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到中年》是中国内地女作家谌容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陆文婷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医院当住院医生,后与从事冶金研究的傅家杰结婚,并育有一儿一女的故事。繁忙的家务、狭小的居住空间、紧张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对陆文婷造成了严重的压力。但是,不管怎样艰难,只要面对病人的眼睛,陆文婷就忘记了一切。一天上午,她一连为焦副部长、张老汉、王小嫚作了三场手术,因超负荷运转而突发心肌梗塞。与此同时,陆文婷的朋友姜亚芬一家离国出走。在时而昏迷、时而清醒的过程中,各种朦胧的记忆纷纷从陆文婷的意识深处闪现出来,她以为自己再也起不来了。但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她终于从死神那里逃脱,在丈夫的搀扶下迎着朝阳和寒风走出了医院。
谌容说《人到中年》里有自己的生活感受。与陆文婷一样,谌容是一个对待工作尽职尽责的人,获得过先进工作者的嘉奖,也因为超负荷的工作,身体出现了问题,陆文婷是患心肌梗塞,谌容则是一次又一次地晕倒在了办公室。两人的生活也同样拮据,谌容每月五十六元的工资还被停发了一段时间,而小说中陆文婷的每月工资也只有五十六块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谌容是啃两个冷烧饼就一杯白开水,伏在三屉桌上写东西的。当然,谌容并不是陆文婷,小说的主人公陆文婷代表当时那个社会有着同样个性、经历的女性。作者谌容熟悉陆文婷的经历与处境,了解她们肩负的重担,知道她们生活的艰辛,所以创作了这样一个感人的作品。
之所以说《人到中年》是一个感人的作品,是因为小说中有很多觸动人心的描写,特别是关于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描写。在小说中,作者第一次提到陆文婷的丈夫傅佳杰时写到:“一个中等身材,面目英俊,有些秃顶的四十多岁的男同志跑了进来。”这是一个没有特色的男人,甚至因为他秃顶而被别人认为是一个不知道好好保养、也不知道爱护自己妻子的人。但是读到后面,读者会发现傅家杰是好男人的典范,他将家中仅有的一张三屉桌让给陆文婷使用,自己则屈居于床边的一叠箱子上研究课题。有了孩子后,他便在屋里拉起一块绿色的塑料布,把三屉桌挪到布幔后面,为妻子另辟一块安定的绿洲,使她能够夜夜攻读。后来,因实验室被封闭、研究专题被取消,傅佳杰便把所有的聪明才智用在家务上,使陆文婷免去后顾之忧。小说中多次写到傅家杰这个理科生在谈恋爱、结婚后以及妻子生病时会给妻子念诗,可见他其实是一个浪漫的人。傅家杰与陆文婷的感情非常深厚,为了使丈夫能在深夜里安心研究,陆文婷会假装睡着,甚至在她发病之前最劳累的一段时间,提出让丈夫住到研究所,自己独立照顾两个孩子,支持丈夫的科研工作。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对夫妻互相理解、互相扶持,这种真挚的感情令人动容。
令人感动的除了陆文婷和傅家杰之间的亲情、爱情,还有作为医生的陆文婷与病患之间的关系。陆文婷的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受到同事和病患的交口称赞,她在病发的那个上午治疗的三个病人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点。焦副部长认出陆文婷是当年在手术台上保护他的那位医生,对她充满感激。张老汉和王小嫚这一老一小在手术之前就很信任陆文婷,张老汉可以通过脚步声辨别陆文婷,王小嫚只信任陆文婷一个人。在陆文婷病倒之后,这刚刚做完手术的一老一小又不顾阻拦,坚持要到病房看望他们的主治医生,张老汉还请求领导要好好照顾这位好医生,这反映了陆文婷和病患之间的关系融洽,从侧面体现出陆文婷的医德高尚。
陆文婷夫妇和姜亚芬夫妇的关系也令人感动,虽然他们两对夫妻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两条人生道路,但他们互相理解、互相关心的同事之情、朋友之谊非常珍贵。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是携手走过磨难的“战友”。小说中,姜亚芬与刘学尧最后选择出走国外,这是作者身边人的真实经历。小说中,陆文婷觉得他们夫妻俩是不应该走的,也是不愿走的,正如作者所说:“关于他们不该走,人们谈论的不少;关于他们不愿走,人们往往不注意。”刘学尧在“含泪的晚宴”上说:“中年、中年,现在从上到下,谁不说中年是我们国家的骨干?”中年人是国家骨干,同时也承载着家庭的重担。陆文婷不是她们医院第一个病倒的人,还有很多人像陆文婷一样在岗位上默默付出,他们牺牲自己、牺牲爱人,甚至牺牲儿女,然而他们的牺牲不被人重视和承认。工作了十八年,陆文婷还只是一个住院医生,虽然她可能已经是医院里做眼科手术最好的人,但是由于职称低、不是党员而受焦副部长妻子秦波的刁难;面对家庭,她还得拿起菜刀,在五十分钟内做好一家四口人的中饭,这就是中年人陆文婷的现状。姜亚芬是陆文婷的同事,她的情况估计也好不了多少。在机场,姜亚芬伴着泪水所写的长信中,向她的好朋友直言身为中年人的苦恼,虽然也相信“黑暗已经过去,光明已经到来”,但她还是有顾虑。姜亚芬与刘学尧既惧怕过去的噩梦,又缺乏等待的勇气。为了女儿亚亚的未来,他们即使留恋祖国,最终还是决定出国。在小说中,作者并没有过多地表示对他们的批判,反而对他们给予了谅解。这样敏感的内容,作者也曾犹豫是否要写进小说,最后还是冒着风险在小说中加入了这个情节,毕竟中年知识分子出国的现象在当时确实存在,作者有责任在文学作品中再现这些社会现象,这令《人到中年》具有时代的印记。
引起读者思考的还有小说最后的结局。小说出版后不久,就有读者来信和谌容探讨结局是不是应该改写,甚至有读者寄来他自己创作的《人到中年》续篇。谌容认为小说最后描写的陆文婷迎着朝阳和寒风出院,是陆文婷对以后生活充满阳光的一种期盼。笔者认为这样的结局更有讽刺意味,因为陆文婷迎着的不仅有阳光,也有寒风。出院后,陆文婷可能神采焕发,重返手术台,也可能力不从心,回不到之前的巅峰状态。出院时,赵院长亲自从行政处要来了小卧车,可是如果陆文婷再次倒下,是不是又会出现傅家杰求助无门的情况?陆文婷夫妇会不会变成另一对姜亚芬夫妇?这个结局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人到中年》展现了中年人的艰难人生和生存困境,陆文婷遇到的困境是当今每一个中年人都会遇见的挑战。《人到中年》在当今时代仍有其现实意义,值得人们深思。
(扬州大学)
作者简介:杨慧(2000-),女,江苏南京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中国汉语言文学。
谌容说《人到中年》里有自己的生活感受。与陆文婷一样,谌容是一个对待工作尽职尽责的人,获得过先进工作者的嘉奖,也因为超负荷的工作,身体出现了问题,陆文婷是患心肌梗塞,谌容则是一次又一次地晕倒在了办公室。两人的生活也同样拮据,谌容每月五十六元的工资还被停发了一段时间,而小说中陆文婷的每月工资也只有五十六块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谌容是啃两个冷烧饼就一杯白开水,伏在三屉桌上写东西的。当然,谌容并不是陆文婷,小说的主人公陆文婷代表当时那个社会有着同样个性、经历的女性。作者谌容熟悉陆文婷的经历与处境,了解她们肩负的重担,知道她们生活的艰辛,所以创作了这样一个感人的作品。
之所以说《人到中年》是一个感人的作品,是因为小说中有很多觸动人心的描写,特别是关于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描写。在小说中,作者第一次提到陆文婷的丈夫傅佳杰时写到:“一个中等身材,面目英俊,有些秃顶的四十多岁的男同志跑了进来。”这是一个没有特色的男人,甚至因为他秃顶而被别人认为是一个不知道好好保养、也不知道爱护自己妻子的人。但是读到后面,读者会发现傅家杰是好男人的典范,他将家中仅有的一张三屉桌让给陆文婷使用,自己则屈居于床边的一叠箱子上研究课题。有了孩子后,他便在屋里拉起一块绿色的塑料布,把三屉桌挪到布幔后面,为妻子另辟一块安定的绿洲,使她能够夜夜攻读。后来,因实验室被封闭、研究专题被取消,傅佳杰便把所有的聪明才智用在家务上,使陆文婷免去后顾之忧。小说中多次写到傅家杰这个理科生在谈恋爱、结婚后以及妻子生病时会给妻子念诗,可见他其实是一个浪漫的人。傅家杰与陆文婷的感情非常深厚,为了使丈夫能在深夜里安心研究,陆文婷会假装睡着,甚至在她发病之前最劳累的一段时间,提出让丈夫住到研究所,自己独立照顾两个孩子,支持丈夫的科研工作。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对夫妻互相理解、互相扶持,这种真挚的感情令人动容。
令人感动的除了陆文婷和傅家杰之间的亲情、爱情,还有作为医生的陆文婷与病患之间的关系。陆文婷的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受到同事和病患的交口称赞,她在病发的那个上午治疗的三个病人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点。焦副部长认出陆文婷是当年在手术台上保护他的那位医生,对她充满感激。张老汉和王小嫚这一老一小在手术之前就很信任陆文婷,张老汉可以通过脚步声辨别陆文婷,王小嫚只信任陆文婷一个人。在陆文婷病倒之后,这刚刚做完手术的一老一小又不顾阻拦,坚持要到病房看望他们的主治医生,张老汉还请求领导要好好照顾这位好医生,这反映了陆文婷和病患之间的关系融洽,从侧面体现出陆文婷的医德高尚。
陆文婷夫妇和姜亚芬夫妇的关系也令人感动,虽然他们两对夫妻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两条人生道路,但他们互相理解、互相关心的同事之情、朋友之谊非常珍贵。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是携手走过磨难的“战友”。小说中,姜亚芬与刘学尧最后选择出走国外,这是作者身边人的真实经历。小说中,陆文婷觉得他们夫妻俩是不应该走的,也是不愿走的,正如作者所说:“关于他们不该走,人们谈论的不少;关于他们不愿走,人们往往不注意。”刘学尧在“含泪的晚宴”上说:“中年、中年,现在从上到下,谁不说中年是我们国家的骨干?”中年人是国家骨干,同时也承载着家庭的重担。陆文婷不是她们医院第一个病倒的人,还有很多人像陆文婷一样在岗位上默默付出,他们牺牲自己、牺牲爱人,甚至牺牲儿女,然而他们的牺牲不被人重视和承认。工作了十八年,陆文婷还只是一个住院医生,虽然她可能已经是医院里做眼科手术最好的人,但是由于职称低、不是党员而受焦副部长妻子秦波的刁难;面对家庭,她还得拿起菜刀,在五十分钟内做好一家四口人的中饭,这就是中年人陆文婷的现状。姜亚芬是陆文婷的同事,她的情况估计也好不了多少。在机场,姜亚芬伴着泪水所写的长信中,向她的好朋友直言身为中年人的苦恼,虽然也相信“黑暗已经过去,光明已经到来”,但她还是有顾虑。姜亚芬与刘学尧既惧怕过去的噩梦,又缺乏等待的勇气。为了女儿亚亚的未来,他们即使留恋祖国,最终还是决定出国。在小说中,作者并没有过多地表示对他们的批判,反而对他们给予了谅解。这样敏感的内容,作者也曾犹豫是否要写进小说,最后还是冒着风险在小说中加入了这个情节,毕竟中年知识分子出国的现象在当时确实存在,作者有责任在文学作品中再现这些社会现象,这令《人到中年》具有时代的印记。
引起读者思考的还有小说最后的结局。小说出版后不久,就有读者来信和谌容探讨结局是不是应该改写,甚至有读者寄来他自己创作的《人到中年》续篇。谌容认为小说最后描写的陆文婷迎着朝阳和寒风出院,是陆文婷对以后生活充满阳光的一种期盼。笔者认为这样的结局更有讽刺意味,因为陆文婷迎着的不仅有阳光,也有寒风。出院后,陆文婷可能神采焕发,重返手术台,也可能力不从心,回不到之前的巅峰状态。出院时,赵院长亲自从行政处要来了小卧车,可是如果陆文婷再次倒下,是不是又会出现傅家杰求助无门的情况?陆文婷夫妇会不会变成另一对姜亚芬夫妇?这个结局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人到中年》展现了中年人的艰难人生和生存困境,陆文婷遇到的困境是当今每一个中年人都会遇见的挑战。《人到中年》在当今时代仍有其现实意义,值得人们深思。
(扬州大学)
作者简介:杨慧(2000-),女,江苏南京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中国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