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win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曾指出:“必须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具有鲜明的独特性,体育活动大部分是在实践中进行的,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这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
  创新是指在旧事物中发现当中新的属性,并根据需求,重新排列,优化组合,使之成为另一种新事物,它是一种超越于使用功利目的之上的精神活动,根据我的理解,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可以遵循想做——敢做——会做这一主线进行培养。
  1 想做
  想做,也就是学生在头脑中有对教材、教法进行创新这个意念,这是一种创新的态度。那么我们在体育课中如何使学生“想做”呢?我想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培养:
  1.1 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 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及认识倾向直接关系到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1.1 注重体育场地、器材的设计。 体育课和其它学科不同,它是在一个大环境下进行活动、教学的,如果这个环境永远是一样的,学生势必产生一种低落的情绪,这样必然影响到课的质量,也谈不上创新了,我们只有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场地。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激情。如在教学生感觉到枯燥的广播操时,我放弃了传统的四列横队,采用了同心圆场地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又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如在投掷小沙包时,可以在小沙包上缝上彩带,让学生在投掷小沙包时如空中出现了道道彩虹。这样不仅可以纠正学生的投掷角度,又可以激发学生自己创新体育小器材的兴趣。
  1.1.2 和谐师生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动力,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必须是自己首先成为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要改变以往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和习惯,要从传播者转变为指导者,要改变角色,是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位学生充满希望,让学生在融洽的、轻松的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氛围中萌发创新意识。
  1.2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创新离不开想象。形象的重要性已达到创新的先导和基础的地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重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1.2.1 用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想象。如在教学“投掷小沙包”时,用“投时身体似弯弓,沙包空中如彩虹”的形象语言描述,同时再用优美的动作示范,通过直观观察的语言启发,使学生初步感知动作表象,建立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联系。由于直观感知、记忆、头脑中储存有多种多样的表象,便于展开联想的想象。
  1.2.2 利用原型启发,诱导思考,促进学生想象。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的相似和类比中看到或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历史证明:应用原型启发解决问题,是引发创造、发明的主要思维方法。比如在教学投掷小沙包出手动作的身体姿势,可以比作一张拉弦待发的弓,说明满弓的道理。我们可用一根小竹片比作身体,在它的一端放一小石子,将竹片弯成“满弓”,然后放开有小石子的一端,这时小石子在有竹片弹力的作用下飞了出去,而在没有弯成“满弓”的情况下,小石子根本就飞不起来。让学生从事物的相似属性中悟出动作的本质,探求动作的科学规律,深入浅出的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1.2.3 中低年级的小学生正处在儿童充满幻想的时期,我们要给学生充分的幻想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有一句名言:“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想象为出发点的。”我们教育也一样,如果没有丰富的幻想能力,学生就不可能实现创新的成功。
  2 敢做
  学生在头脑中已经形成了创新的意识、意念,那么我们就得让学生的想法得到实践,就得让敢于去完成他头脑中的创新想法。在实现创新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种种创造性表现常常与错误、缺陷、任性、争吵等联系。创造心理学认为,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认识有差异,这是必然的。有差异就有可能争辩;有争辩,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大大增强,个体潜能就会得到尽情发挥。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创造性一般有与个体的智力、个性以及知识有关。有个体的才有创新。因此,他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教师要学会“宽容”。
  3 会做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里视为目标“不需要教”指的是独立学习的能力。因而学生创新还不能停留在“想做”和“敢做”的阶段,我们还必须使学生的创新达到“会做”的阶段,即能达到独立创新阶段。要求学生“会做”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3.1 提高学生创新的基本技能。 创新是一种学习过程,需要技术知识的积累。因此创新过程是一种有组织的、时间序列的、不可逆转的和路径依赖的过程。创新所需的知识是一种特有的和带有地方、学生色彩的知识,学生的技能、知识创新有其本身自然的路径。我们应首先从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提高创新能力。如:启发式教学、发现教学、尝试教学等等。其次是培养学生用多种角度看待事物,发现事物的基本属性,利用它们的属性采用不同的方法(优化组合、重新排列、迁移提高等)进行创新,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3.2 提供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发问是学生动脑筋的结果,是学生求知欲、好奇心的表现,这种心理人倾向将推动学生不断带着疑问去思考、研究。因此,无论在课堂上还是日常生活中教师都应该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发问,鼓励学生敢于探索,敢于发表不同意见,以此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教学中经常采用“问题——结论”;“问题——探索——结论”的方法,增加训练,反复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的创新不管怎样描述它,不管在多大程度上把它看成是一种内在、常规的活动结果,它总是带有不确定的属性。我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可以从“想做——敢做——会做”这一主线,按照“台阶式”一步一步进行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与目的在各种慢性肾脏病进展中,肾脏纤维化是其共同的病理基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肾脏纤维化的病理改变主要包括肾小球硬化和小管间质纤维化。肾小管
中学生往往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增进和道德的养成,而且还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这也是体育教学的关键。因为只有改革和创新才能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那么,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呢?  1 精心设问,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起于思,源于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的主动性不会自然涌现,它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教师在教
1979年我们对水稻各部分器官(幼根、幼茎、叶片、幼穗及茎尖)离体培养和分化苗的再利用进行试验,取得了初步结果,已诱发出大量愈伤组织及绿苗。这一无性繁殖方法对加速优良
体育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与课间操相比, 体育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除对紧张的以室内文化学习为主的智力活动是一种调节外,还能满足对体育活动的需要,促使学生在操场上、在阳光下陶冶身心,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但是,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讲究科学,只有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才能获得预期的锻炼效果,才能真正“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
【摘要】新课标下的初中体育教学不但要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和技巧,而且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生活。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交流,实现教与学的互动,经常探索问题、解答问题和理论指导生活实践。本文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体现以学生为本,从教学内容的创新、拓展、连续性、渐进性、多层次性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
单片机控制的存贮式大屏幕显示系统魏忠仁,梁予,高武军,吴俊林,杨瑞科,薛波(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系,西安710062;第一作者,男,55岁,教授)1存贮式显示系统作者曾在文献〔1〕中介绍过APPLE且机控制的大屏幕显
近年来,粳稻杂种优势利用在我国有了进展,1979年全国杂交粳稻推广面积已达50余万亩,但与杂交籼稻相比,还觉逊色。其中强优组合的亲本选配是一个突出问题。虽然在这方面已取得
背景和目的:最新研究发现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enumoniae, MP)毒力因子--社区获得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毒素(Community-acquired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toxin, CARDS
报道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为载体膜材料,研制成非酶标记的T_4免疫传感器,并对载体膜材料的共聚方法及共聚物共聚比与传感器灵敏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实
一位音乐家说过:“音乐是不能用语言所能解释的,而要有感觉。”而感觉离不开情感,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要想办法使学生对音乐的自然情感上升到理性的情感。就是说要让自己的心理尽快地被音乐所感染,尽快地进入音乐的意境之中,同时要在感染中尽快地悟出其理性的东西。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则是以“情”感人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过程。现在有很多音乐课缺少音乐美感,缺少情感魅力,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