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解毒通瘀法对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尿流率的影响。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最终有效病例A组(30例)予口服中药五味消毒饮合通精活血汤,B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金龙汤保留灌肠。均治疗4周。根据两组治疗前后尿流率的变化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最大尿流率(MFR)均有明显改善(P<0.05),B组改善程度优于A组(P<0.05)。结论:用解毒通瘀法中药口服及保留灌肠两种方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均能增加尿流率,改善排尿症状,其中中药口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效果更佳。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滞型;解毒通瘀;中药灌肠;尿流率
【中图分类号】R697+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08-0122-03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男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研究表明,超过 50% 的男性一生中曾出现过前列腺炎的症状,其中至少90%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1],常规抗感染疗效不佳,而且临床疗效判定客观指标较少,国内尚无采用中药治疗后通过最大尿流率来评估其疗效的相关研究。观察采用解毒通瘀法中药口服及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对改善患者尿流率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5例 CP患者均来源于2015年11月至2017年9月玉溪市中医医院泌尿男科门诊及住院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最终获得有效病例A组30例,年龄18~50岁,平均(38±4.2)岁;病程4~20个月,平均(15.1±3.5)个月。B组35例,年龄20~52岁,平均(37.2±5.3)岁;病程3~32个月,平均(16.5±4.8)个月。两组年龄分布、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关于CP的诊断标准[2]及中医证候湿热瘀滞型诊断标准[3],同时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下尿路梗阻。入选病例近4周内均未接受其他相关治疗。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①临床症状: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感、尿道灼热;于晨起、尿末或排便时尿道有少量白色分泌物流出;会阴部、外生殖器区、下腹部、耻骨上区、腰骶及肛周坠胀疼痛不适。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性功能异常、射精不适或疼痛和精神郁抑等症状。症状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②体格检查前列腺指诊:质地或腺体饱满,或软硬不匀,可有局限性压痛;体积可轻度增大或正常。局部体检:检查患者下腹部、腰骶部、会阴部、阴茎、尿道外口、睾丸、附睾、精索等无异常。③实验室检查:尿沉渣检查及前列腺液常规是排除尿路感染和诊断前列腺炎的辅助方法。另外衣原体、支原体检测也可帮助排除尿道感染,彩超、CT、MRI等可针对性选取,主要用于排除泌尿生殖系统以及盆腔脏器可能存在的其他疾病。
具备临床症状其中3项+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即可诊断。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湿热瘀滞型。主症: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畅,会阴、或肛门坠胀不适或疼痛,尿道口有乳白色分泌物。次症:尿不尽、尿有余沥、尿黄、尿道有灼热感;口苦口干,阴囊潮湿。舌脉:舌红或暗红,有瘀点,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或弦滑。
具备上述主症1项、次症2项和舌脉者,即辨证成立。
1.2.3 排除标准 ①急性前列腺炎及細菌性前列腺炎。②伴有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糖尿病、尿道狭窄、严重神经官能症、神经受损患者。③尿流率检测其尿量不在150~350 mL范围内的患者;④合并心、脑、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者。
1.2.4 剔除病例标准 未按诊治方案用药和不依从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A组予中药口服方剂五味消毒饮合通精活血汤加减(药用:蒲公英15 g,银花10 g,野菊花10 g,紫花地丁10 g,紫背天葵子10 g,鸡血藤30 g,狗脊20 g,制首乌15 g,当归10 g,益母草15 g,川牛膝15 g,甘草6 g),每次200 mL,每日3次,饭后温服。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自拟前列灌肠方金龙汤100 mL,每天灌肠1次,具体组方:金银花15 g,龙胆草30 g,蒲公英30 g,苦参30 g,黄柏30 g,土茯苓30 g,威灵仙30 g,冰片10 g(后下),莪术15 g)。两组均连续治疗 4 周。用药期间避免使用治疗前列腺炎的其他药物及方法。
1.4 观察指标 严格设计研究方案,观察过程中注意控制各种可变因素,单盲观察4周,随访3个月。观察指标:最大尿流率(MFR)。安全指标: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智能尿流率检测仪采用成都维信电子科大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智能尿流量监测仪测量。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共有75例 CP 患者参与本研究,10例因患者不按时随访等原因剔除,最终获得有效病例A组30例,B组35例。两组经过2周、4周的治疗观察,每组治疗2周和4周前后最大尿流率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对比,B组疗效优于A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P>0.05)。详见表1、表2。
3 讨论
根据慢性前列腺炎所出现的尿频、尿痛、尿道白色分泌物等症状,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之“精浊病”范畴。秦国政教授认为[4],慢性前列腺炎与疮疡的中医病因病机具有相似性,均有中医的气血瘀阻、壅滞不通、化热成脓和西医认为的炎症反应所致的引流不畅和局部微循环障碍等发病机制。临床中以湿热瘀滞型最为常见,其病理机制为湿热浊毒瘀阻,治当清热解毒、化瘀泄浊为主。运用解毒通瘀法通过中药口服及中药灌肠治疗最为常见,临床疗效较好。李世江等[5]前期研究已证实,但一直缺少客观临床指标,本研究将最大尿流率作为客观指标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本研究通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尿流率的变化,发现两组治疗后最大尿流率(MFR)均有明显改善(P<0.05),B组改善程度优于A组(P<0.05)。表明采用解毒通瘀法中药口服及保留灌肠等方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均能增加尿流率,改善排尿症状,其中将中药口服联合保留灌肠效果更佳。本研究中五味消毒饮清热解毒。鸡血藤、益母草、当归为臣药,活血通络;狗脊、牛膝为佐药,益肾通淋,泻中有补,攻补兼施;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B组灌肠自拟方金龙汤由五味消毒饮、龙胆泻肝汤、莪术散等化裁而来,选用金银花、龙胆草等为君药,清热解毒;黄柏、苦参、蒲公英、土茯苓为臣药,可加强解毒功能。本方中金银花、蒲公英甘苦,自古皆为疮家之要药;龙胆草、苦参、黄柏、土茯苓等长于清泻下焦湿热,消肿散结;威灵仙、莪术为佐药,活血化瘀、消肿散结,寒温并用,使寒而不滞;冰片为使药,凉血消肿。全方寓消补于一体,共奏利湿通淋、祛瘀泄浊、畅通腺管之功。中药金龙汤直肠给药作用于直肠前列腺部,局部药物浓度较高、作用快、疗效显著,尤其对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腰骶部、会阴部、耻骨部不适症状改善明显[5]。直肠给药与黏膜的接触面积大,药液的温度高于人体内部温度,可加速盆腔血液循环,有利于药液的渗透和吸收。可通过畅通前列腺导管,解除炎性梗阻,减轻尿道阻力,改善慢性前列腺炎临床不适症状及排尿症状,从而改善尿流率的变化。因此,本研究对探索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有重要作用。
慢性前列腺炎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中药具体有效成分也比较多,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郭应禄,李宏军.前列腺炎[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91-1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非特异性)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3辑)[S].1997:52-54.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精浊)[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50.
[4]秦国政.从疮疡论治慢性前列腺炎简论[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12):1598
[5]李世江,于波锋,李家平,等.中药灌肠治疗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臨床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37(11):48-49.
(收稿日期:2018-03-08 编辑:陶希睿)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滞型;解毒通瘀;中药灌肠;尿流率
【中图分类号】R697+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08-0122-03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男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研究表明,超过 50% 的男性一生中曾出现过前列腺炎的症状,其中至少90%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1],常规抗感染疗效不佳,而且临床疗效判定客观指标较少,国内尚无采用中药治疗后通过最大尿流率来评估其疗效的相关研究。观察采用解毒通瘀法中药口服及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对改善患者尿流率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5例 CP患者均来源于2015年11月至2017年9月玉溪市中医医院泌尿男科门诊及住院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最终获得有效病例A组30例,年龄18~50岁,平均(38±4.2)岁;病程4~20个月,平均(15.1±3.5)个月。B组35例,年龄20~52岁,平均(37.2±5.3)岁;病程3~32个月,平均(16.5±4.8)个月。两组年龄分布、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关于CP的诊断标准[2]及中医证候湿热瘀滞型诊断标准[3],同时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下尿路梗阻。入选病例近4周内均未接受其他相关治疗。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①临床症状: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感、尿道灼热;于晨起、尿末或排便时尿道有少量白色分泌物流出;会阴部、外生殖器区、下腹部、耻骨上区、腰骶及肛周坠胀疼痛不适。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性功能异常、射精不适或疼痛和精神郁抑等症状。症状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②体格检查前列腺指诊:质地或腺体饱满,或软硬不匀,可有局限性压痛;体积可轻度增大或正常。局部体检:检查患者下腹部、腰骶部、会阴部、阴茎、尿道外口、睾丸、附睾、精索等无异常。③实验室检查:尿沉渣检查及前列腺液常规是排除尿路感染和诊断前列腺炎的辅助方法。另外衣原体、支原体检测也可帮助排除尿道感染,彩超、CT、MRI等可针对性选取,主要用于排除泌尿生殖系统以及盆腔脏器可能存在的其他疾病。
具备临床症状其中3项+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即可诊断。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湿热瘀滞型。主症: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畅,会阴、或肛门坠胀不适或疼痛,尿道口有乳白色分泌物。次症:尿不尽、尿有余沥、尿黄、尿道有灼热感;口苦口干,阴囊潮湿。舌脉:舌红或暗红,有瘀点,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或弦滑。
具备上述主症1项、次症2项和舌脉者,即辨证成立。
1.2.3 排除标准 ①急性前列腺炎及細菌性前列腺炎。②伴有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糖尿病、尿道狭窄、严重神经官能症、神经受损患者。③尿流率检测其尿量不在150~350 mL范围内的患者;④合并心、脑、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者。
1.2.4 剔除病例标准 未按诊治方案用药和不依从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A组予中药口服方剂五味消毒饮合通精活血汤加减(药用:蒲公英15 g,银花10 g,野菊花10 g,紫花地丁10 g,紫背天葵子10 g,鸡血藤30 g,狗脊20 g,制首乌15 g,当归10 g,益母草15 g,川牛膝15 g,甘草6 g),每次200 mL,每日3次,饭后温服。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自拟前列灌肠方金龙汤100 mL,每天灌肠1次,具体组方:金银花15 g,龙胆草30 g,蒲公英30 g,苦参30 g,黄柏30 g,土茯苓30 g,威灵仙30 g,冰片10 g(后下),莪术15 g)。两组均连续治疗 4 周。用药期间避免使用治疗前列腺炎的其他药物及方法。
1.4 观察指标 严格设计研究方案,观察过程中注意控制各种可变因素,单盲观察4周,随访3个月。观察指标:最大尿流率(MFR)。安全指标: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智能尿流率检测仪采用成都维信电子科大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智能尿流量监测仪测量。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共有75例 CP 患者参与本研究,10例因患者不按时随访等原因剔除,最终获得有效病例A组30例,B组35例。两组经过2周、4周的治疗观察,每组治疗2周和4周前后最大尿流率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对比,B组疗效优于A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P>0.05)。详见表1、表2。
3 讨论
根据慢性前列腺炎所出现的尿频、尿痛、尿道白色分泌物等症状,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之“精浊病”范畴。秦国政教授认为[4],慢性前列腺炎与疮疡的中医病因病机具有相似性,均有中医的气血瘀阻、壅滞不通、化热成脓和西医认为的炎症反应所致的引流不畅和局部微循环障碍等发病机制。临床中以湿热瘀滞型最为常见,其病理机制为湿热浊毒瘀阻,治当清热解毒、化瘀泄浊为主。运用解毒通瘀法通过中药口服及中药灌肠治疗最为常见,临床疗效较好。李世江等[5]前期研究已证实,但一直缺少客观临床指标,本研究将最大尿流率作为客观指标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本研究通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尿流率的变化,发现两组治疗后最大尿流率(MFR)均有明显改善(P<0.05),B组改善程度优于A组(P<0.05)。表明采用解毒通瘀法中药口服及保留灌肠等方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均能增加尿流率,改善排尿症状,其中将中药口服联合保留灌肠效果更佳。本研究中五味消毒饮清热解毒。鸡血藤、益母草、当归为臣药,活血通络;狗脊、牛膝为佐药,益肾通淋,泻中有补,攻补兼施;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B组灌肠自拟方金龙汤由五味消毒饮、龙胆泻肝汤、莪术散等化裁而来,选用金银花、龙胆草等为君药,清热解毒;黄柏、苦参、蒲公英、土茯苓为臣药,可加强解毒功能。本方中金银花、蒲公英甘苦,自古皆为疮家之要药;龙胆草、苦参、黄柏、土茯苓等长于清泻下焦湿热,消肿散结;威灵仙、莪术为佐药,活血化瘀、消肿散结,寒温并用,使寒而不滞;冰片为使药,凉血消肿。全方寓消补于一体,共奏利湿通淋、祛瘀泄浊、畅通腺管之功。中药金龙汤直肠给药作用于直肠前列腺部,局部药物浓度较高、作用快、疗效显著,尤其对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腰骶部、会阴部、耻骨部不适症状改善明显[5]。直肠给药与黏膜的接触面积大,药液的温度高于人体内部温度,可加速盆腔血液循环,有利于药液的渗透和吸收。可通过畅通前列腺导管,解除炎性梗阻,减轻尿道阻力,改善慢性前列腺炎临床不适症状及排尿症状,从而改善尿流率的变化。因此,本研究对探索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有重要作用。
慢性前列腺炎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中药具体有效成分也比较多,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郭应禄,李宏军.前列腺炎[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91-1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非特异性)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3辑)[S].1997:52-54.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精浊)[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50.
[4]秦国政.从疮疡论治慢性前列腺炎简论[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12):1598
[5]李世江,于波锋,李家平,等.中药灌肠治疗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臨床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37(11):48-49.
(收稿日期:2018-03-08 编辑:陶希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