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密度办公建筑的空间营造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ce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低密度办公建筑的发展迅速,有必要探究其发展原因,业主的建设目标,建筑设计的要素等等。本文尝试对上述论题进行理论研究之余,以国家税务总局数据中心(南海)的设计为例,分享在设计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经验和理论指导设计。
  关键词: 低密度办公建筑;景观;建筑形态;高效;人性化、智能;办公空间
  Abstract: the low density of office building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causes, the owner of the construction goal, building design elements, and so on. This paper makes a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e topic over to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axation data center (south China sea) design as an example, share in the experience gained in the design process, and how to use these experiences and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design.
  Keywords: low density office buildings; Landscape; Architectural form; High efficient; Humanity, intelligent; Office space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低密度办公建筑的涌现
  1.1 背景
  近年来,全国各地出现了一批位处城市近郊地段,以低密度、低容积率为特征的办公建筑。此类办公建筑还往往在的城市整体规划框架下聚群出现,又被称为“低密度办公园区”,
  例如:广州萝岗区的“科学城”、丰台中关村科技园的总部基地(ABP)、海淀后山的“生态办公区”等。因此,研究低密度办公建筑具有时代性和典型性。
  所谓“低密度”、“低容积率”,不见得有科学的定义,只是相对于城市中心而言。根据当前的建设实例,我们在此姑且把建筑密度低于50%,容积率低于2.0的办公建筑,叫做“低密度办公建筑”[1]。
  本人有幸参加了“国家税务总局数据中心(南海)”(下称“数据中心”)的设计,而本项目也是在时代潮流中催生的一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数据中心”地处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南国桃园风景区之内,总用地100亩,首期用地30亩。首期建地上四层数据机房及配套办公,面积约1.4万平方米,建筑密度18.4%,容积率0.70,是国家税务总局的全国性数据应急救灾中心(图1)。
  1.2 推动低密度办公建筑发展的原因
  推动低密度办公建筑发展的原因,我归纳为以下五点:
  a. 办公模式的转变
  以曼哈顿半岛建筑群为代表的CBD模式,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工业社会强调经济与高效,员工如同机器上的零件不知疲倦地工作,即便是坐在办公室的白领,也不过利用重复劳动创造低廉的劳动价值。在知识经济社会,创造性劳动主导了价值取向,密集式的办公模式已无法满足创造性劳动的需求。
  b. 公共交通的发展
  高密度办公建筑本意是高效利用城市资源以生产最大劳动价值,但随着高密度办公建筑的聚集和膨胀,对城市交通的不利影响也逐渐显现。高密度办公建筑使得单位长度的交通网络需要负担更多的人流,而且受上下班时段集中的影响,路网和公共交通时而超负荷运作,时而缺乏有效利用,交通效率反而下降。我们的首都北京,便是世界闻名的“堵城”。随着公共交通的发展,更多的城市活动延伸至近郊地区,包括生活和办公。
  c. 个性化形象
  CIS系统(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认为企业形象表现在“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建筑形象是“视觉识别”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份[2]。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不再满足于在CBD中租用其中几层办公室,模式化的办公空间与其品牌形象、企业文化和价值并不相符,他们需要更为个性化的办公空间进行自我宣传。此类需求多出现于企业的总部大楼建设。
  d. 建设主体的投资行为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地产行业虽经历过金融海啸、国家调控等冲击,总体上依然是在高速发展通道上。投资自有办公建筑,不仅免除了办公租金上涨的压力,并且具有升值潜力,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鉴于市中心的地价飙升以及诸多建设条件的限制,企业主更偏向于在近郊建设低密度办公建筑,一方面不需要较高的初始投入,另一方面可以更灵活、自主地操作其自有物业的建设。
  e. 以行政办公建筑带动市郊发展
  基本建设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而在城市建设的领域中,要发展市郊地区,往往也是行政办公建筑先行,类似的案例不勝枚举。由于在市郊的开发初期,通常开发强度都不高, 办公建筑以低密度的形式出现为多。
  “数据中心”选址在广佛交界处,并以低密度办公建筑的形式出现,主要是受上述b、d、e原因的影响:该地块有广佛高速和佛山一环与周边城市连接,交通便利;用地规模适中,留有适当用地以建设二期的数据中心及其配套设施;在广佛同城的政策下,行政办公建筑建设先行,也是政府所乐意的选择。“数据中心”选择在市郊单独建设低密度办公建筑,还具有其独特的需求:“数据中心”作为国税的数据应急避难中心,使用的是智能化的工作模式,并不需要在不同单位之间进行大量的人员交流,高密度办公建筑并不能带来更高的办公效率;“数据中心”要求有较高的安全性,包括保安和数据保密,在市郊自建低密度办公楼,更有利于建立封闭式的管理和远离数据干扰源。
  1.3 建设目标
  了解完低密度办公建筑发展的原因以后,我们就可以更加准确的揣摩业主对拟建办公楼的期望,也就是建设目标。或许在设计任务书上,业主会对拟建办公楼会有所描述,但大多都是模糊的,而且并不一定能准确表达其建设愿望。基于对低密度办公建筑模式的选择, “环境优雅、形象鲜明、高效而人性化的办公空间”往往是这些业主的共同追求。
  建筑师对建设目标的理解,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是决定性的。准确的理解,才能演绎出另业主满意的方案。在“数据中心”的方案设计过程中,一开始由于没有把握好业主所需,走了不少的弯路。从设计工作启动到方案定案,我们的创作团队尝试多种方案,历时4个月才选定了建筑方案(图2)。选定方案为何受到业主的青睐,如何达到业主的建设目标,这些问题将在以下的论题中继续阐述。
  2、 低密度办公建筑的空间营造
  2.1外部空间的营造
  “天人合一”是自古人们所追求的社会发展的最高境界。具体到建筑设计领域,即是追求人、建筑、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这就需要对建筑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安排。低密度办公建筑多出现在市郊,其外部自然环境比起市中心的混凝土森林要好得多。因此在低密度办公建筑方案设计时,应该视外部空间的营造为重点,利用外部自然环境的优越性赋予建筑更多的内涵和独特性。
   2.1.1对自然环境的利用
   对于城市来说,山、水等自然环境是不可复制的稀有资源,也为拟建建筑的设计带来了独一无二的立足点。“数据中心”用地西侧是低矮的山头,南侧是低密度住宅小区,北侧是体育绿化用地,东侧是链接地块与外部交通的唯一道路,地块内的西面现有一片水塘。结合业主的功能需求,我们把生活区绕山环湖地布置在西侧,使员工在业余时间得到充分的休息;“数据中心”的两栋办公楼则对称布置在地块的东侧,一方面是出于对外联系的便捷性的考虑,另一方面保证了两栋办公楼各自有其面向的外部景观资源;而中轴线既是地块内部的人造景观资源,同时还成为了从地块入口到山、湖之间的景观视觉通廊(图1)。
  在“数据中心”首期办公楼的设计中,为了对北侧景观资源利用最大化,建筑布局选择了半围合的模式,在建筑北侧打开缺口,使更多的办公空间可以享受自然景观。
   2.1.2内部景观的营造
  外部的自然景观资源是有限的,为了提升整体的景观质量和办公空间视野的均好性,营造内部景观成为一种常用的手段,以弥补紧俏的自然景观资源。“数据中心”首期仅有北面可以享受自然景观,因此我们在办公楼的东面设置前庭,作为人流集散的场所,并提供办公楼的观赏场地;在办公楼的南侧结合东西向的交通流线设中轴绿化带;半围合的建筑形态自然又形成一个开放式的内庭院。前庭和中轴绿化通过东、南两个通透门厅与内庭院产生对话,内庭院也通过建筑北面的缺口与外部景观相互融合。内庭院成为了一个空间节点,串联起东西、南北两条景观主轴,实现空间视野的均好性(图3)。
   2.1.3建筑形态的独特性
  低密度办公建筑由于场地条件宽裕,不像高层办公建筑那样受技术和建设条件的限制,使其建筑形态无法脱离方盒子的影子。低密度办公建筑出于对景观的利用、对建筑形象个性化的考虑、以及丰富空间效果,通常形态较为舒展,并且错落有致。“数据中心”首期的建筑造型设计时,同时考虑了建筑的性格和周边环境的相互影响。首先“数据中心”是国税系统的办公楼,具有行政性质,其外观应该是稳重的,但又区别于一般政府办公楼所强调的严肃和庄重。其次,建筑所处环境是丘陵地貌,山水清秀,因此“数据中心”也应该化整为零,以恰当的尺度去表现其形态;外部环境气氛优雅而且富于情趣,“数据中心”可以高低错落的形体组合、实虚的材质对比,积极与周边环境融合共处。综合以上对建筑形态的考虑,我们终于为业主和当地环境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答案(图2)。
  2.2内部空间的营造
  2.2.1高效的办公空间
  片面地追求空间利用的效率,不等于就能够提高办公效率,不同的办公功能有其专业的作业流程和空间需求。低密度办公建筑空间组合灵活,易于营造不同的建筑空间,能够满足各种办公功能的要求,提供高效的办公空间。
  “数据中心”首期由四大功能组成:主机房、监控维护与测试中心、演练和灾难恢复中心、會议办公中心。“主机房”要求摆放大量计算机,要求高效的空间利用和安保性能,于是我们把主机房设计成以内廊串联两侧大空间机房的形式,并与办公楼的其他功能相对分离地布置在西侧。“监控维护与测试中心”是主机房的辅助办公用房,是技术人员日常办公的地方,因此靠近主机房布置于南侧。“会议办公中心”是行政人员的办公场所,包含单人办公、集体办公、会议等多种不同尺度的办公空间,分层布置在建筑的东、北侧。“演练和灾难恢复中心”负责应急办公、对外发布等功能,开放性较强、并且与技术人员、行政人员都有密切联系,所以我们把它设置在“监控维护与测试中心”和“会议办公中心”之间,也就是建筑的东南角,可以通过东、南两个门厅快速对外联系。
   2.2.2人性化的办公空间
  设计高效的办公空间,仅仅满足了办公人员的物质条件。满足办公人员的精神需求,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就是讨论人性化的办公空间的意义所在。办公空间的人性化所涵盖的范畴非常广泛,包括建筑、装饰、设施、管理等等。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说,创造舒适的环境、合适的尺度、富趣味性的空间是建筑师所能把握的。
  “数据中心”如“外部空间的营造”中所述,为办公空间提供了良好的景观和视野。并且根据夏热冬暖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把建筑的南北向面宽拉长以改善通风条件,把东西向面宽缩短以减少东西太阳辐射,把无需开窗的“主机房”设在西侧以遮挡“西晒”。单廊式的设计,有利于办公人员在非空间季节(11月至次年5月[3])开启窗户产生“穿堂风”以调节室内小气候,并且接受更多的阳光。办公室均为单跨设计,最大的办公室不超过200平方米,尺度宜人。办公室内无柱,使用者在布置办公设施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监控维护与测试中心”、“演练和灾难恢复中心”和“会议办公中心”需要的层高不同、层数不同、空间性质不同,使用者穿梭于几个功能区之间,不经意获得了不同的空间感受,从而减轻疲惫感。
  2.2.3智能化的办公空间
  低密度办公建筑的使用人员分布不集中、工作空间流线较长,为了克服这些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工作效率和较少管理难度,智能化手段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办公建筑的智能化系统被分为5大类: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通信网络系统(CN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综合布线系统(GCS)、系统集成(SI)[4]。一些发展商标榜的5A、7A级办公楼也是由此衍生而来。“数据中心”首期也设计了一些较为成熟的智能化系统,包括精密空调系统、UPS继电系统、千兆级局域网系统、智能门禁系统、智能照明系统、自动报警灭火系统等等,力求业主在合理的投资下,获得满意的使用效果。
  3、结论
  办公模式的转变、公共交通的发展、企业个性化形象的需要、建设主体的投资行为、
  以行政办公建筑带动市郊发展等原因推动了低密度办公建筑的发展。选择低密度办公建筑模式的业主,通常希望拥有“环境优雅、形象鲜明、高效而人性化的办公空间”。低密度办公建筑应结合内、外,自然的、人工的景观资源,为办公空间创造均好的视野。利用场地条件,把握好建筑物的性格,构筑恰当而个性化的建筑形态。低密度办公建筑还须根据具体的办公流程和空间需求、使用者的精神需求,提供高效的、人性化的办公空间,并且以现代的技术手段消除低密度办公模式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徐青,顾国香,汪明.融入自然 舒适办公——低密度办公建筑设计探析[J].浙江建筑,2009.7,(第26卷,第7期)
  [2]刘学林.论企业形象及其塑造途径 [J].企业技术开发,2005.10,(第44页)
  [3]张剑. 广州地区办公室使用者日常利用自然通风的行为模式研究[J].华中建筑,2011.4
  [4] GB/T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S]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在给我国公路桥梁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我们的路桥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为了适应新情况,在公路桥梁建设中,很多的新型施工技术应运而生,也有很多的新材料被广泛应用,比如钢纤维混凝土材料在路桥建设施工中的应用。钢纤维混凝土,是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乱向分布的短钢纤维所形成的一种新型的优质水泥基复合材料,现实中被广泛地应用于道路路面、桥梁结构等
期刊
摘要:街头绿地、道路绿地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增加活动场地和必要的活动设施,对空间的分布及大小、形式进行分析调研。  关键词:城市绿地;广场;空间;景观、活动场所  Abstract: the street green space, road green space should fully consider the needs of users, increase the activity f
期刊
摘要: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高层建筑为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促进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结构应用的一种重要形式。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工程是工程建设质量、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的关键。现代高层建筑工程建设企业必须在控制施工技术与管理为基础实现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的目的,达到了较高的建筑管理的目的。本文高层建筑施工的技术策略和管理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 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期刊
摘要:随着非线性电力设备的广泛应用,电力系统中谐波问题越来越严重,谐波一方面造成一些电力设备损坏,加速绝缘老化,另一方面也影响计算机系统、电视等电子设备正常工作,直接扰乱了人们正常生活,谐波问题已引起人们高度重视,本文通过介绍谐波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旨在为系统检修运行人员解决谐波问题提供思路。  关键词:谐波,电力系统,抑制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wid
期刊
摘要:进度控制是地产开发项目的控制目标之一,充分发挥建设单位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的作用,协调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共同确保项目开发进度顺利进行,对控制项目投资成本、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确保交付使用时间以及扩大项目的经济利益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金桥国际商业广场的实践为例,浅析商业地产项目的前期设计管理、施工进度管理、竣工备案进度管理及前期营运配合管理。  关键词:商业项目,进度控制,设计管理,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园林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绿化及街道景观也将成为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本文针对城市园林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简述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城市景观;园林景观;设计;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garde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实际,通过对施工项目组织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文明施工等几个方面简要叙述了施工项管理的要素。以供借鉴。  关键词: 项目管理, 目标控制, 组织, 成本, 安全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practical, through to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quality
期刊
摘要: 一、BIM几大概念及相互关系;二、BIM现状与未来发展; 三、BIM在建筑项目设计阶段的应用;四、BIM中的协同设计;  关键词:建筑设计概念应用  Abstract: 1, BIM conception and relationship; 2, pres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BIM; 3, BIM in construction pro
期刊
摘要:总结和分析了东丽湖自然艺苑区景观的设计背景和设计理念,介绍不同功能分区所呈现出的不同空间表达形式,探讨了现代滨水公园的服务功能与设计形式的关系。  关键词:滨水;大地景观;创新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DongLi lake area landscape design of natural art backgroun
期刊
摘要: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承载能力大、刚度大、强度高、稳定性好、养护维修费用低等特点。随着河北省对交通投资力度的加大,村村通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修筑的数量越来越多。特别是在乡村地区,村村通水泥混凝土路面已达4500km。然而,已修建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出现的啃边、缺角、断板、错台、中缝胀开、唧泥等已严重影响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和道路行车质量,给国家有限的投资造成很大浪费。如何修补好损坏的水泥混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