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保护林地,强化森林资源经营和管理,加快森林培育,提高林分质量,坚持严格保护,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实现全省林业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林地保护 森林资源经营 森林培育
中图分类号:S7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7-0390-01
保护利用好县域内的林地对实现“林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林地资源现状分析,结合密山市的发展规划,提出我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总体目标,科学合理地进行林地功能分区,提出保护利用方向,为林地的保护利用和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林地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是林业和生态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快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实现林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通过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强化森林资源经营和管理,夯实林业基础性工作,提升资源监管手段和水平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保护林地,实现林业的跨越式发展。
密山市本着加快建设林业强省、全面落实分区、分类综合保护与利用的指导思想,加快森林培育,实施分类经营,提高森林覆被率和林分质量;在加强生态工程建设的同时,抓好商品林建设和非木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起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实现林业的跨越式发展。
1、加强生态建设,实施森林分类经营:按照国家《林业体制改革总体纲要》建立科学的营林体制,森林资源培育要按照林地的用途和生产经营的目的,划分公益林和商品林,在完成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明确事权、划分保护等級,明确主体的基础上,我市国有林区内,开展了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全面实施了分类经营。经多年的管护和培育,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林分质量得到提高,森林的综合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
2、明确了监测范围:我省林区林业用地面积约为763万公顷,占市县土地总面积的63.6%。黑龙江省林业出大兴安岭集团、龙江森工以外,还包括农垦、煤炭、交通、铁路、大庆石油等行业部门经营的林地,各行业林地相互交错、地块零散、林地变化大、人为活动频繁,给林业生产、经营和监测工作带来诸多不便。通过全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将林地落实到山头地块,进一步明确了林地的界线和范围。通过林地落界“一张图”建设,把现有林地依法落图归档,没有办理林权证的要依据林地利用规划所确定的范围颁发林权证,把现有林地界线依法固定下来,进一步明确林业的经营范围和发展空间,将林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工作设定在林地范围内进行,对非林地或有立木的其它土地不再纳入监测范围,使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的范围和对象更加明确和具体。
3、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生态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以绿色产业为重要支柱。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林农结合式。(2)造林规模化。(3)造林多样化。采用多样化的以林养林方式,以发展苗木养林、以发展林木加工养林、以发展经济果林养林。农民还采取林苗结合、林禽结合、林菜结合、林果结合等方式,提高林地产
二、区域布局与保护利用方向
以生态区位、地形地貌状况、林地利用方向3个因素为区域布局的主导因子,突出生态需求和林地利用方向两条主线,根据主导因子区域分布的相似性及差异性,将密山市林地区分成4个区域:即水源涵养林区、绿洲防护经济林区、兴凯湖防风固沙林区和植被恢复区。水源涵养林区主要为县属土地以及各乡镇。以水源涵养林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重点,在稳定和保护现有生态公益林地的同时,加大森林管护和培育力度,提高森林覆盖率。通过封山育林、低效林改造等手段,提高森林中乔木林的比例,优化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增强森林涵养水源功能,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地保障区,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危害。林业主导功能定位是确保生态防护功能,并因地制宜扩大经济林的比重,保护现有森林植被,建设和完善防护林体系,改善人居环境和农牧业生产条件。保护利用方向和措施。开展防沙治沙、重点公益林管护等生态体系建设,恢复和重建天然荒漠林生态屏障,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护荒漠生物多样性,为经济发展和周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在保护前提下,适当开展农林产业体系和生态旅游等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保护利用方向和措施。开展重点公益林管护等生态体系建设,保护和建设区域内的森林,开展封山育林和封山护林,提高林地利用率和森林覆盖率。
三、林地保护利用取得的成效
1、实现了局部生态明显改善: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通过多年建设,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倍。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绩突出,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提高10个百分点。通过多年建设,全市农田防护林体系框架已经形成,陡坡耕地、水土流失区和生态区位重要的坡耕地得到有效治理,公路、江河湖库渠及村屯得到绿化,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提高了木材及林产品供给能力:保护了重要地区的林地资源,“十一五”期间。林产品深度开发,经济林以及林副特产资源利用均达到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地板、家具,黑木耳、葡萄、沙果等为主的经济林,食用菌栽植、北药种植、林蛙养殖等特色林业以及森林生态旅游等产业均有较大的发展。加大森林资源的管理保护、满足全社会的木材需求、鼓励林产品精细加工等也是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启动林业信息化建设,编制了建设方案,采集了全省资源数据,初步搭建了资源管理平台。建立森林资源小班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全面推进林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跨越式提升森林资源监管水平。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明确了林地的界线,落实了经营目标,夯实了资源管理基础,强化了林地资源的管理。实现了森林资源由数字管理,由宏观粗放管理向微观精细化管理的转变,促进资源管理手段上的变革,提升了森林资源管理水平。同时对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工作也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3、提高了管理效率: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建立了林地资源空间数据库和小班属性数据库,我们将借助林业信息化建设这个平台,通过建立树高、胸径、疏密度、株数、蓄积量等林分生长与收获预估模型,对自然变化的小班因子时时更新小班数据;对于森林采伐、更新造林、新成林资源采取人工更新的方式,更新小班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建立森林资源实时、动态的更新管理系统,随时提供最新的各级林业经营单位森林资源数据,更好地为林业区划、规划、资源管理和领导决策服务。
四、结语
认真执行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培育、合理利用的方针,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发展,实现了面积、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资源质量在提高,森林生态功能在增强,林地保护利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键词]林地保护 森林资源经营 森林培育
中图分类号:S7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7-0390-01
保护利用好县域内的林地对实现“林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林地资源现状分析,结合密山市的发展规划,提出我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总体目标,科学合理地进行林地功能分区,提出保护利用方向,为林地的保护利用和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林地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是林业和生态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快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实现林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通过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强化森林资源经营和管理,夯实林业基础性工作,提升资源监管手段和水平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保护林地,实现林业的跨越式发展。
密山市本着加快建设林业强省、全面落实分区、分类综合保护与利用的指导思想,加快森林培育,实施分类经营,提高森林覆被率和林分质量;在加强生态工程建设的同时,抓好商品林建设和非木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起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实现林业的跨越式发展。
1、加强生态建设,实施森林分类经营:按照国家《林业体制改革总体纲要》建立科学的营林体制,森林资源培育要按照林地的用途和生产经营的目的,划分公益林和商品林,在完成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明确事权、划分保护等級,明确主体的基础上,我市国有林区内,开展了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全面实施了分类经营。经多年的管护和培育,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林分质量得到提高,森林的综合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
2、明确了监测范围:我省林区林业用地面积约为763万公顷,占市县土地总面积的63.6%。黑龙江省林业出大兴安岭集团、龙江森工以外,还包括农垦、煤炭、交通、铁路、大庆石油等行业部门经营的林地,各行业林地相互交错、地块零散、林地变化大、人为活动频繁,给林业生产、经营和监测工作带来诸多不便。通过全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将林地落实到山头地块,进一步明确了林地的界线和范围。通过林地落界“一张图”建设,把现有林地依法落图归档,没有办理林权证的要依据林地利用规划所确定的范围颁发林权证,把现有林地界线依法固定下来,进一步明确林业的经营范围和发展空间,将林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工作设定在林地范围内进行,对非林地或有立木的其它土地不再纳入监测范围,使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的范围和对象更加明确和具体。
3、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生态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以绿色产业为重要支柱。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林农结合式。(2)造林规模化。(3)造林多样化。采用多样化的以林养林方式,以发展苗木养林、以发展林木加工养林、以发展经济果林养林。农民还采取林苗结合、林禽结合、林菜结合、林果结合等方式,提高林地产
二、区域布局与保护利用方向
以生态区位、地形地貌状况、林地利用方向3个因素为区域布局的主导因子,突出生态需求和林地利用方向两条主线,根据主导因子区域分布的相似性及差异性,将密山市林地区分成4个区域:即水源涵养林区、绿洲防护经济林区、兴凯湖防风固沙林区和植被恢复区。水源涵养林区主要为县属土地以及各乡镇。以水源涵养林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重点,在稳定和保护现有生态公益林地的同时,加大森林管护和培育力度,提高森林覆盖率。通过封山育林、低效林改造等手段,提高森林中乔木林的比例,优化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增强森林涵养水源功能,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地保障区,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危害。林业主导功能定位是确保生态防护功能,并因地制宜扩大经济林的比重,保护现有森林植被,建设和完善防护林体系,改善人居环境和农牧业生产条件。保护利用方向和措施。开展防沙治沙、重点公益林管护等生态体系建设,恢复和重建天然荒漠林生态屏障,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护荒漠生物多样性,为经济发展和周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在保护前提下,适当开展农林产业体系和生态旅游等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保护利用方向和措施。开展重点公益林管护等生态体系建设,保护和建设区域内的森林,开展封山育林和封山护林,提高林地利用率和森林覆盖率。
三、林地保护利用取得的成效
1、实现了局部生态明显改善: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通过多年建设,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倍。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绩突出,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提高10个百分点。通过多年建设,全市农田防护林体系框架已经形成,陡坡耕地、水土流失区和生态区位重要的坡耕地得到有效治理,公路、江河湖库渠及村屯得到绿化,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提高了木材及林产品供给能力:保护了重要地区的林地资源,“十一五”期间。林产品深度开发,经济林以及林副特产资源利用均达到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地板、家具,黑木耳、葡萄、沙果等为主的经济林,食用菌栽植、北药种植、林蛙养殖等特色林业以及森林生态旅游等产业均有较大的发展。加大森林资源的管理保护、满足全社会的木材需求、鼓励林产品精细加工等也是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启动林业信息化建设,编制了建设方案,采集了全省资源数据,初步搭建了资源管理平台。建立森林资源小班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全面推进林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跨越式提升森林资源监管水平。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明确了林地的界线,落实了经营目标,夯实了资源管理基础,强化了林地资源的管理。实现了森林资源由数字管理,由宏观粗放管理向微观精细化管理的转变,促进资源管理手段上的变革,提升了森林资源管理水平。同时对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工作也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3、提高了管理效率: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建立了林地资源空间数据库和小班属性数据库,我们将借助林业信息化建设这个平台,通过建立树高、胸径、疏密度、株数、蓄积量等林分生长与收获预估模型,对自然变化的小班因子时时更新小班数据;对于森林采伐、更新造林、新成林资源采取人工更新的方式,更新小班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建立森林资源实时、动态的更新管理系统,随时提供最新的各级林业经营单位森林资源数据,更好地为林业区划、规划、资源管理和领导决策服务。
四、结语
认真执行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培育、合理利用的方针,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发展,实现了面积、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资源质量在提高,森林生态功能在增强,林地保护利用取得了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