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的今后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是小学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改进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创新意识培养的效果,本文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创新意识;培养方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创新教育已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共识。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呢?
一、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明确创新培养是新课改的核心任务
1、教师要从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的高度来更新教学观念,变“以教定学”的“主导型教育”模式为“以学定教”的“主体型教育”模式。要真正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多给学生提供机会和时间去创新和实践,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教师要经常向学生讲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这样,会使学生乐于创新和实践,从而变为一种自觉行为。这样,学生就会主动改变在语文学习中对教师的依赖性,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主动去创新和实践,进而达到语文教学“自读自悟,自主求知,不教而会”这一最高境界。
3、教师自己要有改革创新的精神。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要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给学生做创新的表率,让学生有学习的榜样。试想,一个因循守旧、思想保守、墨守成规的教师又怎能培养出一批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呢?
二、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加强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1、要重视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主动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积极参与创新实践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当作教学的一项独立任务去完成。因此,要多使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自学法等,上好自读课,预习课等,重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要努力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敢于争论、勇于创新的精神,使他们能够自主地、能动性地、创造性地进行认知性、情感性学习实践活动,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的主人。
3、要注重想象力的培养,激发创造意识的萌芽。想象力能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赋予学习的生动性、提高学习的创造性,它是形成创造能力的重要条件。只有发展学生的想象力,特别是创造想象,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较好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扩句、看图说话、看图作文、扩写、续写、改写、读后感、想象作文、复述课文、观察日记、提问、讨论以及积累运用中的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等形式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作文能力特别是想象能力。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可让学生以《小女孩飞到了中国》为题进行想象作文;《穷人》一课让学生续故事;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让学生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还可让学生以《假如我是……》为题进行说话和作文。
4、要科学设计作业,多角度启迪创新意识。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课外作业,都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出发,精心设计一些动手、动口、动脑的作业。作业形式要多样,富有趣味性、启发性。如低年级的作业,可把生字编成容易猜的字谜,或把合体字拆开,把独体字合并,或用写纸条“开火车”以一个字组词,以一个词造句,或词语搭配等。中高年级的作业设计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自学能力的培养。如设计思考性的预习作业或弹性作业如诵读、讨论、画写、操作等。切忌布置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既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总之,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使中华民族在世界激烈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而素质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从小抓起,从每一节课抓起。语文教师必须明确自己肩负的重要责任,要努力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认真探索、大胆实践,为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创新意识;培养方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创新教育已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共识。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呢?
一、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明确创新培养是新课改的核心任务
1、教师要从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的高度来更新教学观念,变“以教定学”的“主导型教育”模式为“以学定教”的“主体型教育”模式。要真正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多给学生提供机会和时间去创新和实践,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教师要经常向学生讲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这样,会使学生乐于创新和实践,从而变为一种自觉行为。这样,学生就会主动改变在语文学习中对教师的依赖性,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主动去创新和实践,进而达到语文教学“自读自悟,自主求知,不教而会”这一最高境界。
3、教师自己要有改革创新的精神。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要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给学生做创新的表率,让学生有学习的榜样。试想,一个因循守旧、思想保守、墨守成规的教师又怎能培养出一批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呢?
二、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加强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1、要重视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主动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积极参与创新实践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当作教学的一项独立任务去完成。因此,要多使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自学法等,上好自读课,预习课等,重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要努力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敢于争论、勇于创新的精神,使他们能够自主地、能动性地、创造性地进行认知性、情感性学习实践活动,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的主人。
3、要注重想象力的培养,激发创造意识的萌芽。想象力能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赋予学习的生动性、提高学习的创造性,它是形成创造能力的重要条件。只有发展学生的想象力,特别是创造想象,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较好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扩句、看图说话、看图作文、扩写、续写、改写、读后感、想象作文、复述课文、观察日记、提问、讨论以及积累运用中的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等形式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作文能力特别是想象能力。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可让学生以《小女孩飞到了中国》为题进行想象作文;《穷人》一课让学生续故事;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让学生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还可让学生以《假如我是……》为题进行说话和作文。
4、要科学设计作业,多角度启迪创新意识。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课外作业,都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出发,精心设计一些动手、动口、动脑的作业。作业形式要多样,富有趣味性、启发性。如低年级的作业,可把生字编成容易猜的字谜,或把合体字拆开,把独体字合并,或用写纸条“开火车”以一个字组词,以一个词造句,或词语搭配等。中高年级的作业设计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自学能力的培养。如设计思考性的预习作业或弹性作业如诵读、讨论、画写、操作等。切忌布置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既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总之,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使中华民族在世界激烈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而素质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从小抓起,从每一节课抓起。语文教师必须明确自己肩负的重要责任,要努力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认真探索、大胆实践,为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