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疯癫形象在古今中外戏剧舞台上频繁出现,海外有莎士比亚的《李尔王》《哈姆雷特》,以及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等;在中国,除了《疯僧扫秦》《失子惊疯》等传统戏剧作品外,更有《狗儿爷涅槃》《桑树坪纪事》《恋爱的犀牛》等近现代先锋戏剧作品。本文将着重探讨疯癫形象对于戏剧创作的作用和意义。
一、疯癫形象塑造
纵观戏剧文学创作历史,疯癫形象的塑造是剧作者在作品中实现批判性目的的载体,因为疯癫形象不受任何道德和理性的束缚,他们总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言语放肆的特权,要么以一种反抗者的姿态来批判现实的荒谬,要么以一种弱者的病态呼唤人们的关注和关怀。戏剧中,人物的“疯癫”无论是真还是假,都只是作者表达主题的借助对象,它不是生理上可以确诊的疯癫,而是心理上的精神异化,是自身与外界的精神交战,无论胜败都难免陷入癫狂状态。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戏剧作品中,剧作者为了强化人物自我与外界的矛盾,往往会夸大人物的展现,疯癫形象的塑造便成为了一个绝佳的方式。
戏剧中的疯癫形象塑造不仅仅是为了迎合观众猎奇的心态,同时也要引起观众深入思考疯癫者为何而疯,可能是由于自身的偏执和落后,也可能是因为外界的迫害,甚至还可能是自我精神世界的超前意识。
二、《狗儿爷涅槃》中的疯癫形象分析
《狗儿爷涅槃》中,主人公狗儿爷对土地有着疯子一般的偏执,从其父辈开始就以拥有自己的土地为生命的全部,在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调整之后,狗儿爷在拥有土地和失去土地的反复悲喜中变得疯疯癫癫。其实《狗儿爷涅槃》中的外部矛盾并不激烈,“斗争”真正激烈的是狗儿爷的情绪和精神。
从狗儿爷的疯癫成因来看,落后的封建土地思想与社会变革之间的矛盾是主因。狗儿爷在传统与变革、私有与公有、落后与进步的夹缝中生存,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精神波动。面对社会变革,以苏连玉为代表的正常人在历史浮沉中紧跟时代变化,是时代进程中的追随者和响应者,狗儿爷却始终不改对土地的偏执心理,一心固守封建土地思想。不论外界如何变化,狗儿爷的思维方式和精神世界仍旧停留在传统封建观念之中,具有旧式农民僵化落后的小农意识,甚至与地主祁永年的鬼魂形成了共生,与当时的现实有着不可跨越的隔阂,最终成了落后于时代的人。
之所以认为狗儿爷不属于沉默的疯癫者,就是因为在《狗儿爷涅槃》中,封建思想虽然残留在狗儿爷的脑海中,阻碍了狗儿爷追随社会前进的步伐,但除了自身的偏执之外,并没有其他人逼迫他、伤害他。狗儿爷面对时代变革所展现出来的偏执、怯懦和拒绝都是其自身的选择,他不听任何人的劝导,主动选择生活在社会的角落,醉心于传统的内心世界,刻意与变化的时代保持距离,他是自我戕害的疯癫者。《狗儿爷涅槃》这个剧名不仅在说那一场烧了门楼的大火,同时也隐喻狗儿爷的落后思想和灵魂的解脱、升华,为社会变革让路,烧掉那些与社会变革不适应的落后思想和灵魂,新的思想和时代才能蓬勃发展。
三、《桑树坪纪事》中的疯癫形象分析
《桑树坪纪事》中也有两个疯癫者,一个是被欺骗伤害的青女,一个是反抗压迫的彩芳。从疯癫者的类型来看,青女是真正的、沉默的疯癫者,身心饱受摧残而无法自救;彩芳是孤独的反抗者,其精神世界是超前的,面对愚昧的思想,她奋起反抗,终究寡不敌众。彩芳自始至终不认为自己是疯癫者,这个疯癫者的称号是愚昧的社会给予她的。
青女本是一个健康美丽的朴实少女,但娘家与婆家合谋欺骗她,通过换亲的方式将她嫁给了“阳疯子”李福林。骗局被揭开之后,她不反抗而一味地承受,甚至还期待自己的柔情能够治好丈夫的病。不幸的是,由于丈夫的殴打和村里闲人无聊庸俗的恶作剧,青女被当众剥去衣裤,成了玩物和观赏品,其自身的健全人格和积极力量一夕之间全部死去。
这是买卖婚姻的罪恶,还是男性主权世界的丑恶,甚至只是青女自身愚昧无知的报应?青女成了一个疯癫者,反映了愚昧对美的毁灭。青女的疯癫是沉默的,她无法获得他救,也無法获得自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真善美在愚昧之中消失殆尽,这让观众深刻认识到落后又愚昧的文化思想是多么残酷、多么不讲道理,从而呼唤观众能够勇敢地站出来帮助更多像青女一样的弱者去反抗、斗争。
在愚昧的时代,反抗是孤独的,是与社会规范相违背的,是与传统价值观念不符的,因此可以说彩芳是一个疯癫者,她不服从于权威,不按照人们所想的那样臣服于生活,是他们眼里的异类。彩芳十二岁被李金斗买来做其大儿子的童养媳,十七岁结婚,半年后守寡,李金斗却还想让她再嫁给自己的二儿子。彩芳不愿意像牲口一样被人操控、买卖,她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想要的人生、有自己想要在一起的人,敢于面对所有人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敢于与桑树坪村所有人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斗争,敢于在所有人说“不准”“不许”“应该”的时候,站出来桀骜地说“我要”。彩芳最终以投井自尽来结束她的斗争,用她的悲剧抗议那些封建思想浓厚、闭塞无知的桑树坪人。彩芳是因循守旧者眼中的“疯子”,却是革新者心中的“斗士”。
彩芳的“疯”是为了个体自由价值而斗争,桑树坪村所有人的“疯”是为了压迫和闭塞,两者斗得越凶,观众越能清晰、深刻地感受到封建愚昧思想的可怕。在这一点上,彩芳扮演着启蒙者的角色,她身上体现了反封建、追求自由平等的先进思想,她是理想主义悲剧精神的化身。
从彩芳与青女的悲剧可以看出,残酷的封建思想是毁灭真善美的元凶,它一面残害着像青女一样的臣服者,一面压迫着像彩芳一样的反抗者,这也是《桑树坪纪事》中,作者展现在观众眼前的矛盾。如何才能逃离这样进不得、退不得的人生,是人们要去反复思考的问题。
四、结语
狗儿爷是偏执的,节奏上是过去的、落后的;青女是脆弱敏感的,节奏上是当时的、当下的;彩芳是破坏的,节奏是未来的、启蒙的。但无论是偏执的疯癫者、沉默的疯癫者,还是孤独的反抗者,他们的遭遇反映了时代背景下,新旧思想之间的剧烈斗争,封建思想侵蚀着人们内心的真善美,是阻碍社会变革的文化根源。总的来看,疯癫人物形象诞生的重要原因是理智与非理智的来回拉扯、淳朴善良和自私自利的反复斗争、自我改造和社会变革节奏的反复磨合。疯癫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活动等方面掺杂着自我矛盾、重复、混杂和拼贴,有嘲讽、有戏谑、有同情,可以带给剧作者非常大的艺术创作空间。
(辽宁广播电视台文艺中心)
作者简介:王紫萱(1986-),女,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二级导演,辽宁广播电视台文艺中心二级导演,研究方向:传媒业态研究、电视节目研究、传媒品牌研究、影视戏剧导演创作。
一、疯癫形象塑造
纵观戏剧文学创作历史,疯癫形象的塑造是剧作者在作品中实现批判性目的的载体,因为疯癫形象不受任何道德和理性的束缚,他们总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言语放肆的特权,要么以一种反抗者的姿态来批判现实的荒谬,要么以一种弱者的病态呼唤人们的关注和关怀。戏剧中,人物的“疯癫”无论是真还是假,都只是作者表达主题的借助对象,它不是生理上可以确诊的疯癫,而是心理上的精神异化,是自身与外界的精神交战,无论胜败都难免陷入癫狂状态。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戏剧作品中,剧作者为了强化人物自我与外界的矛盾,往往会夸大人物的展现,疯癫形象的塑造便成为了一个绝佳的方式。
戏剧中的疯癫形象塑造不仅仅是为了迎合观众猎奇的心态,同时也要引起观众深入思考疯癫者为何而疯,可能是由于自身的偏执和落后,也可能是因为外界的迫害,甚至还可能是自我精神世界的超前意识。
二、《狗儿爷涅槃》中的疯癫形象分析
《狗儿爷涅槃》中,主人公狗儿爷对土地有着疯子一般的偏执,从其父辈开始就以拥有自己的土地为生命的全部,在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调整之后,狗儿爷在拥有土地和失去土地的反复悲喜中变得疯疯癫癫。其实《狗儿爷涅槃》中的外部矛盾并不激烈,“斗争”真正激烈的是狗儿爷的情绪和精神。
从狗儿爷的疯癫成因来看,落后的封建土地思想与社会变革之间的矛盾是主因。狗儿爷在传统与变革、私有与公有、落后与进步的夹缝中生存,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精神波动。面对社会变革,以苏连玉为代表的正常人在历史浮沉中紧跟时代变化,是时代进程中的追随者和响应者,狗儿爷却始终不改对土地的偏执心理,一心固守封建土地思想。不论外界如何变化,狗儿爷的思维方式和精神世界仍旧停留在传统封建观念之中,具有旧式农民僵化落后的小农意识,甚至与地主祁永年的鬼魂形成了共生,与当时的现实有着不可跨越的隔阂,最终成了落后于时代的人。
之所以认为狗儿爷不属于沉默的疯癫者,就是因为在《狗儿爷涅槃》中,封建思想虽然残留在狗儿爷的脑海中,阻碍了狗儿爷追随社会前进的步伐,但除了自身的偏执之外,并没有其他人逼迫他、伤害他。狗儿爷面对时代变革所展现出来的偏执、怯懦和拒绝都是其自身的选择,他不听任何人的劝导,主动选择生活在社会的角落,醉心于传统的内心世界,刻意与变化的时代保持距离,他是自我戕害的疯癫者。《狗儿爷涅槃》这个剧名不仅在说那一场烧了门楼的大火,同时也隐喻狗儿爷的落后思想和灵魂的解脱、升华,为社会变革让路,烧掉那些与社会变革不适应的落后思想和灵魂,新的思想和时代才能蓬勃发展。
三、《桑树坪纪事》中的疯癫形象分析
《桑树坪纪事》中也有两个疯癫者,一个是被欺骗伤害的青女,一个是反抗压迫的彩芳。从疯癫者的类型来看,青女是真正的、沉默的疯癫者,身心饱受摧残而无法自救;彩芳是孤独的反抗者,其精神世界是超前的,面对愚昧的思想,她奋起反抗,终究寡不敌众。彩芳自始至终不认为自己是疯癫者,这个疯癫者的称号是愚昧的社会给予她的。
青女本是一个健康美丽的朴实少女,但娘家与婆家合谋欺骗她,通过换亲的方式将她嫁给了“阳疯子”李福林。骗局被揭开之后,她不反抗而一味地承受,甚至还期待自己的柔情能够治好丈夫的病。不幸的是,由于丈夫的殴打和村里闲人无聊庸俗的恶作剧,青女被当众剥去衣裤,成了玩物和观赏品,其自身的健全人格和积极力量一夕之间全部死去。
这是买卖婚姻的罪恶,还是男性主权世界的丑恶,甚至只是青女自身愚昧无知的报应?青女成了一个疯癫者,反映了愚昧对美的毁灭。青女的疯癫是沉默的,她无法获得他救,也無法获得自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真善美在愚昧之中消失殆尽,这让观众深刻认识到落后又愚昧的文化思想是多么残酷、多么不讲道理,从而呼唤观众能够勇敢地站出来帮助更多像青女一样的弱者去反抗、斗争。
在愚昧的时代,反抗是孤独的,是与社会规范相违背的,是与传统价值观念不符的,因此可以说彩芳是一个疯癫者,她不服从于权威,不按照人们所想的那样臣服于生活,是他们眼里的异类。彩芳十二岁被李金斗买来做其大儿子的童养媳,十七岁结婚,半年后守寡,李金斗却还想让她再嫁给自己的二儿子。彩芳不愿意像牲口一样被人操控、买卖,她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想要的人生、有自己想要在一起的人,敢于面对所有人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敢于与桑树坪村所有人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斗争,敢于在所有人说“不准”“不许”“应该”的时候,站出来桀骜地说“我要”。彩芳最终以投井自尽来结束她的斗争,用她的悲剧抗议那些封建思想浓厚、闭塞无知的桑树坪人。彩芳是因循守旧者眼中的“疯子”,却是革新者心中的“斗士”。
彩芳的“疯”是为了个体自由价值而斗争,桑树坪村所有人的“疯”是为了压迫和闭塞,两者斗得越凶,观众越能清晰、深刻地感受到封建愚昧思想的可怕。在这一点上,彩芳扮演着启蒙者的角色,她身上体现了反封建、追求自由平等的先进思想,她是理想主义悲剧精神的化身。
从彩芳与青女的悲剧可以看出,残酷的封建思想是毁灭真善美的元凶,它一面残害着像青女一样的臣服者,一面压迫着像彩芳一样的反抗者,这也是《桑树坪纪事》中,作者展现在观众眼前的矛盾。如何才能逃离这样进不得、退不得的人生,是人们要去反复思考的问题。
四、结语
狗儿爷是偏执的,节奏上是过去的、落后的;青女是脆弱敏感的,节奏上是当时的、当下的;彩芳是破坏的,节奏是未来的、启蒙的。但无论是偏执的疯癫者、沉默的疯癫者,还是孤独的反抗者,他们的遭遇反映了时代背景下,新旧思想之间的剧烈斗争,封建思想侵蚀着人们内心的真善美,是阻碍社会变革的文化根源。总的来看,疯癫人物形象诞生的重要原因是理智与非理智的来回拉扯、淳朴善良和自私自利的反复斗争、自我改造和社会变革节奏的反复磨合。疯癫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活动等方面掺杂着自我矛盾、重复、混杂和拼贴,有嘲讽、有戏谑、有同情,可以带给剧作者非常大的艺术创作空间。
(辽宁广播电视台文艺中心)
作者简介:王紫萱(1986-),女,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二级导演,辽宁广播电视台文艺中心二级导演,研究方向:传媒业态研究、电视节目研究、传媒品牌研究、影视戏剧导演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