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写作能力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做起:
一、要努力化平淡为神奇
一部优秀作品要么给人以美的享受,要么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
写作者就是要不断寻找发现新的视角,揭示隐藏在生活深层的美——描绘出事物的真相,不能平铺直叙的记录,为什么生活那么生动鲜活、缤纷多姿,而到了我们笔下就变得苍白无力、索然寡味、死气沉沉。一副活活的风景让我们给写死了,事物不会自己显现出来,大自然的神奇和奥妙往往是含而不露的。作家的任务就是不断揭示,不断发现——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已发现的美,创造有所感受的美。一位学画的人问老师,“我什么时候才能认为我的画已完工了?”老师回答说:“什么时候当你用惊讶的目光对着你的画说:”这难道是我画的吗?“这时候才算完工。”
二、好的语言应充满活性,富有穿透力
先谈谈语言的活性,好的作者应该对字词有着一种本能的亲和与敏感,每一个字词都有其独特的生命和个性。这种含义在普通的字典里是找不到的,世界上最好的语言是从生活这个熔炉里直接攫取的。而别人用过的语言,只是燃烧过的旧火山,一味滥用别人的东西,跟着别人鹦鹉学舌,就会丧失语言的活性和生命力。王小波曾感慨道:我就不明白那些人云亦云的家伙,为什么总喜欢去嚼别人嚼过五百年的口香糖。语言象化学里的催化剂,用一次可以,到第二次就会失效中毒,写作最忌讳的是:你还没张嘴,别人就知道你要说什么。一个人把作品写到这个份上,他就算彻底失败了。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不喜欢看某些国产电视剧的原因,因为只需要看上一集就可以知晓后来发生的一切。我不喜欢《还珠格格》,你看小燕子,总是莫名其妙的哭,莫名其妙的笑,我真怀疑她的某些感情神经出了问题。还有那个张铁林肥头大耳的,就知道大嘴一张,傻笑,笑得令人发毛,笑得没有一点内涵。
有时我想语言应该是最轻盈的,最神奇的东西,它像一股风,像神奇的翅膀看起来无影无形,但它却可以随着人的思绪、联想,抵达天地间任何一个角落,无处不在。它可以触摸到真实,触摸到心灵的痛苦、哀愁、喜悦。我们处在语言内部,我们感知语言——就像感知我们的手和脚一样,为了准确生动地描绘事物,我们就应该对字词保持最大限度的敏感。福楼拜说得好:“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对应了一个词,作家的任务就是把这个词找出来。
三、写作应该从细节——精妙细微处着手
我们看一部电影,听一首歌,欣赏一幅画,让人过目不忘,长久回味的往往是那些意味深长的细节。读张爱玲的作品,你总会惊讶作家笔下那触目惊心的细节。电影《千古一帝》是反映爱新觉罗傅义的,电影中有一幕:童年的小傅义走在一条高墙围困下曲径通幽的红色长廊。整个场景把傅义这个没落的孤家寡人的真实处境表现得极为传神。现实生活中,我们观察到的自然景观,一个个独具个性的面孔,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语都会长时间铭记于心。看到燕子盘旋飞舞的场面,我总会想起博尔赫斯的一句话,“凡燕子飞过的地方空气就清新”。一天晚上,我和一位好友在谈到别人的一个隐私,朋友的脸色很庄重、很神秘,恰好此刻飞来一只蚊子,嗡嗡声很刺耳,我于是疑心这只蚊子会不会是奸细。细看,再看看窗台花盆里的一棵橡皮树,我觉得橡皮树上的每一个叶子都是一支坚起的耳朵。一个优秀的作者,首先应该是一个诗人,要有诗人的敏感、爱心和童心去关注去感应世间一切。
当人们问起川端康成什么是文学时,他说:“如果你从一朵花一只飞舞的蝴蝶上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寄托,这就是文学。”文学靠的是细节,而所谓素材的积累,说穿了就是细节的积累。留神那些细微的东西。并不就是生活中那些琐碎的烦心事。这里有一个起码的标准,必须是形象的。能表达某一人,某一事、某一景的特点的,并能唤起艺术上的美感。要能及时发现生活中那些意味深长,感人至深的细节,还需要借助想象力。有一个相声,双方在吹嘘自己舞剑的绝技,一个说,我的剑专砍蚊子的脚,另一个不服气,你那点手艺算什么,我的剑,专刺蚊子的“眼睛”。我想这番话看起来像缘木求鱼,空穴来风,属于“空里来,雾里去”的幻想,但却充满机智,充满幽默。贾平凹在给一位朋友的儿子指创作时说:“我透露一个秘诀,当情节发展不下去的时候就多写细节,细节像是春天树上生出来绿叶和花朵,有了它,就有了生气。
四、要培养自己幽默感
幽默感即智慧上的优越感,只有用幽默从容旷达的心境来看待世间物态人情,才能写出生活的真实滋味。一个真正幽默的心灵,绝不固执已见,一味地钻牛角尖,也绝不会强词夺理,声嘶力竭。我认识一个演员,在悲剧高潮中哭了几声,引得观众凄然泪下。本来他表演恰到好处,谁料他一旦哭起来,竟然没完没了,嚎啕不止,最后弄得观众也啼笑皆非,悲剧气氛一扫而空。有的人总喜欢滥用感情,就那么几根感情神经不动则已,一动而泪流不止。其实感情丰富一点,伤感一点倒无可厚非,问题是单凭这几根感情神经远远不能接近人生复杂的处境。
一个有幽默感的人,总能从现实生活中那荒谬的,充满矛盾,残缺和不协调中发现一些好玩的,有趣而耐人回味的东西,从而博得人会心一笑。有一个笑话,凤凰在聚会,一只乌鸦大模大样地飞过来参与,自称自己是凤凰家族成员。凤凰觉得诧异,反问道:“骗谁哩!你也不瞧瞧你的成色,黑得像焦碳似的!”乌鸦说:“我只是职业和你们不一样,是烧锅炉的凤凰”。幽默是一种神奇的元素,它总能在“一潭死水”的生活湖面上搅起一阵浪花,让人在沉闷的生活中透一口气,难怪奥克塔维奥·帕斯把幽默称为“现代精神的伟大发现。”
五、发挥自己的“悟性”
我们的写作进入了一个误区:总喜欢那些肥皂泡似的漂亮的词汇。其实真正能够感动人的,令人回味不尽的往往是心灵上的触动。一个有眼光聪明的作者总是用心灵去感知。哲学家康德说:“我们眼睛看到的世界只是世界的表象”。写作中如果一味地借助视觉效果,总是热衷于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样写东西往往是一大堆现象,很难提升到理性的高度。所谓“悟性”说穿了就是一个人对事物的总体感觉。有的人对声音特别敏感,比如音乐家。有的人对空间和色彩很敏感,象画家。有的人对气味敏感,有的人手脚特别灵巧。而写作的“悟性”决定于一个人对美的观察欣赏感知和描绘能力。这种能力一般人都具备,只是作家要求得更丰富更精到。“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要从极为相似的事物上找出它们的差异,这就要看你的感觉和悟性。一部佳作的问世往往是因为作者找到了自己心灵最容易感动,才思最活跃最隐密的一角。
好的语言是一种隐喻,一种象征,它具有一个伸缩性极大的外延间,让读者充分展开想象空间,一个优秀的作者写东西,绝不会把话说尽,他会在文字里留有大量的空白,不说的地方正是要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与无声处听惊雷。
一、要努力化平淡为神奇
一部优秀作品要么给人以美的享受,要么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
写作者就是要不断寻找发现新的视角,揭示隐藏在生活深层的美——描绘出事物的真相,不能平铺直叙的记录,为什么生活那么生动鲜活、缤纷多姿,而到了我们笔下就变得苍白无力、索然寡味、死气沉沉。一副活活的风景让我们给写死了,事物不会自己显现出来,大自然的神奇和奥妙往往是含而不露的。作家的任务就是不断揭示,不断发现——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已发现的美,创造有所感受的美。一位学画的人问老师,“我什么时候才能认为我的画已完工了?”老师回答说:“什么时候当你用惊讶的目光对着你的画说:”这难道是我画的吗?“这时候才算完工。”
二、好的语言应充满活性,富有穿透力
先谈谈语言的活性,好的作者应该对字词有着一种本能的亲和与敏感,每一个字词都有其独特的生命和个性。这种含义在普通的字典里是找不到的,世界上最好的语言是从生活这个熔炉里直接攫取的。而别人用过的语言,只是燃烧过的旧火山,一味滥用别人的东西,跟着别人鹦鹉学舌,就会丧失语言的活性和生命力。王小波曾感慨道:我就不明白那些人云亦云的家伙,为什么总喜欢去嚼别人嚼过五百年的口香糖。语言象化学里的催化剂,用一次可以,到第二次就会失效中毒,写作最忌讳的是:你还没张嘴,别人就知道你要说什么。一个人把作品写到这个份上,他就算彻底失败了。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不喜欢看某些国产电视剧的原因,因为只需要看上一集就可以知晓后来发生的一切。我不喜欢《还珠格格》,你看小燕子,总是莫名其妙的哭,莫名其妙的笑,我真怀疑她的某些感情神经出了问题。还有那个张铁林肥头大耳的,就知道大嘴一张,傻笑,笑得令人发毛,笑得没有一点内涵。
有时我想语言应该是最轻盈的,最神奇的东西,它像一股风,像神奇的翅膀看起来无影无形,但它却可以随着人的思绪、联想,抵达天地间任何一个角落,无处不在。它可以触摸到真实,触摸到心灵的痛苦、哀愁、喜悦。我们处在语言内部,我们感知语言——就像感知我们的手和脚一样,为了准确生动地描绘事物,我们就应该对字词保持最大限度的敏感。福楼拜说得好:“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对应了一个词,作家的任务就是把这个词找出来。
三、写作应该从细节——精妙细微处着手
我们看一部电影,听一首歌,欣赏一幅画,让人过目不忘,长久回味的往往是那些意味深长的细节。读张爱玲的作品,你总会惊讶作家笔下那触目惊心的细节。电影《千古一帝》是反映爱新觉罗傅义的,电影中有一幕:童年的小傅义走在一条高墙围困下曲径通幽的红色长廊。整个场景把傅义这个没落的孤家寡人的真实处境表现得极为传神。现实生活中,我们观察到的自然景观,一个个独具个性的面孔,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语都会长时间铭记于心。看到燕子盘旋飞舞的场面,我总会想起博尔赫斯的一句话,“凡燕子飞过的地方空气就清新”。一天晚上,我和一位好友在谈到别人的一个隐私,朋友的脸色很庄重、很神秘,恰好此刻飞来一只蚊子,嗡嗡声很刺耳,我于是疑心这只蚊子会不会是奸细。细看,再看看窗台花盆里的一棵橡皮树,我觉得橡皮树上的每一个叶子都是一支坚起的耳朵。一个优秀的作者,首先应该是一个诗人,要有诗人的敏感、爱心和童心去关注去感应世间一切。
当人们问起川端康成什么是文学时,他说:“如果你从一朵花一只飞舞的蝴蝶上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寄托,这就是文学。”文学靠的是细节,而所谓素材的积累,说穿了就是细节的积累。留神那些细微的东西。并不就是生活中那些琐碎的烦心事。这里有一个起码的标准,必须是形象的。能表达某一人,某一事、某一景的特点的,并能唤起艺术上的美感。要能及时发现生活中那些意味深长,感人至深的细节,还需要借助想象力。有一个相声,双方在吹嘘自己舞剑的绝技,一个说,我的剑专砍蚊子的脚,另一个不服气,你那点手艺算什么,我的剑,专刺蚊子的“眼睛”。我想这番话看起来像缘木求鱼,空穴来风,属于“空里来,雾里去”的幻想,但却充满机智,充满幽默。贾平凹在给一位朋友的儿子指创作时说:“我透露一个秘诀,当情节发展不下去的时候就多写细节,细节像是春天树上生出来绿叶和花朵,有了它,就有了生气。
四、要培养自己幽默感
幽默感即智慧上的优越感,只有用幽默从容旷达的心境来看待世间物态人情,才能写出生活的真实滋味。一个真正幽默的心灵,绝不固执已见,一味地钻牛角尖,也绝不会强词夺理,声嘶力竭。我认识一个演员,在悲剧高潮中哭了几声,引得观众凄然泪下。本来他表演恰到好处,谁料他一旦哭起来,竟然没完没了,嚎啕不止,最后弄得观众也啼笑皆非,悲剧气氛一扫而空。有的人总喜欢滥用感情,就那么几根感情神经不动则已,一动而泪流不止。其实感情丰富一点,伤感一点倒无可厚非,问题是单凭这几根感情神经远远不能接近人生复杂的处境。
一个有幽默感的人,总能从现实生活中那荒谬的,充满矛盾,残缺和不协调中发现一些好玩的,有趣而耐人回味的东西,从而博得人会心一笑。有一个笑话,凤凰在聚会,一只乌鸦大模大样地飞过来参与,自称自己是凤凰家族成员。凤凰觉得诧异,反问道:“骗谁哩!你也不瞧瞧你的成色,黑得像焦碳似的!”乌鸦说:“我只是职业和你们不一样,是烧锅炉的凤凰”。幽默是一种神奇的元素,它总能在“一潭死水”的生活湖面上搅起一阵浪花,让人在沉闷的生活中透一口气,难怪奥克塔维奥·帕斯把幽默称为“现代精神的伟大发现。”
五、发挥自己的“悟性”
我们的写作进入了一个误区:总喜欢那些肥皂泡似的漂亮的词汇。其实真正能够感动人的,令人回味不尽的往往是心灵上的触动。一个有眼光聪明的作者总是用心灵去感知。哲学家康德说:“我们眼睛看到的世界只是世界的表象”。写作中如果一味地借助视觉效果,总是热衷于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样写东西往往是一大堆现象,很难提升到理性的高度。所谓“悟性”说穿了就是一个人对事物的总体感觉。有的人对声音特别敏感,比如音乐家。有的人对空间和色彩很敏感,象画家。有的人对气味敏感,有的人手脚特别灵巧。而写作的“悟性”决定于一个人对美的观察欣赏感知和描绘能力。这种能力一般人都具备,只是作家要求得更丰富更精到。“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要从极为相似的事物上找出它们的差异,这就要看你的感觉和悟性。一部佳作的问世往往是因为作者找到了自己心灵最容易感动,才思最活跃最隐密的一角。
好的语言是一种隐喻,一种象征,它具有一个伸缩性极大的外延间,让读者充分展开想象空间,一个优秀的作者写东西,绝不会把话说尽,他会在文字里留有大量的空白,不说的地方正是要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与无声处听惊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