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建国以来,我国中职教育的投资体制也经历了多种历史的变迁,由过去单一的靠政府补贴逐渐过渡到多元化投资[1-2]。就目前而言,我国的中职教育仍存在整体投入量偏低,社会投资比重偏小等问题。因此,本文通过介绍中职教育投资体制的历史变迁及中职教育的现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能为中职教育的引资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教育 投资体制 历史变迁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018-02
自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扶持,令中职招生的规模不断扩大,职业教育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日益扩大的招生量和中职教育投资短缺的矛盾日益加剧,经费的短缺严重制约了中职教育发展。本文针对这一情况做出如下分析。
一、中职教育投资体制的发展历史
在建国初期我国学习国外财政管理经验,由中央政府统一对各个地方的财政进行审核管理[3]。在中央统一安排财政拨款的背景下,我国中职教育的各项经费皆由国家管理。换而言之国家政府是中职教育仅有的投资者。当时,中职学校多为国有企业的隶属学校,教育经费由主管部门纳入预算上交给财政部门,向财政部门申请拨款。此时,学生在中职接受学习属于免费状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央领导逐渐对地方政府授予更多的管理权限,中职教育的管辖经费也逐渐下放到地方政府。此时,中职教育的投资主体仍是中央政府,但是地方政府也开始参与协助工作。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在1985年国家推出《教育体制改革决定》,对教育管理进行向地方放权式改革,由中央到地方,地方到乡镇的逐级放权,规定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教育拨款的增长速度不能低于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同时鼓励社会其他有资质的个人或私营企业办学。此时,学生在学校学习进入自费模式,需要承担住学杂费等学校的日常开销费用。
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里面明确指出中职教育经费以中央财政拨款为主,其他渠道为辅的投资体系,鼓励社会各界对中职教育进行投资。从2014年开始中职教育又走入全免费时期,学生入学只需要缴纳书本费、住宿费、实习材料费等杂费。
二、我国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教育的投入经费缺乏
我国的办学经费长期以来都难以与经济增长值保持同步,在教育经费的划分中,很多地方政府或县级政府都倾向于拨款给普通教育,造成中职教育经费的投入长期处于低下水平。以2011年为例,普通本科教育的财政拨款为1240.2亿,中职教育的投入却不足200亿,教育经费的配比严重失衡。而此时中职教育的在校生超过220万,相比于2005年增加了20%[4]。此为,有政府部门为了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国债中设立高等教育专项,但是该项目仍未对中职院校开放。
往年,中职教育的学费收入占整体收入的60%,而自2014年起中职教育又开始实行免费教育,这无疑给原本投入资金匮乏的中职院校增添了不少压力。
(二)社会投入缺乏积极性
虽然现在政府倡导多元化的投资,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导致企业、个人对中职教育的投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这也与现在“重知识、轻技能”的社会背景不无关系,很多人对中职生带有偏见,认为该教育是针对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弱势群体开办的,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在招聘时,均把中职毕业生拒之门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农村地区的家庭也愿意让子女去接受高等教育,进一步的弱化企业投资办校的趋势。
三、改进中职教育投资体制的措施
(一)落实政府责任,加大中职教育投资
政府部门应该明确,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除了受教育本人外,社会是最大的受益。因此,政府部门要适当的调整中职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从国外的教育经验来看,在欧美一些国家公共大学的教育经费超过60%以上均来自于政府的拨款,如法国,加拿大等。
(二)政府部门应发挥职能,激励各方投资
政府应发挥职能,鼓励社会各界以不同的形式对中职教育展开投资。如可以倡导企业同学校合作,同中职在校生提供培训、实习的场地。鼓励企业指派优秀的工程师、技师定期去学校对学生进行培训,传授实践经验。同时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发展“股份制”,“民办公助”等多种办校政策,吸引企业的投资。对一些有影响力的中职教育机构进行宣传,增加资金的共给效应。
综上所述,本文阐述了中职教育投资的发展史,阐述目前中职教育存在投资经费不足,社会投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只有解决中职教育中的投资难题,才能保证中职教育科学健康的发展,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为国家的现代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潘福琴.重庆市免费中职教育有效供给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0,2(2):3-4.
[2]唐蜜.中职教育经费投入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科学咨询,2011,(18):7-8.
[3]韩丽丽.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时空,2010,06(7):26-27.
[4]王晶.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实证分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3(23):76-78.
【关键词】中职教育 投资体制 历史变迁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018-02
自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扶持,令中职招生的规模不断扩大,职业教育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日益扩大的招生量和中职教育投资短缺的矛盾日益加剧,经费的短缺严重制约了中职教育发展。本文针对这一情况做出如下分析。
一、中职教育投资体制的发展历史
在建国初期我国学习国外财政管理经验,由中央政府统一对各个地方的财政进行审核管理[3]。在中央统一安排财政拨款的背景下,我国中职教育的各项经费皆由国家管理。换而言之国家政府是中职教育仅有的投资者。当时,中职学校多为国有企业的隶属学校,教育经费由主管部门纳入预算上交给财政部门,向财政部门申请拨款。此时,学生在中职接受学习属于免费状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央领导逐渐对地方政府授予更多的管理权限,中职教育的管辖经费也逐渐下放到地方政府。此时,中职教育的投资主体仍是中央政府,但是地方政府也开始参与协助工作。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在1985年国家推出《教育体制改革决定》,对教育管理进行向地方放权式改革,由中央到地方,地方到乡镇的逐级放权,规定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教育拨款的增长速度不能低于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同时鼓励社会其他有资质的个人或私营企业办学。此时,学生在学校学习进入自费模式,需要承担住学杂费等学校的日常开销费用。
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里面明确指出中职教育经费以中央财政拨款为主,其他渠道为辅的投资体系,鼓励社会各界对中职教育进行投资。从2014年开始中职教育又走入全免费时期,学生入学只需要缴纳书本费、住宿费、实习材料费等杂费。
二、我国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教育的投入经费缺乏
我国的办学经费长期以来都难以与经济增长值保持同步,在教育经费的划分中,很多地方政府或县级政府都倾向于拨款给普通教育,造成中职教育经费的投入长期处于低下水平。以2011年为例,普通本科教育的财政拨款为1240.2亿,中职教育的投入却不足200亿,教育经费的配比严重失衡。而此时中职教育的在校生超过220万,相比于2005年增加了20%[4]。此为,有政府部门为了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国债中设立高等教育专项,但是该项目仍未对中职院校开放。
往年,中职教育的学费收入占整体收入的60%,而自2014年起中职教育又开始实行免费教育,这无疑给原本投入资金匮乏的中职院校增添了不少压力。
(二)社会投入缺乏积极性
虽然现在政府倡导多元化的投资,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导致企业、个人对中职教育的投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这也与现在“重知识、轻技能”的社会背景不无关系,很多人对中职生带有偏见,认为该教育是针对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弱势群体开办的,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在招聘时,均把中职毕业生拒之门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农村地区的家庭也愿意让子女去接受高等教育,进一步的弱化企业投资办校的趋势。
三、改进中职教育投资体制的措施
(一)落实政府责任,加大中职教育投资
政府部门应该明确,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除了受教育本人外,社会是最大的受益。因此,政府部门要适当的调整中职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从国外的教育经验来看,在欧美一些国家公共大学的教育经费超过60%以上均来自于政府的拨款,如法国,加拿大等。
(二)政府部门应发挥职能,激励各方投资
政府应发挥职能,鼓励社会各界以不同的形式对中职教育展开投资。如可以倡导企业同学校合作,同中职在校生提供培训、实习的场地。鼓励企业指派优秀的工程师、技师定期去学校对学生进行培训,传授实践经验。同时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发展“股份制”,“民办公助”等多种办校政策,吸引企业的投资。对一些有影响力的中职教育机构进行宣传,增加资金的共给效应。
综上所述,本文阐述了中职教育投资的发展史,阐述目前中职教育存在投资经费不足,社会投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只有解决中职教育中的投资难题,才能保证中职教育科学健康的发展,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为国家的现代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潘福琴.重庆市免费中职教育有效供给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0,2(2):3-4.
[2]唐蜜.中职教育经费投入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科学咨询,2011,(18):7-8.
[3]韩丽丽.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时空,2010,06(7):26-27.
[4]王晶.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实证分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3(23):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