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那就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谋求学生全面发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良好的学习习惯
目前,农村孩子的学习习惯不容乐观。无人监管儿童,留守儿童大量存在,再加上这几年来社会环境的影响,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产生了惰学情绪,而一部分在学习上没有人督促,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师,看到学生学习上的困难,为了给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终身受用,我开始从自主学习的方法尝试,概括地说,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而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动力。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呢?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预习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预习课文,是学生接触文本的第一步,上每个单元之前,我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单元学习提示”,先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阅读要求,也就是明确学习目标,任何知识的学习,有了目标,学习起来就不再盲目。然后对本单元各课浏览一遍,了解每篇课文的课题、作者和大致内容,使学生对本单元内容有所感知。在学习每篇之前,我又让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并提出具体要求:查字典、词典,给文中生字词注音释义,并在文中相应的段落找出生字词,这有利于对词义的理解;查资料了解作者作品简介;查阅与课文内容相关资料,如时代背景、人物事件等,帮助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思考课后练习与研讨,了解每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同时还让学生产生问题意识,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探究。以上几点不作统一要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层次、意愿、兴趣,选择预习的内容、方法和侧重点。有的对作品原著感兴趣,就借来原著阅读。
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语文课堂,是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好场所,是实施新课标的主阵地,是开启和展示学生智慧的核心场所,是学生表演的舞台,是其灵气与智慧飞扬的园地。教师应利用课堂阵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吕叔湘先生曾指出“在我看来,现在的问题,至少以白话文而论,不是讲得太少,而是讲的太多。”对此,他大声疾呼:“老是先生讲,学生听,还得了吗!”所以,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我们应变“满堂灌”、“老师问学生答”的简单模式为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开展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是分六步进行的。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目标,明确任务;学生自读,整体感知;师生研读,释疑品析;精彩探究,激活思维;拓展迁移,读写结合。创设情境,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展示目标,明确任务,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在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自读感知,整体感悟,这是学生接触文本,获得第一印象的过程;师生研读,这是学生和文本进行心灵对话,获得审美感受的过程,也是激活思维提升智力的过程,是整个课堂的重中之重,我们尝试建立了学习小组,各组在前两个过程的基础上对相应的问题进行讨论,能统一意见就可放过,而有疑问的,大家讨论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全班学生,教师一起解决,而这个过程,学生的思维得到释放,随处可见智慧的火花,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都得以发挥,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参与,都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学的轻松愉快,有所收获并认识到自我的价值;而拓展迁移可以帮助学生激活技能,提供技能运用的情境,这是智慧技能获得的主要过程。
教学过程中,我力求贯穿两条线索,学生的“学”——感受、质疑、研读、讨论、联想、感受等;教师的“教”——引导、求疑、交流、争鸣、释疑、归纳等,整个课堂,围绕学生提出的一个个问题研讨,从而把学生的阅读引向作品的深处,也引向学生心灵的深处。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们掌握了“六步”“二线”的学习方法,培养了自主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学会”为“我会学”,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三、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开展名著阅读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更是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带动和引导。本学期,我在班级开展了名著阅读活动。引导学生阅读人类文化的优秀文本——文学名著,与古今中外的优秀人物展开对话,促进批判性思考,获得审美体验,最终达到身心和谐发展。
我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出现的经典作品,根据八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认知能力,向学生推荐了许多中外名著,要求每个学生找两本以上名著,在班上交换阅读,并规定每学期至少读1-2部文学名著,名著内容由自己选择。
通过名著阅读,促进了学生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更深刻的认识,丰富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情感意识受到了熏陶。课外阅读又促进了课内学习,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新时期的语文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要转变旧的观念,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习惯,将这个最基本的技能教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慢慢养成一种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是终身受益的,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学会学才是教育的真谛。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充满生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学生,让教育充满智慧和挑战;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创造自己的未来。
【关键词】 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良好的学习习惯
目前,农村孩子的学习习惯不容乐观。无人监管儿童,留守儿童大量存在,再加上这几年来社会环境的影响,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产生了惰学情绪,而一部分在学习上没有人督促,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师,看到学生学习上的困难,为了给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终身受用,我开始从自主学习的方法尝试,概括地说,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而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动力。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呢?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预习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预习课文,是学生接触文本的第一步,上每个单元之前,我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单元学习提示”,先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阅读要求,也就是明确学习目标,任何知识的学习,有了目标,学习起来就不再盲目。然后对本单元各课浏览一遍,了解每篇课文的课题、作者和大致内容,使学生对本单元内容有所感知。在学习每篇之前,我又让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并提出具体要求:查字典、词典,给文中生字词注音释义,并在文中相应的段落找出生字词,这有利于对词义的理解;查资料了解作者作品简介;查阅与课文内容相关资料,如时代背景、人物事件等,帮助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思考课后练习与研讨,了解每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同时还让学生产生问题意识,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探究。以上几点不作统一要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层次、意愿、兴趣,选择预习的内容、方法和侧重点。有的对作品原著感兴趣,就借来原著阅读。
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语文课堂,是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好场所,是实施新课标的主阵地,是开启和展示学生智慧的核心场所,是学生表演的舞台,是其灵气与智慧飞扬的园地。教师应利用课堂阵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吕叔湘先生曾指出“在我看来,现在的问题,至少以白话文而论,不是讲得太少,而是讲的太多。”对此,他大声疾呼:“老是先生讲,学生听,还得了吗!”所以,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我们应变“满堂灌”、“老师问学生答”的简单模式为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开展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是分六步进行的。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目标,明确任务;学生自读,整体感知;师生研读,释疑品析;精彩探究,激活思维;拓展迁移,读写结合。创设情境,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展示目标,明确任务,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在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自读感知,整体感悟,这是学生接触文本,获得第一印象的过程;师生研读,这是学生和文本进行心灵对话,获得审美感受的过程,也是激活思维提升智力的过程,是整个课堂的重中之重,我们尝试建立了学习小组,各组在前两个过程的基础上对相应的问题进行讨论,能统一意见就可放过,而有疑问的,大家讨论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全班学生,教师一起解决,而这个过程,学生的思维得到释放,随处可见智慧的火花,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都得以发挥,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参与,都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学的轻松愉快,有所收获并认识到自我的价值;而拓展迁移可以帮助学生激活技能,提供技能运用的情境,这是智慧技能获得的主要过程。
教学过程中,我力求贯穿两条线索,学生的“学”——感受、质疑、研读、讨论、联想、感受等;教师的“教”——引导、求疑、交流、争鸣、释疑、归纳等,整个课堂,围绕学生提出的一个个问题研讨,从而把学生的阅读引向作品的深处,也引向学生心灵的深处。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们掌握了“六步”“二线”的学习方法,培养了自主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学会”为“我会学”,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三、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开展名著阅读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更是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带动和引导。本学期,我在班级开展了名著阅读活动。引导学生阅读人类文化的优秀文本——文学名著,与古今中外的优秀人物展开对话,促进批判性思考,获得审美体验,最终达到身心和谐发展。
我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出现的经典作品,根据八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认知能力,向学生推荐了许多中外名著,要求每个学生找两本以上名著,在班上交换阅读,并规定每学期至少读1-2部文学名著,名著内容由自己选择。
通过名著阅读,促进了学生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更深刻的认识,丰富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情感意识受到了熏陶。课外阅读又促进了课内学习,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新时期的语文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要转变旧的观念,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习惯,将这个最基本的技能教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慢慢养成一种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是终身受益的,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学会学才是教育的真谛。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充满生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学生,让教育充满智慧和挑战;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创造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