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命教育,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生命教育能健全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与理解生命、人与生命之间的关系、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同时帮助者他们开发生命的潜能,开户生命的智慧,提升生命质量。在现行没有统一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能开发与利用生活化的资源,渗透生命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活化资源;生命教育;教学;小学生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8)》。蓝皮书披露了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开展的“中小学生自杀问题研究”调查,其统计了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共392例儿童青少年自杀死亡及自杀未遂的信息,其中明确标注为中小学生的信息为267例。此外,蓝皮书还指出,中小学生自杀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严峻事实。(《南方网》2018-04-27)
的确,中小学生对生命的漠视,日益严重,值得深思。下面,笔者就生命化资源,探求利用生活化资源渗透生命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效的精神能量。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是通过认识生命的起源、发展和终结,从而认识生命、理解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进而珍惜有限生命,建立起乐观、积极的人生观,促进学生价值观、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均衡发展的教育。生命教育的内涵是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的生命存在价值,开启生命潜能,不断提升自我理解程度,进而能活出生命意义,绽放生命精彩。
二、如何利用生活化资源渗透生命教育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儿童的本能生长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最好的学习就是从生活中学习,因此,学校教育应该利用儿童现有的生活作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他认为应把教育与儿童的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儿童学习适应生活的现实。开展生活教育,儿童获得生命教育的启示,有利于適应生活带来的现实,更好地达到高级的自我实现。从杜威的观点看出,生活是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因此,生命教育最好的场所在生活中,选取生活化的资源,作为生命教育的材料,实时,实效,切近生活。
(一)生活化资源的内涵
生活化资源,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开展生命教育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日常生活中的新闻、日常小事、大自然环境等。教师充分利用生活化的资源,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认识生命,感受生命,珍爱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
(二)生活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社会新闻热点拓宽生命教育的广度
现代社会,网络信息发达。学生每天都能通过各渠道接收各类知讯。社会热点新闻,新鲜、关注度高,贴切现实生活,具有实际的生活意义。教师能适当选取,便能成为生命教育的优质资源。例如,2019年4月17日,一位年仅17岁的男生和母亲发生矛盾,一气之下拉开车门,跑到桥边,纵身跳下上海卢浦大桥。后来经120确认,男孩已无生命体征。—(摘自《网易新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则新闻,作为生命教育的材料开展教育活动。上课始,让学生简要说一说这则新闻,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思考:这位17岁的男孩,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死亡,是不是真的能把一切问题解决了呢?面对和母亲的矛盾,你又会怎样解决呢?相信,学生通过这个事例的思考,对死亡、对生命有更深层次的认识。经常利用利用各类的新闻资源,能拓宽生命教育的广度。即生命教育不再是书本上的教条,而是活生生的事例,能引导学生共鸣,能拓宽学生对生命的体验及认识的广度。
2.学科教学资源拓宽生命教育的深度
在校学习,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各学科来渗透生命教育,能拓宽生命教育的深度。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入选语文教材的课文,文质兼美的美文。它陶冶学生的性情,净化学生的心灵,引发对生命的思考。如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花的勇气》,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帮助孩子领悟生命的真谛,感悟对生命的热爱。又如在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有《大自然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带刺的朋友》三篇课文,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留心观察生活,发现、享受生活的美好。学生就在日积月累过程中,感受生命的美好,储蓄生命的能量。
综合实践是动态开放性课程,强调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选择并确定活动主题,鼓励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实现活动目的。一二年级,能以“奇妙的生命”为主题,引导孩子感悟生命的美好与奇妙。三四年级,能以“独特的生命”,引导孩子认识生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五六年级,能以“生命的质量”为主师,引导学生保护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认识生命的独特与美好,从而爱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
班会课,是生命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充分利用主题班会的平台,分年级、内容,螺旋式上升,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此外,科学、美术、音乐等学科,均能利用学科的特点,渗透生命教育,回归生命的真善美。
3.日常生活拓宽生命教育的高度
生活小事说生命
马克思认为,人具有社会性。日常生活,是孩子生命的主要构成部分。不管开心与否,不管成功与否,也不管困难与否,生命还是要延续的。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活的小契机,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渗透生命教育。
与大自然共享生命的养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生命之真,体现为认识生命、遵循生命;生命之善体现为生命价值的教育和关爱生命、相信生命、敬畏生命的教育;生命之美主要体现为丰富生命、享受生命、精彩生命的教育。因此,学生从小就要培养有生命的意识,懂得生命的关怀,储蓄生命的力量,提高生命的质量,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生命教育教师手册[M].山西教育出版社:山西,2018年8月:1.
[2]钟志农.班主任心育活动设计36例(小学四~六年级卷)[M].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2017年2月:1.
[3]钟志农.班主任心育活动设计36例(小学一~三年级卷)[M].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2012年1月:1.
[4]张拥军.小学生命教育主题活动设计[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三河市,2013年2月:1.
[5]纪洁芳,郑玮宜,郑璿宜,等.生命教育教学[M].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北京,2014年9月:1.
关键词:生活化资源;生命教育;教学;小学生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8)》。蓝皮书披露了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开展的“中小学生自杀问题研究”调查,其统计了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共392例儿童青少年自杀死亡及自杀未遂的信息,其中明确标注为中小学生的信息为267例。此外,蓝皮书还指出,中小学生自杀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严峻事实。(《南方网》2018-04-27)
的确,中小学生对生命的漠视,日益严重,值得深思。下面,笔者就生命化资源,探求利用生活化资源渗透生命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效的精神能量。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是通过认识生命的起源、发展和终结,从而认识生命、理解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进而珍惜有限生命,建立起乐观、积极的人生观,促进学生价值观、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均衡发展的教育。生命教育的内涵是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的生命存在价值,开启生命潜能,不断提升自我理解程度,进而能活出生命意义,绽放生命精彩。
二、如何利用生活化资源渗透生命教育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儿童的本能生长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最好的学习就是从生活中学习,因此,学校教育应该利用儿童现有的生活作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他认为应把教育与儿童的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儿童学习适应生活的现实。开展生活教育,儿童获得生命教育的启示,有利于適应生活带来的现实,更好地达到高级的自我实现。从杜威的观点看出,生活是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因此,生命教育最好的场所在生活中,选取生活化的资源,作为生命教育的材料,实时,实效,切近生活。
(一)生活化资源的内涵
生活化资源,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开展生命教育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日常生活中的新闻、日常小事、大自然环境等。教师充分利用生活化的资源,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认识生命,感受生命,珍爱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
(二)生活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社会新闻热点拓宽生命教育的广度
现代社会,网络信息发达。学生每天都能通过各渠道接收各类知讯。社会热点新闻,新鲜、关注度高,贴切现实生活,具有实际的生活意义。教师能适当选取,便能成为生命教育的优质资源。例如,2019年4月17日,一位年仅17岁的男生和母亲发生矛盾,一气之下拉开车门,跑到桥边,纵身跳下上海卢浦大桥。后来经120确认,男孩已无生命体征。—(摘自《网易新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则新闻,作为生命教育的材料开展教育活动。上课始,让学生简要说一说这则新闻,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思考:这位17岁的男孩,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死亡,是不是真的能把一切问题解决了呢?面对和母亲的矛盾,你又会怎样解决呢?相信,学生通过这个事例的思考,对死亡、对生命有更深层次的认识。经常利用利用各类的新闻资源,能拓宽生命教育的广度。即生命教育不再是书本上的教条,而是活生生的事例,能引导学生共鸣,能拓宽学生对生命的体验及认识的广度。
2.学科教学资源拓宽生命教育的深度
在校学习,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各学科来渗透生命教育,能拓宽生命教育的深度。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入选语文教材的课文,文质兼美的美文。它陶冶学生的性情,净化学生的心灵,引发对生命的思考。如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花的勇气》,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帮助孩子领悟生命的真谛,感悟对生命的热爱。又如在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有《大自然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带刺的朋友》三篇课文,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留心观察生活,发现、享受生活的美好。学生就在日积月累过程中,感受生命的美好,储蓄生命的能量。
综合实践是动态开放性课程,强调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选择并确定活动主题,鼓励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实现活动目的。一二年级,能以“奇妙的生命”为主题,引导孩子感悟生命的美好与奇妙。三四年级,能以“独特的生命”,引导孩子认识生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五六年级,能以“生命的质量”为主师,引导学生保护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认识生命的独特与美好,从而爱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
班会课,是生命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充分利用主题班会的平台,分年级、内容,螺旋式上升,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此外,科学、美术、音乐等学科,均能利用学科的特点,渗透生命教育,回归生命的真善美。
3.日常生活拓宽生命教育的高度
生活小事说生命
马克思认为,人具有社会性。日常生活,是孩子生命的主要构成部分。不管开心与否,不管成功与否,也不管困难与否,生命还是要延续的。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活的小契机,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渗透生命教育。
与大自然共享生命的养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生命之真,体现为认识生命、遵循生命;生命之善体现为生命价值的教育和关爱生命、相信生命、敬畏生命的教育;生命之美主要体现为丰富生命、享受生命、精彩生命的教育。因此,学生从小就要培养有生命的意识,懂得生命的关怀,储蓄生命的力量,提高生命的质量,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生命教育教师手册[M].山西教育出版社:山西,2018年8月:1.
[2]钟志农.班主任心育活动设计36例(小学四~六年级卷)[M].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2017年2月:1.
[3]钟志农.班主任心育活动设计36例(小学一~三年级卷)[M].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2012年1月:1.
[4]张拥军.小学生命教育主题活动设计[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三河市,2013年2月:1.
[5]纪洁芳,郑玮宜,郑璿宜,等.生命教育教学[M].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北京,2014年9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