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周在电商网站上逛时偶然看到一个老式存钱罐,粉红色小猪鼓着圆圆肚子的样式让我感到熟悉:把一个一个钢镚儿投进去是我儿时的记忆。这份粉色的记忆后来延伸到了深红色的存折,再到蓝色的支付宝。存零用錢是件小事,但能够从被动的接受转化成主动的选择,还是因为我认可它背后的逻辑,包括延迟满足的好处,以及增加了我对风险的控制。
选择储蓄还是消费,说到底是个人的自由,但综合社会中全部个体的选择,就会得到“国民储蓄”这一重要概念,它代表着所有私人储蓄和公共储蓄的总和,亦即国民总收入减去消费和政府的支出。整体上储蓄的高低足以影响国家经济发展、政府的赤字情况甚至货币的强弱,这其中任何一个指标又能反过来对每家每户的生活施加影响。回望祖国飞速发展的这几十年,一度作为“世界工厂”的我们将辛勤劳动变作出口收入,再变作产业升级的投入,由此奠定了良性循环和进步的基础。
与此同时,“花了个精光”并不是这道选择题的唯一其他可能,还有一个选项是举债。与将部分劳动所得存起来相反,借债将消费提前,透支未来所得以换取当下的商品和服务。“花呗”等消费信贷让我更早地背上了喜欢的包包,按揭让购房者提前住进心仪的家,国债让国家发展生产、扩大基建、造福民生。事实上,这个选项很多时候是利大于弊的,甚至可以说是现代社会的基础。试想如果没有30年按揭,人们要工作数十年攒够积蓄,行将退休才得以安居乐业;如果企业无法融资,无法通过信用进行借贷活动,厂家必须生产、销售、回笼资金以后方能再次购买原材料,全然无法达至现代经济要求的效率。如同著名投资人瑞·达利欧在《宏观经济运行的框架》中指出的,债务和信用给了经济生产以生命力,是不可避免的选择。
正因它必不可少,利率和债务规模就成了经济活动中立竿见影的调节剂,央行就有过降低利率、鼓励借贷从而刺激经济的行为。但借贷行为也曾摧毁过部分国家的经济活动。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实行货币宽松和低利率政策,国内制造业飞速发展,以丰田汽车为首的日本品牌在欧美大获成功。这同时刺激着国民消费欲,导致土地和资产价格飙升,东京的地价总和竟能买下当时的美国。纽约的地标建筑“洛克菲勒中心”都曾被日本公司斥巨资买下,日本人民的消费热潮席卷了全球。直至1989年后,利息增加,信贷收紧,泡沫破灭,日本猛然跌入“失去的十年”。
类似的剧情在2005—2007年的美国再次上演,次级贷款先是被不负责任地发放给无法偿还贷款的借贷者,再被层层包装成“优质”的投资品售卖给全球不明就里的投资者。过大而不被察觉的风险助长了泡沫,再由泡沫的破灭演变成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宽松的信用明明是经济的催化剂,到头来却成了压垮骆驼的那根稻草。
把零用钱随手丢进小猪储蓄罐时,我绝对没有想过花钱还是存钱背后有如此多的学问。书上的选择题是多么容易啊,毕竟它们有答案,选完便知对错。而生活中的选择题往往很难,有时万般踌躇也难以明辨是否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有时连“正确”的定义都模棱两可,或者有时明明选对了,但没有及时根据环境进行调整,终究和一开始就错了没什么两样。但这样的题,需要我们兼听则明,时刻反躬自省,无疑更值得一做吧!
选择储蓄还是消费,说到底是个人的自由,但综合社会中全部个体的选择,就会得到“国民储蓄”这一重要概念,它代表着所有私人储蓄和公共储蓄的总和,亦即国民总收入减去消费和政府的支出。整体上储蓄的高低足以影响国家经济发展、政府的赤字情况甚至货币的强弱,这其中任何一个指标又能反过来对每家每户的生活施加影响。回望祖国飞速发展的这几十年,一度作为“世界工厂”的我们将辛勤劳动变作出口收入,再变作产业升级的投入,由此奠定了良性循环和进步的基础。
与此同时,“花了个精光”并不是这道选择题的唯一其他可能,还有一个选项是举债。与将部分劳动所得存起来相反,借债将消费提前,透支未来所得以换取当下的商品和服务。“花呗”等消费信贷让我更早地背上了喜欢的包包,按揭让购房者提前住进心仪的家,国债让国家发展生产、扩大基建、造福民生。事实上,这个选项很多时候是利大于弊的,甚至可以说是现代社会的基础。试想如果没有30年按揭,人们要工作数十年攒够积蓄,行将退休才得以安居乐业;如果企业无法融资,无法通过信用进行借贷活动,厂家必须生产、销售、回笼资金以后方能再次购买原材料,全然无法达至现代经济要求的效率。如同著名投资人瑞·达利欧在《宏观经济运行的框架》中指出的,债务和信用给了经济生产以生命力,是不可避免的选择。
正因它必不可少,利率和债务规模就成了经济活动中立竿见影的调节剂,央行就有过降低利率、鼓励借贷从而刺激经济的行为。但借贷行为也曾摧毁过部分国家的经济活动。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实行货币宽松和低利率政策,国内制造业飞速发展,以丰田汽车为首的日本品牌在欧美大获成功。这同时刺激着国民消费欲,导致土地和资产价格飙升,东京的地价总和竟能买下当时的美国。纽约的地标建筑“洛克菲勒中心”都曾被日本公司斥巨资买下,日本人民的消费热潮席卷了全球。直至1989年后,利息增加,信贷收紧,泡沫破灭,日本猛然跌入“失去的十年”。
类似的剧情在2005—2007年的美国再次上演,次级贷款先是被不负责任地发放给无法偿还贷款的借贷者,再被层层包装成“优质”的投资品售卖给全球不明就里的投资者。过大而不被察觉的风险助长了泡沫,再由泡沫的破灭演变成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宽松的信用明明是经济的催化剂,到头来却成了压垮骆驼的那根稻草。
把零用钱随手丢进小猪储蓄罐时,我绝对没有想过花钱还是存钱背后有如此多的学问。书上的选择题是多么容易啊,毕竟它们有答案,选完便知对错。而生活中的选择题往往很难,有时万般踌躇也难以明辨是否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有时连“正确”的定义都模棱两可,或者有时明明选对了,但没有及时根据环境进行调整,终究和一开始就错了没什么两样。但这样的题,需要我们兼听则明,时刻反躬自省,无疑更值得一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