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评价 促学生可持续发展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_BO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改经验,认为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点滴”及时评价
  
   在实际教学中,我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的评价,尽量做到“时时有评价,事事有评价,人人有评价”。如教学一年级下册《发新书》一课,学生在估计“每人一本,40本书够吗”这一问题时,有个学生机智地说:“女生19人不到20人,男生18人也不到20人,20加20才是40,他们合起来肯定不到40人,所以40本书一定够发的!”听了这个学生独特的见解,我及时评价道:“你的见解真是与众不同,让人耳目一新。”学生一听满足地笑了,结果他整堂课的学习效率非常高。同样的课堂,有的学生哪怕没有发言,只要他坐得端正、听得专注、写得认真,我都及时给予鼓励:“某某同学虽然没有发言,但他听得非常认真,会听讲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方法。”“某某同学书写非常认真规范,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对于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他的发言中哪怕只有一丁点合理的内容,我都给予及时的肯定引导。一堂课下来,学生在鼓励、欣赏中度过,不知不觉间就产生了一种爱数学的内驱力。
  
  二、以人为本“延迟”评价
  
  《课标》指出,教师应允许学生第二次作答。这种“推迟判断”淡化评价的甄别功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但传统的考试评价只注重分数而忽略了学生。其实学生与分数的关系是一种“人”和“物”的关系。在两者发生矛盾时,教师应做到宁可牺牲一点“物”(分数),也要保护“人”(学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实际教学中,我注意了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平时的作业批改。有的学生因为上课没认真听,没完成作业或者漏做了题,我把他找来,给他机会和时间认真做好再交,并在作业等级处给他填上认真完成后的等级情况,同时告诫他今后上课要认真听讲,仔细完成作业。另一方面是学生的测试。记得有一次班级测试后,有个平时表现挺好的学生成绩不理想,我就找他进行了朋友式的交流,探求他失败的原因。
  师:对这次考试满意吗?
  生(低着头):不满意。
  师:看着老师的眼睛,说说是什么原因。
  生:考试时只想着新买的玩具,没用心答题。
  师:你是个诚实的孩子。别灰心,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让你再做一遍,做得好可在原卷上加分。
  生(瞪大眼睛):真的?
  师:不相信我?
  ……
  当他捧上试卷请我兑现诺言时,我爽快地掏出笔,郑重地在他的试卷上加了分,孩子的脸上露出了春天般的笑容。
  通过以上做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与热情,使学生巧妙地避开了尴尬,重塑对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使这类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表现出一种更积极的心态。
  
  三、关注“差异”合理评价
  
  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思维背景的不同,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式也就不同。因此,评价不应该用“一把尺”。教师要因人而异,对于潜能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与鼓励。对于成绩优秀的同学,评价要严格,但不要苛刻,当他们的发言有创见时,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引导,以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如在教学《平移》一课的练习题时(图略),我是这样处理的。
  师:红色小鱼到底向左平移多少格才能与紫色小鱼重合?
  生:4格。
  师:你是怎样找出来的?
  (学生不知如何操作,也说不出理由)
  师:没有理由没关系,请仔细听听其他同学的见解。
  生2:5格。(生操作小鱼模型在方格纸上平移得到)
  师:很好!你是第一个找出方法的。
  在接下来的课堂上,有个学生认为:“只要数出鱼背向上移动了几格,就可知道小鱼向上移动了几格。”这个意见遭到多数学生的反对,但他仍坚持自己的观点。经我引导后确定他是对的,我说:“坚持自己是对的,我很佩服你。”这样的评价精辟恰当、针对性强,不仅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差异,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充满了人文关怀,而且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明确了一种做学问的态度,对今后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四、培养“习惯”巧用评价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习惯一旦养成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也有人认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课堂评价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养成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如在课堂上学生精力不集中时,教师故意停顿下来,找到一个认真听讲的小组说:“老师发现某小组特别会学习,他们的眼睛盯着老师,听得可真仔细,只有听清、听懂,才能学得快、学得好。”这样的评价不仅使某小组学生感到自豪,同时也提醒了其他学生要认真听讲。通过教师的评价,学生认真听讲的意识得到了提示和强化,在后面的学习中每个学生都能注意到认真倾听。
  再如,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由于学生学习兴趣较高,都想争着发言,这样就会出现杂乱无序的现象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不高,或是小组合作流于形式。针对这种情况,当我一发现某个小组能按一定的顺序让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发言、都能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时,我就在全班大力表扬他们,向大家介绍他们的学习方法。于是,其他小组的同学也纷纷向他们学习,从而使小组合作学习在全班范围内达到真正的效果。
  这样,在教学中通过巧妙地运用评价,学生在受到激励的同时,不知不觉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总之,在新课改精彩纷呈的今天,只要我们能做个“有心人”,用好评价这把“双刃剑”,它必会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和喜悦。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实验小学277101)
其他文献
文本是教学的原始材料,但它不完全等于“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课程三维目标和学生认知实际,对文本作一番“活化”处理,让教材“活”起来,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燃阅读的灵性,让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内心体验的过程。本文以人教版二下《三个儿子》一课的教学片段为例,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文本解读“个性化”,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阅读教学中的文本不是语言符号的机械堆砌,而是一个充满着意义和思想、热情和灵魂的精
前段时间,笔者开了一节研究课《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以下是上课伊始的教学:师:(呈现体积分别为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的小方块。)这是棱长为1厘米的小方块,它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基质性要素。因为课堂教学的基本前提是为学生的存在而进行的,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因此,学生状况的解读与分析对课堂教学的推进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高等教育正处在空前重大的变革之中。课程体系是变革的重要领域,也是孕育和推动变节的富有活力的核心。10年前,北京师范大学化学
丹麦Viking救生设备公司最新推出的Polar(极地)救生筏系统,是目前市场上第一个能满足IMO(国际海事组织)的MSCf海上安全委员会)1056通函的有关极地水域运行规定和RMRS(俄罗斯船舶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