资3000元,机不可失,欢迎应聘。
公司人事处
“小李叔叔觉得这家公司的工资挺高的,便喜滋滋地去应聘上班了。可工作了一个月后,小李叔叔发现实际领到的工资只有1500元,于是就去找公司人事部门理论,人事部门向他出示了六月份的工资单。”
东方园司六月份工资单(单位:元)
“他一算,工作人员的平均工资是3000元没错呀,可他还是有上当受骗的感觉。为什么会这样?”这时学生纷纷地议论开了:“由于经理和主任的工资很高,他们的工资拉高了平均工资,所以平均数不能真实反映大多数员工的月工资水平。”“大多数员工的工资是1500元,应当用这个数反映员工的工资水平比较合适。”“员工工资水平有高有低,可以取其中一个中等收入作为员工的工资水平。”……这时,教师顺水推舟提出了“众数”这个新知识,并指出:“除了平均数、中位数外,数学上还有另一种统计量可以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例如,这个公司大多数员工的工资是1500元,1500元就是该公司员工月工资数据的众数。”这样,通过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思考数学问题,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五、注重评价,达到有效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同时,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还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同时,在评价学生学习时,也要让学校评价走进每个家庭,让家长和学校加强联系,真正构建多元的评价体系。
六、坚持反思,走向有效
教无止境,学无止境。反思是实施有效教学的生长点。数学教学的探究与实践免不了有许多不足和缺憾,因此教师要认真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行为,质疑自己的问题,特别是要找出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原因进行深度探析。探析原因要从教学理念的高度,从处理教材的深度,从变革方式的力度,从学生收获的效度上进行揣摩,从教学细节入手分析问题的成因并研究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反思重在自觉,贵在坚持。教师只有不断地反思,才会不断地生长出新理念、新方法、新举措,才会使原来的教学不断走向有效。
(责编黄桂坚)
一、钻研教材,提高效率
教科书的特点就是将一个教学内容分层次、分学段编排教学,同时把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方法及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背景和所学知识的特点相结合。因此,教师可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来设计教学。
螺旋上升设计可以跨越不同的学段。如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在第一学段编排“分数的初步认识”,在第二学段编排“分数的认识”。它们在每个学段安排的教学要求也不同,如果教师不认真钻研教材的话,就很难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甚至是超出教学的要求。因此,我觉得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做到钻研好教材的一字一句、前后顺序、每幅插图和例题习题等。又如,在“可能性”的教学内容上,也在不同学段中分层递进。在第一学段即三年级上册安排“可能性”的教学内容只需要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能用“一定” “经常” “可能”“偶尔” “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而在第二学段主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初步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定量刻画,即五年级上册教材安排“统计与可能性”中“可能性”的教学,它是在前面学习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从定性向定量过渡,不但能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还要学会用分数的形式来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把握在教学延伸方面的安排及前后内容的联系。
二、创设情境,增强氛围
如在教学 “分数的大小比较”时,用生动形象的动画、优美的背景音乐,创设唐僧师徒取经的情境:“唐僧师徒4人去西天取经。快到火焰山时,天气特别炎热,师徒4人口渴难耐,于是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一会儿。八戒抱着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回来了。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人1/4。’八戒一听不高兴了,嚷道:‘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1/8也得给我1/6吧。’悟空乐了,赶紧切了1/8给八戒。八戒一看,怎么比1/4还少啊,想不同意。悟空说:‘这是你自己要求的,还能反悔? ’八戒挠着头皮说:‘我真傻,为什么会比先前分的少呢? ’大家都笑了,而八戒还是莫名其妙。同学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探讨这其中的秘密。”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不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并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新知的探求过程中去。
三、加强互动,活跃气氛
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的例3时,教师先指导学生完成以下问题:“每组摆5盆,16盆花可以摆几组?怎么摆?还剩几盆?17盆花可以摆几组?怎么摆?还剩几盆……”然后让学生用学具进行操作,列出算式后提问:“余数与除数究竟有什么关系?”这样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余数与除数”的观察和比较之中,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最后引导学生转入集体讨论。有的学生说:“因为每组摆5盆,除数就是5,当除数是5时,余数是1……”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教师及时提问:“除数是5,余数有没有可能是5呢?”学生回答:“不可能是5,因为有5盆花又可以摆一组。”于是大家得出结论:“余数都比除数小。”这时,教师让学生进一步补充完整:“余数一定比除数小。”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等学习活动,学生真正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提高了自己的数学思维水平。
四、关注经验,突出实效
如教学 “众数”一课时,教师设计一个“李叔叔求职记”:“咱们合浦县这几年发展得非常快,变化很大,因而有好多的外地人都愿意来到我们县工作。这不,来自贵州的小李叔叔也来到了我们县找工作。有一天,他在街上逛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则招聘启事。”
招聘启事
因公司扩大规模,现需招聘若干名业务员。本公司待遇优厚,月平均工资3000元,机不可失,欢迎应聘。
公司人事处
“小李叔叔觉得这家公司的工资挺高的,便喜滋滋地去应聘上班了。可工作了一个月后,小李叔叔发现实际领到的工资只有1500元,于是就去找公司人事部门理论,人事部门向他出示了六月份的工资单。”
东方园司六月份工资单(单位:元)
“他一算,工作人员的平均工资是3000元没错呀,可他还是有上当受骗的感觉。为什么会这样?”这时学生纷纷地议论开了:“由于经理和主任的工资很高,他们的工资拉高了平均工资,所以平均数不能真实反映大多数员工的月工资水平。”“大多数员工的工资是1500元,应当用这个数反映员工的工资水平比较合适。”“员工工资水平有高有低,可以取其中一个中等收入作为员工的工资水平。”……这时,教师顺水推舟提出了“众数”这个新知识,并指出:“除了平均数、中位数外,数学上还有另一种统计量可以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例如,这个公司大多数员工的工资是1500元,1500元就是该公司员工月工资数据的众数。”这样,通过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思考数学问题,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五、注重评价,达到有效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同时,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还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同时,在评价学生学习时,也要让学校评价走进每个家庭,让家长和学校加强联系,真正构建多元的评价体系。
六、坚持反思,走向有效
教无止境,学无止境。反思是实施有效教学的生长点。数学教学的探究与实践免不了有许多不足和缺憾,因此教师要认真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行为,质疑自己的问题,特别是要找出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原因进行深度探析。探析原因要从教学理念的高度,从处理教材的深度,从变革方式的力度,从学生收获的效度上进行揣摩,从教学细节入手分析问题的成因并研究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反思重在自觉,贵在坚持。教师只有不断地反思,才会不断地生长出新理念、新方法、新举措,才会使原来的教学不断走向有效。
(责编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