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小学基础教育更加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小学作为学生的初级学习阶段,是学生思想意识启蒙和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更是学生性格塑造、品格培养的黄金时期。俗话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在小学行为习惯培养中,閱读习惯作为学生不可或缺的良好学习习惯,需要老师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和培养,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潜移默化的完成习惯养成和品格、性格的塑造。文章从小学德育教育中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策略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使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随着小学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小学生的道德素养、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小学生而言,课堂教学只能传授给学生部分知识,更多的知识内容还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老师要充分发挥出引导者和辅助者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自主学习中拓展知识视野,体会丰富的人生哲理,从而实现小学生知识积累的同时拥有良好的习惯和品格,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一、 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漫长过程,习惯养成的好坏对学生的未来学习和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作为学生的基础教育阶段,也是学生思想启蒙和习惯养成的黄金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也较强,只要老师进行科学、持续的引导和纠正,学生习惯养成更加简单和高效。因此,小学教育中老师要重视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而阅读习惯作为学习习惯中的一项内容,需要老师在开展德育工作的同时,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培养,使学生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学习,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内容,使学生修养更高,品格更好,从而成为一个学习能力强、品行优秀、性格良好的人。
二、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阔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倡小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生年龄偏小,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就依赖于丰富的阅读,阅读不仅能够开拓知识视野,同时也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小学阶段是学生左脑发育的黄金时期,对知识吸收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小学生常常表现为对外界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渴求了解更多的知识,因此书籍成为小学生认识世界、明白哲理最直接的途径,而阅读则满足了小学生求知的精神需求,如果老师在小学阶段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强化学生从阅读中获得的满足感,那么久而久之,学生就在潜移默化中对阅读逐渐从兴趣转为一种依赖,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小学生中不难发现拥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对世界的认知更加的理性和客观,对待事物的看法更加全面而深刻,在书籍中,学生获得了良好的熏陶,从而形成了优秀的品格,并在习惯和求知欲的驱使下获得了更加丰富的知识积累,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奠定了基础。
三、 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
阅读是一种由感觉、直觉、思维、想象、记忆等多种因素组成的复杂的学习活动,在阅读中学生的个性、情趣、动机、兴趣等心理因素都起到了相应的调节作用,小学生在阅读中,眼、耳、口、心都能够发挥出独特的作用,使学生在阅读中将文字流淌进心理,形成对事物的认知、道理的体会、知识的积累。所谓阅读习惯,是指不需要别人强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觉,就自然而言的去进行的种种动作,是一种自主学习意识。阅读习惯中包含了:正确的读书姿势、恰当的读书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质疑解疑等良好习惯。
(一)在示范和指导中拥有正确的读书姿势
小学是学生的初级学习阶段,也是学生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在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过程中,首先要指导学生拥有正确的读书姿势,使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既吸收了知识内容,同时也利于自身的身体发展。人的躯干靠脊柱支撑,脊柱随着成长而发育,小学阶段正是脊柱发展的高速阶段,如果长时间受到挤压就很容易弯曲变形,因此,老师在组织学生开展阅读前,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姿势。对小学生而言,模仿是最直接的学习模式,老师要以身作则,并可以通过姿势示范来引导学生在模仿中形成良好的坐姿习惯。正确的读姿势应该是:腰、背挺直,端正坐于桌前,胸部稍稍挺起,手臂自然下垂,大腿平放于椅面,腰部靠在椅背,小腿直立地面或稍微前伸,然后注意胸与桌面保持一拳的距离,使呼吸和血液能够自然流动,书本轻松地拿在手里,上端微微垫高,眼睛与书之间保持一尺的距离。正确的阅读姿势能够使学生在阅读中倍感轻松,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近视和颈部肌肉的疲劳,使小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身体发展也不受影响。
(二)良好的阅读方法增强了阅读体验
著名作家鲁迅曾经说过:“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眼到是指注意力集中在书上不可看别处;口到是指要带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心到是指读书要用心去体会、感知;脑到是指要提出不懂的问题,善于思考,追根求源。在小学生阅读中,老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多元化的阅读方法,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这样既能够高效地完成阅读,同时也能够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增强了学生的阅读体验,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逐渐养成爱阅读、会阅读的良好阅读习惯。小学生常见的自主阅读方法通常有这几种方法:1. 速读,是一种快速阅读方法,学生通过对文章迅速浏览来了解文章大意,可以加快小学生的阅读速度,方便学生扩大阅读量,适用于阅读同类书籍或者参考书。2. 略读,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学生在略读中略观大意,也可以弄清楚文章的主要观点、主要事实或者典型事例,通常用于文章的开头、结尾、标题、导语的阅读中使用。3. 跳读,是一种跳跃式阅读方法,是指在阅读中将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对文章中的重点脉络进行阅读,重点掌握各段落的中心内容,当学生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句,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就可以先跳过去,然后从整体阅读中去推测疑问字、词、句的含义,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避免学生由于不理解内容陷入思维困境导致放弃阅读。4. 精读,是指学生在阅读中精细深入的进行阅读,对文章的语言、结构、内容、写作方法等进行细心研读,是一种高质量的阅读方法,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获得基础知识内容的同时获得思想和情感的感悟。在小学生自主阅读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不同的阅读内容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比如,学生普遍喜欢阅读的寓言故事,可以采用跳读加精读的方法,不仅理解文章字面的意思,同时也体会到寓言故事的深刻内涵,给学生带来思想的熏陶,有助于学生思想、行为上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边读边思考中提高能力和素养
中国著名教育家徐特立先生曾经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中要勤动笔、勤思考,才能抓住文章重點,拥有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做好摘录,记好笔记,并在阅读后及时写下心得体会。在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过程中,老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养成阅读、记录、思考的好习惯,在阅读教学中,老师指导学生进行重点词句标注,段落旁进行注解,阅读中进行摘抄、背诵,并能够表达出自己对文章的评价和读后感,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进行阅读练习,在阅读的点滴积累中,学生养成了边读、边想、边写的良好阅读习惯,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水平,同时对于文章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丰富内涵,学生通过阅读完成了理解和吸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帮助学生完善了品格塑造。比如,小学生阅读德育启蒙书籍《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孝经》等书籍时,老师要指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养,同时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在阅读中培养小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在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质疑方法,引导学生“善问”“爱问”。在阅读中启发学生质疑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出主体作用,利用思维的兴奋点和认知矛盾冲突来培养小学生拥有主动探索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老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设立,使学生知晓“问什么”和“如何问”,并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通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质疑问题对文中内容展开深层次的探究,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然后在书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锻炼了思维能力,并逐渐拥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比如,老师推荐小学生阅读了《玩转科学—游戏中的科学和知识》这本读物,这本书以漫画的形式为学生展示了许多有趣的小实验,展示出丰富的科学道理,学生可以在书中通过奇妙的科学现象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以“抓住空气”这篇为例,学生可以模仿书中有趣实验进行动手操作,照书中的实验过程进行模拟实验,然后对实验现象、实验材料、实验原理提出问题展开思考。将一个干净的玻璃瓶并放入一张纸,然后拿一个玻璃球放在盛满水的盆子里,现在将玻璃瓶倒置瓶口倒扣住乒乓球,那么玻璃瓶中的纸会湿吗?为什么?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在一系列的质疑和解疑过程中,学生深刻了解了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学到了科学知识,同时有趣的质疑问题也激发起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自主学习中充满了动力,促进了学生知识和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同步发展。
四、 结语
小学作为学生习惯养成和品格塑造的黄金阶段,离不开老师科学、专业的指导,将阅读习惯当作小学生必备的一项基础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持续地进行引导,传授阅读方法、鼓励独立探究,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增强了学生的阅读体验,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自主学习,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了小学生全面的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玲玲.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9.
[2]杨海英.浅谈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2019.
[3]陈雅琼.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J].科学咨询,2019.
作者简介:
邓维娜,广东省湛江市,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二中学。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策略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使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随着小学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小学生的道德素养、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小学生而言,课堂教学只能传授给学生部分知识,更多的知识内容还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老师要充分发挥出引导者和辅助者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自主学习中拓展知识视野,体会丰富的人生哲理,从而实现小学生知识积累的同时拥有良好的习惯和品格,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一、 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漫长过程,习惯养成的好坏对学生的未来学习和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作为学生的基础教育阶段,也是学生思想启蒙和习惯养成的黄金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也较强,只要老师进行科学、持续的引导和纠正,学生习惯养成更加简单和高效。因此,小学教育中老师要重视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而阅读习惯作为学习习惯中的一项内容,需要老师在开展德育工作的同时,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培养,使学生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学习,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内容,使学生修养更高,品格更好,从而成为一个学习能力强、品行优秀、性格良好的人。
二、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阔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倡小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生年龄偏小,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就依赖于丰富的阅读,阅读不仅能够开拓知识视野,同时也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小学阶段是学生左脑发育的黄金时期,对知识吸收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小学生常常表现为对外界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渴求了解更多的知识,因此书籍成为小学生认识世界、明白哲理最直接的途径,而阅读则满足了小学生求知的精神需求,如果老师在小学阶段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强化学生从阅读中获得的满足感,那么久而久之,学生就在潜移默化中对阅读逐渐从兴趣转为一种依赖,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小学生中不难发现拥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对世界的认知更加的理性和客观,对待事物的看法更加全面而深刻,在书籍中,学生获得了良好的熏陶,从而形成了优秀的品格,并在习惯和求知欲的驱使下获得了更加丰富的知识积累,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奠定了基础。
三、 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
阅读是一种由感觉、直觉、思维、想象、记忆等多种因素组成的复杂的学习活动,在阅读中学生的个性、情趣、动机、兴趣等心理因素都起到了相应的调节作用,小学生在阅读中,眼、耳、口、心都能够发挥出独特的作用,使学生在阅读中将文字流淌进心理,形成对事物的认知、道理的体会、知识的积累。所谓阅读习惯,是指不需要别人强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觉,就自然而言的去进行的种种动作,是一种自主学习意识。阅读习惯中包含了:正确的读书姿势、恰当的读书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质疑解疑等良好习惯。
(一)在示范和指导中拥有正确的读书姿势
小学是学生的初级学习阶段,也是学生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在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过程中,首先要指导学生拥有正确的读书姿势,使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既吸收了知识内容,同时也利于自身的身体发展。人的躯干靠脊柱支撑,脊柱随着成长而发育,小学阶段正是脊柱发展的高速阶段,如果长时间受到挤压就很容易弯曲变形,因此,老师在组织学生开展阅读前,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姿势。对小学生而言,模仿是最直接的学习模式,老师要以身作则,并可以通过姿势示范来引导学生在模仿中形成良好的坐姿习惯。正确的读姿势应该是:腰、背挺直,端正坐于桌前,胸部稍稍挺起,手臂自然下垂,大腿平放于椅面,腰部靠在椅背,小腿直立地面或稍微前伸,然后注意胸与桌面保持一拳的距离,使呼吸和血液能够自然流动,书本轻松地拿在手里,上端微微垫高,眼睛与书之间保持一尺的距离。正确的阅读姿势能够使学生在阅读中倍感轻松,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近视和颈部肌肉的疲劳,使小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身体发展也不受影响。
(二)良好的阅读方法增强了阅读体验
著名作家鲁迅曾经说过:“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眼到是指注意力集中在书上不可看别处;口到是指要带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心到是指读书要用心去体会、感知;脑到是指要提出不懂的问题,善于思考,追根求源。在小学生阅读中,老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多元化的阅读方法,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这样既能够高效地完成阅读,同时也能够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增强了学生的阅读体验,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逐渐养成爱阅读、会阅读的良好阅读习惯。小学生常见的自主阅读方法通常有这几种方法:1. 速读,是一种快速阅读方法,学生通过对文章迅速浏览来了解文章大意,可以加快小学生的阅读速度,方便学生扩大阅读量,适用于阅读同类书籍或者参考书。2. 略读,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学生在略读中略观大意,也可以弄清楚文章的主要观点、主要事实或者典型事例,通常用于文章的开头、结尾、标题、导语的阅读中使用。3. 跳读,是一种跳跃式阅读方法,是指在阅读中将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对文章中的重点脉络进行阅读,重点掌握各段落的中心内容,当学生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句,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就可以先跳过去,然后从整体阅读中去推测疑问字、词、句的含义,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避免学生由于不理解内容陷入思维困境导致放弃阅读。4. 精读,是指学生在阅读中精细深入的进行阅读,对文章的语言、结构、内容、写作方法等进行细心研读,是一种高质量的阅读方法,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获得基础知识内容的同时获得思想和情感的感悟。在小学生自主阅读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不同的阅读内容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比如,学生普遍喜欢阅读的寓言故事,可以采用跳读加精读的方法,不仅理解文章字面的意思,同时也体会到寓言故事的深刻内涵,给学生带来思想的熏陶,有助于学生思想、行为上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边读边思考中提高能力和素养
中国著名教育家徐特立先生曾经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中要勤动笔、勤思考,才能抓住文章重點,拥有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做好摘录,记好笔记,并在阅读后及时写下心得体会。在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过程中,老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养成阅读、记录、思考的好习惯,在阅读教学中,老师指导学生进行重点词句标注,段落旁进行注解,阅读中进行摘抄、背诵,并能够表达出自己对文章的评价和读后感,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进行阅读练习,在阅读的点滴积累中,学生养成了边读、边想、边写的良好阅读习惯,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水平,同时对于文章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丰富内涵,学生通过阅读完成了理解和吸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帮助学生完善了品格塑造。比如,小学生阅读德育启蒙书籍《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孝经》等书籍时,老师要指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养,同时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在阅读中培养小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在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质疑方法,引导学生“善问”“爱问”。在阅读中启发学生质疑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出主体作用,利用思维的兴奋点和认知矛盾冲突来培养小学生拥有主动探索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老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设立,使学生知晓“问什么”和“如何问”,并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通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质疑问题对文中内容展开深层次的探究,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然后在书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锻炼了思维能力,并逐渐拥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比如,老师推荐小学生阅读了《玩转科学—游戏中的科学和知识》这本读物,这本书以漫画的形式为学生展示了许多有趣的小实验,展示出丰富的科学道理,学生可以在书中通过奇妙的科学现象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以“抓住空气”这篇为例,学生可以模仿书中有趣实验进行动手操作,照书中的实验过程进行模拟实验,然后对实验现象、实验材料、实验原理提出问题展开思考。将一个干净的玻璃瓶并放入一张纸,然后拿一个玻璃球放在盛满水的盆子里,现在将玻璃瓶倒置瓶口倒扣住乒乓球,那么玻璃瓶中的纸会湿吗?为什么?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在一系列的质疑和解疑过程中,学生深刻了解了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学到了科学知识,同时有趣的质疑问题也激发起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自主学习中充满了动力,促进了学生知识和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同步发展。
四、 结语
小学作为学生习惯养成和品格塑造的黄金阶段,离不开老师科学、专业的指导,将阅读习惯当作小学生必备的一项基础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持续地进行引导,传授阅读方法、鼓励独立探究,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增强了学生的阅读体验,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自主学习,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了小学生全面的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玲玲.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9.
[2]杨海英.浅谈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2019.
[3]陈雅琼.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J].科学咨询,2019.
作者简介:
邓维娜,广东省湛江市,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