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画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iao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美术馆看画展,很多人端着相机兴致盎然地一通猛拍。有的在拍画,一幅接一幅,乐此不疲;有的在与画合影,一张接一张,不厌其烦。
  我却不。无论在哪里看画展,我从不拍照。
  相机只是记录。告诉自己或别人,你曾去过什么地方,曾经欣赏过哪一幅画。然,这并不代表你真正读懂了那幅画。何况,拍照会分心。可以确定的是,按下快门的那一刻,你的心早已从画作上游离。
  看画时,我只带着眼睛和耳朵。有时,与一幅画对视良久,连眼睛都变成了辅助器官,惟有耳朵越发灵动鲜活起来。如同春风吹皱一池碧水,那么轻盈空阔,那般深远静美。
  别人是看画,我却在听画。听画的倾诉,听画的歌唱,听画的哭泣与欢声笑语。
  有时,我问自己,你怎么会爱上听画呢?常常,我呆呆在站在一幅画作家,一听就是几个小时。与画相伴的时光,周围的一切仿佛都不存在了,天地间只剩下我和画。画在痴痴地唱,我在醉醉地听。听着听着,不禁菀尔一笑,有时,眼睛还会尚出咸咸的泪水。
  白云怡意,清泉洗尘。此时此刻,整个世界都是我一个人的前世今生。
  也许,很多事情都是与生俱来的。是一场接一场的花开,悄无声息地潜伏着,某一天突然就绽放了。
  比如听画。30岁的某一天,它似一阵风吹过,我知道,那是天使的脚步声。
  青春时,曾深深痴迷迷过很多事情。待长大些,莫说痴迷,有些事竟是连做都不会去做了。大浪淘沙。时光带走的,本来就是应该离开的。此去经年,被岁月深淀下来的人与事,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
  画是有心的。画的心会说话,是光阴里的唐诗宋词。
  印象最深的,是法国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晚钟》。画面上,夕阳西下,一天辛勤的劳作结束了,一对农民夫妇刚听到远方教堂的钟声敲响,就放下手里的活计,自然而然地脱幅合掌开始祈祷。他们无疑是朝圣的。即使衣衫褴褛,仍旧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欣赏这幅作品时,我仿佛听到了辽远空旷的声声钟鸣,亦听到了端肃虔诚的轻轻祷告……他们不过是人世间一粒卑微的尘埃,那样涉小,那样孤独,那样无奈……好在,生活的重压下,他们内心还有信仰可以支撑。因此,虽然生活惨淡凄凉,他们的内心却没有怨忿,没有抵抗,更没有悲哀。
  一直喜欢米勒的画。他的质朴与悲悯,宁静与超然,深深打动了我。他说,虽然生活是悲苦的,但是,我绝不忽视春天。他的画,不在笔端,亦不在画布上,而在他的心里。
  画是素心花,我是素心人。我想,在听画时,画,一定也在听我。其实,我听的不是画,而是对生命的关注与觉醒。我听的是感动,是深情,是宽阔,是欢喜,是那颗千疮百孔却依旧生机盎然的心……
  (编辑 慕容吟)
其他文献
割稻时给蜈蚣咬了一口,疼痛感像一条穿上針的线,直冲心脏而来,半臂立即麻痹,大惊且惶恐。邻田的乡亲闻声赶来,随手捋了一棵马齿苋,随手捏烂了,将其汁液并碎末给我敷上。我读金庸古龙不少,一般情况下,中了五毒之一,没有解药必死无疑。我有点怀疑他的“随意”,他也看懂了我的表情,笑道:“我打菜籽时,一天给咬了三次,敷都没敷。”  他点上一支烟,喷出一口,指指旁边说:“这是鱼腥草,也可以解毒;那边的那个你认识吧
从小到大,我都不是一个叫人省心的孩子。读书的时候,成绩一塌糊涂,三番五次扬言不读了,对于这个原则性的问题,父亲并没有因为我的任性而妥协。每一次去学校看我,他都会偷偷地塞一点钱给我,给我买喜欢的书,给我买好吃的,给我买新衣服,我知道他是用另外一种方式鼓励我,不可以停下来。那时候,家里并不富裕,父亲对自己很苛刻,对我却很慷慨。  工作的时候,一个人在异乡,无依无靠的那种漂泊感,让我内心生出凄凉和孤单,
道家哲学,首先是“躁”或者说“动”的哲学。老子说:“反者道之动。”按照这个观点,“动”或者“躁”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道家哲学承认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所以才有“反者道之动”这样高度抽象而精确的命题。事实上,当孔子站在河边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时候,他实际上也是在坦承物质世界的永恒运动呀!  但是,老子又强调,“致虚极,守静笃”,并且明确指出:“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儿时的我,每到冬天,最怕的便是洗澡。  那时乡下根本没澡堂,人们冬日里洗澡,都会在冰冷的土坯房子里,放上一个澡盆,再朝里面倒入一脸盆热水,便开始脱衣洗了。由于缺少阻止热量散失的措施,热水很快便会凉去,因此澡要洗得快,否则就会冻得直哆嗦。  小时候我身体很瘦弱,因此特怕冷,于是常以各种理由,坚决拒绝在寒冷的冬日里,光着身子,坐在“露天”的澡盆里洗澡,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才愿勉强洗一次,因此常有人对我讥笑
日本大阪市有一家名叫“康内尔”的面包屋,售卖一种外表看起来极其普通的面包。这种面包的价格是一般面包的两倍多。但有意思的是,附近的居民天天都排着长队来购买。大家还管这种面包叫“惊喜”面包。  实际上,“惊喜”面包确实能带给人惊喜,因为它们一切开就变得生动无比。而制造这种“惊喜”面包的,正是康内尔面包屋的店主,秋本久美子。  秋本久美子两年前开了康内尔面包屋。去年,她的儿子小正一开始背着书包上学了。因
楼下散步,常遇一对老年夫妇。大爷坐着轮椅,神情安然;大妈照顾左右,不言不语。有时,大爷会冲大妈眉开眼笑或恶语相向,大妈都是微笑以对,不急不躁。看得出,二老皆已习惯、适应了彼此。夕阳西下,拉长的身影、安详的脸庞,昏黄的日光下自然天成的剪影,美好如一幅画。    听说,大妈一生未育,悉心拉扯大爷与前妻留下的四个儿女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年轻时,大妈受的苦都因大爷对她的好而不觉苦;如今,大妈继续照料生病的
最怕老的大概要数那些明星了。前段时间看一档娱乐节目,只见那些早过而立之年的明星们在舞台上对着观众少女般地装嫩发嗲,就觉得芒刺在背。俗话说岁月不饶人,既然已过了“宝贝”的年龄,就没有必要再遮遮掩掩,坦然地面对岁月,優雅地老去,也不失一种人生豁达。  看过一篇文章《我们都是赶车的人》,说时间是无法挽留的。你在,或者不在,它就在这里,不来不去;你珍惜或者挥霍,它也在这里,不会多一分,亦不会少一秒。  日
“一轮浩月如悬镜,万里长天静。”月明天高,人心如朗月,宁静、开阔、崇高。  外敌均为表象,名利皆为附着。人之最需要警惕与安抚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内心。万里心空静,心静自然凉。一个人的心有时“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这时你得勒住缰绳;心有时“圆珠坠晚菊,细火落空槐”,此时你得托而举之。心需要过滤,过滤掉没有营养的、滋味怪异的、暗含毒素的;心更需要滋养,让它沉静、安妥。  2010年8月
喜欢一首咏竹的词,叫做《满江红·咏竹》,“不种闲花,池亭畔,几竿修竹。相映带,一泓流水,森寒洁绿。”夏日的园中竹更为风情,走进乡村的后园,一片片林中竹矗立于眼前,在这里,果然找不到闲花,唯有秀石与竹默默相伴。这竹,修长而又俊俏,挺拔而又多姿,人,顿觉心清神爽。竹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喜欢讴歌的自然景物,竹子不同于梅花、菊花,除了节节枝高,就是片片嫩叶,花样自然不算多。看似简单的竹园,意趣学问可多呢,“
“与谁同坐”,出自苏东坡《点绛唇》里的诗句,被取用于苏州园林拙政园里的一亭,此轩吸引了不少游客。   与谁同坐,不是一种姿势,而应该是一种意境。   “与谁?”是我们在尘世交往中时常会有的疑惑。   除了亲情无可选择,誰都想找到与之“匹配”的友情和爱情。琴瑟和鸣也好,貌合神离也罢;情投意合也好,门当户对也罢;漫无目的也好,肆无忌惮也罢——总之不要觉得两个人相处是在浪费时间。   人事自有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