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开展,一线的地理教师们深切地感受到开展校本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地理新课标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生作为自己家乡未来的建设者,非常渴望了解自己的家乡,开展校本课程的目的也是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增强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的情感,为家乡的建设出力。
一、校本课程应遵循的原则
校本课程应突出区域性原则。通过对一个区域的突出地理特征的探讨,构建特色鲜明、界限清楚、功能明确的地理单元,从而使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地域空间概念,对于区域内的地理事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正确的认识。
二、漳县开展校本课程的资源优越性
1.地质地貌。
漳县地处黄土高原陇西地台和秦岭山地交汇过渡地带,其地貌类型十分丰富。南部贵清山和西南部遮阳山分布着规模较大的岩溶地貌堪称全省之冠,是西北地区岩溶地貌发育的代表性区域,所形成的岩溶夷平面、岩溶峡谷、岩溶石峰、岩溶裂隙、洞穴、漏斗、溶蚀洼地、落水洞、竖井、天坑、天生桥、岩洞、溶洞及其化学堆积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高落差瀑布等,独具特色,构成十分壮丽的岩溶地貌景观。此外,位于韩家沟的丹霞地貌形态万千,极具科考价值。
2.自然资源。
漳县境内有漳河、龙川河、榜沙河三条主要河流,丰富的水力资源使得漳县农业、林果业十分发达。露骨山以下的高海拔乡镇更是种植药材的天然场所;苹果品种“红元帅”曾多次荣获部优、省优产品称号;用号称“维生素C之王”的沙棘果加工精制而成的沙棘系列产品,享誉陇原。岩盐是漳县优势最大的一种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达5000多万吨;石灰石是漳县行天独厚的又一矿产资源,储量在16亿立方米以上。
3.交通。
漳县处在兰州与天水之间,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甘川公路穿境而过,漳武公路横贯东西,北距陇海铁路和西兰公路30公里,交通极为便利;如今文殪二级公路全面开通,使得县城到陇西文峰驱车仅20分钟,途经此处的兰渝铁路也正在修建当中。
4.旅游资源。
漳县地处西秦岭和陇中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整个地势西高东低,海拔起伏多变,属于自然风光和文化遗迹结合的丝绸之路东南线过境旅游区。复杂的地质地貌、悠久的历史文化、奇异的自然风光、番汉结合的民俗风情,构成了漳县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现有“独具天姿国色”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攀岩基地贵清山风景区和宋元明时就驰名陇上的旅游胜地遮阳山风景区,此外还有露骨堆银、烟波云横、温泉星聚等50多处著名的旅游景点。同时有被称为“海内之最”的汪家坟元墓群、城关学田坪、新寺晋坪古遗址、杨家咀汉墓、宋太尉张嘉破敌的“百万倒破石门关”的石关隘口,以及城郊的汉代盐井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址,既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又不失为游览的好去处。
三、适合开展校本课程的三种教学模式
地理校本课程的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方便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自主、快乐地学习。
1.探究式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适用于逻辑性强、推理性强的地理教学内容,如漳县的地形、气候等。教师应设计层层递进的探究问题,即“问题串”,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得出正确的结论,及时纠正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偏差。
2.体验式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让学生扮演不同立场的人士,就某一问题,如“漳县遮阳山岩溶地貌的开发与保护”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和认识,甚至进行辩论。
3.合作式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要求教师按照优差兼顾的原则分好学习小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让全体学生广泛参与进来。例如,教师先确定各组的研究课题,如“漳河的污染情况调查”“漳县垃圾分类处理方案”等,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开展调查研究,分析调查材料,最后得出结论。
总之,通过校本课程学习,学生会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一、校本课程应遵循的原则
校本课程应突出区域性原则。通过对一个区域的突出地理特征的探讨,构建特色鲜明、界限清楚、功能明确的地理单元,从而使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地域空间概念,对于区域内的地理事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正确的认识。
二、漳县开展校本课程的资源优越性
1.地质地貌。
漳县地处黄土高原陇西地台和秦岭山地交汇过渡地带,其地貌类型十分丰富。南部贵清山和西南部遮阳山分布着规模较大的岩溶地貌堪称全省之冠,是西北地区岩溶地貌发育的代表性区域,所形成的岩溶夷平面、岩溶峡谷、岩溶石峰、岩溶裂隙、洞穴、漏斗、溶蚀洼地、落水洞、竖井、天坑、天生桥、岩洞、溶洞及其化学堆积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高落差瀑布等,独具特色,构成十分壮丽的岩溶地貌景观。此外,位于韩家沟的丹霞地貌形态万千,极具科考价值。
2.自然资源。
漳县境内有漳河、龙川河、榜沙河三条主要河流,丰富的水力资源使得漳县农业、林果业十分发达。露骨山以下的高海拔乡镇更是种植药材的天然场所;苹果品种“红元帅”曾多次荣获部优、省优产品称号;用号称“维生素C之王”的沙棘果加工精制而成的沙棘系列产品,享誉陇原。岩盐是漳县优势最大的一种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达5000多万吨;石灰石是漳县行天独厚的又一矿产资源,储量在16亿立方米以上。
3.交通。
漳县处在兰州与天水之间,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甘川公路穿境而过,漳武公路横贯东西,北距陇海铁路和西兰公路30公里,交通极为便利;如今文殪二级公路全面开通,使得县城到陇西文峰驱车仅20分钟,途经此处的兰渝铁路也正在修建当中。
4.旅游资源。
漳县地处西秦岭和陇中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整个地势西高东低,海拔起伏多变,属于自然风光和文化遗迹结合的丝绸之路东南线过境旅游区。复杂的地质地貌、悠久的历史文化、奇异的自然风光、番汉结合的民俗风情,构成了漳县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现有“独具天姿国色”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攀岩基地贵清山风景区和宋元明时就驰名陇上的旅游胜地遮阳山风景区,此外还有露骨堆银、烟波云横、温泉星聚等50多处著名的旅游景点。同时有被称为“海内之最”的汪家坟元墓群、城关学田坪、新寺晋坪古遗址、杨家咀汉墓、宋太尉张嘉破敌的“百万倒破石门关”的石关隘口,以及城郊的汉代盐井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址,既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又不失为游览的好去处。
三、适合开展校本课程的三种教学模式
地理校本课程的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方便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自主、快乐地学习。
1.探究式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适用于逻辑性强、推理性强的地理教学内容,如漳县的地形、气候等。教师应设计层层递进的探究问题,即“问题串”,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得出正确的结论,及时纠正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偏差。
2.体验式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让学生扮演不同立场的人士,就某一问题,如“漳县遮阳山岩溶地貌的开发与保护”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和认识,甚至进行辩论。
3.合作式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要求教师按照优差兼顾的原则分好学习小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让全体学生广泛参与进来。例如,教师先确定各组的研究课题,如“漳河的污染情况调查”“漳县垃圾分类处理方案”等,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开展调查研究,分析调查材料,最后得出结论。
总之,通过校本课程学习,学生会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