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进行浙江省宁波市区停车难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整治对策。
【关键词】宁波;市区;停车难;原因;对策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11-0026-01
一、引言
作为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副省级计划单列城市——浙江省宁波市,便捷的交通出行和环保的城市环境是城市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一方面,宁波市区机动车数量在日益激增;另一方面,宁波市区停车泊位数量的增加却是十分缓慢,从而造成了宁波市区停车难问题,这将严重影响宁波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品质的进一步提升。
二、宁波市区停车难原因分析
综合调查分析,宁波市停车难问题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宁波机动车辆增加迅速
截止于2013年12月20日,宁波市的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04.01万辆,同比增长9.77%。其中汽车是142.67万辆,同比增加15.21%。
(二)宁波市尚未限制机动车
目前我国已经有许多大城市由于机动车数量过多,增加过于迅猛,纷纷出台了限制机动车数量增长的政策,例如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已进行限牌,但宁波市尚未出台限制机动车数量增长政策。
(三)宁波市区停车泊位过少
宁波市海曙区共有公共停车场20个,停车泊位数仅有2368个,远远低于社会停车泊位的需求量。
表1 海曙区停车场现状
(四)宁波停车管理模式落后
1、管理手段落后
在海曙区20个大型停车场中,仅有8个是智能管理收费,还有12个停车场是实行人工管理收费,这就加入了很多人为因素,造成了司机与管理者的纠纷。另外,在海曙区,LED停车诱导屏不足20个,停车诱导系统信息平台非常欠缺。
2、停车收费不公
停车不合理收费也是停车难问题的因素。路内外停车收费的公共资源出现倒挂,免费或低价占领等情况,一方面降低了路边停车周转率;另一方面,临街的停车场的利益变得非常少,经营者难以承受。
三、宁波市区停车难问题整治对策
(一)加强停车诱导系统建设
在智能交通系统的开发和研究中,停车诱导信息系统的建设是解决交通拥堵,保证交通安全和提高交通网络的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在宁波市区,停车诱导系统由交通信息处理系统、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交通诱导信息发布系统、信息显示系统、服务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组成。该系统采用中心式结构,信息处理、发布和管理都在宁波市公安局交通警察交通控制中心(TCC)完成。停车诱导系统对交通流进行有效地诱导和分配,通过路面LED诱导显示屏、移动通信终端和网站这三种方式发布,也可以通过移动电子商务平台,给驾驶员提供各种停车诱导信息,帮助司机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指定的停车泊位。在这方面,宁波市区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设。
(二)宁波市停车管理对策
1、加强停车宣传
宁波市政府要完善法律和停车管理法规,加强对停车知识的宣传。在停车难问题解决中,主要参与者是车主,但他们不是关键,车主只能管好自己而不能进行宏观调控,解决停车难的关键依然是政府。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停车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停车场管理系统,如已经出台的停车违章处罚措施,从实质上加强停车规范,另一方面,政府应进行停车知识宣传,提高居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识停车问题的重要性,从客观角度解决停车难问题。
2、加强停车管理
目前,宁波市区停车难问题的主要工作是增加停车泊位数量,管理次之,但就可持续发展而言,将停车管理作为主要任务才是稳定发展的有效手段。
加强停车泊位建设,缓解停车压力的同时不影响城市的发展规划,相对而言,在短期内停车需求管理的作用不大,仅合适在停车矛盾较大的区域引入。但是增加停车泊位是不能持久的,毕竟土地是有限的,解决停车供需问题需要停车管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的应用,如限制私家车的增加,加大公交系统覆盖,这些都属于停车需求管理,是有利于将停车需求约束在控制范围之内,保证城市停车供需的协调。
3、取消路内停车
短时间内主要以路边停车为主,在部分地区可以考虑路内停车,但须随着时间的推移取消宁波市区路内停车。
在现阶段,宁波市区停车配置并不完美,汽车乱停情况十分严重。由于建筑附带停车位十分少,公共停车场数量少,只有发展路边停车,停车位严重短缺的地方甚至采取路内停车。但就长期来说,应逐渐取消路内停车,减少造成宁波市区交通拥堵的可能性。
4、细化停车管理
进行宁波市区停车管理细化,在不同的停车情况下,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宁波市区停车措施不应统一,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段、不同的停车时间所针对的停车措施不应相同。如建筑物附设停车场的管理、公共停车场管理,都应根据不同的区域时段的特殊性制定特定的措施。常见的具体措施有:宁波市中心地区的停车价格高于偏远地区,同一个地方的上下班时间段的收费高于其他时间,等等。
参考文献:
[1]郭继孚. 对中国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认识[J].城市交通.2011.(9).
[2]黄薇、徐进进、马远军、陈修颖. 基于ESDA的省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的区域差异空间分析[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
[3]刘雪莲. 城市机动车停车产业化研究[D]. 长安大学.2012
【关键词】宁波;市区;停车难;原因;对策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11-0026-01
一、引言
作为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副省级计划单列城市——浙江省宁波市,便捷的交通出行和环保的城市环境是城市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一方面,宁波市区机动车数量在日益激增;另一方面,宁波市区停车泊位数量的增加却是十分缓慢,从而造成了宁波市区停车难问题,这将严重影响宁波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品质的进一步提升。
二、宁波市区停车难原因分析
综合调查分析,宁波市停车难问题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宁波机动车辆增加迅速
截止于2013年12月20日,宁波市的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04.01万辆,同比增长9.77%。其中汽车是142.67万辆,同比增加15.21%。
(二)宁波市尚未限制机动车
目前我国已经有许多大城市由于机动车数量过多,增加过于迅猛,纷纷出台了限制机动车数量增长的政策,例如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已进行限牌,但宁波市尚未出台限制机动车数量增长政策。
(三)宁波市区停车泊位过少
宁波市海曙区共有公共停车场20个,停车泊位数仅有2368个,远远低于社会停车泊位的需求量。
表1 海曙区停车场现状
(四)宁波停车管理模式落后
1、管理手段落后
在海曙区20个大型停车场中,仅有8个是智能管理收费,还有12个停车场是实行人工管理收费,这就加入了很多人为因素,造成了司机与管理者的纠纷。另外,在海曙区,LED停车诱导屏不足20个,停车诱导系统信息平台非常欠缺。
2、停车收费不公
停车不合理收费也是停车难问题的因素。路内外停车收费的公共资源出现倒挂,免费或低价占领等情况,一方面降低了路边停车周转率;另一方面,临街的停车场的利益变得非常少,经营者难以承受。
三、宁波市区停车难问题整治对策
(一)加强停车诱导系统建设
在智能交通系统的开发和研究中,停车诱导信息系统的建设是解决交通拥堵,保证交通安全和提高交通网络的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在宁波市区,停车诱导系统由交通信息处理系统、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交通诱导信息发布系统、信息显示系统、服务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组成。该系统采用中心式结构,信息处理、发布和管理都在宁波市公安局交通警察交通控制中心(TCC)完成。停车诱导系统对交通流进行有效地诱导和分配,通过路面LED诱导显示屏、移动通信终端和网站这三种方式发布,也可以通过移动电子商务平台,给驾驶员提供各种停车诱导信息,帮助司机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指定的停车泊位。在这方面,宁波市区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设。
(二)宁波市停车管理对策
1、加强停车宣传
宁波市政府要完善法律和停车管理法规,加强对停车知识的宣传。在停车难问题解决中,主要参与者是车主,但他们不是关键,车主只能管好自己而不能进行宏观调控,解决停车难的关键依然是政府。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停车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停车场管理系统,如已经出台的停车违章处罚措施,从实质上加强停车规范,另一方面,政府应进行停车知识宣传,提高居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识停车问题的重要性,从客观角度解决停车难问题。
2、加强停车管理
目前,宁波市区停车难问题的主要工作是增加停车泊位数量,管理次之,但就可持续发展而言,将停车管理作为主要任务才是稳定发展的有效手段。
加强停车泊位建设,缓解停车压力的同时不影响城市的发展规划,相对而言,在短期内停车需求管理的作用不大,仅合适在停车矛盾较大的区域引入。但是增加停车泊位是不能持久的,毕竟土地是有限的,解决停车供需问题需要停车管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的应用,如限制私家车的增加,加大公交系统覆盖,这些都属于停车需求管理,是有利于将停车需求约束在控制范围之内,保证城市停车供需的协调。
3、取消路内停车
短时间内主要以路边停车为主,在部分地区可以考虑路内停车,但须随着时间的推移取消宁波市区路内停车。
在现阶段,宁波市区停车配置并不完美,汽车乱停情况十分严重。由于建筑附带停车位十分少,公共停车场数量少,只有发展路边停车,停车位严重短缺的地方甚至采取路内停车。但就长期来说,应逐渐取消路内停车,减少造成宁波市区交通拥堵的可能性。
4、细化停车管理
进行宁波市区停车管理细化,在不同的停车情况下,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宁波市区停车措施不应统一,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段、不同的停车时间所针对的停车措施不应相同。如建筑物附设停车场的管理、公共停车场管理,都应根据不同的区域时段的特殊性制定特定的措施。常见的具体措施有:宁波市中心地区的停车价格高于偏远地区,同一个地方的上下班时间段的收费高于其他时间,等等。
参考文献:
[1]郭继孚. 对中国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认识[J].城市交通.2011.(9).
[2]黄薇、徐进进、马远军、陈修颖. 基于ESDA的省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的区域差异空间分析[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
[3]刘雪莲. 城市机动车停车产业化研究[D]. 长安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