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玩手机上了瘾咋办?这三个老人的“戒网”经历或许对你有点启发。
故事一
全家上阵,帮老伴戒网瘾
老伴儿玩手机上瘾以后,我给他总结了“三少”:睡眠少,朋友少,做家务少。以前他常跟老伙伴们聚在一起侃大山,一块逛公园散散步。现在,老伙伴们怎么喊他也不去了,一门心思宅在家里玩手机。我老伴儿姓牛,偏偏又有牛一样的犟脾气,我让他把手机放一放,多到户外活动活动,他就朝我瞪眼。
我管不了老伴儿,就抱怨儿子,说,手机是你给的、你教的,你必须帮你爸戒“网瘾”!儿子为难地说:“犟牛您都拉不回头,我哪里有这个威严啊?不然,我把爸的手机要回来吧?”儿媳不赞成,她说,要回爸爸已经爱不释手的手机,那是不现实的,不然咱们多出几个招法试试。经过家庭会讨论,我们全家人做了具体分工。
先是儿子出马。“解铃还须系铃人”,由他负责给老爸反复讲,这款手机有两个特别提示:一是充电时绝对不能用,不然有爆炸的危险;二是不彻底充足电不能用,不然电池会报废。不但吓唬他老爸,儿子还常常“搞破坏”,趁手机充电时,偷偷把插口拔出一点,使手机充不上电。有时候,趁他爸不在的时候拔下电源,晚些时候再插上。他爸看到手机没充上电只能去干点别的。儿子窃喜:无形之中减少了老爸上网的时间。
接着儿媳出面。在社区工作的儿媳推荐公公担任楼长,居民常常找他问这做那,“事务缠身”,分散了他上网的精力。前不久,社区成立了一支“约走队”,儿媳花言巧语“哄”公公参加,她亲自给他报了名。自从有了户外活动,老伴对手机就不那么须臾不可离开了。
然后由我出手。老伴儿本来是家里“名厨”,玩手机后他竟然撒手不干了,我现在便想办法让他“老树开花”:炒菜的时候,我装不懂,步步请教,使他不得不暂时放下手机来帮忙;饭桌上,我让孩子们齐夸他的手艺好,嚷嚷“就爱吃老爸做的红烧肉”、“馋爸爸做的熘肝尖了”等,让他欲罢不能。平时做家务,我会没事找事地求助他,让他搭把手,分担家务活,没有太多时间玩手机。
全家一齐出招,三招交叉循环,短短几个月,老伴儿果然渐渐对手机不那么上瘾了!我暗喜:“犟牛不可怕,人多力量大。
故事二
孙子做“网管”,爷爷换手机
这天晚上,公公突然在饭桌上宣布:“今天开始,我换老人机了!”他的宝贝孙子立马带头鼓起掌来:“爷爷,好样的!”并对我和他爸爸说:“你们呀,也学学爷爷,别和虚拟网络太亲近,和自己亲人太疏远!”
我被这突如其来的“新闻”搞糊涂了,公公这些日子拿智能手机就像宝贝似的,天天玩得不亦乐乎,怎么改变主意要重新捡起老人机用呢?
读3年级的儿子把实情告诉了我:“学校让我们写篇《我的爷爷》的作文,我请爸爸做辅导。爸爸悄悄对我说,你爷爷特别爱玩手机,不仅连辅导你作业都顾不上,而且这样下去会影响他的健康,你不妨写篇作文批评批评他。爸爸还说,要让爷爷‘改邪归正’,他当儿子的说话没有力度,我这个当孙子的劝起来会特别管用。”
在他们爷俩的精心谋划下,《我的爷爷是网迷》的作文写出来了,他俩又假装无意放在桌子上,很快就被我公公看见了。公公拿起孙子的作文想检查检查,不成想,却深深刺痛了自己的心。公公说,作文里面有一句话让他特别惭愧:“我的爷爷一有空,手里准拿着手机,不是在玩游戏,就是在看小说。有时我找他帮我看作业,要喊几遍他才听见……我真希望他少玩手机,多关心我的学习。”
公公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文章,最后落泪了。“望孙成龙”的他,当即找孙子道歉,说“自己是不称职的爷爷”,并且告诉孙子,他决定去换个老人机。孙子没想到爷爷如此通情达理,闻过则改,忙劝爷爷:“智能手机没有错,不迷恋就行,别换老人机了。”可是公公主意已定。
捡回老人机,公公就变了一个人,他不仅有充足时间静心辅导孙子了,而且和孙子玩得也投入,多了亲子时间。他告诉我们,“我算明白了,对网络的迷恋,从心理学上来说,是一种物质依赖。老年人退休后没有找到新的生活支撑点,只能求助于虚拟世界。老年人想走出网瘾,就该找回自己对社会、家庭的价值所在……”
爷爷改变了,孙子感动了,他把智能手机又揣进爷爷衣兜,说:“爷爷,您还是用这个吧,能听歌,能看新闻,闷了还能玩玩游戏呢。”他还说:“不过,孙子我是您的‘网管’,不会让您像以前那样了。”爷孙俩相拥而笑,笑得那样甜蜜。
故事三
坚持“3加1”,充实又快乐
自从孩子为家里装了无线Wi-Fi,我便利用儿子淘汰的一部智能手机上起了网。玩手机上瘾,时间长了,眼睛变得异常红,儿子赶紧陪我去了医院。检查后,医生说我是用眼过度,得了结膜炎。
病床上,我认真反思自己这段时间对手机的过度迷恋,发现自己退休以后,由于比年轻人有更多空闲时间,再加上老伴儿走了,没有人约束。因此,虽为老年人,但网瘾有时甚至比年轻人还大。
下决心告别网瘾,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日常生活提示表”,督促自己严格坚持“3加1”的生活规律。“3”,是要求自己每天必做3件事。一是学习,读书看报。我到图书馆借来一批图书,每天早晨和午后各用一個小时时间读书看报,通过读书陶冶情操。二是写作,在媒体工作的时候,我是知名的“评论员”,我重新拾起自己的特长,每天上午10时左右开始上网、写东西。写作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是锻炼思维的过程,写作需要分析思考,还需要开阔视野,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延缓衰老,当评论文章频频发表,更能给自己找到“老有所为”的成就感。三是健身。我参加了楼院的“老人走聊队”,与大家相约一起散步,边走边聊,既活动了筋骨,呼吸了新鲜空气,又结交了许多朋友,多了思想和生活经验的交流。
“1”,是要求自己每天做一项活动,比如,游公园、看展览、跳舞、唱歌、笔友聚会、钓鱼等。
现在每天既有规定动作还有自选动作,我已经忙得不亦乐乎,哪里有时间去迷恋网络啊?当下,我们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具备“多选项”,多些选择和爱好,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
故事一
全家上阵,帮老伴戒网瘾
老伴儿玩手机上瘾以后,我给他总结了“三少”:睡眠少,朋友少,做家务少。以前他常跟老伙伴们聚在一起侃大山,一块逛公园散散步。现在,老伙伴们怎么喊他也不去了,一门心思宅在家里玩手机。我老伴儿姓牛,偏偏又有牛一样的犟脾气,我让他把手机放一放,多到户外活动活动,他就朝我瞪眼。
我管不了老伴儿,就抱怨儿子,说,手机是你给的、你教的,你必须帮你爸戒“网瘾”!儿子为难地说:“犟牛您都拉不回头,我哪里有这个威严啊?不然,我把爸的手机要回来吧?”儿媳不赞成,她说,要回爸爸已经爱不释手的手机,那是不现实的,不然咱们多出几个招法试试。经过家庭会讨论,我们全家人做了具体分工。
先是儿子出马。“解铃还须系铃人”,由他负责给老爸反复讲,这款手机有两个特别提示:一是充电时绝对不能用,不然有爆炸的危险;二是不彻底充足电不能用,不然电池会报废。不但吓唬他老爸,儿子还常常“搞破坏”,趁手机充电时,偷偷把插口拔出一点,使手机充不上电。有时候,趁他爸不在的时候拔下电源,晚些时候再插上。他爸看到手机没充上电只能去干点别的。儿子窃喜:无形之中减少了老爸上网的时间。
接着儿媳出面。在社区工作的儿媳推荐公公担任楼长,居民常常找他问这做那,“事务缠身”,分散了他上网的精力。前不久,社区成立了一支“约走队”,儿媳花言巧语“哄”公公参加,她亲自给他报了名。自从有了户外活动,老伴对手机就不那么须臾不可离开了。
然后由我出手。老伴儿本来是家里“名厨”,玩手机后他竟然撒手不干了,我现在便想办法让他“老树开花”:炒菜的时候,我装不懂,步步请教,使他不得不暂时放下手机来帮忙;饭桌上,我让孩子们齐夸他的手艺好,嚷嚷“就爱吃老爸做的红烧肉”、“馋爸爸做的熘肝尖了”等,让他欲罢不能。平时做家务,我会没事找事地求助他,让他搭把手,分担家务活,没有太多时间玩手机。
全家一齐出招,三招交叉循环,短短几个月,老伴儿果然渐渐对手机不那么上瘾了!我暗喜:“犟牛不可怕,人多力量大。
故事二
孙子做“网管”,爷爷换手机
这天晚上,公公突然在饭桌上宣布:“今天开始,我换老人机了!”他的宝贝孙子立马带头鼓起掌来:“爷爷,好样的!”并对我和他爸爸说:“你们呀,也学学爷爷,别和虚拟网络太亲近,和自己亲人太疏远!”
我被这突如其来的“新闻”搞糊涂了,公公这些日子拿智能手机就像宝贝似的,天天玩得不亦乐乎,怎么改变主意要重新捡起老人机用呢?
读3年级的儿子把实情告诉了我:“学校让我们写篇《我的爷爷》的作文,我请爸爸做辅导。爸爸悄悄对我说,你爷爷特别爱玩手机,不仅连辅导你作业都顾不上,而且这样下去会影响他的健康,你不妨写篇作文批评批评他。爸爸还说,要让爷爷‘改邪归正’,他当儿子的说话没有力度,我这个当孙子的劝起来会特别管用。”
在他们爷俩的精心谋划下,《我的爷爷是网迷》的作文写出来了,他俩又假装无意放在桌子上,很快就被我公公看见了。公公拿起孙子的作文想检查检查,不成想,却深深刺痛了自己的心。公公说,作文里面有一句话让他特别惭愧:“我的爷爷一有空,手里准拿着手机,不是在玩游戏,就是在看小说。有时我找他帮我看作业,要喊几遍他才听见……我真希望他少玩手机,多关心我的学习。”
公公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文章,最后落泪了。“望孙成龙”的他,当即找孙子道歉,说“自己是不称职的爷爷”,并且告诉孙子,他决定去换个老人机。孙子没想到爷爷如此通情达理,闻过则改,忙劝爷爷:“智能手机没有错,不迷恋就行,别换老人机了。”可是公公主意已定。
捡回老人机,公公就变了一个人,他不仅有充足时间静心辅导孙子了,而且和孙子玩得也投入,多了亲子时间。他告诉我们,“我算明白了,对网络的迷恋,从心理学上来说,是一种物质依赖。老年人退休后没有找到新的生活支撑点,只能求助于虚拟世界。老年人想走出网瘾,就该找回自己对社会、家庭的价值所在……”
爷爷改变了,孙子感动了,他把智能手机又揣进爷爷衣兜,说:“爷爷,您还是用这个吧,能听歌,能看新闻,闷了还能玩玩游戏呢。”他还说:“不过,孙子我是您的‘网管’,不会让您像以前那样了。”爷孙俩相拥而笑,笑得那样甜蜜。
故事三
坚持“3加1”,充实又快乐
自从孩子为家里装了无线Wi-Fi,我便利用儿子淘汰的一部智能手机上起了网。玩手机上瘾,时间长了,眼睛变得异常红,儿子赶紧陪我去了医院。检查后,医生说我是用眼过度,得了结膜炎。
病床上,我认真反思自己这段时间对手机的过度迷恋,发现自己退休以后,由于比年轻人有更多空闲时间,再加上老伴儿走了,没有人约束。因此,虽为老年人,但网瘾有时甚至比年轻人还大。
下决心告别网瘾,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日常生活提示表”,督促自己严格坚持“3加1”的生活规律。“3”,是要求自己每天必做3件事。一是学习,读书看报。我到图书馆借来一批图书,每天早晨和午后各用一個小时时间读书看报,通过读书陶冶情操。二是写作,在媒体工作的时候,我是知名的“评论员”,我重新拾起自己的特长,每天上午10时左右开始上网、写东西。写作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是锻炼思维的过程,写作需要分析思考,还需要开阔视野,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延缓衰老,当评论文章频频发表,更能给自己找到“老有所为”的成就感。三是健身。我参加了楼院的“老人走聊队”,与大家相约一起散步,边走边聊,既活动了筋骨,呼吸了新鲜空气,又结交了许多朋友,多了思想和生活经验的交流。
“1”,是要求自己每天做一项活动,比如,游公园、看展览、跳舞、唱歌、笔友聚会、钓鱼等。
现在每天既有规定动作还有自选动作,我已经忙得不亦乐乎,哪里有时间去迷恋网络啊?当下,我们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具备“多选项”,多些选择和爱好,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