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到年底传统“保壳季”,超跌已久的ST股上演逆袭好戏,成为低迷市道中“冬天里的一把火”。*ST猛狮股如其名,11月中旬以来猛涨超五成;*ST中捷同样上涨迅捷,同期涨幅也超过五成;*ST飞马、*ST九有、*ST庞大等面临1元面值退市危机的品种,也在近期的上涨中暂解燃眉之急,赢得喘息时机。从通达信ST板块指数来看,从11月11日创下年内低点之后,该指数便出现一轮强于大盘的波段反弹,整体涨幅超过5%。这一轮逆袭,是超跌之后的回光返照,还是长期调整之后再现生机?
笔者认为,虽然目前并购重组的政策有所松绑,但在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IPO难度降低的情况下,大部分ST股不可避免走向边缘化,投资者如参与应以季节性、波段性为主,不可过分恋战“把配菜当成主菜”。
从被打上“ST”的标记开始,ST股在某种程度上便和“问题股”、“绩差股”画上等号。虽然未必所有ST股都是无可救药,非ST股中也可能潜藏比ST股更大的财务地雷,但ST板块基本面比A股所有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要差,却是不争的事实。在A股走向国际化、机构化的大趋势下,ST板块为代表的问题股、绩差股走向边缘化,是完全可以预见的结局。ST股想要实现真正的逆袭,必须要刮骨疗毒、脱胎换骨,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并不小,依靠公司本身的内生性增长速度太慢,且未必能成功;而依靠外部资产的注入,又取决于政策的松紧和外部力量介入的意愿两大因素。从去年底以来发布的一系列新政策来看,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在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中有所松绑,但与此同时优质资产直接上市的难度在降低、速度在加快,是否愿意让渡部分股权来抢救“ST大兵”,不无疑问;而创业板借壳限制的取消,更增加了优质资产证券化的选择余地,也压缩了ST股重组的稀缺性。因此,从中长期来看,ST板块很难再走出气势磅礴的大行情,更多的是在超跌之后出现短期反弹,或者在大盘大涨之后进行阶段性的补涨。
今年以来,ST板块指数出现了一波云霄飞车般的大起大落的走势。从2月1日到4月18日,这一指数从920.34点上涨到1413.75点,波段涨幅高达53.61%,而同期上证指数的涨幅仅有27%左右;但后面的ST板块的下跌也十分惨烈,一再破低持续落后大盘,近期虽然有所反弹,但今年以来依然下跌超过18%,连续4年下跌基本已成定局。因此,近期的反弹存在一定超跌反弹的意味,并未超出市场正常波动的范围。
除了超跌带来反弹的可能性之外,年末本身也是ST股资产运作的重点时段,通过变卖资产或债务重组来保壳是连续两年亏损,濒临暂停上市的ST股最后的救命稻草,也给超跌之后的股价带来波段操作的催化剂。此外,近期一些涨幅巨大的白马股出现获利回吐,指数表现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同时热点题材的炒作也因为机构年末结算的因素而有所降温,因此ST股的波段反弹也相对显眼。一旦大盘企稳回升,这样的“跷跷板”效应可能暂告一段落,或者和大盘的波动节奏接近,呈现随波逐流的走势。
实际上,ST板块虽然最近4年跌幅巨大,但从中长期来看并不算超跌,只是修正长期超涨之后的合理调整。从2005年7月至今,ST板块指数的累计涨幅为262%,而同期上证指数涨幅只有169%;笔者认为,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二者之间的“剪刀差”将趋于收敛甚至消失,不断边缘化的ST板块跑输大盘将成为常态(见图1)。
除了寄望并购重组带来新生之外,以往ST股在年末的活跃,还有对来年摘帽的憧憬。雖然摘帽未必能对公司的资产质量产生多大程度的影响,但毕竟象征着因为业绩亏损而退市的风险暂告一段落,相当于争取到了更多重组的时间和机会,无形中增加了个股的“时间价值”;另一方面,摘帽之后涨跌幅恢复为10%,有利于更多资金的参与,改善个股的流动性,赋予流动性修复的机会。但近年来ST股的摘帽难度在上升,一些“*ST”股仅去星变为“ST”而并未摘帽,涨跌幅限制依然为5%,流动性修复的预期落空,对炒作摘帽资金的影响也很大。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就有ST安泰、ST蓝科、ST创兴、ST南风等多家公司出现类似的情况,导致摘帽预期落空之后股价出现大幅下杀。因此,在博弈ST股摘帽预期的同时,也需要做好摘帽失败之后的风险防控(见图2)。
对于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来说,以小仓位参与ST股的博弈无可厚非,但并购重组的不确定性依然是无可回避的难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或许是比较好的选择。所谓“巨人的肩膀”,一是公司大股东的背景,如果大股东实力雄厚、拥有多家上市公司,或者以高价入主被套,那么未来进行资本运作的可能性就越大;第二层意思则是股东人数的变动,如果ST股在底部震荡走稳的区间出现股东人数连续减少的迹象,那么不排除有先知先觉的资金提前进场的可能,如果再结合三季报扭亏的情况和最新资产变卖的动作,那么就可以在把握阶段性机会的同时最大限度回避年报风险。循此思路,笔者重点观察的品种有:*ST毅昌、*ST百花、*ST天雁、*ST云投、*ST宇顺、*ST菲达等。
笔者认为,虽然目前并购重组的政策有所松绑,但在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IPO难度降低的情况下,大部分ST股不可避免走向边缘化,投资者如参与应以季节性、波段性为主,不可过分恋战“把配菜当成主菜”。
从被打上“ST”的标记开始,ST股在某种程度上便和“问题股”、“绩差股”画上等号。虽然未必所有ST股都是无可救药,非ST股中也可能潜藏比ST股更大的财务地雷,但ST板块基本面比A股所有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要差,却是不争的事实。在A股走向国际化、机构化的大趋势下,ST板块为代表的问题股、绩差股走向边缘化,是完全可以预见的结局。ST股想要实现真正的逆袭,必须要刮骨疗毒、脱胎换骨,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并不小,依靠公司本身的内生性增长速度太慢,且未必能成功;而依靠外部资产的注入,又取决于政策的松紧和外部力量介入的意愿两大因素。从去年底以来发布的一系列新政策来看,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在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中有所松绑,但与此同时优质资产直接上市的难度在降低、速度在加快,是否愿意让渡部分股权来抢救“ST大兵”,不无疑问;而创业板借壳限制的取消,更增加了优质资产证券化的选择余地,也压缩了ST股重组的稀缺性。因此,从中长期来看,ST板块很难再走出气势磅礴的大行情,更多的是在超跌之后出现短期反弹,或者在大盘大涨之后进行阶段性的补涨。
今年以来,ST板块指数出现了一波云霄飞车般的大起大落的走势。从2月1日到4月18日,这一指数从920.34点上涨到1413.75点,波段涨幅高达53.61%,而同期上证指数的涨幅仅有27%左右;但后面的ST板块的下跌也十分惨烈,一再破低持续落后大盘,近期虽然有所反弹,但今年以来依然下跌超过18%,连续4年下跌基本已成定局。因此,近期的反弹存在一定超跌反弹的意味,并未超出市场正常波动的范围。
除了超跌带来反弹的可能性之外,年末本身也是ST股资产运作的重点时段,通过变卖资产或债务重组来保壳是连续两年亏损,濒临暂停上市的ST股最后的救命稻草,也给超跌之后的股价带来波段操作的催化剂。此外,近期一些涨幅巨大的白马股出现获利回吐,指数表现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同时热点题材的炒作也因为机构年末结算的因素而有所降温,因此ST股的波段反弹也相对显眼。一旦大盘企稳回升,这样的“跷跷板”效应可能暂告一段落,或者和大盘的波动节奏接近,呈现随波逐流的走势。
实际上,ST板块虽然最近4年跌幅巨大,但从中长期来看并不算超跌,只是修正长期超涨之后的合理调整。从2005年7月至今,ST板块指数的累计涨幅为262%,而同期上证指数涨幅只有169%;笔者认为,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二者之间的“剪刀差”将趋于收敛甚至消失,不断边缘化的ST板块跑输大盘将成为常态(见图1)。
图1 ST板块指数VS上证指数(2005.07-2019.12)
除了寄望并购重组带来新生之外,以往ST股在年末的活跃,还有对来年摘帽的憧憬。雖然摘帽未必能对公司的资产质量产生多大程度的影响,但毕竟象征着因为业绩亏损而退市的风险暂告一段落,相当于争取到了更多重组的时间和机会,无形中增加了个股的“时间价值”;另一方面,摘帽之后涨跌幅恢复为10%,有利于更多资金的参与,改善个股的流动性,赋予流动性修复的机会。但近年来ST股的摘帽难度在上升,一些“*ST”股仅去星变为“ST”而并未摘帽,涨跌幅限制依然为5%,流动性修复的预期落空,对炒作摘帽资金的影响也很大。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就有ST安泰、ST蓝科、ST创兴、ST南风等多家公司出现类似的情况,导致摘帽预期落空之后股价出现大幅下杀。因此,在博弈ST股摘帽预期的同时,也需要做好摘帽失败之后的风险防控(见图2)。
图2 ST南风日线图,摘帽预期落空股价大跌
对于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来说,以小仓位参与ST股的博弈无可厚非,但并购重组的不确定性依然是无可回避的难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或许是比较好的选择。所谓“巨人的肩膀”,一是公司大股东的背景,如果大股东实力雄厚、拥有多家上市公司,或者以高价入主被套,那么未来进行资本运作的可能性就越大;第二层意思则是股东人数的变动,如果ST股在底部震荡走稳的区间出现股东人数连续减少的迹象,那么不排除有先知先觉的资金提前进场的可能,如果再结合三季报扭亏的情况和最新资产变卖的动作,那么就可以在把握阶段性机会的同时最大限度回避年报风险。循此思路,笔者重点观察的品种有:*ST毅昌、*ST百花、*ST天雁、*ST云投、*ST宇顺、*ST菲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