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种独特的生产力,它能有效地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从而形成其核心竞争力即文化竞争力。在市场经济下,商业银行必须培育自身的文化競争力。文章以此为思路,具体考察了我国商业银行文化竞争力塑造的现状,并提出了增强我国商业银行文化竞争力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企业文化 商业银行 文化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9-192-03
21世纪,金融业的竞争日益激烈。面对金融全球化的大趋势,面对日益加剧的同行之间的业务竞争,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来,各商业银行都开始对自身进行改革,实行全方位转型,树立了争夺更高的市场份额的竞争目标。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竞争力,对银行管理者来讲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很多管理者对它的理解现在还依旧停留在服务质量和科技上的领先优势,银行的管理和品牌含金量等狭窄的层面上,却很少有管理者注意到文化竞争力在提升银行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银行的管理者应该深刻认识到文化竞争力的强大作用,建立和发展属于银行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所产生的强烈的归宿感和使命感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使自己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必须培育文化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企业管理思想的产物。企业文化强调塑造具有某种价值导向的制度习惯、行为方式及管理理念等,并且通过企业员工的语言、举止、行为、服饰及企业的制度章程和规范等方面得到体现。而企业文化竞争力是指文化因素在各种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要素中的地位和作用,具体地说就是由企业文化间接所表现出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市场竞争力及企业利润率。
提升产品竞争力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而产品竞争力要依靠技术竞争力的支持。同时,技术竞争力又是由制度竞争力所决定的,制度高于技术,完善的制度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而制度本质上是物化了的文化理念的存在形式,正确的文化理念是科学的制度产生的前提条件。可见,文化理念决定制度形式,制度形式决定技术水平,技术水平决定产品竞争力。因此,文化理念高于制度形式,文化理念是第一竞争力。实际上,市场竞争全球化的背景下,成熟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产品平台的表层竞争转向深层次的企业文化理念平台的竞争。企业之间相互比拼的是谁的企业文化更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谁的企业文化能更快、更好地整合内部各种资源并形成强大的企业竞争合力。
1 企业文化竞争力具有凝聚和激励功能。企业文化所形成的竞争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先进的技术可以引进,科学的制度可以效仿,但企业全体员工共同追求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却是历经沉淀、独一无二、无法简单移植和效仿的。从这个层面上看,企业文化理念是最为本质的核心竞争力。
现代企业管理重视和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强调以人为本就是充分运用激励理论形成具有某种价值观念的文化,培养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员工工作在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中,让员工个人追求的目标和企业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自身在企业中的作用,而不是仅仅把职业作为一种谋生手段。而这除依靠必要的管理制度外,最为基本的一条就是培养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共同的企业价值观念能使每个员工都感受到自己存在和行为的价值。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这种需求得到满足必将对员工形成强大的激励。
2 企业文化竞争力具有认同和抵御功能。这主要影响不同企业之间的兼并和重组。企业的兼并和重组不仅仅是资产和人员之间的兼并和重组,更深层次的是实现不同企业之间文化的融合,也就是统一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努力实现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以文化竞争力来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当然,企业文化除具有同化作用外还具有排斥的本能。不同企业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文化冲突。许多企业在兼并和重组之前,往往会认真去调查被并购方的财务、市场和管理状况,却极少考虑其企业文化方面的情况。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动力,每个企业在其发展历程中都会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独特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功的基础。然而,如果发生企业并购,两个或多个企业重新组合,企业文化的差异很可能会引发文化冲突。因此,企业并购后的文化整合及其管理,是解决并购双方或多方之间文化冲突的重要方法。
3 企业文化竞争力具有创新和整合功能。美国的《财富》杂志指出,世界500强企业成功的秘密,就在于它们善于对自身的企业文化进行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的实质就是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突破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脱节的僵化的文化理念和观点的束缚,实现向贯穿于全部创新过程的新型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面对日益深化、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不仅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而且逐步深入地把创新贯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
创新是文化竞争力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全、人全我新”,通过不断推陈出新,让企业的产品比竞争对手更符合消费者的要求,使本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当然,创新不仅包括产品创新,也包括对文化本身的整合与创新,也就是说要不断地淘汰企业文化中已经散失竞争能力的因素,吸收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新文化因素,同时进一步挖掘和整合企业自身的各种文化资源,形成整体性合力,从而使企业保持旺盛的竞争力。
二、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概念及其建设现状
1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概念。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指为银行职工所认可并带有一定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经营作风、道德规范等因素的总和,其核心是群体的“企业精神”。银行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物质文化,如行徽、办公楼、办公服装等,它是银行的信用程度和经营状况的外在标志;第二层是制度文化,包括银行职业道德规范、各项规章制度等;第三层是精神文化,即“企业精神”,包括银行职工的群体价值观、精神面貌、经营哲学等。
银行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是对企业目标的一致认同,是商业银行生存的灵魂。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推动商业银行在经营实践中不断调整发展战略,在行为方式中影响整个团队的工作积极性和凝聚力,并能以文化的无形但强大的力量推动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2 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现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纷纷下大功夫打造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如中国银行提出了“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强化公司治理,追求卓越效益,创建国际一流大银行”的口号;农业银行秉承了“商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文化理念;工商银行树立了“您身边的银行,值得信赖的 银行”的经营哲学;交通银行卓越追求“交流融通,诚信永恒”的企业价值观。
以上这些口号都很好地体现了各个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内涵,也是对现代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竞争力进行的卓有成效的打造。国内各家商业银行逐步将目光锁定在内部的文化战略建设,从原先以银行产品、金融技术、组织人事为核心的管理理念,转变到依托文化动力、凝聚力和切实发展战略来完善银行经营管理体系。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从整个银行业的文化建设现状来看,却仍处于一种非常落后的状态。
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竞争力较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银行家职业素质不够,员工培训机制僵化,银行创新力不强。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商业银行只有不断勇于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发展的新路子,才能在新的平台上更好地参与竞争。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创新力不强的主要原因有下面几点:一是职业银行家的匮乏。现阶段,我国的银行家对新业务的掌握度和娴熟度远远落后于金融知识的更新速度。另外,现代金融环境的日趋复杂及金融衍生产品的推陈出新,对他们的职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银行家职业素质的不足影响到银行创新力的发挥。二是员工培训机制僵化。大部分银行对员工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但培训经费投入较少,而且培训内容缺乏实际可操作性。员工培训机制僵化严重影响员工创新才能的发挥。所以虽然我国银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较多,但整体素质层次不高,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仅占很小一部分。(2)商业银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品牌建设意识较差,银行社会辐射力不强。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商业银行作为提供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等一系列特殊服务的企业,其品牌形象、社会辐射力,最终是通过其服务质量来体现出来的。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主要还是集中在传统的存贷业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客户日益多元化的金融需求。而且服务意识不高和服务质量差。国内银行在品牌推广过程中,很少重视来自客户方面的反馈信息,未能对已开展的品牌业务进行不断改善,品牌建设意识相对欠缺。国内大多数的商业银行的品牌定位大多相似雷同,品牌功能常常名不符实。以上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到银行品牌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国内商业银行品牌文化建设的不完善,削弱了商业银行的社会辐射力,不利于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3)商业银行人本管理、停留在口号,员工敬业意识不足,银行凝聚力不强。成熟的商业银行文化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要求突出员工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员工为中心的管理,从而促进银行与员工的和谐发展。然而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提出的“人本管理”还只是停留在口号上,对员工的管理依然靠行政管制。“人本管理”理念的形式化,使得员工的工作激情不高,银行内部凝聚力不强,一定程度上也束缚了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发挥。特别是面对外资机构优厚的待遇和人性化的管理,员工为求个人职业生涯的更好发展,纷纷跳槽到外资银行。据人民银行对上海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人才流失问题的数据统计显示,2001年1月至10月共有753人辞职:是2000、年的1.5倍,是1999年的3.1倍。优秀人才的大量流失,不但不利于国内银行形成稳定的工作环境,而且进一步影响到银行内部凝聚力的提高。(4)商业银行内控制度不严密使得经营风险加大,银行控制力不强。商业银行是通过经营风险谋求发展的高风险行业,要特别注重有效的风险管理。只有不断降低风险,减少不良资产,才能远离风险,这是商业银行生存的法则。高风险的银行业如果不自觉地做好管理,就会积聚、加剧风险,甚至走向失败。因此,在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特别要注重严密内控制度的构建,做到用完善的内控制度控制银行的经营风险,才能保证银行的稳健经营。然而由于历史与体制的原因。我国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并不够完善,内部审计也并未发挥其应有的效力。内控制度的薄弱使得银行控制力不强,员工操作性风险加大,金融案件屡发不断。
三、如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文化竞争力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滞后导致我国银行业权力腐败现象严重、犯罪案件较多、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人才跳槽等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我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国内商业银行应对外资银行的竞争。商业银行必须努力塑造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通过一定的途径来增强自身的文化竞争力。
1 提高银行家的职业素质,重塑员工培训机制,增强银行创新力。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银行家精神的集体化、企业化,是银行家个性的充分体现,是其个人人格向组织人格的转化。商业银行企业文化靠银行家创,立、倡导和培养。现代金融市场上,完善的银行文化首先强调职业银行家的培养及其创新才能的发挥,要求银行家具有较强的战略意识、市场敏感性和创新精神,善于从全局出发考虑银行的利益,敏锐地捕捉金融市场信息,进行银行长期发展战略的创新,同时要具有稳健、质量、风险和管理的理念。
面对我国职业银行家严重匮乏和现有银行管理者业务技能落后的局面,商业银行应该不定期对银行现有管理者进行培训;开展银行业务、金融法规、电脑操作等一系列多层次培训课程,使他们成为精通金融、法律、电脑等多方面的复合型人才。还应建立有利于职业银行家创新才能发挥的工作机制,赋予银行家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充分调动银行家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同时,也可以引进市场化的职业银行家的竞争机制,在银行内部实行管理者的竞争上岗,以保证其创新才能的-持久发挥。
商业银行的创新力还依赖于员工个人的综合素质。面对员工培训机制僵化的局面,银行方面要重视员工创新素质的提高及创新激情的培养。要进一步改革培训机制,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并根据员工的不同层次需要完善培训内容。各个商业银行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通过分期轮训、座谈会等多方面渠道,更新员工旧观念,努力提高其创新素质。当然,创新才能要在适宜的机制环境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要积极营造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进一步完善员工创新的激励机制。
2 提升银行服務质量,打造优质银行品牌,强化银行品牌社会辐射力。企业文化竞争力的灵魂是服务质量和服务意识。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服务质量较差,服务意识不高。针对这一状况,商业银行应该以市场为目标、以客户为中心、以品牌为手段,依照“全力服务客户”的经营方针,狠抓服务质量和服务意识,努力提高在客户心目中的地位。因此,商业银行要通过开展员工培训课程。大力加强员工的客户服务意识。要明确客户对银行的重要性,完善服务质量和服务功能,以客户最大需求为目标,不断提升客户的满意度。要找准市场定位,实施差异化经营,满足客户不同层次的需求。
随着中国加入WTO参与国际竞争,外国银行已经开始逐步进入国内市场,国内的金融业无可避免将进入一个激烈的品牌竞争时代。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谁拥有优质的品牌,谁就拥有竞争的主导权。因此,实施全新的品牌战略,打造属于自己的知名品牌就显得非常迫切信’银行品 牌的打造一方面是要以客户为中心,通过不断地改革、创新、努力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意识,为客户提供最优的服务,从而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另一方面,银行也要充分运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业务、形象、品牌及先进事迹宣传,提升银行品牌价值,引导客户需求取向。
3 落实人本管理,激发员工的敬业意识,增强银行凝聚力。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一种重视人、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方式,就是要把管理的重心放在人这个基础之上,坚持把“以人为本”的思路贯彻在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着力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唯有这样,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商业银行应将人本管理思想落到实处,尊重员工的感情,积极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为防止员工大量跳槽的现象,商业银行要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充分尊重员工的人格和劳动成果,尊重他们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商业银行还应该努力去了解自己的员工,重视员工满意度。让满意的员工带着满意的心情投入工作,从而实现满意的业绩。要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让每一位于员工都能有一个奋斗的目标,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工作激情。
银行只有通过人性化的管理措施,才能让员工和谐地融入到了企业中去,从而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当企业的价值观被员工认同后,员工会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并处处以企业的利益为重,无形中提升了自己的敬业意识,从而增强了银行的凝聚力,银行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
4 强化银行内控制度建设,降低經营风险;增强银行控制力。商业银行在发展业务的同时,必须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好银行风险,保持良好的资产总量。为此,现有银行管理层一定要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坚持规范经营,构筑严密的制度文化,从而达到增强银行控制力的目的。
在加强内控制度建设,降低银行风险方面;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一是要狠抓员工教育培训。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诚实守信的职业操守,增强遵纪守法和风险防范意识。二是完善内控制度。强化内部机构的监督检查。商业银行内部要规范各项工作的操作流程,实行稽核专员制,推行稽核整改服务卡制度。同时,建立以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并且要保证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有效性和权威性,进一步规范经营管理行为,以便有效降低案件风险。三是狠抓制度落实。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和制度,完善和强化技术防范设施,加强对新形势下如何预防金融犯罪的研究,防止金融犯罪案件的发生。
(责编 若佳)
关键词:企业文化 商业银行 文化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9-192-03
21世纪,金融业的竞争日益激烈。面对金融全球化的大趋势,面对日益加剧的同行之间的业务竞争,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来,各商业银行都开始对自身进行改革,实行全方位转型,树立了争夺更高的市场份额的竞争目标。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竞争力,对银行管理者来讲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很多管理者对它的理解现在还依旧停留在服务质量和科技上的领先优势,银行的管理和品牌含金量等狭窄的层面上,却很少有管理者注意到文化竞争力在提升银行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银行的管理者应该深刻认识到文化竞争力的强大作用,建立和发展属于银行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所产生的强烈的归宿感和使命感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使自己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必须培育文化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企业管理思想的产物。企业文化强调塑造具有某种价值导向的制度习惯、行为方式及管理理念等,并且通过企业员工的语言、举止、行为、服饰及企业的制度章程和规范等方面得到体现。而企业文化竞争力是指文化因素在各种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要素中的地位和作用,具体地说就是由企业文化间接所表现出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市场竞争力及企业利润率。
提升产品竞争力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而产品竞争力要依靠技术竞争力的支持。同时,技术竞争力又是由制度竞争力所决定的,制度高于技术,完善的制度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而制度本质上是物化了的文化理念的存在形式,正确的文化理念是科学的制度产生的前提条件。可见,文化理念决定制度形式,制度形式决定技术水平,技术水平决定产品竞争力。因此,文化理念高于制度形式,文化理念是第一竞争力。实际上,市场竞争全球化的背景下,成熟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产品平台的表层竞争转向深层次的企业文化理念平台的竞争。企业之间相互比拼的是谁的企业文化更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谁的企业文化能更快、更好地整合内部各种资源并形成强大的企业竞争合力。
1 企业文化竞争力具有凝聚和激励功能。企业文化所形成的竞争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先进的技术可以引进,科学的制度可以效仿,但企业全体员工共同追求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却是历经沉淀、独一无二、无法简单移植和效仿的。从这个层面上看,企业文化理念是最为本质的核心竞争力。
现代企业管理重视和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强调以人为本就是充分运用激励理论形成具有某种价值观念的文化,培养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员工工作在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中,让员工个人追求的目标和企业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自身在企业中的作用,而不是仅仅把职业作为一种谋生手段。而这除依靠必要的管理制度外,最为基本的一条就是培养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共同的企业价值观念能使每个员工都感受到自己存在和行为的价值。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这种需求得到满足必将对员工形成强大的激励。
2 企业文化竞争力具有认同和抵御功能。这主要影响不同企业之间的兼并和重组。企业的兼并和重组不仅仅是资产和人员之间的兼并和重组,更深层次的是实现不同企业之间文化的融合,也就是统一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努力实现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以文化竞争力来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当然,企业文化除具有同化作用外还具有排斥的本能。不同企业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文化冲突。许多企业在兼并和重组之前,往往会认真去调查被并购方的财务、市场和管理状况,却极少考虑其企业文化方面的情况。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动力,每个企业在其发展历程中都会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独特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功的基础。然而,如果发生企业并购,两个或多个企业重新组合,企业文化的差异很可能会引发文化冲突。因此,企业并购后的文化整合及其管理,是解决并购双方或多方之间文化冲突的重要方法。
3 企业文化竞争力具有创新和整合功能。美国的《财富》杂志指出,世界500强企业成功的秘密,就在于它们善于对自身的企业文化进行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的实质就是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突破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脱节的僵化的文化理念和观点的束缚,实现向贯穿于全部创新过程的新型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面对日益深化、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不仅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而且逐步深入地把创新贯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
创新是文化竞争力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全、人全我新”,通过不断推陈出新,让企业的产品比竞争对手更符合消费者的要求,使本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当然,创新不仅包括产品创新,也包括对文化本身的整合与创新,也就是说要不断地淘汰企业文化中已经散失竞争能力的因素,吸收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新文化因素,同时进一步挖掘和整合企业自身的各种文化资源,形成整体性合力,从而使企业保持旺盛的竞争力。
二、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概念及其建设现状
1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概念。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指为银行职工所认可并带有一定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经营作风、道德规范等因素的总和,其核心是群体的“企业精神”。银行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物质文化,如行徽、办公楼、办公服装等,它是银行的信用程度和经营状况的外在标志;第二层是制度文化,包括银行职业道德规范、各项规章制度等;第三层是精神文化,即“企业精神”,包括银行职工的群体价值观、精神面貌、经营哲学等。
银行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是对企业目标的一致认同,是商业银行生存的灵魂。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推动商业银行在经营实践中不断调整发展战略,在行为方式中影响整个团队的工作积极性和凝聚力,并能以文化的无形但强大的力量推动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2 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现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纷纷下大功夫打造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如中国银行提出了“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强化公司治理,追求卓越效益,创建国际一流大银行”的口号;农业银行秉承了“商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文化理念;工商银行树立了“您身边的银行,值得信赖的 银行”的经营哲学;交通银行卓越追求“交流融通,诚信永恒”的企业价值观。
以上这些口号都很好地体现了各个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内涵,也是对现代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竞争力进行的卓有成效的打造。国内各家商业银行逐步将目光锁定在内部的文化战略建设,从原先以银行产品、金融技术、组织人事为核心的管理理念,转变到依托文化动力、凝聚力和切实发展战略来完善银行经营管理体系。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从整个银行业的文化建设现状来看,却仍处于一种非常落后的状态。
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竞争力较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银行家职业素质不够,员工培训机制僵化,银行创新力不强。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商业银行只有不断勇于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发展的新路子,才能在新的平台上更好地参与竞争。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创新力不强的主要原因有下面几点:一是职业银行家的匮乏。现阶段,我国的银行家对新业务的掌握度和娴熟度远远落后于金融知识的更新速度。另外,现代金融环境的日趋复杂及金融衍生产品的推陈出新,对他们的职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银行家职业素质的不足影响到银行创新力的发挥。二是员工培训机制僵化。大部分银行对员工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但培训经费投入较少,而且培训内容缺乏实际可操作性。员工培训机制僵化严重影响员工创新才能的发挥。所以虽然我国银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较多,但整体素质层次不高,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仅占很小一部分。(2)商业银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品牌建设意识较差,银行社会辐射力不强。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商业银行作为提供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等一系列特殊服务的企业,其品牌形象、社会辐射力,最终是通过其服务质量来体现出来的。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主要还是集中在传统的存贷业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客户日益多元化的金融需求。而且服务意识不高和服务质量差。国内银行在品牌推广过程中,很少重视来自客户方面的反馈信息,未能对已开展的品牌业务进行不断改善,品牌建设意识相对欠缺。国内大多数的商业银行的品牌定位大多相似雷同,品牌功能常常名不符实。以上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到银行品牌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国内商业银行品牌文化建设的不完善,削弱了商业银行的社会辐射力,不利于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3)商业银行人本管理、停留在口号,员工敬业意识不足,银行凝聚力不强。成熟的商业银行文化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要求突出员工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员工为中心的管理,从而促进银行与员工的和谐发展。然而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提出的“人本管理”还只是停留在口号上,对员工的管理依然靠行政管制。“人本管理”理念的形式化,使得员工的工作激情不高,银行内部凝聚力不强,一定程度上也束缚了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发挥。特别是面对外资机构优厚的待遇和人性化的管理,员工为求个人职业生涯的更好发展,纷纷跳槽到外资银行。据人民银行对上海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人才流失问题的数据统计显示,2001年1月至10月共有753人辞职:是2000、年的1.5倍,是1999年的3.1倍。优秀人才的大量流失,不但不利于国内银行形成稳定的工作环境,而且进一步影响到银行内部凝聚力的提高。(4)商业银行内控制度不严密使得经营风险加大,银行控制力不强。商业银行是通过经营风险谋求发展的高风险行业,要特别注重有效的风险管理。只有不断降低风险,减少不良资产,才能远离风险,这是商业银行生存的法则。高风险的银行业如果不自觉地做好管理,就会积聚、加剧风险,甚至走向失败。因此,在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特别要注重严密内控制度的构建,做到用完善的内控制度控制银行的经营风险,才能保证银行的稳健经营。然而由于历史与体制的原因。我国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并不够完善,内部审计也并未发挥其应有的效力。内控制度的薄弱使得银行控制力不强,员工操作性风险加大,金融案件屡发不断。
三、如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文化竞争力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滞后导致我国银行业权力腐败现象严重、犯罪案件较多、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人才跳槽等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我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国内商业银行应对外资银行的竞争。商业银行必须努力塑造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通过一定的途径来增强自身的文化竞争力。
1 提高银行家的职业素质,重塑员工培训机制,增强银行创新力。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银行家精神的集体化、企业化,是银行家个性的充分体现,是其个人人格向组织人格的转化。商业银行企业文化靠银行家创,立、倡导和培养。现代金融市场上,完善的银行文化首先强调职业银行家的培养及其创新才能的发挥,要求银行家具有较强的战略意识、市场敏感性和创新精神,善于从全局出发考虑银行的利益,敏锐地捕捉金融市场信息,进行银行长期发展战略的创新,同时要具有稳健、质量、风险和管理的理念。
面对我国职业银行家严重匮乏和现有银行管理者业务技能落后的局面,商业银行应该不定期对银行现有管理者进行培训;开展银行业务、金融法规、电脑操作等一系列多层次培训课程,使他们成为精通金融、法律、电脑等多方面的复合型人才。还应建立有利于职业银行家创新才能发挥的工作机制,赋予银行家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充分调动银行家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同时,也可以引进市场化的职业银行家的竞争机制,在银行内部实行管理者的竞争上岗,以保证其创新才能的-持久发挥。
商业银行的创新力还依赖于员工个人的综合素质。面对员工培训机制僵化的局面,银行方面要重视员工创新素质的提高及创新激情的培养。要进一步改革培训机制,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并根据员工的不同层次需要完善培训内容。各个商业银行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通过分期轮训、座谈会等多方面渠道,更新员工旧观念,努力提高其创新素质。当然,创新才能要在适宜的机制环境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要积极营造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进一步完善员工创新的激励机制。
2 提升银行服務质量,打造优质银行品牌,强化银行品牌社会辐射力。企业文化竞争力的灵魂是服务质量和服务意识。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服务质量较差,服务意识不高。针对这一状况,商业银行应该以市场为目标、以客户为中心、以品牌为手段,依照“全力服务客户”的经营方针,狠抓服务质量和服务意识,努力提高在客户心目中的地位。因此,商业银行要通过开展员工培训课程。大力加强员工的客户服务意识。要明确客户对银行的重要性,完善服务质量和服务功能,以客户最大需求为目标,不断提升客户的满意度。要找准市场定位,实施差异化经营,满足客户不同层次的需求。
随着中国加入WTO参与国际竞争,外国银行已经开始逐步进入国内市场,国内的金融业无可避免将进入一个激烈的品牌竞争时代。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谁拥有优质的品牌,谁就拥有竞争的主导权。因此,实施全新的品牌战略,打造属于自己的知名品牌就显得非常迫切信’银行品 牌的打造一方面是要以客户为中心,通过不断地改革、创新、努力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意识,为客户提供最优的服务,从而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另一方面,银行也要充分运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业务、形象、品牌及先进事迹宣传,提升银行品牌价值,引导客户需求取向。
3 落实人本管理,激发员工的敬业意识,增强银行凝聚力。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一种重视人、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方式,就是要把管理的重心放在人这个基础之上,坚持把“以人为本”的思路贯彻在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着力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唯有这样,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商业银行应将人本管理思想落到实处,尊重员工的感情,积极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为防止员工大量跳槽的现象,商业银行要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充分尊重员工的人格和劳动成果,尊重他们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商业银行还应该努力去了解自己的员工,重视员工满意度。让满意的员工带着满意的心情投入工作,从而实现满意的业绩。要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让每一位于员工都能有一个奋斗的目标,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工作激情。
银行只有通过人性化的管理措施,才能让员工和谐地融入到了企业中去,从而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当企业的价值观被员工认同后,员工会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并处处以企业的利益为重,无形中提升了自己的敬业意识,从而增强了银行的凝聚力,银行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
4 强化银行内控制度建设,降低經营风险;增强银行控制力。商业银行在发展业务的同时,必须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好银行风险,保持良好的资产总量。为此,现有银行管理层一定要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坚持规范经营,构筑严密的制度文化,从而达到增强银行控制力的目的。
在加强内控制度建设,降低银行风险方面;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一是要狠抓员工教育培训。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诚实守信的职业操守,增强遵纪守法和风险防范意识。二是完善内控制度。强化内部机构的监督检查。商业银行内部要规范各项工作的操作流程,实行稽核专员制,推行稽核整改服务卡制度。同时,建立以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并且要保证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有效性和权威性,进一步规范经营管理行为,以便有效降低案件风险。三是狠抓制度落实。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和制度,完善和强化技术防范设施,加强对新形势下如何预防金融犯罪的研究,防止金融犯罪案件的发生。
(责编 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