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发生漏胆,有一部分为迷走胆管损伤造成.文献报道,迷走胆管损伤发生胆漏并不被人所熟知,其发生率为2%(5/250)[1].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广泛开展,会有更多的腔镜医师遇到这一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我们将实际操作中所遇到的情况总结如下,并就诊治体会做初步探讨。
【机 构】
:
100050,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100050,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100050,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100050,北京市,首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发生漏胆,有一部分为迷走胆管损伤造成.文献报道,迷走胆管损伤发生胆漏并不被人所熟知,其发生率为2%(5/250)[1].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广泛开展,会有更多的腔镜医师遇到这一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我们将实际操作中所遇到的情况总结如下,并就诊治体会做初步探讨。
其他文献
目前,常位肝移植是肝功能衰竭及先天性肝代谢疾病惟一成熟的治疗方法,但因具有操作复杂、花费昂贵、供体缺乏及病人常需终生免疫抑制等缺点,其临床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1,2].近来,肝组织工程成为终末期肝病治疗的研究热点,并取得了显著进展。
目的 探讨影响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预后因素,为进一步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0月至1998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230例HCC病人资料.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将可能对预后有影响的指标,依次引入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1、3、5年复发率分别为35.2%、52.1%、62.4%;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1%、
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是目前肝移植领域面临的最大难题.临床上虽在术前、术后应用了各种免疫抑制剂,但效果并不理想,不能有效抑制排斥反应,诱导免疫耐受.所以关于免疫耐受课题研究已成为移植免疫领域的热点.目前在实验室利用动物模型已提出一些免疫耐受诱导方法,如术前骨髓输注、胸腺移植、肝细胞移植、肝干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等,但有无可能用于临床尚在研究中.近年来有文献报道Fas/Fas-ligand(FasL)通路
精确的胆管空肠黏膜吻合,是避免长期肝管狭窄的一重要因素.当病患因胆囊切除手术发生肝总管截断意外时将胆汁体外引流,保持胆管长期畅通可以避免未来之肝硬化.但若肝门部接受过多次手术时,肝门部的剥离要找出肝门部的胆管相当困难且耗时,造成胆管肠吻合之困难,可能形成将来吻合处之再狭窄.我们将经皮肝穿胆管引流通道扩大到18Fr.做胆管肠吻合手术时,利用此一通道施行术中胆道镜术,利用胆道镜之强光,可以很轻易得知肝
为了解脾纤维化程度与免疫功能的变化是否一致,我们于2000年9月初至2001年12月底,对31例晚期血吸虫病巨脾病人进行了脾纤维化程度对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现予报告。
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来势凶猛,不论内、外科治疗效果均不满意.虽说经内镜栓塞及套扎为主的非手术疗法以及在终末期肝病所行的肝脏移植取得很大成功,但因在国内尚不能普遍开展,仍有较多病人在经非手术疗法无效时须采取急症手术止血.目前实行的各种手术无论分流或断流术后均有一定的再出血率.术后再出血的病人曾经历一次或数次手术,状态一般较差,第一次手术后所致的腹腔中粘连及解剖的改变,使其手术
病人金××,女,28岁.因右上腹反复隐痛不适2年而入院.诊断为结石性胆囊炎.既往有剖腹产手术史.经术前准备后,于2004年6月28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常规四孔法行LC,先于脐下缘做1.5 cm长的弧形切口,然后用气腹针穿刺注气,第一次穿刺注气时,入气不畅,行第二次穿刺后注气顺畅,气腹压力达10~12 mmHg后拔除气腹针,穿刺置入11 mm的Trocar并置入腹腔镜,随后按常规操
肝脏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其1年生存率已提高至80%以上,但作为影响病人术后生存率重要因素的胆道并发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999-2003年作者对来自于多中心的26例肝移植病人的术后T管带管状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女性病人,29岁,农民.因反复右上腹疼痛3年余,再发伴巩膜黄染1周收住我院.入院时查体:体温36.8℃,呼吸18次/min,脉搏82次/min,BP100/80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