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道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a98162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禁城出版社在故宫东墙内,一溜几排小房紧贴高大的灰砖墙,每排小房都形成一个小小的院落,房小院也小。砖墙底宽上窄,略显倾斜,高耸如山,透着一股威严。
  小房的西侧红墙如堵,不见错落。中间只留下窄窄一个夹道,俩人若骑车相对而行,必须小心翼翼,否则有碰撞之虞。每次去出版社我都会先在屋外面站一会儿,欣赏这喧嚣城市中难见的一景,享受不必花销的快乐。
  走时也是这样,尤其是夹道远处有人过来,不管走路还是骑车,我都会呆看。人间美景活动起来,煞是好看,无须导演,天天自然发生,一天一幕,是重复,又不是重复。在這重复中,六百年来上演多少人间悲喜剧。我只是一个过客,能看、能听、能想,感官健全、心境放松,套用宋人赵希鹄的话:“所谓受用清福,孰有逾此者乎?”
  降低要求,快乐则至,烦恼都来自要求过高。紫禁城中,未必太和殿宝座上的人最幸福,夹道旁边的下人一生没见过皇帝也未必就不幸福,起码没有“伴君如伴虎”的担心。夹道窄,必定皇帝不走,大官也不走;小民走走,最多就是个磕碰,连皮肉都不会伤。境地决定追求,追求决定快乐。
  故宫里随便一处都是美景,夹道的尽头可以瞥见半个角楼。走时冬日的余晖尽照角楼之上,视觉上留有一丝暖意;红墙处在阴影之中,多了一份凝重;灰砖小房不言不语,恰如其分地表明自己的地位;夹道则是三者的沟通,无论身份高低,都是世事沧桑的见证。
  (彼岸花开摘自人民文学出版社《马未都说·厕上篇》一书)
其他文献
斯蒂芬·施密茨是來自瑞士苏黎世的概念插画师。他擅长用单幅作品表达复杂而内涵丰富的故事。他的一系列插画聚焦于对人类情感世界的各类现象的思考和探索,看似形式简洁,实则深刻揭示了隐藏于成人世界的诸多秘密角落。了解一个人狱中读近在眼前读书人之一种台上三分钟“精英”瞧我!同一个声音代价请安静
期刊
我会定期在位于华盛顿闹市区的《纽约时报》分局办公室附近,利用吃早饭的时间会见朋友,采访官员、分析师或外交官。通过这种方式,我可以避免浪费早餐时间,把自己每天的安排填得更满一些。  当然,华盛顿特区的早高峰期交通总是很拥堵,我的早餐伙伴往往会迟到10分钟、15分钟甚至20分钟。他们总是气喘吁吁地赶到,一边坐下一边说着致歉的话:“红线地铁又延误了……”“环城高速大堵车……”“我的闹钟没有响……”“我的
期刊
铁眼禅师曾许下一个宏大的心愿:要改变只有汉字版经书的现状,用七千块木板刻印出日文版的经书来。  他在日本四处云游,筹集这项浩大工程所需的善款。有些富人捐百两黄金,而多数是农民凑的小钱。无论别人施与的多寡,铁眼禅师总是对每位施主致以同样的感谢。  经过十年辛苦筹措,他最终筹足了所需的资金。就在此时,京都的宇治河洪水泛滥,成千上万的难民缺衣少食,无处容身。铁眼禅师将所募的资金全部用于救济穷人。  此后
期刊
你能說出图中都是哪个朝代的女子服饰吗?  (答案见下期)
期刊
人在做一件事时,不是为了自己的肉体,也不是为了自己的灵魂,而只为了博得人们的赞许——这是人们生活恶劣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个人问另一个人,他为什么要做不喜欢的事。  “因为其他人都这么做。”后者回答。  “不见得其他所有人都这样吧,我就不这么做,还有别的人也不这么做。”  “不是所有人,但很多,大部分人。”  “但是请告诉我,什么樣的人多些?是聪明人,还是蠢人?”  “当然,蠢人多些。”  “既然
期刊
孤独是生命里必有的黑暗,它无法穿越,也不可战胜。如果我们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会觉得,其实人不需要那么多东西:名声、金钱、奢侈品,或者朋友、爱情、婚姻。  至少,可以隨遇而安,因为我们用这些东西对抗孤独,却没法获胜。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与它平静地共处。
期刊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也是一位狂热的马拉松爱好者。有一次,他采访日本马拉松最佳选手俊彦塞科。俊彦塞科刚退役不久,村上春樹问:“像您这样高水平的马拉松运动员,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今天我不想跑,只想待在家里睡觉。”  俊彦塞科盯着村上春树看了许久,然后简单而肯定地回答:“当然,一直如此。”  所以,有那么几天,你会什么都不想干,只想赖在床上睡大觉,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因为,伟人也有惰性。  伟人与
期刊
仆人领我上楼时,嘱咐我把蜡烛遮起来,不要出声。因为主人对她领我去安歇的那个房间存有奇怪的念头,从不乐意让任何人住在里面。  我问是什么缘故。  她回答说不知道。她在这里才住了一两年,这家人怪事就是多,她也就不去留意了。  我把蜡烛放在窗台上,只见有几本发了霉的书堆在一个角上。窗台上有些乱写乱画的字迹。这些字迹用大大小小各种字体,翻来覆去地写下一个名字——凯瑟琳·厄恩肖,有些地方改成凯瑟琳·希思克利
期刊
“老师,如果你是礁石就好了,那我们可以变成海浪去拥抱你,可你是天上的星星,我们抱不到你。”  2017年7月,康瑜与陪伴了两年的山区孩子们告别。支教时,她教会他们写诗。当天下着大雨,她在日记里写道:不知道我和老天谁哭得更凶。  支教结束,康瑜原本计划出国留学。但两个月后,她以一名公益创业者的身份回来了,公益机构名为“是光”,工作内容是将四季诗歌课程普及到更多乡村学校。  过去一年内,康瑜如同一个旋
期刊
2018年9月15日是青霉素发现90周年的纪念日。1928年9月15日,英国医生弗莱明在度假归来后发现,他度假前在实验室中没来得及收拾的细菌培养基中的细菌,居然被无意中沾染的霉菌杀死了。在“一战”中曾经干过战地医生的弗莱明,深知细菌感染对伤员意味着什么,他立刻想到霉菌分泌的某种物质也许能杀死细菌。说干就干,他小心翼翼地提取了培养基里的霉菌,将它们纯化培养起来,很快发现这些霉菌其实就是青霉菌(又名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