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ronso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课堂提问也受到很大的关注。农村教师的教学工具简陋,只有极少数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课标实施后,许多农村教师简单地理解为“满堂问”就是體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大量使用提问,“满堂问”越来越严重,借此推动课堂授课的进程。为了真正发挥提问的作用,我们从调查了解到的当前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入手,研究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教师提问的次数多,问题过于简单。根据笔者听课粗略统计:以一堂课40分钟计算,每节课提问最少的有7~8个问题,多的有15个问题,平均每3~5分钟就有一个问题。教师提的问题多属理解性问题,没有思考价值,也就是和课文内容有关的、属于浅表性的问题。根据问题认知层次来划分,最有名的是根据布鲁姆的认知领域六层次分法: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观察现在农村小学的课堂提问,识记、理解的问题占了九成以上。
  2.教师表述问题的语言具有不确定性。当教师发现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马上就会提出很多细小的问题,显得随意、拖沓,零打碎敲。
  3.提问对象过于集中。教师的提问对象往往集中在班级中的少数举手的优等生身上,提问频率超过三次以上;学困生回答不出,不用提问。教师认为学生集体回答,就是体现了面向全体。
  4.学生候答的时间短。很多教师都有急于求成的心理倾向:问题一提出,最好就有学生举手准备发言。很多教师认为,学生马上回答出来就说明教学效果好,课堂就不会陷入尴尬的冷场,方便去完成其他的环节……这些导致教师不敢提有难度的问题,一味追求虚假的热闹。
  二、课堂提问存在问题的分析
  从农村课堂常见的提问现象考察分析,我们发现出现以上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在教师身上。农村教师年龄偏大(53%是35岁以上的教师),多年来教学任务繁重,较少外出学习,很少接触新事物。他们深受传统教学模式和心理习惯定势影响,认为还是老方法好,省时,却不知道讲解课文时进行不断的提问,带着学生围绕课文主要内容重温一遍,学生得到的所谓的知识,只不过是教师咀嚼加工过的“知识”而已。
  三、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1.充分利用书本上现成的问题
  语文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就拿教材来说,以专题组织教材内容,教学的各项内容都紧密围绕单元专题而展开,每个单元有导语介绍本单元的内容和学习方法,有利于把握整个单元的教学情况;单元中的每篇课文有“学习泡泡”(一、二、三、四年级课本出现)和“课后习题”,这些问题是教和学的联结点,体现了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课文前,教师需要钻研教材,熟读课文,以“单元导语、学习泡泡的问题、课后习题”来设计教学主线;学生课前可以进行适当预习,通读课文至少三遍,标出疑难字词、重点句段,尝试解答“学习泡泡”中的问题、课后习题,让师生带着教材走进课堂。
  2.把握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应注重实效,合理变通,使提问始终服务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即服务于教学目标,服务于学生对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
  (1)设计紧扣教学目标的主问题进行提问。课堂提问应特别注意区分“重要的提问”和“徒劳的提问”,后者劳而无功,影响甚至破坏教学的效果。如何设计“重要的提问”是每一个教师都要研究、实践的基本功。要上好一节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阅读教学为例,除了理解课文内容外,更多的提问要围绕读书的策略与方法、语言及文章结构还有运用规律等方面来设计。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如《藏戏》一文,教师可以提问“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抓住文中描述藏戏形成的主要段落,理出步骤,总结学习方法,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解决“藏戏有什么特色”。
  (2)适当候答,科学理答。教师要有“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意识,尊重学生,给足学生时间来思考,每个问题至少以3秒的时间等候,甚至更长,还学生真实的学堂,而不是把课堂当作教师灌输知识的“教堂”。课堂理答应注重发展性理答,将发展性理答再细化,就可分出追问、转问、探问和反问这四种理答行为。怎样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追问?教师应紧随学生的回答继续提问,提高回答问题的完整性,从而让学生在更高的水平上进行思考。例如:“你能进一步对你的回答作出解释吗?”“你如何来捍卫你的立场?”
  3.注重所提问题的严谨性
  (1)教师对问题的表述应清楚,表述清楚的提问能提高正确回答的可能性。不提任何一篇文章都适用的问题,如“课文讲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等。提专一的问题,避免无休止的提问,不然会使学生受到挫折或感到迷惑。如《中彩那天》一文,可以提这样的问题:“父亲有什么理由留下车子?父亲还车的理由是什么?”
  (2)问题指向性明确。设计指向教学结构的关键问题,教师应把它们写进教案(书本)中,一项任务至少一个问题,尤其是较高水平的问题,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提一些随机性的问题。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上《中彩那天》提出的主要问题只有两个:“课文给我们介绍了一个什么故事?”(随机解释学生难理解的字、词的意思,如“拮据”“梦寐以求”“成年”“回顾”)“从哪些地方看出父亲他有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贾志敏老师用第一部分的问题统帅两节课主要教学过程的推进,使学生复述课文的故事越来越全面、到位,到结尾部分用第二个问题完成人文教育,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
  (3)问题有一定的受众面。有意识地设计那些能够鼓励全体(或大多数)学生参与的问题。所提的问题要能使大多数学生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如,指定非自愿者来回答问题;对难度较大的问题采取自由处理的形式;留心沉默寡言的学生的语言或非语言暗示,如困惑的表情,似举非举的手势等;鼓励学生与学生间相互启发。
  4.培养学生规范回答问题的习惯
  (1)要求学生先动脑筋想好后举手回答,把各种学习参考资料(预习时可以看看)请出课堂。
  (2)切忌集体回答问题。千人难一面,众口难一词,回答的声音混杂,表达不清,难以纠正存在的毛病。
  (3)忌包办回答。教师提出问题后,有的教师喜欢说出上半截,学生回答下半截,多数是一个词或者一个字,教师自己以为这就是降低学生回答的难度,追求整齐划一的回答,殊不知这样会扼杀学生的求异思维。
  (4)课堂回答“批处理”。什么是课堂回答“批处理”?是指在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后,指定一批学生回答。这一批人选通常有四种形式:一种是按学生座位,每次由一行或一列学生回答;一种是按学生学号,有规律地指定一批学生回答;一种是根据举手的学生,点出想发言的一批学生回答;一种是随机抽取学生号码,要求学生回答。课堂回答“批处理”保证了学生发言的参与率,施加“要我发言”的压力,减少教学的中断次数、候答时间的延长。
  恰到好处的提问能明确学生实际与所学的知识之间的差距,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只有把提问同阅读、讨论、语言练习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才能发挥提问的效用,才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广东惠东县白花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统编本教材充分体现这一理念,不仅增加“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内容,还在单元教学中增添了课外自读内容,目的是让课外阅读进入语文教学体系之中。但从当前学生的课外阅读来看,学生即便读了,也是草草了事。笔者以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一书为例,谈谈整本书的阅读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给他们童年留下烙印。  一、引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要鼓励质疑,搭建平台,转变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要唤醒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不仅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需要,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从思维分类的角度来看,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中国教育有一
我是个脾气比较急躁的人,年轻的时候,曾狠狠地体罚过一名犯了错误的学生,现在想起来,很后悔。着实印证了一句话:冲动是魔鬼。  今天轮我值班。早晨,我早早地来到学校。天空下着细细、凉凉的小雨,我站在新建的教学楼前,注视着络绎不绝进入校园的学生。突然,一阵咚咚声引起了我的注意。  学校塑胶操场南面东边的篮球架的底座上,两个一年级的学生在上面不亦乐乎地跳着。那不停的咚咚声,在较为安静的早晨显得特别刺耳。我
课标指出:“在语文学習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在平日的阅读教学中,我把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经典语句一一摘抄下来,然后认真地写在自制的空白书签上,又把书签用不同的激励方式奖励给学生,同时教给学生自学书签内容的方法,激励学生自学内容,并向教师汇报。汇报之后,教师再次把书签返还给学生,学生既可以当作书签用,也可以作
“啪!”一篇习作摆在了小雅面前,小雅不敢直视我的眼睛,因为她知道一篇抄来的习作会让老师多么愤怒。确实,我很生气。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我每天都要批改他们的日记,并用心地写上评语,耐心地提出修改意见。课本中的每一篇习作,我都认真备课,制作精美的课件,甚至花时间写“下水文”,就是为了让学生在习作时不至于抓耳挠腮,无从下手。小雅是个成績不错的学生,竟然抄袭了。“今晚回家重新写一篇,明天交!”望着与网上
不少教师视“流水账”习作为废习作,常要求学生重写。笔者以为,“流水账”习作并不是废习作,存在着不少教学价值点,教师要以客观、欣赏的眼光看待,引导学生将暗淡微小的价值点放大成闪光的“宝石”,让“流水账”习作在修改中实现华丽转身。  一、以客观、欣赏的眼光看待“流水账”习作  笔者曾让学生以“扳手腕比赛”为题写一篇习作,有学生在初稿中这样写道:  今天,我们在教室里举行了扳手腕比赛。比赛用的桌椅放好后
评价是对教育活动的价值  判断,是促进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更是提升学生素养的有效手段。  一、评价要有适度的激励性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不仅是激励,更是一种调控。当提出问题后,我常常会这样说:“我请举手姿势最漂亮、最端正的xxx来回答。”“我请刚才讨论最有秩序的xxx小组来展示。”一方面这是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和小组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对其他学生的提醒。这样的评价显然比严肃的命令好得多。  当课堂
猜读是指在读书的过程中,根据已知的内容去推测未知的一种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借助猜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读思结合中开发学生的智慧,启发想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阅读。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借助猜读来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呢?  一、借助插图,猜读课文内容  选入教材中的文章具有文质优美、插图生动有趣等特点,它们不仅给学生的阅读带来美感,还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充满了猜测,尤其是一些连环画中的插图,
当下学生的习作多是信马由缰,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因此,常常篇幅短小,语言偏于粗轮廓的白描,无论是写人还是写事,写景还是状物,都以写实为主,很少穿插情感、细节的描写。针对这样的习作状态,我尝试循着他们的初思维,引导他们从“粗放”走向“细致”,在前后语言的对比中,斟酌语言、结构的重要性,从而抛开急于求成的习作心理,潜心构思、酝酿,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习作来。  一、广开言路,广泛收集思维碎片  在习作之初
言,即语言;意,在语文教学中主要是指感受、感想、情感、思想、观点等。言语表达与言语理解作为语言文字运用的两个关键能力,其本质是指学习如何用语言形式来表情达意。由此可见,由“言”到“意”的转换是一个“言语理解”的过程,由“意”到“言”的转换则是一个“言语表达”的过程。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言意转换的训练是落实学生语言训练的有效途径。那么,在教学中,基于“言意转换”的教学应该如何实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