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实行新课程标准教学改革以来,校园内到处呈现出一派活力四射、欣欣向荣的景象,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也由此一路攀升,逐步走向了不断发展和富有创意的高速快车道。有人曾经评价过:“任何领域的改革和发展,无一例外地都会需要一个逐步适应和完善成熟的阶段。”也就是说,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客观地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之处,如理念装备与现实行动有着差距甚至有些脱节,课堂教学依然“以教为主”等。所有这些,正是我们进一步为之努力的潜力空间和发展方向。对于这些问题,本文试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思考,作一些抛砖引玉式的简要概论。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新课程背景 四个现代化 教学改革
由于受到传统社会观念和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是定势于或者习惯于经验主义的陈旧性模式,对教学活动的艺术和方法研究没及时跟进,对于语文教学的功能和定义在认识上没能到位,以至于对新课程教育理念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发生了一些难以摆脱的负面作用。因此本文认为,从现实状况看来,高中语文教学改革领域还存在着巨大的潜能和发展空间,应当引起我们教师的高度重视和不懈努力。笔者从工作中总结得到了“三个现代化”的实践和体会,希望以此能够对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产生添柴助火、推波助澜的积极性作用。对此,本文试从以下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等三个方面简要阐述之。
一、用新型理念武装师生头脑,努力实现教学思想的现代化
俗话说,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只有首先做到解放思想,才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实事求是。在传统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大都把提升质效押宝在几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上,并且一直提倡和奉行“以教师为主、以教学为主”的课程教学模式。笔者细细分析一下即可发现,传统高中语文教学呈现出许多亟待改进之处,具体表现在“四重四轻”的特点:一是重课程教学而轻思想教育,缺乏对语文教学功能的全面认识,忽视了情感因素对学习行为的主观能动作用;二是重课堂教学而轻实践辅助,缺乏对语文学习多元化渠道的挖掘和利用,不能形成立体化教学体系;三是重知识教学而轻能力素养,缺乏一种高瞻远瞩的长远目标和战略性眼光,既无法体现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地位,对学生又不能从能力和素养方面进行积极有效地培养;四是重学习结果而轻教学过程,由于学生正常处于“听众”角色,以至于把课堂教学中“煮好的夹生饭”只有放到课后去“炒着吃”,教学质效难以得到有效地保证。对于上述种种现象,我们必须用新课程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正确把握其精神实质,积极实施“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努力把学习的主渠道、主战场引向课堂实施的双边教学活动之中,认真实现以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为一体的“三维目标教学”, 从而在激发课程学趣、发展学习能力和提升综合素养的同时,努力获取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用科技装备取代传统手段,努力创设教学气息的现代化
在学校教育中,与其他任何课程相比,高中语文教学具有文字美、语言美、情境美和创意美的鲜明特点,这些我们必须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认真加以挖掘、感悟和体会。然而从实践看来,由于现代学生多了一些活力而缺少一些内涵的缘故,他们对课程教学似乎少了许多灵气之类的东西。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还是一味使用单调陈旧的传统教学手段,那么无论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多高,能够取出怎样的“法宝”,都会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对此,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以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技术优势,以此创设音像并茂、生动形象的综合效果,来辅助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从中获取最大化的活泼和谐效应。
三、用双边互动制胜单向流程,努力显现教学目标的现代化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执教者习惯于上演“单口相声”,往往过于注重讲解功能而置学生于“听众或观众”的角色,从而呈现出“直接灌输—被动接受”的单向性教学流程。这种教学模式往往会使得学生的思维活力无法得到有效激发,长期以往形成学习上的一种依赖和惰性,至于学习上的实践和创新更是无从谈起!而与此相反,新课程理念在重新确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关系的同时,积极倡导实施以发展学习能力为核心的双边教学活动。这是一种切合时代需要和学生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当努力尝试和不断完善之。如在教学苏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内容时,一位有实践操作经验的教师是这样安排的:首先揭示了本篇课文的主要教学目标;接着向全班同学出示了一系列可供探究的思考题:1.青年人在选择社会职业时应当遵循哪些基本原则?2.一个人的体质与他选择职业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3.除了体力和体质之外,“力”还能指些什么?4.人应拥有的尊严与虚荣心有什么区别?5.马克思认为青年人应该选择怎样的社会职业?其最终目标究竟是什么?然后,把全班学生按照一定的规模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组织学生围绕探究题开展了以小组为单元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期间执教者全程参与其中,对整个探究活动进行有效地督促与管理,并对学生适时适量地作出一些启发、点拨和引导。最后,集中学生对探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和提炼,并引发学生对人生做出积极有效的认真思考和尝试规划。
(作者单位:高邮市三垛中学)编辑/杨俊飞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新课程背景 四个现代化 教学改革
由于受到传统社会观念和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是定势于或者习惯于经验主义的陈旧性模式,对教学活动的艺术和方法研究没及时跟进,对于语文教学的功能和定义在认识上没能到位,以至于对新课程教育理念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发生了一些难以摆脱的负面作用。因此本文认为,从现实状况看来,高中语文教学改革领域还存在着巨大的潜能和发展空间,应当引起我们教师的高度重视和不懈努力。笔者从工作中总结得到了“三个现代化”的实践和体会,希望以此能够对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产生添柴助火、推波助澜的积极性作用。对此,本文试从以下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等三个方面简要阐述之。
一、用新型理念武装师生头脑,努力实现教学思想的现代化
俗话说,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只有首先做到解放思想,才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实事求是。在传统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大都把提升质效押宝在几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上,并且一直提倡和奉行“以教师为主、以教学为主”的课程教学模式。笔者细细分析一下即可发现,传统高中语文教学呈现出许多亟待改进之处,具体表现在“四重四轻”的特点:一是重课程教学而轻思想教育,缺乏对语文教学功能的全面认识,忽视了情感因素对学习行为的主观能动作用;二是重课堂教学而轻实践辅助,缺乏对语文学习多元化渠道的挖掘和利用,不能形成立体化教学体系;三是重知识教学而轻能力素养,缺乏一种高瞻远瞩的长远目标和战略性眼光,既无法体现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地位,对学生又不能从能力和素养方面进行积极有效地培养;四是重学习结果而轻教学过程,由于学生正常处于“听众”角色,以至于把课堂教学中“煮好的夹生饭”只有放到课后去“炒着吃”,教学质效难以得到有效地保证。对于上述种种现象,我们必须用新课程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正确把握其精神实质,积极实施“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努力把学习的主渠道、主战场引向课堂实施的双边教学活动之中,认真实现以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为一体的“三维目标教学”, 从而在激发课程学趣、发展学习能力和提升综合素养的同时,努力获取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用科技装备取代传统手段,努力创设教学气息的现代化
在学校教育中,与其他任何课程相比,高中语文教学具有文字美、语言美、情境美和创意美的鲜明特点,这些我们必须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认真加以挖掘、感悟和体会。然而从实践看来,由于现代学生多了一些活力而缺少一些内涵的缘故,他们对课程教学似乎少了许多灵气之类的东西。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还是一味使用单调陈旧的传统教学手段,那么无论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多高,能够取出怎样的“法宝”,都会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对此,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以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技术优势,以此创设音像并茂、生动形象的综合效果,来辅助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从中获取最大化的活泼和谐效应。
三、用双边互动制胜单向流程,努力显现教学目标的现代化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执教者习惯于上演“单口相声”,往往过于注重讲解功能而置学生于“听众或观众”的角色,从而呈现出“直接灌输—被动接受”的单向性教学流程。这种教学模式往往会使得学生的思维活力无法得到有效激发,长期以往形成学习上的一种依赖和惰性,至于学习上的实践和创新更是无从谈起!而与此相反,新课程理念在重新确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关系的同时,积极倡导实施以发展学习能力为核心的双边教学活动。这是一种切合时代需要和学生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当努力尝试和不断完善之。如在教学苏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内容时,一位有实践操作经验的教师是这样安排的:首先揭示了本篇课文的主要教学目标;接着向全班同学出示了一系列可供探究的思考题:1.青年人在选择社会职业时应当遵循哪些基本原则?2.一个人的体质与他选择职业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3.除了体力和体质之外,“力”还能指些什么?4.人应拥有的尊严与虚荣心有什么区别?5.马克思认为青年人应该选择怎样的社会职业?其最终目标究竟是什么?然后,把全班学生按照一定的规模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组织学生围绕探究题开展了以小组为单元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期间执教者全程参与其中,对整个探究活动进行有效地督促与管理,并对学生适时适量地作出一些启发、点拨和引导。最后,集中学生对探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和提炼,并引发学生对人生做出积极有效的认真思考和尝试规划。
(作者单位:高邮市三垛中学)编辑/杨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