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不同民族的语言,在修辞方式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英汉语中比喻的异同对比,揭示出英汉语比喻的民族文化特色,突出表现在对喻体的选择上,而不同的语言对于喻体的选择体现了不同的民族审美观、不同的民族文化,以及不同的民族心理特点。
关键词: 比喻 民族文化特色 英语 汉语
语言不仅有很强的民族性,而且也是文化信息的载体。比喻是语言表达中运用最广泛的修辞手段之一,因而比喻作为重要的语言现象自然也包含着丰富而生动的民族文化含义,每个比喻背后都含着强烈的民族文化特征。
比喻是一种修辞方式,即打比方,是根据心理联想,用某些有类似特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生动、鲜明。简而言之,比喻是相似性联想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如: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与挥金如土同义)就是把挥霍钱财与流水“类同联想”,以表达极端奢侈浪费。在比喻里,本体和喻体作为最根本的要素,需有一定的相似性,或者这种相似性以各种条件为前提被想象、被赋予。例如:英语中as stupid as a goose(像鹅一样蠢)用鹅做喻体,言其本义为“蠢得像猪”,用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one’s mouth(生来嘴里就含着一把银勺)比喻很有福气,与汉语“天生有富”同义,用drunk as a sailor(醉如海员)比喻烂醉如泥,用as thin as a shadow(瘦如影子)比喻瘦得像猴子。汉语中比喻得到跟自己最相投合的人或最合适的环境叫做“如鱼得水”,比喻徒劳而无功叫“水中捞月”,比喻从此没有消息叫“石沉大海”等。这些比喻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不同民族的语言,在修辞方式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笔者试从比喻的结构形式和喻体的民族特色两个方面对比分析英汉语比喻中的民族特色。
1.英汉语比喻的结构形式
英汉语比喻在结构形式方面,都各有独特之处。汉语的明喻常用“像”、“仿佛”、“好像”、“犹如”、“好比”、“如同”、“宛若”等,而英语中则用“like,look like,seem,as same as,as...,as”等,这些都是语言形式方面的差异。但就比喻的结构来说,不同语言间的差异较小,因为多数比喻都具有“本体”、“喻体”、“喻词”的相似点,不同的是上述结构成分在语流中的空间位置或时间顺序不同。
不同语言之间的比喻结构之所以具有共性,是因为比喻所体现的不仅是一种语言格式,其深层所反映的是一种语言表达的思维结构或修辞思维结构。
英汉语比喻的形成规律大同小异,最常见的比喻辞格大致都有明喻、隐喻、借喻三种,其它的也都能归到这三种基本类型之中。英汉语中明喻都侧重于描写、说明;隐喻都侧重于认定、强调;借喻都侧重于鲜明、突出。通常情况下,英汉语比喻中的本体都比较抽象、深奥、陌生,喻体都比较具体、浅显、形象,是可见可闻或可感的一种事物或现象,而且是人们熟知和常用的。
对比分析英汉语中各种各样的比喻,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比喻中的本体(概念)可以时隐时现,但喻体(形象)却必不可少,其共同点选择得越巧妙、越贴切,比喻的句子就越新奇、越有真实感。因此,英汉语比喻中的民族特色突出表现在对喻体的选择上。
2.英汉语比喻中喻体的民族特色
2.1英汉语比喻中喻体的内容
英汉语比喻中喻体的内容大体上都有以下几种:人体部位、动物、植物、具体事物、自然现象、历史事件等,其使用也往往具有许多共性,因为人类毕竟生活在同一星球上,受同一自然规律所支配和影响,被许多相同的自然物包围。这些类似的印象或联想往往构成比喻中的相似喻体和相似义。
(1)以人及人体部位作为喻体的特色就是人类语言中最普遍的比喻手段之一。汉语中有:白眼(喻指瞧不起人的表情)、头昏眼花(头脑眩昏,视力模糊)、唇枪舌剑(形容言辞犀利辩论针锋相对)、心花怒放(心里高兴得像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手舞足蹈(手臂和双足皆在挥舞跳动的样子。形容情绪高涨到极点)、倒胃口(比喻对一件事的厌烦情绪)、血气方刚(形容年青气盛,感情易于冲动)、骨肉分离(喻指亲人分开)、发神经(是指异想天开、想法怪诞)、肝胆相照(比喻互相之间坦诚交往共事)等。
英语中有:rack one’s brain(表示“头脑”,常与“思考”联系在一起,形容绞尽脑汁),win by a nose(比喻鼻子状的东西,在英语中常与“观察、干预、侦察”联系在一起,比喻险胜),the apple of someone’s eye(比喻视某人为掌上明珠),at one’s heels(紧跟在某人后面),catch someone’s eye(引起某人的注意),hold one’s tongue(发音器官常与“说”联系在一起,这里表示保持沉默),break one’s heart(形容某人极度伤心),bite the hand that feeds one(比喻恩将仇报),be counted on the fingers(表示屈指可数),turn one’s stomach(让人恶心)。
(2)以动物类作为喻体的特色在英汉语中大量存在,鸡、狗、狼、猴、狐狸、马、羊、驴、猫等都选作喻体。如英语中有:as foolish as a donkey(像驴子一样愚蠢),as meek as a lamb(如羊一般温顺),as happy as a lark(像百灵鸟一样快乐),lion of the day(指当今最红的人),come in like a lion and go out like a lamb(虎头蛇尾),as wise as an owl(用猫头鹰形容聪明、机敏),have bats in the belfry(发痴,异想天开),as timid as rabbit(胆小如兔),like a duck to water(如鱼得水),like a cat on hot bricks(像热锅上的蚂蚁),like a drowned rat(像落汤鸡),as thirsty as a camel(像条渴龙),as stubborn as a mule(犟得像头牛),as cunning as a dead pig(狡猾得像狐狸),as industrious as an ant(像蜜蜂一样勤劳),a lucky dog(幸运儿)。汉语中则有下列词语:鸡飞蛋打、胆小如鼠、狼心狗肺、虎视眈眈、杀鸡给猴看等都有特定的比喻义。汉语中还有很多以动物为喻的句子,如: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黄鼠狼给鸡拜年、披着羊皮的狼、狗眼看人低等。
(3)以植物、具体事物为喻体的特色在英汉语中也很常见。事物之所以成为一个比喻形象或一个喻体,还在于其自身具有的属性和特征。往往很常见、很普通的事物,却有不少比喻用法,其原因是他们的整体特征或部分特征,如外观、质地、状态、行为等是突出的、独特的,是其他事物不大具有的。这些事物因此给人以深刻印象,天长日久,便成为人们就某一方面衡量、比较和判断其他事物的一个标准,被赋予了一种象征意义。事物自身的这种最突出、最独特的、常用于比较他物的东西,可称之为比喻价值,如在汉语中,我们经常见到人们用眉如细柳、面似桃花、口作樱桃红等词语来描写美丽的女子。又如可用小辣椒(比喻性格泼辣的人)、榆木疙瘩(比喻脑瓜不灵活的人)。英语中:as like as two peas(表示十分相似),spring up like mushroom(雨后春笋),rose of loveliness(可爱的美人),red rose(用红玫瑰喻指心上人),peach(桃喻指受人喜欢或美人),lily(百合花喻指纯洁的人),pumpkins(南瓜表示很重要的人物),daisy(雏菊喻指第一流的人物),willow(柳象征仁勇),plum(李子指受到高度重视的事物,尤指声望高、薪水高的轻松工作)。
(4)以自然现象作为喻体的特色在英汉语中也有很多。自然现象是人类世界共同的认知对象。如英语中,Still waters run deep.(比喻静水流深),A small leak will sink a great ship.(小洞不堵要沉大船),Hoist your sail when the wind is fair.(比喻好风快扬帆),Many sands will sink a ship.(滴水穿石),castles in the air(空中楼阁),Tall trees catch much wind.(树大招风),all at sea(茫然不知所措)。这些比喻都是借助大自然的现象来描绘的。
在汉语中用自然物作为喻体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如
有位好姑娘
……
她那粉红的笑脸
好像红太阳
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
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
这是一首有名的民歌。它用红太阳比喻粉红的笑脸,用明媚的月亮比喻眼睛,使语言生动、活泼、形象。
2.2英汉语比喻中喻体的特色
(1)喻体的选择体现了不同民族的审美观
从比喻的三要素来说,最有效地运用比喻的关键在于全面细致地观察本体的形态、实质及各种特征,并以丰富的想象力去发现和选择与本体有相似点的、艺术感染力最强的喻体。可见,喻体的选择妥当与否,直接影响比喻的修辞效果及审美价值。比如:花与人之间互喻,大概是各种语言中的普遍现象,可以说是人类共有的修辞方法。但在英汉语中所用的喻体却有细微差别。英语中,常用花儿和人互喻,如:rose(玫瑰),lily(百合花),daisy(雏菊)等,均形容人美丽、纯洁。而汉语中,常用“百合花”比喻贞洁的少女,还用“梅花”比喻女子具有刚强的意志和高洁的情操,用“牡丹”比喻女子雍容华贵,用“兰花”比喻女子高洁、典雅,用“荷花”比喻女子“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这些比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英汉语中,花是人们最喜爱的也是最常用的修辞语现象之一。东西方人以花喻美、以花喻德,或是借花抒情,都融入了人们对花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更体现了东西方人特有的精神文化内涵,它是东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汉语中常用鸳鸯、并蒂莲、比翼鸟来形容夫妻恩爱;松树比喻长青;柳树比喻坚韧;蝙蝠比喻吉祥、幸福;喜鹊比喻喜事、吉祥。这些都带有强烈的汉民族的审美观和生活环境色彩。英语里如:as blind as a bat(瞎得跟蝙蝠一样,喻指眼力不行,有眼无珠),magpie(喜鹊,比喻饶舌者的意思),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等。这些都是英语中独有的比喻手段,体现了英语独特的审美观。又如:汉语中用“老黄牛”、“孺子牛”、“牛脾气”、“牛劲”、“倔牛”等形容各式各样的人,而英语中则用horse(用马作为喻体),这就产生了as strong as a horse(体壮如牛),work like a horse(像牛一样地辛苦干活),a horse of another color(风马牛不相及)等。因为在英国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的一直是马,因而相应地出现了许多由horse构成的习语。
(2)喻体的选择体现了不同的民族文化
有人曾把比喻视为连接语言与文化的桥梁,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人们可以透过比喻,尤其是所使用的特有的事物或形象,观察和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由于喻体往往选自于各种历史的、社会的以及自然环境等诸多原因,不同民族甚至对同一事物或现象的观察和认识也表现出各自的特色。所以,喻体的选择,往往也是民族文化特色得以体现的重要因素。是何原因导致同样的意思和修辞方法,所选用的喻体不一样呢?这是与地理环境、社会背景、文化传统,以及不同民族的社会心理和价值观念密不可分。不同的喻体表示了不同的含义,也反映了不同民族对于各种做喻体的事物的价值观念和态度。例如在汉语中,“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在封建时代,龙作为皇帝的象征,因此“龙”在中国历来都被视为“权力、力量、吉祥”的象征。因而,千百年来形成了许多与“龙”有关的具有褒义的词语。如,“龙跃凤鸣”比喻才华出众,“龙飞凤舞”比喻书法活泼刚劲,“龙凤呈祥”表示对美好生活的祈盼,“望子成龙”表示家长希望孩子长大后能有所成就,等等。然而在英美文化中,dragon是一种巨大的蜥蜴,长着翅膀,身上有鳞,拖着一条长长的蛇尾,能够从嘴中喷火。在中世纪dragon是罪恶的象征,它不仅无端吞食人类和动物,而且制造水火灾害,危及人类生存,所以西方人对dragon绝无好感,对中国人崇拜“龙”的心理感到大惑不解。“圣经”中撒旦被称为dragon。英语中还称凶暴的女人为dragon。中英民族文化的不同特征使同一动物词有不同的民族文化内涵,给人带来的联想截然不同。人们若想用英语表达汉语中的“龙”这一概念,如“亚洲四小龙”可译成“Four tigers”,而不是“Four dragons”,以免引起误解。
3.喻体的选择体现了不同的民族心理特色
有些比喻,英汉语中所选的喻体相同,但由于不同的民族心理习惯所含的喻理却各不相同,即同一喻体在英汉语里引起不同的联想。同样一种现象或动物,在东西方人们心理的评价和观念有时也有不同。比如,天才的bear与窝囊熊。熊在中国人和英国人头脑中产生的联想意义大相径庭。熊在英语口语中可形容有特殊才能的人,如He is a bear at mathematics.(他是个数学天才)。但中国人一谈到与熊有关的词汇就会想起“窝囊”、“没本事”等文化内涵,如“瞧他那熊样儿”、“真熊”等贬义词。而英语dog eat dog源出谚语dog does not eat dog,劝告人们不要同类相残,其中不乏痛惜之情。若将其译成“这是狗咬狗的竞争”,其感情色彩跟英语原意大相径庭,甚至背道而驰。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我们认为英汉语比喻在语言形式方面及喻体的文化内涵上各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英汉语中比喻的民族特色突出表现在对喻体的选择上,而不同的语言对喻体的选择体现了不同民族审美观、不同的民族文化,以及不同的民族心理特点。
参考文献:
[1]骆世平.英语习语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叶子雄.汉语成语分类词典[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
[3]裴少华.英汉习语文化对比探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12):117-119.
[4]王清.中国成语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5]李金玲.英语习语的起源及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6,(11):117-119.
[6]刘颖.浅谈地理和宗教对英汉习语的影响[J].南平师专学报,2005,(7):119-121.
[7]厦门大学外语系.综合英语成语词典[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
关键词: 比喻 民族文化特色 英语 汉语
语言不仅有很强的民族性,而且也是文化信息的载体。比喻是语言表达中运用最广泛的修辞手段之一,因而比喻作为重要的语言现象自然也包含着丰富而生动的民族文化含义,每个比喻背后都含着强烈的民族文化特征。
比喻是一种修辞方式,即打比方,是根据心理联想,用某些有类似特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生动、鲜明。简而言之,比喻是相似性联想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如: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与挥金如土同义)就是把挥霍钱财与流水“类同联想”,以表达极端奢侈浪费。在比喻里,本体和喻体作为最根本的要素,需有一定的相似性,或者这种相似性以各种条件为前提被想象、被赋予。例如:英语中as stupid as a goose(像鹅一样蠢)用鹅做喻体,言其本义为“蠢得像猪”,用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one’s mouth(生来嘴里就含着一把银勺)比喻很有福气,与汉语“天生有富”同义,用drunk as a sailor(醉如海员)比喻烂醉如泥,用as thin as a shadow(瘦如影子)比喻瘦得像猴子。汉语中比喻得到跟自己最相投合的人或最合适的环境叫做“如鱼得水”,比喻徒劳而无功叫“水中捞月”,比喻从此没有消息叫“石沉大海”等。这些比喻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不同民族的语言,在修辞方式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笔者试从比喻的结构形式和喻体的民族特色两个方面对比分析英汉语比喻中的民族特色。
1.英汉语比喻的结构形式
英汉语比喻在结构形式方面,都各有独特之处。汉语的明喻常用“像”、“仿佛”、“好像”、“犹如”、“好比”、“如同”、“宛若”等,而英语中则用“like,look like,seem,as same as,as...,as”等,这些都是语言形式方面的差异。但就比喻的结构来说,不同语言间的差异较小,因为多数比喻都具有“本体”、“喻体”、“喻词”的相似点,不同的是上述结构成分在语流中的空间位置或时间顺序不同。
不同语言之间的比喻结构之所以具有共性,是因为比喻所体现的不仅是一种语言格式,其深层所反映的是一种语言表达的思维结构或修辞思维结构。
英汉语比喻的形成规律大同小异,最常见的比喻辞格大致都有明喻、隐喻、借喻三种,其它的也都能归到这三种基本类型之中。英汉语中明喻都侧重于描写、说明;隐喻都侧重于认定、强调;借喻都侧重于鲜明、突出。通常情况下,英汉语比喻中的本体都比较抽象、深奥、陌生,喻体都比较具体、浅显、形象,是可见可闻或可感的一种事物或现象,而且是人们熟知和常用的。
对比分析英汉语中各种各样的比喻,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比喻中的本体(概念)可以时隐时现,但喻体(形象)却必不可少,其共同点选择得越巧妙、越贴切,比喻的句子就越新奇、越有真实感。因此,英汉语比喻中的民族特色突出表现在对喻体的选择上。
2.英汉语比喻中喻体的民族特色
2.1英汉语比喻中喻体的内容
英汉语比喻中喻体的内容大体上都有以下几种:人体部位、动物、植物、具体事物、自然现象、历史事件等,其使用也往往具有许多共性,因为人类毕竟生活在同一星球上,受同一自然规律所支配和影响,被许多相同的自然物包围。这些类似的印象或联想往往构成比喻中的相似喻体和相似义。
(1)以人及人体部位作为喻体的特色就是人类语言中最普遍的比喻手段之一。汉语中有:白眼(喻指瞧不起人的表情)、头昏眼花(头脑眩昏,视力模糊)、唇枪舌剑(形容言辞犀利辩论针锋相对)、心花怒放(心里高兴得像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手舞足蹈(手臂和双足皆在挥舞跳动的样子。形容情绪高涨到极点)、倒胃口(比喻对一件事的厌烦情绪)、血气方刚(形容年青气盛,感情易于冲动)、骨肉分离(喻指亲人分开)、发神经(是指异想天开、想法怪诞)、肝胆相照(比喻互相之间坦诚交往共事)等。
英语中有:rack one’s brain(表示“头脑”,常与“思考”联系在一起,形容绞尽脑汁),win by a nose(比喻鼻子状的东西,在英语中常与“观察、干预、侦察”联系在一起,比喻险胜),the apple of someone’s eye(比喻视某人为掌上明珠),at one’s heels(紧跟在某人后面),catch someone’s eye(引起某人的注意),hold one’s tongue(发音器官常与“说”联系在一起,这里表示保持沉默),break one’s heart(形容某人极度伤心),bite the hand that feeds one(比喻恩将仇报),be counted on the fingers(表示屈指可数),turn one’s stomach(让人恶心)。
(2)以动物类作为喻体的特色在英汉语中大量存在,鸡、狗、狼、猴、狐狸、马、羊、驴、猫等都选作喻体。如英语中有:as foolish as a donkey(像驴子一样愚蠢),as meek as a lamb(如羊一般温顺),as happy as a lark(像百灵鸟一样快乐),lion of the day(指当今最红的人),come in like a lion and go out like a lamb(虎头蛇尾),as wise as an owl(用猫头鹰形容聪明、机敏),have bats in the belfry(发痴,异想天开),as timid as rabbit(胆小如兔),like a duck to water(如鱼得水),like a cat on hot bricks(像热锅上的蚂蚁),like a drowned rat(像落汤鸡),as thirsty as a camel(像条渴龙),as stubborn as a mule(犟得像头牛),as cunning as a dead pig(狡猾得像狐狸),as industrious as an ant(像蜜蜂一样勤劳),a lucky dog(幸运儿)。汉语中则有下列词语:鸡飞蛋打、胆小如鼠、狼心狗肺、虎视眈眈、杀鸡给猴看等都有特定的比喻义。汉语中还有很多以动物为喻的句子,如: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黄鼠狼给鸡拜年、披着羊皮的狼、狗眼看人低等。
(3)以植物、具体事物为喻体的特色在英汉语中也很常见。事物之所以成为一个比喻形象或一个喻体,还在于其自身具有的属性和特征。往往很常见、很普通的事物,却有不少比喻用法,其原因是他们的整体特征或部分特征,如外观、质地、状态、行为等是突出的、独特的,是其他事物不大具有的。这些事物因此给人以深刻印象,天长日久,便成为人们就某一方面衡量、比较和判断其他事物的一个标准,被赋予了一种象征意义。事物自身的这种最突出、最独特的、常用于比较他物的东西,可称之为比喻价值,如在汉语中,我们经常见到人们用眉如细柳、面似桃花、口作樱桃红等词语来描写美丽的女子。又如可用小辣椒(比喻性格泼辣的人)、榆木疙瘩(比喻脑瓜不灵活的人)。英语中:as like as two peas(表示十分相似),spring up like mushroom(雨后春笋),rose of loveliness(可爱的美人),red rose(用红玫瑰喻指心上人),peach(桃喻指受人喜欢或美人),lily(百合花喻指纯洁的人),pumpkins(南瓜表示很重要的人物),daisy(雏菊喻指第一流的人物),willow(柳象征仁勇),plum(李子指受到高度重视的事物,尤指声望高、薪水高的轻松工作)。
(4)以自然现象作为喻体的特色在英汉语中也有很多。自然现象是人类世界共同的认知对象。如英语中,Still waters run deep.(比喻静水流深),A small leak will sink a great ship.(小洞不堵要沉大船),Hoist your sail when the wind is fair.(比喻好风快扬帆),Many sands will sink a ship.(滴水穿石),castles in the air(空中楼阁),Tall trees catch much wind.(树大招风),all at sea(茫然不知所措)。这些比喻都是借助大自然的现象来描绘的。
在汉语中用自然物作为喻体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如
有位好姑娘
……
她那粉红的笑脸
好像红太阳
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
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
这是一首有名的民歌。它用红太阳比喻粉红的笑脸,用明媚的月亮比喻眼睛,使语言生动、活泼、形象。
2.2英汉语比喻中喻体的特色
(1)喻体的选择体现了不同民族的审美观
从比喻的三要素来说,最有效地运用比喻的关键在于全面细致地观察本体的形态、实质及各种特征,并以丰富的想象力去发现和选择与本体有相似点的、艺术感染力最强的喻体。可见,喻体的选择妥当与否,直接影响比喻的修辞效果及审美价值。比如:花与人之间互喻,大概是各种语言中的普遍现象,可以说是人类共有的修辞方法。但在英汉语中所用的喻体却有细微差别。英语中,常用花儿和人互喻,如:rose(玫瑰),lily(百合花),daisy(雏菊)等,均形容人美丽、纯洁。而汉语中,常用“百合花”比喻贞洁的少女,还用“梅花”比喻女子具有刚强的意志和高洁的情操,用“牡丹”比喻女子雍容华贵,用“兰花”比喻女子高洁、典雅,用“荷花”比喻女子“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这些比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英汉语中,花是人们最喜爱的也是最常用的修辞语现象之一。东西方人以花喻美、以花喻德,或是借花抒情,都融入了人们对花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更体现了东西方人特有的精神文化内涵,它是东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汉语中常用鸳鸯、并蒂莲、比翼鸟来形容夫妻恩爱;松树比喻长青;柳树比喻坚韧;蝙蝠比喻吉祥、幸福;喜鹊比喻喜事、吉祥。这些都带有强烈的汉民族的审美观和生活环境色彩。英语里如:as blind as a bat(瞎得跟蝙蝠一样,喻指眼力不行,有眼无珠),magpie(喜鹊,比喻饶舌者的意思),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等。这些都是英语中独有的比喻手段,体现了英语独特的审美观。又如:汉语中用“老黄牛”、“孺子牛”、“牛脾气”、“牛劲”、“倔牛”等形容各式各样的人,而英语中则用horse(用马作为喻体),这就产生了as strong as a horse(体壮如牛),work like a horse(像牛一样地辛苦干活),a horse of another color(风马牛不相及)等。因为在英国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的一直是马,因而相应地出现了许多由horse构成的习语。
(2)喻体的选择体现了不同的民族文化
有人曾把比喻视为连接语言与文化的桥梁,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人们可以透过比喻,尤其是所使用的特有的事物或形象,观察和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由于喻体往往选自于各种历史的、社会的以及自然环境等诸多原因,不同民族甚至对同一事物或现象的观察和认识也表现出各自的特色。所以,喻体的选择,往往也是民族文化特色得以体现的重要因素。是何原因导致同样的意思和修辞方法,所选用的喻体不一样呢?这是与地理环境、社会背景、文化传统,以及不同民族的社会心理和价值观念密不可分。不同的喻体表示了不同的含义,也反映了不同民族对于各种做喻体的事物的价值观念和态度。例如在汉语中,“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在封建时代,龙作为皇帝的象征,因此“龙”在中国历来都被视为“权力、力量、吉祥”的象征。因而,千百年来形成了许多与“龙”有关的具有褒义的词语。如,“龙跃凤鸣”比喻才华出众,“龙飞凤舞”比喻书法活泼刚劲,“龙凤呈祥”表示对美好生活的祈盼,“望子成龙”表示家长希望孩子长大后能有所成就,等等。然而在英美文化中,dragon是一种巨大的蜥蜴,长着翅膀,身上有鳞,拖着一条长长的蛇尾,能够从嘴中喷火。在中世纪dragon是罪恶的象征,它不仅无端吞食人类和动物,而且制造水火灾害,危及人类生存,所以西方人对dragon绝无好感,对中国人崇拜“龙”的心理感到大惑不解。“圣经”中撒旦被称为dragon。英语中还称凶暴的女人为dragon。中英民族文化的不同特征使同一动物词有不同的民族文化内涵,给人带来的联想截然不同。人们若想用英语表达汉语中的“龙”这一概念,如“亚洲四小龙”可译成“Four tigers”,而不是“Four dragons”,以免引起误解。
3.喻体的选择体现了不同的民族心理特色
有些比喻,英汉语中所选的喻体相同,但由于不同的民族心理习惯所含的喻理却各不相同,即同一喻体在英汉语里引起不同的联想。同样一种现象或动物,在东西方人们心理的评价和观念有时也有不同。比如,天才的bear与窝囊熊。熊在中国人和英国人头脑中产生的联想意义大相径庭。熊在英语口语中可形容有特殊才能的人,如He is a bear at mathematics.(他是个数学天才)。但中国人一谈到与熊有关的词汇就会想起“窝囊”、“没本事”等文化内涵,如“瞧他那熊样儿”、“真熊”等贬义词。而英语dog eat dog源出谚语dog does not eat dog,劝告人们不要同类相残,其中不乏痛惜之情。若将其译成“这是狗咬狗的竞争”,其感情色彩跟英语原意大相径庭,甚至背道而驰。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我们认为英汉语比喻在语言形式方面及喻体的文化内涵上各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英汉语中比喻的民族特色突出表现在对喻体的选择上,而不同的语言对喻体的选择体现了不同民族审美观、不同的民族文化,以及不同的民族心理特点。
参考文献:
[1]骆世平.英语习语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叶子雄.汉语成语分类词典[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
[3]裴少华.英汉习语文化对比探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12):117-119.
[4]王清.中国成语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5]李金玲.英语习语的起源及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6,(11):117-119.
[6]刘颖.浅谈地理和宗教对英汉习语的影响[J].南平师专学报,2005,(7):119-121.
[7]厦门大学外语系.综合英语成语词典[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