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场批次化管理应用实践

来源 :猪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uojishu0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养猪单体养殖规模逐渐增加,批次化管理在我国规模化猪场得以大力推广,其核心内容包括批次生产与定时输精技术.批次化管理不仅能提高生产效力,还可以有效防控非洲猪瘟、流行性腹泻等主要疾病,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养猪行业的生产管理模式,同时给养猪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其主要优势表现为:提高母猪的发情率、妊娠率、分娩率、窝产总仔数、窝产活健仔数等主要生产指标,试情配种分娩等关键环节人力更加集中,更好地提高了员工效率.
其他文献
在欧盟国家内,动物(非反刍)加工蛋白(PAPs)已被重新授权用做动物饲料,同时使用昆虫蛋白饲喂猪和家禽亦已获得批准,这是近来欧洲饲料业的一次重大举措,同时也是为了减少碳足迹,降低养殖业对环境影响而做出的重大改变,如图1.为尽量减少畜牧养殖业的碳足迹,全世界业已开始行动.如,一家英国饲料商将用昆虫取代大豆,中国也将减少动物日粮中的大豆含量(中国2021年春开始了减少畜禽饲料中豆粕用量的一系列措施).目前,昆虫饲料原料的很大一部分正在进入宠物食品和水产养殖市场,预计未来猪和家禽将会进一步占据昆虫饲料原料的更多
期刊
基因转录调控,涉及3\'-端非翻译区(3\'-UTR)序列长度和组成动态调节,直接参与mRNA稳定性、亚细胞定位和翻译效率等生物学过程.研究表明,复杂性状(包括动物生产性能、人类疾病等)与3\'-UTR密切相关.然而,动物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3\'-UTR动态变化模式和规律鲜有报道.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通过分析四种动物(鸡、鸭、猪和小鼠)不同分化时期前脂肪细胞转录组测序(RNA-seq)数据,检测并比较选择性多聚腺苷酸化动态变化.结果发现,京海黄鸡、北京鸭前脂肪细胞和小鼠3T3-L1细
从西方20世纪80年代的鲻鱼头发型到10年后的碗状发型,糟糕的发型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应激.爱荷华州立大学动物科学研究人员,正在研究能否通过收集修剪猪被毛,从中深入了解猪只如何应对疾病等应激.
期刊
为明确黑土稻田控制灌溉条件下氮肥减施对土壤氮素分布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研究控制灌溉与常规淹灌下氮肥减施对土壤0~60 cm土层矿质氮、可溶性有机氮(SON)和微生物量氮(MBN)、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淹灌与控制灌溉模式下,NH4+-N累积量均与土层厚度呈负相关关系,NO3--N累积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且在控制灌溉模式下氮素施入量与矿质氮累积量呈正相关.控制灌溉模式下SON累积量与土层深度呈负相关.MBN在两种灌溉模式下均主要累积在0~20 cm土层,且与土层深度呈负相关,
自2015年起,来自北美各地的研究人员与加拿大PigGen、魁北克猪肉发展中心(CDPQ)合作,在魁北克德尚博地区的一个猪场(由仔猪断奶至出栏)建立了一个自然疾病挑战模型(NDCM).rn为此,研究人员在猪舍中投放了商业猪舍中常见疾病的病原体,包括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PRRSV)、猪肺炎支原体、猪甲型流感病毒等.每批新到来的猪只都会接触到这些病原体.
期刊
1980年-2000年,美国用20年走完生猪养殖规模化的历程,养殖场从最初65万家减少到7万家.在2018年暴发的非洲猪瘟和多种疫病生物安全防控体系的倒逼下,以及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关于推进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净化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压力下,中国生猪产业的规模化养殖场比例大幅增加,而且单体养殖规模也大幅增加.基于养殖场规模增加及生物安全需要,猪场开展批次化生产几乎成为必然选择.猪场批次化生产可以从生产工艺发生改变,极大提高猪群的生产管理效率.猪场批次化生产依赖于母猪的批次化繁
期刊
前 言rn规模化、工业化是当今养殖业的发展趋势,很多大型养猪企业也在积极转型升级,母猪生产批次化管理作为转型升级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手段,在实施规模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批次化生产在猪场的应用越来越普及,通过临床调研和数据分析,批次化生产的实施给养猪生产带来了切实的便利和效率提升,同时也有很多关键点易于被操作者所忽略.文章就当前养猪批次化生产管理实践过程中的要点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一线养猪同行提供一些参考.
期刊
批次化生产是提高猪场管理效率的一种手段.文章就母猪批次化技术及在猪场的应用、应用过程中总结的经验进行简单介绍,以期能为其他猪场提供批次化技术参考依据.
期刊
以确定的断奶时间间隔,集中断奶(分娩)确定的母猪数量,这样的生产模式叫批次化生产.简而言之,即根据场内母猪的群体规模、配怀栏位以及产房产床数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进行处理使母猪同期发情、同期配种、同期分娩、同期转出,这样可以使养猪工作流程更具有计划性,而且能保证全进全出式管理,减少疾病水平传播风险.种猪批次化生产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欧美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摸索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批次化生产技术方案,但3周批、4周批、5周批等大批次生产模式仅在规模较小(基础母猪存栏<1000头)的猪场应用.国内的养殖模
期刊
母猪批次化生产技术(batch management system)是根据母猪繁殖生产周期和批次间隔,将猪场能繁母猪群体均分成若干批次,对各批次参繁母猪进行繁殖同步化调控,实现同期发情、同期排卵、同期配种、同期分娩的高效繁殖生产技术体系.因此,母猪批次化生产的实质是批次化繁殖.综合考虑母猪群体规模、猪场配种妊娠栏舍、产床数量、产房单元等因素,可将批次间隔设定为1周、2周、3周、4周、5周或非整周的固定天数批次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