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蒙古族民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民歌传承及保护是蒙古族民歌发展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对蒙古民歌特点、蒙古民歌表现形式展开分析,并提出蒙古族民歌保护与传承的策略,为蒙古族民歌传承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蒙古民歌;文化遗传;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1-0097-02
蒙古族发展历史悠久,具有璀璨的民族文化,自古至今,蒙古族以勇敢、能歌善舞、真诚著称,在草原地区生活,人们也将蒙古族称之为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群体善于骑射、起初以狩猎为主,之后以游牧为主。游牧文化对蒙古族民歌产生有深刻影响,创造出不可复制的蒙古音乐文化。蒙古民歌中包括婚礼好日民道及讴歌生活及英雄的马克塔林道、叙事的胡尔尼道等,所以蒙古民歌文化非常丰富,对我国音乐文化产生也有深刻影响,但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西方文化的涌入、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等因素,民歌在发展过程中面对巨大挑战,新时期,还需思考蒙古民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策略。
一、蒙古民歌特点
(一)民族性。蒙古民歌作为少数民族歌曲,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在辽阔的草原上蒙古人民歌文化不断发展,对此,蒙古族也能被称之为音乐民族。蒙古族民歌是蒙古族群众表达情感的摇篮,在蒙古族民歌中能感受到蒙古族政治、经济、文化及感情,体现出蒙古族追求进步及忠于情感、反抗压迫等民族精神。蒙古族群眾性格豪放、征战英勇,这也是人们对蒙古族最深的印象,但在此印象下人们往往会忽视蒙古人的柔情及细腻。蒙古民歌体现蒙古族群众内在性格,这也是蒙古民歌“慢多快少、忧多乐少”的特点。蒙古民歌曲调及风格具有鲜明的地区色彩,作为民间艺术歌曲,具有民族性即具有世界性。独树一帜的蒙古民歌,也是蒙古族普及最广泛的艺术。
(二)地域性。蒙古民歌不只是公认的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歌,也是具有鲜明特点的地方特色,如巴尔虎色彩、科尔沁色彩、察哈尔色彩、鄂尔多斯色彩、乌拉特色彩等,均有自己的风格特色。蒙古民歌气韵悠长、调式丰富、曲调优美。独特的民族风情是其他民族无法复制的风格底蕴,民歌中描述男女缠绵的爱情,歌颂辽阔的草原及奔驰的骏马、美丽的蒙古包,或者赞颂民族英雄,这些民歌是蒙古族人民群众的生活点滴描述。这是蒙古族不断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文化底蕴,往往具有不可替代性。
(三)独特性。蒙古族歌曲在创作过程中,一般是民间艺术家所创作,蒙古族艺术被称为“达古沁”或者“胡尔沁”等,蒙古艺人精通历史,善于音律。农牧民在生活中也会将有趣的故事编撰成歌曲,但农牧民编撰的歌曲不完善,需要民间艺人进行加工,并加以推广,使蒙古族民歌广泛传扬。唱词一般是押韵开头,但尾韵有属于自己独特的风格,该风格便是词重。同一词汇反复出现的情况下,名词性非常醒目,比如,英雄会出现特定的地点。蒙古民歌与一般的歌谣存在差异,具有严格、凝练、含蓄的特点,这也表现出蒙古族民歌的独特性。
(四)传承性。蒙古族自古便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创造出璀璨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创造的曲目词汇优美,具有历史传承价值。蒙古族民歌历史非常悠久,是传统艺术在民间歌谣的体现。具有民族特点的艺术文化需人们对它进行保护、传承和发展,蒙古族民歌反映蒙古族人们的风俗习惯及人文精神,也体现出游牧民族的精神状态及文化积淀,为后人提供的不仅是艺术,还有一个民族的灵魂及民族精神等,对此,蒙古民歌具有传承性,需要后人不断传承及发扬。
二、蒙古民歌表现形式
古代民歌均是在劳动中生成,音乐并非局限在劳动中,也在民族文化中孕育,民俗也是音乐滋生的土壤、蒙古族民歌也是如此。对蒙古民歌集进行翻阅,其中含有大量的民俗文化,占据较大的篇幅。草原上的歌往往与蓝天白云、青草、牧马等息息相关,歌唱出草原的广阔、奶茶的清香、亲人的挂念,人们在听到长调歌曲时,会想到马头琴的旋律,仿佛草原已经出现在眼前。
(一)蒙古民歌内容。蒙古民歌具有丰富的题材,对社会现实及群众生活有充分的体现,除思乡、儿女情长、狩猎、征战等内容外,也有一些具有真实性、哲理性等特点的长篇叙事歌。自整体上看,蒙古族民歌题材上种类繁多,有通俗易懂的、寓意深刻的、活泼动听的,旋律质朴、简单朴实等。蒙古民族,日常生活中均喜爱歌唱,活泼的小调中体现群众的心声,比如,《悠摇车》《河河沿》等,这些都是经典的儿歌,而一旦儿童长大,在翻山越岭时会聆听《巴音博罗》等,到了青年时期,人们喜爱听情歌,或者战歌、凯旋庆功的歌曲,也有人喜爱听祝福歌曲或者分别离合的忧伤歌曲等,蒙古族民歌内容丰富,但总体基调豪放、爽朗,却体现出委婉哀怨的内涵。在草原生活中,生活中的一切均来自歌唱,能歌善舞草原儿女口耳相传一些歌曲,这也是对蒙古族歌曲的传承。每个蒙古人均会哼唱一些民族歌曲,为人们讲解一些歌曲背后动人心弦的故事。比如,《龙梅》《达亚波尔》《韩秀英》等。
(二)蒙古民歌表现形式。1.章法:蒙古民歌分为单段体及复段体两种类型。每首四句构成的民歌,被人们称之为单段体,比如,《谚语歌》,单段体民歌多采用白描及夸张、谚语等手法,风格相对含蓄、旷达、自然。四句为一组的两段及四段结构,也称之为复段体。四段以上则是多段体,包括《金彦马》及《北京喇嘛》《陶克陶胡》等。2.结构:蒙古民歌结构上能分为平行式及模拟式、因果式,平行式也叫作并列式,指的是歌曲形式表体与本体处于平行关系。先唱开头起兴,后唱主体感受,比如,《劝嫁》便是典型的平行式。因果式也叫作果因式,指的是歌曲中的因果关系,比如,《金色的山》等。模拟式中分为复唱及复沓,歌词锻炼能分为大模拟及小模拟,比如,《长生天赞》等。
三、蒙古族民歌保护与传承的策略 蒙古民歌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传承方面的阻碍,若想实现蒙古族民歌的保护与传承,还需关注全新的路径,并提出以下保护与传承策略。
(一)提升认识,在实践中保护。蒙古族民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蒙古族民歌也被称之为草原上的“活化石”,具有鲜明的游牧文化特色及演唱形式,讲解蒙古族对历史文化及道德修养的觉悟,与牧民草原的生活息息相关,并随着历史进程得以传承及发展,是蒙古族群众物质生活的展示平台,也是蒙古民族智慧的结晶。对此,在蒙古民歌传承发展过程中,应当关注民歌传承及发展的要求,通过复合型传承培养赋予蒙古族民歌生命力。文化行政部门应当建立起蒙古族歌曲保护制度,为民歌研究工作提供资金及法律保障,并做到民歌收集工作及监督管理工作。专业音乐传承及教育过程中,应当做好蒙古民歌原生态发展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保证民歌传承质量的同时,在民歌基础上进行适当创新,从而培养出一批新时期的蒙古民歌艺人。
(二)注重保护,创新传承形式。蒙古民歌传承及与保护无法脱离社会支持,政府在民歌谱收集过程中,需联合艺人及文艺团体、学校等各个方面力量,将难以掌握的民歌及曲目以文字资料形式記录,或者利用唱片录制,深入农牧民中进行调查,挖掘蒙古族原生态民歌。政府也要在民歌教育传承中发挥政策支持作用,在地区发布一些传统民歌保护性文件,支持蒙古语普及及教育工作,在蒙古语班级中积极展开民歌教育。政府也要借助民歌申遗契机,收集大量的蒙古民歌曲目,完善民歌保护性政策,并设置专项化机构,完成民歌调研及研究,夯实地方艺术团体,这也是蒙古民歌传承及发展的基础。文化主管单位也要做好民歌宣传及引导工作,组织蒙古族音乐节等活动,共同形成蒙古民歌保护及传承的共识。
(三)文化管理,注重产业化发展。产业化发展路径为蒙古族民歌保护及传承提供新的路径,是蒙古民歌传承发展的可靠路径。政府及相关单位自思想上认识到民歌保护及传承问题,构建蒙古民歌保护工程,并加大投入力度,为蒙古歌曲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文化管理单位及学术领域通过广泛的理论研究,完善蒙古民歌产业化发展路径,并做好产业化评估,为避免市场风险提供帮助。此基础上,地方政府也要结合地方特色,关注民俗传统及草原特色,构建以草原文化为基础的文化产业集群,形成文化、旅游相互发展的格局,并组织人员完成蒙古族歌曲文化管理活动,建立起蒙古族民歌合唱团及表演团队,提升蒙古族民歌的文化影响力,为蒙古民歌传承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蒙古族作为游牧民族,民歌均来自日常劳动生活,蒙古民歌体现民族群众情感。利用优美的歌声体现深邃的民族情感,抒发对草原及大自然的热爱及敬畏,具有民族音乐文化的历史深度,具有民族艺术特殊魅力及价值。蒙古民歌是蒙古族文化象征,体现蒙古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保护蒙古族民歌即保护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蒙古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对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俐俐.蒙古民歌长短调 碧草蓝天醉琴音——简述蒙古民歌的艺术特点[J].黄河之声,2020,(12):4.
[2]李润秀.形态学视角下的蒙古民歌研究——以汉文撰写的期刊论文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06):82-86.
[3]道玛曹.探析蒙古族民歌旋律与蒙古舞的形体语言融合[J].中国文艺家,2019,(07):99.
[4]吴延.民族音乐传承发展中本土化人文精神的坚守——以蒙古民歌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01):122-125.
[5]陈晓鹏.蒙古族民歌的艺术特色与演唱风格研究——以长调为例[J].音乐创作,2018,(01):139-140.
[6]马轶婕. 内蒙古民歌《陶格套夫》与《乌力吉扎日嘎拉》的对比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03):21-22.
作者介绍:乌云塔娜,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内蒙古艺术学院副教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蒙古族民歌。
【关键词】 蒙古民歌;文化遗传;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1-0097-02
蒙古族发展历史悠久,具有璀璨的民族文化,自古至今,蒙古族以勇敢、能歌善舞、真诚著称,在草原地区生活,人们也将蒙古族称之为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群体善于骑射、起初以狩猎为主,之后以游牧为主。游牧文化对蒙古族民歌产生有深刻影响,创造出不可复制的蒙古音乐文化。蒙古民歌中包括婚礼好日民道及讴歌生活及英雄的马克塔林道、叙事的胡尔尼道等,所以蒙古民歌文化非常丰富,对我国音乐文化产生也有深刻影响,但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西方文化的涌入、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等因素,民歌在发展过程中面对巨大挑战,新时期,还需思考蒙古民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策略。
一、蒙古民歌特点
(一)民族性。蒙古民歌作为少数民族歌曲,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在辽阔的草原上蒙古人民歌文化不断发展,对此,蒙古族也能被称之为音乐民族。蒙古族民歌是蒙古族群众表达情感的摇篮,在蒙古族民歌中能感受到蒙古族政治、经济、文化及感情,体现出蒙古族追求进步及忠于情感、反抗压迫等民族精神。蒙古族群眾性格豪放、征战英勇,这也是人们对蒙古族最深的印象,但在此印象下人们往往会忽视蒙古人的柔情及细腻。蒙古民歌体现蒙古族群众内在性格,这也是蒙古民歌“慢多快少、忧多乐少”的特点。蒙古民歌曲调及风格具有鲜明的地区色彩,作为民间艺术歌曲,具有民族性即具有世界性。独树一帜的蒙古民歌,也是蒙古族普及最广泛的艺术。
(二)地域性。蒙古民歌不只是公认的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歌,也是具有鲜明特点的地方特色,如巴尔虎色彩、科尔沁色彩、察哈尔色彩、鄂尔多斯色彩、乌拉特色彩等,均有自己的风格特色。蒙古民歌气韵悠长、调式丰富、曲调优美。独特的民族风情是其他民族无法复制的风格底蕴,民歌中描述男女缠绵的爱情,歌颂辽阔的草原及奔驰的骏马、美丽的蒙古包,或者赞颂民族英雄,这些民歌是蒙古族人民群众的生活点滴描述。这是蒙古族不断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文化底蕴,往往具有不可替代性。
(三)独特性。蒙古族歌曲在创作过程中,一般是民间艺术家所创作,蒙古族艺术被称为“达古沁”或者“胡尔沁”等,蒙古艺人精通历史,善于音律。农牧民在生活中也会将有趣的故事编撰成歌曲,但农牧民编撰的歌曲不完善,需要民间艺人进行加工,并加以推广,使蒙古族民歌广泛传扬。唱词一般是押韵开头,但尾韵有属于自己独特的风格,该风格便是词重。同一词汇反复出现的情况下,名词性非常醒目,比如,英雄会出现特定的地点。蒙古民歌与一般的歌谣存在差异,具有严格、凝练、含蓄的特点,这也表现出蒙古族民歌的独特性。
(四)传承性。蒙古族自古便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创造出璀璨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创造的曲目词汇优美,具有历史传承价值。蒙古族民歌历史非常悠久,是传统艺术在民间歌谣的体现。具有民族特点的艺术文化需人们对它进行保护、传承和发展,蒙古族民歌反映蒙古族人们的风俗习惯及人文精神,也体现出游牧民族的精神状态及文化积淀,为后人提供的不仅是艺术,还有一个民族的灵魂及民族精神等,对此,蒙古民歌具有传承性,需要后人不断传承及发扬。
二、蒙古民歌表现形式
古代民歌均是在劳动中生成,音乐并非局限在劳动中,也在民族文化中孕育,民俗也是音乐滋生的土壤、蒙古族民歌也是如此。对蒙古民歌集进行翻阅,其中含有大量的民俗文化,占据较大的篇幅。草原上的歌往往与蓝天白云、青草、牧马等息息相关,歌唱出草原的广阔、奶茶的清香、亲人的挂念,人们在听到长调歌曲时,会想到马头琴的旋律,仿佛草原已经出现在眼前。
(一)蒙古民歌内容。蒙古民歌具有丰富的题材,对社会现实及群众生活有充分的体现,除思乡、儿女情长、狩猎、征战等内容外,也有一些具有真实性、哲理性等特点的长篇叙事歌。自整体上看,蒙古族民歌题材上种类繁多,有通俗易懂的、寓意深刻的、活泼动听的,旋律质朴、简单朴实等。蒙古民族,日常生活中均喜爱歌唱,活泼的小调中体现群众的心声,比如,《悠摇车》《河河沿》等,这些都是经典的儿歌,而一旦儿童长大,在翻山越岭时会聆听《巴音博罗》等,到了青年时期,人们喜爱听情歌,或者战歌、凯旋庆功的歌曲,也有人喜爱听祝福歌曲或者分别离合的忧伤歌曲等,蒙古族民歌内容丰富,但总体基调豪放、爽朗,却体现出委婉哀怨的内涵。在草原生活中,生活中的一切均来自歌唱,能歌善舞草原儿女口耳相传一些歌曲,这也是对蒙古族歌曲的传承。每个蒙古人均会哼唱一些民族歌曲,为人们讲解一些歌曲背后动人心弦的故事。比如,《龙梅》《达亚波尔》《韩秀英》等。
(二)蒙古民歌表现形式。1.章法:蒙古民歌分为单段体及复段体两种类型。每首四句构成的民歌,被人们称之为单段体,比如,《谚语歌》,单段体民歌多采用白描及夸张、谚语等手法,风格相对含蓄、旷达、自然。四句为一组的两段及四段结构,也称之为复段体。四段以上则是多段体,包括《金彦马》及《北京喇嘛》《陶克陶胡》等。2.结构:蒙古民歌结构上能分为平行式及模拟式、因果式,平行式也叫作并列式,指的是歌曲形式表体与本体处于平行关系。先唱开头起兴,后唱主体感受,比如,《劝嫁》便是典型的平行式。因果式也叫作果因式,指的是歌曲中的因果关系,比如,《金色的山》等。模拟式中分为复唱及复沓,歌词锻炼能分为大模拟及小模拟,比如,《长生天赞》等。
三、蒙古族民歌保护与传承的策略 蒙古民歌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传承方面的阻碍,若想实现蒙古族民歌的保护与传承,还需关注全新的路径,并提出以下保护与传承策略。
(一)提升认识,在实践中保护。蒙古族民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蒙古族民歌也被称之为草原上的“活化石”,具有鲜明的游牧文化特色及演唱形式,讲解蒙古族对历史文化及道德修养的觉悟,与牧民草原的生活息息相关,并随着历史进程得以传承及发展,是蒙古族群众物质生活的展示平台,也是蒙古民族智慧的结晶。对此,在蒙古民歌传承发展过程中,应当关注民歌传承及发展的要求,通过复合型传承培养赋予蒙古族民歌生命力。文化行政部门应当建立起蒙古族歌曲保护制度,为民歌研究工作提供资金及法律保障,并做到民歌收集工作及监督管理工作。专业音乐传承及教育过程中,应当做好蒙古民歌原生态发展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保证民歌传承质量的同时,在民歌基础上进行适当创新,从而培养出一批新时期的蒙古民歌艺人。
(二)注重保护,创新传承形式。蒙古民歌传承及与保护无法脱离社会支持,政府在民歌谱收集过程中,需联合艺人及文艺团体、学校等各个方面力量,将难以掌握的民歌及曲目以文字资料形式記录,或者利用唱片录制,深入农牧民中进行调查,挖掘蒙古族原生态民歌。政府也要在民歌教育传承中发挥政策支持作用,在地区发布一些传统民歌保护性文件,支持蒙古语普及及教育工作,在蒙古语班级中积极展开民歌教育。政府也要借助民歌申遗契机,收集大量的蒙古民歌曲目,完善民歌保护性政策,并设置专项化机构,完成民歌调研及研究,夯实地方艺术团体,这也是蒙古民歌传承及发展的基础。文化主管单位也要做好民歌宣传及引导工作,组织蒙古族音乐节等活动,共同形成蒙古民歌保护及传承的共识。
(三)文化管理,注重产业化发展。产业化发展路径为蒙古族民歌保护及传承提供新的路径,是蒙古民歌传承发展的可靠路径。政府及相关单位自思想上认识到民歌保护及传承问题,构建蒙古民歌保护工程,并加大投入力度,为蒙古歌曲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文化管理单位及学术领域通过广泛的理论研究,完善蒙古民歌产业化发展路径,并做好产业化评估,为避免市场风险提供帮助。此基础上,地方政府也要结合地方特色,关注民俗传统及草原特色,构建以草原文化为基础的文化产业集群,形成文化、旅游相互发展的格局,并组织人员完成蒙古族歌曲文化管理活动,建立起蒙古族民歌合唱团及表演团队,提升蒙古族民歌的文化影响力,为蒙古民歌传承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蒙古族作为游牧民族,民歌均来自日常劳动生活,蒙古民歌体现民族群众情感。利用优美的歌声体现深邃的民族情感,抒发对草原及大自然的热爱及敬畏,具有民族音乐文化的历史深度,具有民族艺术特殊魅力及价值。蒙古民歌是蒙古族文化象征,体现蒙古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保护蒙古族民歌即保护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蒙古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对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俐俐.蒙古民歌长短调 碧草蓝天醉琴音——简述蒙古民歌的艺术特点[J].黄河之声,2020,(12):4.
[2]李润秀.形态学视角下的蒙古民歌研究——以汉文撰写的期刊论文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06):82-86.
[3]道玛曹.探析蒙古族民歌旋律与蒙古舞的形体语言融合[J].中国文艺家,2019,(07):99.
[4]吴延.民族音乐传承发展中本土化人文精神的坚守——以蒙古民歌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01):122-125.
[5]陈晓鹏.蒙古族民歌的艺术特色与演唱风格研究——以长调为例[J].音乐创作,2018,(01):139-140.
[6]马轶婕. 内蒙古民歌《陶格套夫》与《乌力吉扎日嘎拉》的对比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03):21-22.
作者介绍:乌云塔娜,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内蒙古艺术学院副教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蒙古族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