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狗儿爷涅槃》和《桑树坪纪事》中的疯癫形象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you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疯癫形象在古今中外戏剧舞台上频繁出现,海外有莎士比亚的《李尔王》《哈姆雷特》,以及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等;在中国,除了《疯僧扫秦》《失子惊疯》等传统戏剧作品外,更有《狗儿爷涅槃》《桑树坪纪事》《恋爱的犀牛》等近现代先锋戏剧作品。本文将着重探讨疯癫形象对于戏剧创作的作用和意义。
  一、疯癫形象塑造
  纵观戏剧文学创作历史,疯癫形象的塑造是剧作者在作品中实现批判性目的的载体,因为疯癫形象不受任何道德和理性的束缚,他们总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言语放肆的特权,要么以一种反抗者的姿态来批判现实的荒谬,要么以一种弱者的病态呼唤人们的关注和关怀。戏剧中,人物的“疯癫”无论是真还是假,都只是作者表达主题的借助对象,它不是生理上可以确诊的疯癫,而是心理上的精神异化,是自身与外界的精神交战,无论胜败都难免陷入癫狂状态。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戏剧作品中,剧作者为了强化人物自我与外界的矛盾,往往会夸大人物的展现,疯癫形象的塑造便成为了一个绝佳的方式。
  戏剧中的疯癫形象塑造不仅仅是为了迎合观众猎奇的心态,同时也要引起观众深入思考疯癫者为何而疯,可能是由于自身的偏执和落后,也可能是因为外界的迫害,甚至还可能是自我精神世界的超前意识。
  二、《狗儿爷涅槃》中的疯癫形象分析
  《狗儿爷涅槃》中,主人公狗儿爷对土地有着疯子一般的偏执,从其父辈开始就以拥有自己的土地为生命的全部,在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调整之后,狗儿爷在拥有土地和失去土地的反复悲喜中变得疯疯癫癫。其实《狗儿爷涅槃》中的外部矛盾并不激烈,“斗争”真正激烈的是狗儿爷的情绪和精神。
  从狗儿爷的疯癫成因来看,落后的封建土地思想与社会变革之间的矛盾是主因。狗儿爷在传统与变革、私有与公有、落后与进步的夹缝中生存,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精神波动。面对社会变革,以苏连玉为代表的正常人在历史浮沉中紧跟时代变化,是时代进程中的追随者和响应者,狗儿爷却始终不改对土地的偏执心理,一心固守封建土地思想。不论外界如何变化,狗儿爷的思维方式和精神世界仍旧停留在传统封建观念之中,具有旧式农民僵化落后的小农意识,甚至与地主祁永年的鬼魂形成了共生,与当时的现实有着不可跨越的隔阂,最终成了落后于时代的人。
  之所以认为狗儿爷不属于沉默的疯癫者,就是因为在《狗儿爷涅槃》中,封建思想虽然残留在狗儿爷的脑海中,阻碍了狗儿爷追随社会前进的步伐,但除了自身的偏执之外,并没有其他人逼迫他、伤害他。狗儿爷面对时代变革所展现出来的偏执、怯懦和拒绝都是其自身的选择,他不听任何人的劝导,主动选择生活在社会的角落,醉心于传统的内心世界,刻意与变化的时代保持距离,他是自我戕害的疯癫者。《狗儿爷涅槃》这个剧名不仅在说那一场烧了门楼的大火,同时也隐喻狗儿爷的落后思想和灵魂的解脱、升华,为社会变革让路,烧掉那些与社会变革不适应的落后思想和灵魂,新的思想和时代才能蓬勃发展。
  三、《桑树坪纪事》中的疯癫形象分析
  《桑树坪纪事》中也有两个疯癫者,一个是被欺骗伤害的青女,一个是反抗压迫的彩芳。从疯癫者的类型来看,青女是真正的、沉默的疯癫者,身心饱受摧残而无法自救;彩芳是孤独的反抗者,其精神世界是超前的,面对愚昧的思想,她奋起反抗,终究寡不敌众。彩芳自始至终不认为自己是疯癫者,这个疯癫者的称号是愚昧的社会给予她的。
  青女本是一个健康美丽的朴实少女,但娘家与婆家合谋欺骗她,通过换亲的方式将她嫁给了“阳疯子”李福林。骗局被揭开之后,她不反抗而一味地承受,甚至还期待自己的柔情能够治好丈夫的病。不幸的是,由于丈夫的殴打和村里闲人无聊庸俗的恶作剧,青女被当众剥去衣裤,成了玩物和观赏品,其自身的健全人格和积极力量一夕之间全部死去。
  这是买卖婚姻的罪恶,还是男性主权世界的丑恶,甚至只是青女自身愚昧无知的报应?青女成了一个疯癫者,反映了愚昧对美的毁灭。青女的疯癫是沉默的,她无法获得他救,也無法获得自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真善美在愚昧之中消失殆尽,这让观众深刻认识到落后又愚昧的文化思想是多么残酷、多么不讲道理,从而呼唤观众能够勇敢地站出来帮助更多像青女一样的弱者去反抗、斗争。
  在愚昧的时代,反抗是孤独的,是与社会规范相违背的,是与传统价值观念不符的,因此可以说彩芳是一个疯癫者,她不服从于权威,不按照人们所想的那样臣服于生活,是他们眼里的异类。彩芳十二岁被李金斗买来做其大儿子的童养媳,十七岁结婚,半年后守寡,李金斗却还想让她再嫁给自己的二儿子。彩芳不愿意像牲口一样被人操控、买卖,她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想要的人生、有自己想要在一起的人,敢于面对所有人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敢于与桑树坪村所有人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斗争,敢于在所有人说“不准”“不许”“应该”的时候,站出来桀骜地说“我要”。彩芳最终以投井自尽来结束她的斗争,用她的悲剧抗议那些封建思想浓厚、闭塞无知的桑树坪人。彩芳是因循守旧者眼中的“疯子”,却是革新者心中的“斗士”。
  彩芳的“疯”是为了个体自由价值而斗争,桑树坪村所有人的“疯”是为了压迫和闭塞,两者斗得越凶,观众越能清晰、深刻地感受到封建愚昧思想的可怕。在这一点上,彩芳扮演着启蒙者的角色,她身上体现了反封建、追求自由平等的先进思想,她是理想主义悲剧精神的化身。
  从彩芳与青女的悲剧可以看出,残酷的封建思想是毁灭真善美的元凶,它一面残害着像青女一样的臣服者,一面压迫着像彩芳一样的反抗者,这也是《桑树坪纪事》中,作者展现在观众眼前的矛盾。如何才能逃离这样进不得、退不得的人生,是人们要去反复思考的问题。
  四、结语
  狗儿爷是偏执的,节奏上是过去的、落后的;青女是脆弱敏感的,节奏上是当时的、当下的;彩芳是破坏的,节奏是未来的、启蒙的。但无论是偏执的疯癫者、沉默的疯癫者,还是孤独的反抗者,他们的遭遇反映了时代背景下,新旧思想之间的剧烈斗争,封建思想侵蚀着人们内心的真善美,是阻碍社会变革的文化根源。总的来看,疯癫人物形象诞生的重要原因是理智与非理智的来回拉扯、淳朴善良和自私自利的反复斗争、自我改造和社会变革节奏的反复磨合。疯癫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活动等方面掺杂着自我矛盾、重复、混杂和拼贴,有嘲讽、有戏谑、有同情,可以带给剧作者非常大的艺术创作空间。
  (辽宁广播电视台文艺中心)
  作者简介:王紫萱(1986-),女,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二级导演,辽宁广播电视台文艺中心二级导演,研究方向:传媒业态研究、电视节目研究、传媒品牌研究、影视戏剧导演创作。
其他文献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部改编自中国神话故事的国产动画电影。2019年10月10日,该影片以49.7亿元的票房成绩在总票房排行榜上位列第二,仅次于《战狼2》。这部影片之所以有如此高的票房成就,关键在于主题、剧情、人物塑造、台词等方面的创新,符合当今时代大众的审美心理。影片牢牢把握当今时代的审美情趣,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引发观众的共鸣,是传统动画创新的成功范本。  一、电影主题  电影的主题是
期刊
古代诗歌中的自然灾害书写深刻显示出古代文人对自然灾害下社会与个人的深刻体悟。明清两代的自然灾害种类繁多,灾害现象严重。傅山的自然灾害诗是这一时期自然灾害的实录,根据对《陈批霜红龛集》的统计,傅山创作的自然灾害题材诗歌共14首,内容主要涉及水灾、雪灾两类,并有少数对旱灾、风灾的描写。  一、水灾  (一)黄河水患  明清两代水灾频发,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也是山西省内最大的河流,水患灾害严重。《明史
期刊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迅速发展,观众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电影市场的理性回归让电影的社会价值突显。如何在迅速发展的电影市场和不断变化的观众审美中寻找平衡,是电影创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慢慢变得成熟化。与此同时,人们对生活中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创作出优秀的电影作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成为当代电影人的机遇与挑战。  一、市场需求:电影社会价值的突显  随着科学技
期刊
戏曲界所祀之神叫梨园神,又称老郎神。此神或指唐玄宗,或指后唐庄宗,或指耿梦,而最流行的是唐玄宗说。认为梨园神为唐玄宗的理由为:一是明皇始兴梨园;二是唐玄宗称三郎,其义近于老郎。实际上,这两个理由都不成立。关于第一个理由,词曲理论家任半塘指出:“终唐之世,串演戏剧一事,实与‘梨园’二字无涉。”梨园既与戏剧无关,供奉唐玄宗为戏剧祖师就属于无稽之谈。关于第二个理由,相对于大郎、二郎而言,三郎固然可以称作
期刊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各民族精神和文明的延续,对其进行保护与开发的意义重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过程中,因为地域以及传承人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种种问题。本文阐述了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意义,分析当前保护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以期为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传承提供参考。  一、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一)弘扬传统文化  中国是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
期刊
庄子具有世俗无法容忍的性格,他抨击礼节和道德规范,力图回归朴实。面对死亡,他具有“鼓盆而歌”的超俗精神,这反映了他对生命的“生死一体”态度。庄子把生死视为同观,即生即死观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解释,他珍惜生命的存在,而不是悲伤地接受死亡的到来。  一、超俗的庄子  庄子一生都生活在贫困中,但精神却与世超脱。庄子是战国中后期的著名哲学家,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杰出大师。金圣叹称赞庄子是“天下第一才子”,这是
期刊
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中国人以“龙的传人”自称。在中国,龙的形象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氏族部落时期,龙形图案作为图腾出现。最初的部落多以动物作为部落的图腾,随着部落的合并,不同的动物图腾也开始合并,形成了最早的龙。第二阶段大约从商周开始,龙形图案开始频繁出现在器物中,此时的龙还未定型,形态各异、种类繁多。第三阶段则是清朝末期,也就是人们熟悉的集蛇身、鹿角、鸡爪于一体的龙。本文通过对
期刊
电影《烈火英雄》自上映以来,就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上映首日便破亿。通过分析可知,影片成功的原因,离不开本身的选题,电影选取的消防员灭火的题材本身就易吸引观众的眼球。不仅如此,导演为了拍出影片的真实感,剧中场景都采用真材实料,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如蒙太奇、镜头、剧本结构等,尽可能向观众展示消防员灭火的真实场景。基于此,本文主要以《烈火英雄》为对象,探讨电影艺术语言的运用。  影片主要讲述滨海市海港码
期刊
东汉末年,天下三分。在《三国演义》描述的那个英才辈出的时代,陈宫的戏份并不多,但在群雄逐鹿的裹挟中,他刚直无畏、算无遗策,能谨慎择主并践行忠义,最后冷言讽曹,大义赴死。陈宫的刚直忠义永恒存在于所有追求真、善、美的正义之士心中。  打开《三国演义》这幅波澜壮阔的画卷,群雄逐鹿,列土封疆,硝烟四起。谋士为主公请命,建功立业,扬名于乱世。古代明主视谋士为肱股之臣,尤逢三国乱世,更是求贤若渴。刘备“三顾茅
期刊
希腊神话是古希腊人观念的保存和流传,体现了古希腊人内心的追求。换言之,希腊神话的本源是古希腊人本身,希腊神话反映的是古希腊人自己的故事、自己的观念、自己的精神。  一、古希腊人的故事  希腊神话,顾名思义,是古希腊人创造出来的神话,神也是古希腊人创造出来的。可以说,古希腊人创造的神与古希腊人密不可分,这可以解释希腊神话的本源。神话是人类思维水平和语言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时人们已初步形成有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