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但凡捧读过散文《秋天的怀念》的人,都会被文中母亲那种博大无私的爱所感染,都会被汩汩流淌于文中的母爱子、子念母的深情所动容。而这一切不仅源于文中精彩的细节描写,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源于作者高超的意象铺设艺术——冷与暖、虚与实成对铺设,二者相互对应,相互交织,相互映衬。
采用此法堆叠而成的一个又一个意象,如同塑成的一尊尊精美绝伦且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品,其意象性质被最大限度地凸显出来,从而,深深震撼读者的心灵。就散文而言,意象组成意境,意境构成情境,情境流淌情感。因此,一篇散文有了因美妙铺设艺术手段堆叠而成的意象形成的意境,自然就具备了感人肺腑的情感穿透力。
一、冷与暖交织
秋天能够入笔的意象,以其对笔者影响的质感和意义为标准去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暖意象,影响偏于正面,即积极意义层面,如秋阳、秋华、秋实等;另一类为冷意象,影响偏于负面,即消极意义层面,如秋风、秋雨、秋霜等。在文中所写的第一个秋天里,有两组性质截然相反的意象。一组为冷意象,即秋凉,一种因作者人生路上的风雨——瘫痪骤然形成的秋凉,可谓秋风秋雨秋煞人;一组为暖意象,即秋暖,一种因作者母亲阳光般的爱所滋生的秋暖,可谓爱慈爱柔爱暖心。
冷意象系列:
因双腿瘫痪,“我”脾气变得暴躁无常。——这里“暴躁”的“我”这个意象折射出作者20岁瘫痪这场人生风雨的残酷,“我”在深深地怀念昔日的健全与健美。
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这里“砸”玻璃的“我”这个意象折射出作者20岁瘫痪这场人生风雨夺走了“我”的自由,“我”在深深地怀念昔日的自由。
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里“摔”东西的“我”这个意象折射出作者20岁瘫痪这场人生风雨夺走了“我”的甜美,“我”在深深地怀念昔日的甜美。
面对母亲看菊花的劝慰,“我”反感道:“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什么劲!”——这里“捶打”两条可恨的腿的“我”这个意象折射出作者20岁瘫痪这场人生风雨夺走了“我”的双腿,“我”在深深地怀念昔日的双腿。
……
好一组置身于秋凉的怀念!作品堆叠上述系列冷意象的意义在于:表明“我”在美丽的人生道路上遭遇到了突如其来的风雨——瘫痪,这场风雨是多么的突然、冷酷、无情,令人猝不及防,它让“我”失去了双腿,失去了健美,失去了自由,失去了甜美……它使“我”完全陷入精神崩溃的边沿,几乎失去了“好好儿活”下去的勇气……
暖意象系列:
当作者“砸”“摔”东西的时候,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在这里,“悄悄地躲”“偷偷地听”的母亲这个意象,彰显了母爱理解与同情的特质。
当作者“砸”“摔”东西结束的时候,母亲“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地看着我”。总是说“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在这里,“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母亲这个意象,彰显了母爱隐忍、疼爱的特质。
当作者“捶”着腿,喊“我可活什么劲儿”的时候,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在这里,“扑过来抓住我”“忍住哭声说”的母亲这个意象,彰显了母爱热情、坚韧的特质。
当作者答应母亲“好吧,就明天”去看菊花,母亲“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说“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在这里,“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要“赶紧准备准备”的母亲这个意象,彰显了母爱喜儿子所喜,急儿子所急,儿子的一切就是自己的一切的特质。
为了不因自己的痛苦给作者带来新的痛苦,母亲的肝病到了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的地步。邻居们把母亲抬上车时,“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在这里,母亲“肝病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这个意象,彰显了母爱视子如命和宽广、博大、无私的特质。
当母亲讲述作者儿时去北海“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的时候,母亲“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字眼儿,母亲比作者还敏感。——在这里,对于“跑”和“踩”一类字眼极其敏感的母亲这个意象,彰显了母爱细腻、敏感、理解的特质。
当母亲在人生最后的时刻(昏迷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在这里,昏迷前,仍然挂念有病的兒子和未成年的女儿的母亲这个意象,彰显了母爱视子贵于命的特质。
……
好一组关于秋阳般母爱的怀念!作品堆叠上述暖意象的意义在于:表明“我”在遭遇人生风雨——瘫痪的时候,除了挫折的打击力之外,还有一股反挫折的力量存在,即帮助“我”走出阴霾的母爱。具体包括母爱的理解、慈善、温暖、隐忍、无私和宽广等。
然而,上述两类不同性质的意象并非单独堆叠,而是成对堆叠。文中意象或冷或暖、或暖或冷、冷暖相连。两组意象呈现出对应、交织、映衬的态势,在不断的对应、交织与映衬中,形成一种极其美妙的艺术效果——两类意象性质,即秋天的冷(秋风秋雨秋煞人)和秋天的暖(爱慈爱柔爱暖心)发生对立、冲击和抵消,最后渐渐趋于平衡。于是就出现了文本的结局——“我”慢慢从瘫痪的阴影中走出来,渐渐冷静地接受了悲苦命运,毅然决定“好好儿活”下去。
在这里,冷意象与暖意象成对铺展的意义在于揭示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人生道路上意想不到的风雨固然冷酷、猛烈和无情,但是,当操起母爱这个超级盾牌去抵御的时候,所有的打击都将变得风平浪静,最终化为乌有。
二、虚与实映衬
意象现于笔端的状态是有虚实之别的。在意境中已经活脱脱出场,现于笔端,承载着描写对象的重要性质,或传达着作者的重要情愫,那么,此描写对象(事物)就是实意象;而另一种在意境中暂时隐身,只是侧面述诸笔端,却承载着描写对象重要性质,或传达着作者的重要情愫,此描写对象(事物)就是虚意象。在设置意象时,可以凭借虚实成对铺排手段,让具有相同物性的两个事物对应起来,形成实意象映衬虚意象、虚意象映衬实意象的艺术效果,最终达到使二者的物性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的目的。 如《秋天的怀念》带领“我”与冷酷的瘫痪命运抗争的母亲和秋风中与冷气抗争的菊花,就是两个极其富有相似性质的意象,其相似点表现在身处逆境,奋起抗争,战绩突出。请看作者对这两个物象在两个不同的秋天里采用不同的虚实铺设处理。
1.实化铺设母亲,虚化铺设菊花
在文中所写的第一个秋天里,将带领“我”与冷酷的瘫痪命运抗争的母亲设置为实意象,将在秋风中与冷气抗争的菊花设置为虚意象。
关于母亲的实化铺设: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地看着我。
——其中“躲”“听”“进来”“看着”表现母亲对儿子遭遇瘫痪后各种反常举动的理解、同情;“眼边红红地”表现母亲的隐忍、痛苦和疼爱。这是在以实意象母亲“坚韧、慈爱”的风骨对应和映衬虚意象菊花“顽强、高洁”的风格。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其中动作:“扑”“抓”和语言:“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彰显母亲的热情、坚韧的性格。这是在以实意象母亲“热情、坚韧”的风骨对应和映衬虚意象菊花“热烈、顽强”的风格。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其中“一生艰难的生活”彰显母亲的朴实;“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表现母亲视儿女贵于生命的特质。这是在以实意象母亲“朴实、高尚”的风骨对应和映衬虚意象菊花“淡雅、高洁”的风格。
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表现母亲的坚韧与顽强。这是在以实意象母亲“隐忍、坚强”的风骨对应和映衬虚意象菊花“坚韧、顽强”的风格。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其中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敏感,可见母亲体贴入微。这是在以实意象母亲“热情似火、体察入微”的风骨对应和映衬虚意象菊花“热烈与深沉”的风格。
……
关于菊花的虚化铺设:
请看文中关于菊花的虚写: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儿子双腿瘫痪后,坚强的母亲痛在心里。她想从大自然中寻找一份打开儿子心结,使儿子从懦弱走向顽强,从完全不能接受到完全能够接受的灵感体验。于是出现母亲央求儿子看菊花的细节。母亲商量的话语“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连带着憔悴的脸和央求的神色。当儿子询问什么时候,母亲就喜出望外,当即决定就明天去看菊花。为吸引儿子看菊花,还承诺儿子看完菊花去仿膳。
在這里,作者对菊花采用虚化铺设,没有让菊花出场。虽然只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两次提及菊花,但文中这个虚意象就铺设完成,其作用是不可小觑的。秋天的花种无数,为何在此看的偏偏是菊花而非其它花种?因为菊花意蕴深刻独特,其淡雅、高洁、热烈与深沉,还有泼泼洒洒等实在不俗,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种不俗是在寒冷的秋风中完成的。可见,菊花是挫折中强者的最好隐喻。作者遭遇瘫痪这场人生风雨后,能够从懦弱走向坚强,一方面源于菊花风格的濡染,另一方面源于母亲风骨的影响。
所以,前后联系起来看,行文如此由实到虚,以虚衬实,让菊花坚韧、顽强的风格有力地烘托了母亲忍耐、坚强的风骨。菊花这个虚意象是母亲这个实意象最贴切的隐喻。
2.实化铺设菊花,虚化铺设母亲
在文中所写的第二个秋天里,将在秋风中与冷气抗争的菊花设置为实意象,将带领“我”与冷酷的瘫痪命运抗争的母亲设置为虚意象。
到了第二个秋天,母亲因为为挽救儿子的命运,不顾自己身体,过分操劳成疾,已不在人世。从客观上只能由作者的心灵去怀念,然而,在文本中作者立于菊花前,对慈母的怀念,是那么自然,是那么泛化,是那么浪漫。此时作者的心态简直堪比翻腾的大海。产生如此情感现象的原因全然在于文中对菊花的实化铺设: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当读者读到此处,自然会浮想联翩,由菊花风格联想到母亲风骨,菊花这个实意象与母亲这个虚意象发生着强烈的映衬,在这种映衬中的虚意象母亲,是“人如黄花肥”。如果用映衬外的意象“我”,还有小妹与“菊花”相比,开始原本是“人比黄花瘦”。但是“我”和小妹在菊花风格和母亲风骨的影响下,慢慢地发生了改变,心灵上渐渐强大起来,最终能够直面逆境,也是“人如黄花肥”了。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说,题为“秋天的怀念”,作者怀念的不仅有母亲深挚的爱,还有菊花般的母亲风骨。
纵观文中所写的两个秋天,其中的意象母亲与菊花,或虚或实,或实或虚,虚实变换。两组意象呈现出对立、交织、映衬的态势,在不断的对立、交织与映衬中,形成一种极其美妙的艺术效果,即两类意象性质,即母亲风骨(坚韧,顽强)和菊花风格(忍耐,坚强)既形成强烈的对比,又产生烘托。虚意象映衬实意象,实意象显得愈美;实意象映衬虚意象,虚意象显得愈幻,最终二者达到最大化的美化与幻化。从而充分地表现出母亲坚韧顽强的性格和博大无私的爱。
总之,散文文本采用了这样一种意象铺设艺术——冷与暖、虚与实成对铺设,二者相互对应,相互交织,相互映衬。其中构成意境的意象的性质就会被最大限度地凸显出来,文本自然就具备了感人肺腑的情感穿透力。
[作者通联:湖北荆州开发区滩桥初级中学]
采用此法堆叠而成的一个又一个意象,如同塑成的一尊尊精美绝伦且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品,其意象性质被最大限度地凸显出来,从而,深深震撼读者的心灵。就散文而言,意象组成意境,意境构成情境,情境流淌情感。因此,一篇散文有了因美妙铺设艺术手段堆叠而成的意象形成的意境,自然就具备了感人肺腑的情感穿透力。
一、冷与暖交织
秋天能够入笔的意象,以其对笔者影响的质感和意义为标准去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暖意象,影响偏于正面,即积极意义层面,如秋阳、秋华、秋实等;另一类为冷意象,影响偏于负面,即消极意义层面,如秋风、秋雨、秋霜等。在文中所写的第一个秋天里,有两组性质截然相反的意象。一组为冷意象,即秋凉,一种因作者人生路上的风雨——瘫痪骤然形成的秋凉,可谓秋风秋雨秋煞人;一组为暖意象,即秋暖,一种因作者母亲阳光般的爱所滋生的秋暖,可谓爱慈爱柔爱暖心。
冷意象系列:
因双腿瘫痪,“我”脾气变得暴躁无常。——这里“暴躁”的“我”这个意象折射出作者20岁瘫痪这场人生风雨的残酷,“我”在深深地怀念昔日的健全与健美。
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这里“砸”玻璃的“我”这个意象折射出作者20岁瘫痪这场人生风雨夺走了“我”的自由,“我”在深深地怀念昔日的自由。
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里“摔”东西的“我”这个意象折射出作者20岁瘫痪这场人生风雨夺走了“我”的甜美,“我”在深深地怀念昔日的甜美。
面对母亲看菊花的劝慰,“我”反感道:“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什么劲!”——这里“捶打”两条可恨的腿的“我”这个意象折射出作者20岁瘫痪这场人生风雨夺走了“我”的双腿,“我”在深深地怀念昔日的双腿。
……
好一组置身于秋凉的怀念!作品堆叠上述系列冷意象的意义在于:表明“我”在美丽的人生道路上遭遇到了突如其来的风雨——瘫痪,这场风雨是多么的突然、冷酷、无情,令人猝不及防,它让“我”失去了双腿,失去了健美,失去了自由,失去了甜美……它使“我”完全陷入精神崩溃的边沿,几乎失去了“好好儿活”下去的勇气……
暖意象系列:
当作者“砸”“摔”东西的时候,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在这里,“悄悄地躲”“偷偷地听”的母亲这个意象,彰显了母爱理解与同情的特质。
当作者“砸”“摔”东西结束的时候,母亲“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地看着我”。总是说“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在这里,“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母亲这个意象,彰显了母爱隐忍、疼爱的特质。
当作者“捶”着腿,喊“我可活什么劲儿”的时候,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在这里,“扑过来抓住我”“忍住哭声说”的母亲这个意象,彰显了母爱热情、坚韧的特质。
当作者答应母亲“好吧,就明天”去看菊花,母亲“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说“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在这里,“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要“赶紧准备准备”的母亲这个意象,彰显了母爱喜儿子所喜,急儿子所急,儿子的一切就是自己的一切的特质。
为了不因自己的痛苦给作者带来新的痛苦,母亲的肝病到了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的地步。邻居们把母亲抬上车时,“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在这里,母亲“肝病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这个意象,彰显了母爱视子如命和宽广、博大、无私的特质。
当母亲讲述作者儿时去北海“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的时候,母亲“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字眼儿,母亲比作者还敏感。——在这里,对于“跑”和“踩”一类字眼极其敏感的母亲这个意象,彰显了母爱细腻、敏感、理解的特质。
当母亲在人生最后的时刻(昏迷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在这里,昏迷前,仍然挂念有病的兒子和未成年的女儿的母亲这个意象,彰显了母爱视子贵于命的特质。
……
好一组关于秋阳般母爱的怀念!作品堆叠上述暖意象的意义在于:表明“我”在遭遇人生风雨——瘫痪的时候,除了挫折的打击力之外,还有一股反挫折的力量存在,即帮助“我”走出阴霾的母爱。具体包括母爱的理解、慈善、温暖、隐忍、无私和宽广等。
然而,上述两类不同性质的意象并非单独堆叠,而是成对堆叠。文中意象或冷或暖、或暖或冷、冷暖相连。两组意象呈现出对应、交织、映衬的态势,在不断的对应、交织与映衬中,形成一种极其美妙的艺术效果——两类意象性质,即秋天的冷(秋风秋雨秋煞人)和秋天的暖(爱慈爱柔爱暖心)发生对立、冲击和抵消,最后渐渐趋于平衡。于是就出现了文本的结局——“我”慢慢从瘫痪的阴影中走出来,渐渐冷静地接受了悲苦命运,毅然决定“好好儿活”下去。
在这里,冷意象与暖意象成对铺展的意义在于揭示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人生道路上意想不到的风雨固然冷酷、猛烈和无情,但是,当操起母爱这个超级盾牌去抵御的时候,所有的打击都将变得风平浪静,最终化为乌有。
二、虚与实映衬
意象现于笔端的状态是有虚实之别的。在意境中已经活脱脱出场,现于笔端,承载着描写对象的重要性质,或传达着作者的重要情愫,那么,此描写对象(事物)就是实意象;而另一种在意境中暂时隐身,只是侧面述诸笔端,却承载着描写对象重要性质,或传达着作者的重要情愫,此描写对象(事物)就是虚意象。在设置意象时,可以凭借虚实成对铺排手段,让具有相同物性的两个事物对应起来,形成实意象映衬虚意象、虚意象映衬实意象的艺术效果,最终达到使二者的物性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的目的。 如《秋天的怀念》带领“我”与冷酷的瘫痪命运抗争的母亲和秋风中与冷气抗争的菊花,就是两个极其富有相似性质的意象,其相似点表现在身处逆境,奋起抗争,战绩突出。请看作者对这两个物象在两个不同的秋天里采用不同的虚实铺设处理。
1.实化铺设母亲,虚化铺设菊花
在文中所写的第一个秋天里,将带领“我”与冷酷的瘫痪命运抗争的母亲设置为实意象,将在秋风中与冷气抗争的菊花设置为虚意象。
关于母亲的实化铺设: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地看着我。
——其中“躲”“听”“进来”“看着”表现母亲对儿子遭遇瘫痪后各种反常举动的理解、同情;“眼边红红地”表现母亲的隐忍、痛苦和疼爱。这是在以实意象母亲“坚韧、慈爱”的风骨对应和映衬虚意象菊花“顽强、高洁”的风格。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其中动作:“扑”“抓”和语言:“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彰显母亲的热情、坚韧的性格。这是在以实意象母亲“热情、坚韧”的风骨对应和映衬虚意象菊花“热烈、顽强”的风格。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其中“一生艰难的生活”彰显母亲的朴实;“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表现母亲视儿女贵于生命的特质。这是在以实意象母亲“朴实、高尚”的风骨对应和映衬虚意象菊花“淡雅、高洁”的风格。
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表现母亲的坚韧与顽强。这是在以实意象母亲“隐忍、坚强”的风骨对应和映衬虚意象菊花“坚韧、顽强”的风格。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其中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敏感,可见母亲体贴入微。这是在以实意象母亲“热情似火、体察入微”的风骨对应和映衬虚意象菊花“热烈与深沉”的风格。
……
关于菊花的虚化铺设:
请看文中关于菊花的虚写: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儿子双腿瘫痪后,坚强的母亲痛在心里。她想从大自然中寻找一份打开儿子心结,使儿子从懦弱走向顽强,从完全不能接受到完全能够接受的灵感体验。于是出现母亲央求儿子看菊花的细节。母亲商量的话语“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连带着憔悴的脸和央求的神色。当儿子询问什么时候,母亲就喜出望外,当即决定就明天去看菊花。为吸引儿子看菊花,还承诺儿子看完菊花去仿膳。
在這里,作者对菊花采用虚化铺设,没有让菊花出场。虽然只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两次提及菊花,但文中这个虚意象就铺设完成,其作用是不可小觑的。秋天的花种无数,为何在此看的偏偏是菊花而非其它花种?因为菊花意蕴深刻独特,其淡雅、高洁、热烈与深沉,还有泼泼洒洒等实在不俗,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种不俗是在寒冷的秋风中完成的。可见,菊花是挫折中强者的最好隐喻。作者遭遇瘫痪这场人生风雨后,能够从懦弱走向坚强,一方面源于菊花风格的濡染,另一方面源于母亲风骨的影响。
所以,前后联系起来看,行文如此由实到虚,以虚衬实,让菊花坚韧、顽强的风格有力地烘托了母亲忍耐、坚强的风骨。菊花这个虚意象是母亲这个实意象最贴切的隐喻。
2.实化铺设菊花,虚化铺设母亲
在文中所写的第二个秋天里,将在秋风中与冷气抗争的菊花设置为实意象,将带领“我”与冷酷的瘫痪命运抗争的母亲设置为虚意象。
到了第二个秋天,母亲因为为挽救儿子的命运,不顾自己身体,过分操劳成疾,已不在人世。从客观上只能由作者的心灵去怀念,然而,在文本中作者立于菊花前,对慈母的怀念,是那么自然,是那么泛化,是那么浪漫。此时作者的心态简直堪比翻腾的大海。产生如此情感现象的原因全然在于文中对菊花的实化铺设: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当读者读到此处,自然会浮想联翩,由菊花风格联想到母亲风骨,菊花这个实意象与母亲这个虚意象发生着强烈的映衬,在这种映衬中的虚意象母亲,是“人如黄花肥”。如果用映衬外的意象“我”,还有小妹与“菊花”相比,开始原本是“人比黄花瘦”。但是“我”和小妹在菊花风格和母亲风骨的影响下,慢慢地发生了改变,心灵上渐渐强大起来,最终能够直面逆境,也是“人如黄花肥”了。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说,题为“秋天的怀念”,作者怀念的不仅有母亲深挚的爱,还有菊花般的母亲风骨。
纵观文中所写的两个秋天,其中的意象母亲与菊花,或虚或实,或实或虚,虚实变换。两组意象呈现出对立、交织、映衬的态势,在不断的对立、交织与映衬中,形成一种极其美妙的艺术效果,即两类意象性质,即母亲风骨(坚韧,顽强)和菊花风格(忍耐,坚强)既形成强烈的对比,又产生烘托。虚意象映衬实意象,实意象显得愈美;实意象映衬虚意象,虚意象显得愈幻,最终二者达到最大化的美化与幻化。从而充分地表现出母亲坚韧顽强的性格和博大无私的爱。
总之,散文文本采用了这样一种意象铺设艺术——冷与暖、虚与实成对铺设,二者相互对应,相互交织,相互映衬。其中构成意境的意象的性质就会被最大限度地凸显出来,文本自然就具备了感人肺腑的情感穿透力。
[作者通联:湖北荆州开发区滩桥初级中学]